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北斗导航卫星为对象,立足卫星导航系统与技术,全面介绍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研制工作,系统阐述导航卫星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结果,内容涵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成果、导航卫星环境与任务分析、导航卫星总体设计、北斗卫星平台、导航有效载荷和星间链路等相关内容,并对导航卫星的下一步发展及关键技术进行了展望。 本书可作为从事卫星导航技术、北斗导航卫星、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以及航天飞行器设计、航天系统工程等领域研究的科技人员的技术手册,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的教科书或参考书。
本书分为四篇:第一篇包含六章,介绍了调频连续波雷达理论、雷达噪声和目标检测;第二篇涉及放大器、混频器和无源器件等硬件问题,而且还研究了不同类型的射频架构:第三篇讨论雷达信号处理,研究多普勒现象、动目标显示和动目标检测雷达;最后,第四篇详细说明雷达的设计方法,研究了警戒雷达、舰载导航雷达、导引头和高度计的设计。 本书主要内容是作者多年从事雷达系统工程的提炼,技术水平较高,实用性较强。非常适合于雷达系统设计师和工程师重点掌握,也适合于研究生学习和使用。
本书对现有的基于深度学习的通信信号识别方法进行了总结,首先介绍了一般神经网络及其在通信信号识别中的应用,然后系统阐述了小样本条件下基于深度学习的通信信号分类识别方法,最后讨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技术,包括基于孪生网络的通信信号识别技术、基于深度学习的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技术和基于GAN的小样本通信信号辐射源个体识别技术,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实际环境中可能出现的信号识别场景提出相应的技术路线,既有基本概念的阐述,也有深入的仿真分析。 本书可作为信息与通信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电子对抗与工程等军内外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通信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多源融合导航是通过多种传感器、信息源的融合来提高导航定位授时性能的一种导航定位技术,可广泛应用于人员、车辆、飞机等典型应用目标在复杂应用环境下的导航定位。 《多源融合导航技术及其演进》共9章,重点介绍多源融合导航技术的系统架构、关键算法、设计实例以及未来的技术演进等,既包括基础理论与方法,也包括具体的设计实例等。 《多源融合导航技术及其演进》可供从事多源融合导航定位技术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的参考书。
《GNSS网络RTK技术原理与工程应用》在简要介绍网络RTK(NRTK)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网络RTK中各类误差特性以及处理方法,对网络RTK中关键问题——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模糊度固定,基准站网空间相关误差改正方法(非差与虚拟参考站技术)和区域建模,流动站定位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然后对国际海事无线电技术委员会(RTCM)标准格式、通过互联网进行RTCM传输的协议(NTRIP),以及网络RTK系统的建设与工程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通过不同省级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数据实例分析验证了网络RTK定位虚拟参考站技术和非差网络RTK技术的定位精度。 《GNSS网络RTK技术原理与工程应用》适用于网络RTK系统建设、运行维护和使用人员阅读,也可用作大专院校测绘工程等专业的参考教材。
《信息论与可靠通信》是信息领域诺贝尔奖级别泰斗罗伯特·加拉格尔(Robert G. Gallager)所著的一本信息论圣经,一代一代的信息论学者都是读着这本世界经典成长起来的。作者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师从信息论创始人克劳德·香农(Claude E. Shannon)及另两位最早期的香农奖得主罗伯特·法诺(Robert M. Fano)和彼得·埃里亚斯(Peter Elias),博士毕业后一直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至今,被誉为香农以后伟大的信息论学者。他1960年博士论文中提出的“低密度奇偶校验码”是目前所有5G设备都必用的信道编码。《信息论与可靠通信》一书中有不少内容是作者当年首次提出的原创性成果,对信息论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书中深入研究了通信系统中信源和信道的数学模型,并探索了构建真实世界中信源和信道详细模型的框架。然后,作者通过将编码器和解码器分为两个部分进一
