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的成立,使建设统一的中国邮电事业成为现实。在邮电部的统一指挥下,全国邮电工人以“人民邮电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科技攻关,自主创新,建成了张覆盖全国的长途通信网。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末,中国电信业引进了卫星通信、海缆通信、程控通信、移动通信、互联网通信等电信技术,实现了电信信息传递从人工到半自动再到全自动的历史性巨变。人民群众成为电信服务的主体,一张现代化的通信网傲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本书第1章概述了半导体区别于其他固体的基本物理特性,这些特性是理解半导体器件工作原理的必要条件。第2章回顾了半导体材料,包括无机、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同时,第2章也介绍了有代表性的绝缘体和导体的材料,它们是构成可以工作的半导体器件和电路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这些器件和电路是在第3章概述的。第4章是关于半导体工艺的基础知识,并且用通俗的语言讨论了半导体制造中使用的方法、设备、工具和介质。在概述了半导体工艺技术之后,第5章讨论了主流半导体制造工艺中涉及的各单步工艺。第6章简要概述了半导体材料和工艺表征的基本原理。本书适合半导体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学生、研究人员和专业人士阅读。
本书内容主要涵盖混沌及混沌保密通信的研究概况、半导体激光器理论模型、外部扰动下半导体激光器的混沌及混沌同步模型、混沌光通信的基本概念、不同外部扰动下弱谐振腔法布里-珀罗半导体激光器产生混沌信号的方法及基于混沌同步的安全光通信、人工神经网络在混沌光通信中的应用。 本书可作为保密通信及光网络安全、光学工程和激光技术等相关领域的本科生、研究生及科研与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立足于电子媒介的实践,具体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电子媒介,主要包括录音机(含卡式磁带)、影碟机、CVD、DVD、VCD、录像机、卡拉OK机、BB机、随身听、大哥大、小灵通、移动通信手机、家庭游戏机、家庭音响等的变迁,考察各电子媒介如何对日常信息进行采集、编辑、存储、提取和传播,又如何在技术的影响下改变信息记录、存储和传播的方式,并在社会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记。本书在社会记忆的视角下展现普通人的生活图景,可以唤起人们内心的情感体验与集体记忆。本书具有较强的可读性,面向比较广泛的读者群体;既是学术问题的探讨,也是时代生活的呈现;既可作为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普通人的阅读文本。
本书根据通信网络的分层结构,从端到端全程全网和网络融合的角度讲述先进的通信技术,重点是近年来涌现的新技术。本书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概述现代通信网与支撑技术;第二部分讲述业务与终端技术,包括多种通信业务和通信终端技术;第三部分讲述交换与路由技术,包括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技术、IP网技术和款交换与IMS技术;第四部分讲述接入与传送技术,包括同步数字传送网技术、光纤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综合业务接入技术;第五部分讲述协同融合通信与网络技术,包括协同融合下的新型通信网络基本结构、主要特点、关键技术以及应用示例等。本书注重选材,内容丰富,层次清楚,编写方法新颖,强化相互关联,科研教学结合,在加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必要的基本理论分析的同时,着重从通信网络的各个层面讲述目前先进通
本书围绕雷达信号频率变化和功率变换,系统介绍了雷达目标与环境、雷达信号、雷达频综器、雷达发射机、雷达馈线、雷达天线、雷达接收机、雷达信号处理、雷达终端信息处理、雷达距离方程、雷达目标参数测量、新体制雷达系统等。
本书以卫星、导弹、飞机等飞行器为应用背景,介绍了天文、惯性、地基无线电、卫星四种导航技术的基本原理,考虑地球不规则运动的协议惯性、协议地球等常用坐标系,以及世界时、原子时等常用时间系统,重点讲述了卫星导航技术、机载捷联惯性/卫星组合导航技术,以及弹载平台惯性/星敏感器组合导航技术。卫星导航技术中包括伪距单点绝对定位、伪距差分相对定位、载波相位差分精密相对定位等方法,以及精度分析、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求解、完好性监测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飞行器设计等专业的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相关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对导航终端欺骗技术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了INS/GNSS组合导航模式下无人机隐蔽性欺骗的一系列关键技术,设计了面向不同导航终端(纯卫星导航或组合导航)、不同任务背景(定点捕获、定向驱离等)下很优的卫星导航诱骗策略,研制了导航欺骗信号生成的地面控制软件(模块),并通过多次针对小型无人机的导航欺骗实验进行了验证。 本书系统性介绍了INS/GNSS组合导航模式下无人机隐蔽性欺骗的关键技术研究成果,突出工程实践与实验验证,有助于为相关专业人员提供有价值的技术参考。
