《光机系统设计(原书第4版)》分两卷、共19章。本书为卷Ⅰ,由11章和附录组成:第1章光机设计过程;第2章环境影响;第3章材料的光机性质;第4章单透镜安装技术;第5章多透镜组件安装技术;第6章光窗、整流罩和滤光片的设计和安装技术;第7章棱镜设计和应用;第8章棱镜安装技术;第9章小型反射镜的设计和安装技术; 0章挠性装置的运动学设计和应用技术; 1章光机设计界面分析。 本书提供的技术内容与实例能够对军事、航空航天和民用光学仪器应用中的设计概念、具体设计、开发、评价和使用提供有益指导。 本书可供在光电子领域中从事光学仪器设计、光学设计和光机结构设计的设计工程师、光机制造工艺工程师、光机材料工程师阅读,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的参考用书。
用户体验是用户对产品、系统或服务的使用或预期使用所产生的感知和反应,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如何对主观性较强的用户体验进行化设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书系统论述了用户体验模糊化设计方法及应用。第1章对用户体验化设计进行介绍;第2章对模糊理论进行论述;第3~5章分别探讨多目标进化化、稳健参数设计、人因差错预等用户体验化设计方法;第6~9章结合具体应用案例论述如何基于模糊信息进行用户体验的化设计,内容括面向多目标进化化的产品造型设计、面向稳健参数设计的产品造型设计、面向稳健参数设计的用户体验设计、面向人因差错预的用户体验设计;第10章为总结和展望。本书将模糊理论引入到用户体验的化设计中,论述了众多用户体验化设计的方法,内容具有性,并通过详细的案例介绍了每种方法的具体应用,实用性强。 本书适
9787111677604 9787111621348 商品名称: UG NX 12 五轴数控加工编程应用实例教程 作 者: 宋艳丽 孙海亮 齐壮 市 场 价: 59.00元 ISBN 号: 9787111677604 出版日期: 2021-03 页 数: 205 字 数: 301千字 出 版 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本书共分7章,全面系统讲解了华中HNC-848数控系统五轴机床的结构组成、五轴数控系统的面板作、五轴刀长设置、RTCP标定技术等,通过实例讲解UG轴加工中心编程及加工、五轴加工中心定向编程及加工、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编程及加工、五轴复杂零件加工。本书言简意赅,循序渐进,过程完整,将复杂知识简单化、抽象理论实体化,可帮助读者把握五轴加工重点知识,并熟练掌握五轴加工中心基本作及编程技能。书中所提供的实例完整地呈现了五轴加工编程思路,便于读者学习。通过手机扫描前言中的二维码
本版手册是在前5版手册的基础上吸收并总结了 外机械工程设计领域中的新标准、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新技术、新产品、新设计理论与方法,并配合我国创新驱动战略的需求撰写而成的。本版手册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常规设计、机电一体化设计、机电系统控制、现代设计与创新设计方法及其应用等内容,具有体系新颖、内容现代、凸显创新、系统全面、信息量大、实用可靠及简明便查等特点。 本版手册分为7卷55篇,内容有:机械设计基础资料、机械零部件设计(连接、紧固与传动)、机械零部件设计(轴系、支承与其他)、流体传动与控制、机电一体化与控制技术、现代设计与创新设计等。 卷,主要内容有:常用设计资料和数据,机械制图与机械零部件精度设计、机械工程材料、机械零部件结构设计等。 第2卷,主要内容有:连接与紧固、带传
《现代液压气动手册》分3 卷、12 篇、58 章。本卷是第3 卷,主要内容包括:第8 篇现代气动技术(第36 章气动技术基础,第37 章基于数字终端的气动技术与基本回路,第38 章气动系统机电一体化设计,第39 章气动技术的智能化应用实例);第9 篇现代气动元件(第40 章气动数字控制终端,第41 章气动阀岛,第42 章气动控制阀,第43 章气动执行器,第44 章真空、气电液转换与延时气动元件,第45 章高压气动控制元件及气动汽车);第10 篇液压气动技术标准(第46 章液压气动标准分类查询目录,第47 章液压气动常用标准);第11 篇液压工业4.0 发展与展望(第48 章中国液压的发展途径,第49 章创建数智液压行业公共服务平台,第50 章中国液压根技术与培育生态,第51 章世界级液压企业发展之路,第52 章发展行走机械数智液压技术);第12 篇液压工业智能制造(第53 章智能制造改变液压行业发展格局,第
本书主要内容括非线性系统的信号分析方法、典型非线性能量阱的基本理论及其工程应用实例。全书共11章。第1章介绍非线性能量阱设计研究现状、运动规律分析研究现状和参数化研究现状。第2章介绍常用的信号分析方法,并重点阐述小波变换和希尔伯 -黄变换的基本原理。第 3章和第 4章分别介绍立方刚度非线性能量阱和串联型立方刚度非线性能量阱的动力学性。第5章介绍旋转非线性能量阱,分析系统的慢不变流形,并将结果拓展到多自由度情形。第6章介绍碰撞非线性能量阱,阐明系统中能量耗散的点。第7章介绍单侧碰撞非线性能量阱,揭示系统中能量耗散的根本原因。第8章介绍对称单侧碰撞非线性能量阱,并将其应用于梁结构的振动控制之中。第9章介绍单侧碰撞轨道非线性能量阱,分析能量从水平方向转移到垂直方向的机制。第 10章介绍对称单侧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