《信号与系统:使用变换方法和MATLAB分析(第3版)》采用从基本概念出发、以实际应用为例子的讲解方法,遵循从模拟到离散、从信号到系统的分析思路,系统地介绍了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分析方法。作者的教育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并强调MATLAB在信号与系统分析中的应用,在近期新第3版中还增加了更多不同难度的习题。本书已被众多世界名校如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选为信号与系统课指定教材。本书可作为通信与电子系统类、自动化类以及全部电类专业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供所有从事信息获取、转换、传输及处理工作的其他专业学生、教师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参考。
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数字通信信号侦察,即对采用数字调制体制的各类通信设备的无线电信号进行截获、分析、参数测量、解调识别、编码分析,获得非合作方数字通信设备采用的各类特征参数。在国内,本书首次从通信侦察的角度,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数字通信信号的检测分析、解调、编码识别等内容。
本书围绕卫星导航系统中未知扩频码条件下BOC调制信号接收处理技术展开论述,主要内容包括BOC调制信号在卫星导航系统中的应用、未知扩频码BOC调制导航信号的同步重构滞后处理技术和传输码流的获取技术,以及基于同步重构滞后的信号捕获、跟踪、定位方法等。
本书主要围绕光纤光栅在大型设备检测及安全监测中的应用为背景,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概况,光纤光栅传感的基本理论及相关模型,并重点针对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实用化中的典型封装结构和实现方式、光纤光栅应变传感检测、光纤光栅液压系统多参量传感检测,以及光纤光栅周界传感和安全监测技术开展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相关研究结果对于光纤光栅在大型设备多参数传感检测及安全监测中的具体应用具有参考价值。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光电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光纤光栅传感技术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揭秘了隐藏在神秘技术面纱背后的大国博弈。该书不同于纯技术类图书,兼具知识普及、技术讲解和标准宣贯等作用,既全面介绍了移动通信和卫星行业发展的历史、相关领域的创新和标准化工作的推进,也探讨了相关业务演变以及其财务和商业影响,还从更广泛的角度讨论了卫星和5G运营商及其供应链对未来企业价值的可能影响,提出了天基能力纳入5G建设推动5G网络全球化推广应用的建议,在国外广受关注,获得多位领域专家的好评推荐。本书非常值得国内网信领域从业者、学者和科研人员参考阅读,对于读者全面了解掌握5G和卫星领域关键技术的发展历史、现实情况和未来趋势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对于政府机构和行业单位全面了解掌握各国移动通信建设态势、研判领域建设差距不足、科学制定发展战略、推动技术创新、优化行业布局、推动产业链发展和
本书针对超短波无线信道的建模与仿真问题,重点阐述了超短波无线信道传播损耗模型、超短波无线信道衰落模型、天线辐射特性的建模方法与适用场景,并分别给出了基于成形滤波器法和正弦波叠加法的无线衰落信道建模仿真。同时,为了使信道模型更符合特定场景,实现模型本地化,给出了一种利用实测数据对特定的传播环境和路径进行建模的方法。最后介绍了通信对抗半实物仿真测试的主要模式、数据处理方式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等。 本书可作为国内高等院校无线通信专业高年级或研究生的参考书,也可供从事无线信道建模与仿真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在介绍光刻技术应用上,作者涵盖了全面又丰富的内容,在论述光刻技术的物理机制和数学模型时,本书采用了完整但不繁琐的方法,增加了该书的可读性。在论述光刻技术的共性内容后,该书专门开辟章节,较为详细地介绍了xianjin的极紫外光刻技术的特点和难点,从理论上揭示了极紫外光刻的技术奥秘。该书内容全面、完整、详实、新颖,集这四个特点于一书,目前尚没有一本关于光刻技术方面的书可以与之媲美。该书凝聚了作者30多年光刻领域科研和教学之精华,对于从事芯片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这是一本手册性的内容丰富的参考书。