戴维A.希尔著的《腔体内电磁环境——确定性及统计性理论》的主要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合计11章: 部分包括 ~4章,主要介绍确定性理论,包括麦克斯韦方程组及其在矩形、圆柱形、球形腔体中的应用;第二部分包括第5~11章,主要介绍电大尺寸腔体的统计理论,包括概率的概念、统计理论在混响室中的应用、电大尺寸腔体的孔缝激励、频率搅拌混响室、室内无线传播模型等。 本书适合研究腔体电磁环境、电磁兼容、混响室、室内无线通信等方面的科研人员、工程师和研究生使用。
本书主要介绍扩频通信的相关理论与应用,包括扩频系统的基本概念与性能特点,扩频码的产生,扩频调制与解扩、解调等。重点阐述直接序列扩频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与相应的实现方案,包括扩频信号的产生、信号的捕获、跟踪算法、抗窄带、宽带干扰算法等,以及MATLAB的仿真实现与DSP或FPGA实现。
本书紧密结合当前边缘计算领域新的发展趋势与研究成果,本着务实具体、详略得当、启发创新的指导思想,系统、全面地介绍了边缘计算的原理与应用,括基本概念、架构原理、核心技术、主要研究方向与挑战,以及多个应用的新研究进展。本书从计算卸载、服务署、视频分析、模型推断、联邦学等应用视角来阐述边缘计算,可为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领域相关的科研人员和IT从业者提供创新的应用视角,也可作为相关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的教材。
本书以简洁明了的结构向读者展现了半导体制造工艺中使用的设备基础和构造。全书涵盖了半导体制造设备的现状以及展望,同时也对清洗和干燥设备、离子注入设备、热处理设备、光刻设备、蚀刻设备、成膜设备、平坦化设备、监测和分析设备、后段制程设备等逐章进行解说。虽然包含了很多生涩的词汇,但难能可贵的是全书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表格,帮助读者进行理解。相信本书一定能带领读者进入一个半导体制造设备的立体世界。 本书适合从事半导体与芯片加工、设计的从业者,以及准备涉足上述领域的上班族和学生阅读参考。 此版本仅限在中国大陆地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销售。
本书首先系统介绍了通信原理的基础知识,然后通过开源编程语言Python进行了全面完整的仿真分析。书中提供了大量极具参考价值的仿真实例,不仅通过可视化的仿真图形帮助读者深入理解理论知识,还允许修改源码,方便进行个性化开发,从而加快科研进度。 全书共11章。第1章主要介绍了Python的基本使用及相关库;第2章介绍了信息和信道的相关内容;第3~5章主要介绍了信号的类型和表示,以及信号的分析方法;第6~10章介绍了各种信号的调制、解调及传输方法;第11章介绍了能够提高传输可靠性的信道编码方式。 本书结构清晰,层次分明,适合通信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工程人员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书。
本书首先系统介绍了通信原理的基础知识,然后通过开源编程语言Python进行了全面完整的仿真分析。书中提供了大量极具参考价值的仿真实例,不仅通过可视化的仿真图形帮助读者深入理解理论知识,还允许修改源码,方便进行个性化开发,从而加快科研进度。 全书共11章。第1章主要介绍了Python的基本使用及相关库;第2章介绍了信息和信道的相关内容;第3~5章主要介绍了信号的类型和表示,以及信号的分析方法;第6~10章介绍了各种信号的调制、解调及传输方法;第11章介绍了能够提高传输可靠性的信道编码方式。 本书结构清晰,层次分明,适合通信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工程人员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书。
本书首先系统介绍了通信原理的基础知识,然后通过开源编程语言Python进行了全面完整的仿真分析。书中提供了大量极具参考价值的仿真实例,不仅通过可视化的仿真图形帮助读者深入理解理论知识,还允许修改源码,方便进行个性化开发,从而加快科研进度。 全书共11章。第1章主要介绍了Python的基本使用及相关库;第2章介绍了信息和信道的相关内容;第3~5章主要介绍了信号的类型和表示,以及信号的分析方法;第6~10章介绍了各种信号的调制、解调及传输方法;第11章介绍了能够提高传输可靠性的信道编码方式。 本书结构清晰,层次分明,适合通信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工程人员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书。
本书是一部论述雷达自适应资源管理的译著。在概述雷达资源管理技术的基础上,对自适应与非自适应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重点论述了雷达自适应调度、雷达组网资源管理等技术。本书准确把握现代雷达发展趋势,突出自适应、网络化两个重点开展论述;与国内外同类书籍比较,紧贴前沿、内容聚焦、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的学术创新、理论启发和专业参考价值。该译著的出版,必将推动国内雷达资源管理的深化研究和应用。本书适用于信息与通信工程、战略预警等学科专业的本科高年级学生、研究生,以及具有一定相关工程实践的专业人员。
