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结合社会记忆、文化记忆理论前沿,突出档案记忆研究的本体思维和实践转向,对档案记忆再生产 (研究) 的思想土壤、基本内涵、正当性、生产过程、生产结构、伦理关怀等问题进行深人的分析和阐释,构建起较为完整的档案记忆再生产理论分析体系,提出具有创新见解的观点和思考,是对档案记忆形态论、功能论、资源论、工程论的延伸和拓展,对解释和揭示档案记忆再生产的行为机制与运动规律、推动档案记忆再生产及其数字转型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本书系安徽大学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收录馆藏汉文古籍数据3500余条。凡宣统三年以前的刻本、活字本、抄本、稿本等,皆在收录之列。著录项目有普查编导、索书导、题名卷数、著者、版本、册数、存卷等内容。本目录后附书名笔画索引。
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藏抗战档案汇编分政治军事类、经济类、特载类三部分。因历史原因(“九一八事变”后,内蒙古东部地区很快沦陷,抗战档案留存甚少),入编档案主要是绥远地区(内蒙古中部)我党在大青山、蛮汗山及当时属于绥察行政公署管辖的丰镇、山西北部的平鲁、朔县领导抗战形成的档案。
此丛书主要收录从1911年到1949年9月我国出版的中文图书(酌情收录这段时间内国外出版的中文图书),是一部大型的回溯性书目。本丛书在著录内容的完整性、藏书机构的数量方面较以往出版的民国时期图书目录,都有了较大提升。 本卷主要收录1911一1949年9月我国出版的有关自然科学(基础科学)方面的中文图书,并酌情收录这段时间内国外出版的此类图书,共计5079种。 本卷所收图书范围包括《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N、O、P、Q四个大类,即自然科学总论,数理科学和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物科学。在四大类下,分为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数学、力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测绘学、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气象学)、地质学、海洋学、自然地理学、普通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古生物学、微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昆虫学、人类学等36个
为反映“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开展以来各地区取得的古籍保护成果、交流经验、推动工作发展,2022年5月,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面向各省古籍保护中心征集各地区古籍保护成果案例宣传稿件。这些稿件用文字、图片的形式,以宣传案例的方式,展现全国各地、各系统古籍保护风采,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图书馆报》和《藏书报》等平台发布后,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本书即以这些稿件为基础编纂而成,收录文章近百篇,成书两册。
本专辑共收录十三篇文章。这十三篇文章所讨论的话题,从六朝南方灵宝经的起源、灵宝经系与上清经系的关系,到明清时期道教诗歌文献的编纂,以及道教词汇的阐释、涉道文本的翻译、道教砖刻文献的发掘等,道教研究的方方面面都有所涉及,且研究角度、方法等多有可参之处。
本书为姚伯岳主编《古籍保护丛书》之一种。作者在长期科学研究与实践经验的积累下,从虫霉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入手,结合本国藏品管理的实际情况,将生物学与藏品管理学知识充分融合起来,理论结合实践地讨论虫霉发生以及虫霉综合防治(IPM)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在虫霉预防与消杀方面,吸收了国内外先进理论与实践,特别结合当前的科学技术环境以及对藏品价值的理解,对各类虫霉防治技术与方法进行了深度评价,特别利于藏品管理人员对这些方法与技术的理解与选择,也便于高校教学与科研人员参考。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昆虫,第二部分为虫害的防与治,第三部分为霉菌的预防与去霉,第四部分则是附录。书中含案例15个,图166幅,表74个,并附有索引。书中涉及大量虫霉危害迹象的图片,以及虫霉治理方法的图片,这些图片均为原创,在
本书系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收录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1912年以前的古籍6482条,著录普查编号、索书号、分类、题名卷数、著者、版本、题跋、版式、附注、牌记、册数、存卷等多项信息。书后还编制有书名笔画索引,以便读者使用。
本书分为上编 “17年”图书馆事业编和下编 “17年”图书馆学术思想编。首先对图书馆“17年”加以界定。上编介绍了图书馆事业的恢复发展阶段(1949-1952)、图书馆事业的巩固提高阶段(1953-1956)、图书馆事业的曲折“跃进”阶段(1957-1959)、图书馆事业的调整充实阶段(1960-1966年5月)等,下编介绍了思想迅速转变的1950年、图书馆界学术研究的高潮和三个阶段、苏联图书馆学理论与实践的影响和学术思想批判等。
泰国侨批业的发展和华侨密不可分,泰国侨批史是由华侨辛勤奋斗及其与家人亲密亲情关系谱写而成的。本书依托汕头市档案馆侨批分馆馆藏十余万件侨批档案,影印、选录、汇编并进行研究型整理,从实寄批和档案资料中辑录泰国潮属侨批业商号的相关信息。全书全面整理侨批第一手档案资料,梳理泰国潮属侨批业商号的简况,抢救侨批文献遗产,展现侨批中蕴藏的华侨爱国爱乡情感,为华侨史留下珍贵史料。
本书系甘肃省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收录甘肃省图书馆1912年以前古籍数万条,著录普查编号、分类、题名卷数、著者、版本、批校题跋、册数、存卷等多项信息。书后还编制有书名笔画索引,以便读者使用。
本书所选档案为甘肃省档案馆馆藏40号全宗“兰州空袭紧急救济联合办事处”档案。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飞机多次轰炸兰州,造成大量人员死伤和财产损失。 1940年1月6日,甘肃省兰州空袭紧急救济联合办事处成立,内设总务、医疗、掩埋抚恤、难民收容、救济五个股。馆藏该全宗档案共有26卷。本书按照“全宗—时间体例”编排,选编了兰州空袭紧急救济联合办事处全宗档案中1939年11月1日至1940年5月9日这一时间段的档案183件514页,全书按时间排序。
在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图书情报机构在文化传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摆在每个图书情报机构和图书情报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书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重点学科“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保障”重要成果,以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为基本着力点,系统总结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作为哲学社会科学专业图书馆,在加强自身能力体系建设以服务“三大体系”建设、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等方面的主要经验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