《光纤陀螺工程与技术》是一部侧重于中、高精度光纤陀螺工程化理论和技术的专著。全书共有10章。第1章系统阐述光纤陀螺的传递模型,首次揭示了振动零偏效应的物理机制,并给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第2章讨论光纤陀螺的输出统计模型和评估噪声性能的Allan方差分析方法,推导了典型噪声系数引起的光纤陀螺漂移公式;第3章至第8章,分析中、高精度光纤陀螺的主要误差及其抑制措施,并对噪声机理和抑噪技术给出了较完整的描述;第9章介绍光纤陀螺核心敏感元件光纤环圈的绕制和固化工艺,重点分析了环圈固化胶体的应力松弛效应对高精度陀螺标度因数长期稳定性的影响;第10章对激光器驱动干涉型光纤陀螺的背向散射和偏振交叉耦合引起的相干误差进行建模分析,并概述了采用带隙光子晶体光纤的干涉型光纤陀螺前沿技术的研制进展和应用前景。《光纤陀
本书从服务、空口和网络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当前网络到未来网络的演变以及潜在的用例、需求、指标和启用技术,讨论了物理层技术、可重构智能表面、毫米波和太赫兹通信、通信传输层、高容量传连接、云本地方法、机器类型通信、边缘智能等新兴技术,重点讲述了网络安全和区块链以及它们在未来的预期应用。
本书主要介绍扩频通信的相关理论与应用,包括扩频系统的基本概念与性能特点,扩频码的产生,扩频调制与解扩、解调等。重点阐述直接序列扩频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与相应的实现方案,包括扩频信号的产生、信号的捕获、跟踪算法、抗窄带、宽带干扰算法等,以及MATLAB的仿真实现与DSP或FPGA实现。
本书结合雷达实例介绍相关原理在相控阵设计和分析中的应用,阐述关键理论结果在具体设计问题中的应用,并提供大量与雷达设计理论相关的参考资料。本书的前六章主要介绍了常规雷达的功能,包括:雷达波形、信号处理、搜索与截获、目标跟踪与分类等。第七章开始介绍一些相控阵雷达数据处理的内容,包括:资源管理、时间管理、波束形成、搜索、跟踪和目标分类的关键算法。第八章主要介绍相控阵雷达抑制干扰的相关知识点,包括栅瓣抑制、自适应处理方法。第九章介绍相控阵雷达结构。第十章详细介绍一种相控阵雷达工程设计工具的应用。第十一章介绍相控阵雷达设计过程中对硬件、软件的要求。最后三章主要介绍一些防空反导相控阵雷达的高阶设计应用。
本书从工程应用的实际出发,系统总结Boris A.Atayants教授团队在连续波雷达精密测量领域近五十年潜心研究的成果,全面介绍了调频连续波雷达精密测量相关技术方法,细致分析了影响连续波雷达测量精度相关因素的起因、影响和解决办法,对干扰存在条件下连续波雷达精密测量问题也进行深入讨论。
本书主要介绍了电磁散射场、雷达截面积、SAR 与ISAR相关性、SAR 成像算法、点分布函数与平滑处理、散射中心重构图像与场数据算法、ISAR成像应用,重点阐述了ISAR波形及其对应的接收机、转像差探测、多普勒偏移、运动补偿,并给出了ISAR成像处理算法及其部分实例的MATLAB 代码。
《雷达侦察信号智能处理技术》由刘章孟著
《卫星导航定位原理》在深入分析各卫星导航系统采用的坐标系统、时间系统、信号体制的基础上,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主线,结合北斗混合星座和信号体制特点,介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授时与钟差预报、异构星座定轨、基于星间链路观测的自主定轨、卫星无线电测定业务(RDSS)及卫星无线电导航业务(RNSS)原理,深入分析各种GNSS差分增强技术的应用特点,并对未来定位、导航与授时(PNT)技术体系进行了展望。 《卫星导航定位原理》适合从事卫星导航定位理论与应用的科研人员、教育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适合该领域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阅读。
本书为“十三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本书根据高职高专“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而成,在内容取材和编排上,本着“必须、够用、会用”的编写思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应用能力为培养目标。本书共有十章,主要内容包括常用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电子电路中的反馈、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直流稳压电源、数字电路基础、集成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
《雷达侦察信号智能处理技术》由刘章孟著
本书涵盖了微波与卫星通信的基本理论、信号传播特点及实际应用等各个方面。介绍了卫星通信系统的概念和组成、通信卫星轨道与发射、卫星通信系统地面段和空间段的系统组成、卫星通信的调制与解调技术、纠错控制技术、多址接入技术、微波的传播特点以及卫星链路参数进行计算和设计等内容。书中给出了各章的要点以及习题,使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更加深入。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专业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从事卫星通信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