本书以一个无线网络工程师的视角,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了窄带物联网(NB-IoT)的重要特性、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和网络规划。在阐述的过程中,重点介绍了NB-IoT 与LTE 的联系与差异,方便具备LTE 技术基础的读者快速完成知识导入。书中通过对一些关键过程的详细分析,将散落在各层协议的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使得知识全面化、体系化。在内容编排上,将整体知识以讲座的形式进行科学切分,方便读者阅读学习。本书主要读者对象为移动通信领域从事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网络优化、网络维护、网络规划人员,也可供高等院校师生参考。
卫星导航定位在社会生活和军事领域的作用日益显著,从日常的定位到军事的准确制导均离不开导航。随着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应用领域和环境的日益复杂化,其抗干扰技术也成为相关研究和应用的焦点。本书重点关注卫星导航定位的基本原理和抗干扰技术,全书内容丰富,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导航定位的概念、卫星导航系统的组成和发展、卫星信号的捕获跟踪技术、卫星导航系统的干扰与抗干扰技术,以及导航和定位在各领域的应用。
新基建已成为经济社会关注的重点,2020年是5G基础设施大规模投资建设的开局之年,5G成为新基建的核心领域。 本书以新基建为主线,首先探讨了新基建相关的政策、内涵外延,其次,以5G的新基建属性为研究对象,回顾了国内外5G商用的主要事件,并分析了与5G基础设施相关的技术、商业模式、应用、合作竞争、创新等各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大部分都是为实现5G基础设施低成本高效的建设运营,持续为千行百业提供物联网服务的。 本书旨在为物联网从业者、投资机构、市场研究人员、ICT产业爱好者提供一些参考。
本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现代电信网络技术,全书共分11章,约30万字。靠前章 概论,介绍了电信网的概念及发展历程;第2章 电信网络总体技术,介绍了电信网的体系结构、参考模型和主要技术体制等内容;第3章至靠前0章,分别介绍了电信网络组网相关的信息复用、信息交换、电信网络同步、电信网络管理和电信网络安全等技术;靠前1章 下一代网络(NGN)技术,介绍了下一代电信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本书综合介绍了云网融合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技术,概念清晰、结构分明。本书以具体的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仿真技术,对NB-IoT、5G站点工程、SDN、5G全网建设、通信大数据和云服务等典型云网技术进行训练。书中配有丰富的实训案例,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融入具体的工作任务中,使读者能够较直观地了解云网融合的内容及其关键技术。 本书可作为现代通信技术、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等通信相关专业的教材和参考书。
本书以仿生传感器和仿生导航方法为主要内容,围绕卫星信号拒止情况下自主导航问题,介绍了生物利用偏振光和视觉信息进行导航的机理,探索了阵列式仿生偏振视觉传感器技术,实现了基于航向/位置约束的仿生导航方法。 本书主要面向于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也可作为自动化相关专业科技人员的参考用书。
这是一份送给老年朋友的诚挚礼物。智能手机是连接数字社会的主要终端,学会使用智能手机是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的关键一步。本书充分发挥浙江数字化改革和数字经济先发优势,聚焦高频生活场景和“急难愁盼”问题,对“浙里办”、阿里系、腾讯系等优秀软件平台的高频应用进行本土化解析,从智能手机的基本功能开始,涵盖社交、医疗、学习、消费、出行等各使用场景,助力老年人独立、安全、便捷地获取互联网服务,让数字生活真正可感、可触、可实现。
本书是关于天线损耗和噪声温度测量技术与工程测量实践的专著,是作者在天线损耗和噪声温度测量技术领域研究成果的总结。主要内容包括插入损耗与噪声温度的基本概念、馈线插入损耗测量技术、馈源网络插入损耗测量技术、线天线损耗测量技术、反射面天线损耗测量技术、有源相控阵天线损耗测量技术、天线罩损耗测量技术、天线噪声温度测量技术、大气衰减与天空噪声温度的计算和天线损耗测量的误差分析。书中给出了大量的工程测量实例。本书通俗易懂,可操作性、适用性强。 本书可供从事天线设计、微波与天线测量和无线电计量等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亦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