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管教:两代哈佛人的成长经历》:养育给孩子爱多一点,还是管教多一点?保护孩子远离痛苦是否有益无害?给予孩子爱的同时是否也要给他们经历失败的权利?黄陈怡文老师在本书中毫无保留地分享她在“爱的管教”中养育四个孩子的实战经验。《爱的管教:两代哈佛人的成长经历》:黄陈怡文老师是美国教育专家、哈佛教育专业高才生,在教育理论、养育实践、中美两国校教学一线,三者之间自由切换,用学养与母爱为孩子们编织一张看得见的安全网。怡文老师让“不冷不热原则”“正漏斗管教模式”“家规制定原则”这些冷静的词语充满了爱的力量。爱是容器,容量越大,管教越有力。唯有“爱的管教”,才能让为人父母的我们放下教育的焦虑。
《发电厂电气部分(第五版)》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 《发电厂电气部分(第五版)》是以发电厂电气部分为主,着重叙述发电、变电和输电的电气主系统的构成、设计和运行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相应地介绍主要电气设备的原理和性能。全书共分为十章,主要内容包括能源和发电,发电、变电和输电的电气部分,常用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电气主接线及设计,厂用电接线及没计,导体和电气设备的原理与选择,配电装置,发电厂和变电站的控制与信号,同步发电机的运行及电力变压器的运行等。《发电厂电气部分(第五版)》与第四版相比。突出反映了现代电力工业的现状、特点及发展方向,增加了高压直流换流站、600MW和1000MW机组及智能变电站等方面的新技术内容,删除了一些陈旧、不适合当前教学的内容。 《发电厂电气部
黄天宝等编著的《抑郁的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第4版)》简介:认知行为治疗(CBT)是图旺私立医院设立的一系列特殊治疗中的一种。团体认知行为治疗(GCBT)的目标是帮助患者关注自己的心理、情绪问题或认知、行为上的偏差,治疗人员对其付诸适当的干预措施。此项治疗方法的目的是让患者通过学习掌握新的认知行为技巧来增强自我症状的控制能力和情绪稳定性。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坚持积极参与和自助倾向的原则。CBT主要用来降低复发率,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一个模型,为企业发展问诊把脉;一本,征服哈佛商学院管理学殿堂;将学术的严谨和现实的案例无缝衔接,本书《哈佛商学院企业诊疗课》以众多美国企业成功化解发展危机的范例为教本,讲述了一个的管理工具应该如何被活学活用、为企业管理者和咨询顾问服务。
这是一部在台湾流传多年的民国文人笔记,是书分为晚清残影、辛亥风雷、北洋轶事、宁渝旧梦四个部分,每篇篇幅短小,但内容丰富精彩,所涉及的人和事以清末至民国年间为主,尤以辛亥革命和北洋时期为重点。全书以一个亲历亲闻者的身份回忆了民国牛人的奇行壮语,堪称一部“辛亥人物志”或“民国版《世说新语》”。
本书收入了作者从1980年至2000年的53篇讲话和文章。其中31篇系首次出版。在这20余的占,前10余年作者处于农村工作的领导岗位,其论述主要回答农村的领导岗位,其论述主要是回答农村改革与发展中面临的认识问题和实际问题,为党中央、国务院提供有关的决策咨询;后10余年作者离开了领导工作岗位,其研究和论述的重点,更多是从国民经济的全局上,从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相枰套的基点上,探索与农村改革和发展相关联的因素,继续对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的研究。通读全书,用市场经济激励群众,用民主政治团结群众的表述,可以说是对作者学术观点和领导思想的简要概括。
佛教是什么?是一摞一摞的经书?是让人望而生畏的佛像?还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诗偈?也许这些都是佛教中相当重要的部分,但是真正的佛教远没有你想象得那么遥远。当夏季里朵莲花绽放,当小昆虫从洞穴里钻出,在这些渺小的生命里,处处都有佛法,到处都是佛理。事实上,很多佛经中都不乏以动物或植物来喻示佛理的例子。佛眼观处,小到一粒芥子,也能给人启迪,令人开悟。因此可以说,隐藏在佛教经典中的动植物就是佛教文化的生动语者。《佛教动植物图文大百科》从佛教经典中选择了最有代表性的34种动物和55种植物,以寓言故事和佛教喻义结构全书,采用简明生动的图解方式,力图为您呈现充满智慧和启迪的佛教动植物世界。丰富的动植物种类:汇集佛教经典中现实和神秘虚构的34种动物、55种植物,视角开阔。鲜活的佛教寓意:小小的动植物中
《极简管理学》基于作者刘澜在北京汇丰商学院开设的深受欢迎的管理学课程,旨在呈现管理的智慧与原则,而非知识与细节。本书建立了自己的“极简管理学”体系,以学习、问题、关系、要事四个主题为纲,解析了管理领域的重要问题,传授了管理学独特的思维方式。本书内容还可以总结为作者原创、管理经典、诗外功夫三部分。作者原创部分包括管理者4大心智模式、6个原创管理法则及27个原创管理思想。管理经典部分包括15个经典管理模型和25个经典管理思想。诗外功夫部分包括与管理相关的15个来自心理学、哲学与社会学的思想。
《布尔迪厄文艺场域理论研究》通过“场域”与“资本”“惯习”“实践”的框架设定,揭示出布尔迪厄的理论呈网形、枝状发展,而非线形推进的本质问题,阐述其“文艺场域”的核心内涵,并基于此进一步深入到以莫言为对象的中国文艺场域与作家的审美趣味的研究中,展开布尔迪厄文艺场域与文学批评的可能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