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打破将雕塑造型、材料、创作分别教学的传统思路,注重培养 系统性雕塑思维方法 ,重视实践与理论研究能力双向提高。将技法教学与创作思路融为一体,教学体系层次清晰、覆盖完整。以科学、连贯的方式对不同方向的创作语汇加以总结与讲授,对美术史与方法论进行系统性梳理。在重视传统技法教学的同时加强思维训练,鼓励学科交叉与交流沟通,强调思辨性与创新性,能够引导和启发学生进入材料思维,探索个性化方向和创作语汇。 本书主要针对雕塑专业在校生及有志于从事雕塑专业学习和研究的人士,具有较强的思维深度和实践价值。
本书是关于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教学用书,书中具体包括了:中西方道德教育的传统与比较、中外经典教育家的德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的道德教育思想、台湾高校德育面临的挑战和选择、香港学校公民教育的特点等内容。 本书的框架,主要基于以下思路:前三章是比较德育研究的问题与前提研究,主要聚焦在比较德育具有相对普遍性、前提性、基础性问题的研究,重点讨论比较德育的一些基本概念、历史文化传统和部分经典教育家的德育思想,具体内容为:章:比较德育研究的基本问题(李萍);第2章:中西方德育的传统与比较(李萍);第3章:中外经典教育家的德育思想(王学凤)。后八章为比较德育的国别(地区)研究。这一部分主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的三个维度,选择了以儒学文化圈为共同背景的三个国家(地区)台湾、香港、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