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通常相对于 西学 而言,义同 国故 。尽管学术界对其范围所说不一,但大致涉及了中国古代经史子集中一些*基本、*重要的作品,其内容涉及哲学、历史、政治、伦理、教育、文化、艺术、语言、地理、科技等。 为了便于读者了解和鉴赏国学中的一些代表性作品,本书选取国学名篇共200余篇,加以注释及赏析。所选作品主要以思想性、经典性和知名度为据,以先秦为重点,同时兼顾各个时代以及相关学科和方面。限于篇幅,不收国学中的文学作品。 本书中名篇鉴赏的撰写者,都是相关领域中的专家学者。所撰鉴赏,着重于阐发思想文化的深刻内涵,通过对国学代表性经典的解析,认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及精髓所在。 为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本书还对国学名篇原文作了注释。精选、注释、鉴赏的三者合一,使本书拓展为国学的简明选本和精到注本
《语石》营销资料卡 书名:语石 作者:叶昌炽撰,姚文昌点校 文字:中文繁体 版式:横排 所属丛书:夜航小书 页数: 360 定价: 74 元 书号: ISBN 978-7-308-18198-3 出版时间: 2018 年 9 月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语石》简介 《语石》十卷,以叶昌炽原刻本为底本进行点校。参校其他各本详见本书整理说明。 《语石》一书,既是古代石刻学的集大成者,也是近代石刻学的开山之作。该书结构严谨,布局精巧,从内容详略到卷次篇幅都经过了作者的细致安排。杜泽逊教授在《文献学概要》一书中评价《语石》“之于石刻学犹叶德辉《书林清话》之于古书版本学 , 而精谨或过之”。 作为我国石刻研究领域的第一部通论性著作,时至今日,《语石》确定的研究范畴和构建的理论体系
“四部要籍选刊·集部”之一种。以上海图书馆藏汲古阁本为底本影印。“楚辞”是屈原创制的一种诗歌体裁,后经宋玉、东方朔等人参与并发扬光大,至西汉时刘向将历代楚辞作品裒辑成书,名为《楚辞》。楚辞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为历代诗文研究者所重视。至南宋时洪兴祖对《楚辞》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作《楚辞补注》,排解了其中的疑难问题,提升了该书的可读性,是迄今最重要的《楚辞》注本。汲古阁刻本《楚辞》即吸收了洪兴祖的注,刊印精美,差错较少,是古代《楚辞》刻本之殿军。
《中国古代名句鉴赏辞典》精选中国从先秦到晚清的经典著作中的名句四千四百余条,涉及经典文献、诗文名篇、小说戏剧、笔记杂著等著作,广泛而全面。本辞典按意义分类,共分20篇,每一篇分若干小目,同一小目下的条目以首字的汉语拼音顺序为序。所收名句涉及政治、哲学、法律、经济、军事、伦理、文学、教育、艺术、人生、养生、自然、科技等各方面内容,是一部既可查检、又可阅读、欣赏的知识性工具书。
这是杨绛先生在96岁高龄时创作的一部充满哲思与意趣的散文集。杨先生通过对命运、人生、生与死、灵与肉等根本问题的思考,指出人生的价值在于遵循“灵性良心”的要求修炼自己,完善自身。她以深刻独到的体验,秉笔直书的勇气和生动饱满的笔触,为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因信仰缺失而茫然无助的人们指点迷津。正文后巧置多篇大手笔的精彩随笔,对自己的看法加以佐证,语言本色无华、感人至深。本版增补长篇访谈“百岁答问”、原声录音和多幅近照。
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实为经典。然为时世风俗所限,受诗家清规所囿,所列篇章,自是当时诗家目光。本社延续拓展以《唐诗鉴赏辞典》为代表的文学鉴赏辞典的风格和品牌,仍以三百为数,远绍《诗经》三百篇的传统,近承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的精华,又参酌其他选本与新版课程标准,不用体式分类,唯取佳作入选,展示唐诗的巅峰之作。更请国内有关研究名家撰写精美赏析文章,周到详尽,踵事增华,与原作比照发明、融通古今,助千万读者读之赏之。
2017版新版地图
本书从自汉代至清代的大量各类笔记、杂著、小说中辑取收录志怪小说540余篇,集合中国当代近百位从事古代文学教育和研究的中文专业教师、古籍研究人员等,对这些或叙述神话传说、或描绘神鬼妖魅的古代志怪小说进行鉴赏品味,鉴评其艺术风貌、文学趣味、文学价值,并结合当代社会现象,帮助广大文学爱好者从这些中国优秀民族文化宝库中传承下来的特殊的文学作品中看透本质、借古喻今、体悟道理。
本书从自汉代至清代的大量各类笔记、杂著、小说中辑取收录志怪小说540余篇,集合中国当代近百位从事古代文学教育和研究的中文专业教师、古籍研究人员等,对这些或叙述神话传说、或描绘神鬼妖魅的古代志怪小说进行鉴赏品味,鉴评其艺术风貌、文学趣味、文学价值,并结合当代社会现象,帮助广大文学爱好者从这些中国优秀民族文化宝库中传承下来的特殊的文学作品中看透本质、借古喻今、体悟道理。
《敦煌艺术大辞典》是由敦煌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担任主编的一部专科辞典。该辞典在我社1999年《敦煌大辞典》的基础上修订、增补而成。内容主要依托百年敦煌学术的积累,以图文并茂的辞典形式对敦煌艺术作全面总结。全书收词2500条,内容包括石窟考古、各时代艺术·代表窟、彩塑、本生故事画·因缘故事画·说法图、经变画、佛教史迹画·瑞像图·菩萨画像、飞天画像·神道画像、供养画像、建筑画、生产生活画·山水画、图案、服饰、壁画技法、石窟保护、藏经洞遗画等20余个门类。
《毛诗后笺》三十卷,清胡承珙撰。此书是清代中期重要的诗经学著作,在诗经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向为研究者所常备。《毛诗后笺》也是胡承珙最重要的著作,惜二十九卷《鲁颂·泮水》以下不能卒业,赍志以殁。后其子请陈奂补作,以成完璧。胡氏说《诗》,尊《序》,宗毛传,于毛郑异义者,从毛者十之八九,从郑者十之一二。其解经博于取证,对唐以前之说搜罗齐备,尤其对古说之见于《左传》《国语》《论语》《孟子》《易林》《淮南子》《新书》《说苑》《新序》《列女传》《史记》《汉书》《后汉书》诸史书以及《初学记》等唐宋类书者,采集剖判,有辑佚之功。其训诂及校勘亦十分精密,发前人所未发者不下百条。同时也胡氏也精熟运用修辞学中的审语势之法,于诗义多有发明,所得颇丰。《毛诗后笺》的主要版本有求是堂刻本(是为该书
该书运用部首检字法,以简化字为字头,在字头后注上繁体字和异体字,字后注有平水韵的“韵部”和该字在《诗韵合璧》中的“页码”,读者只要查到这个简体字,就能看到相应的繁体字,然后再根据“页码”直接翻开《诗韵合璧》的某一面就能非常方便地找到要查找的字。该字的下面有大量的双向组词,如“洪”字,就有“宽洪”和“洪福”两种组词法,有的常用字多达上百个双字词或者三字词。书后附有《平水韵邻韵味通押表》,并补充注明了3000多个常用字的平水韵韵部。
本丛书特色: 一、本书选编唐宋八大家散文616篇。韩愈96篇,柳宗元112篇,欧阳修92篇,苏洵43篇,曾巩43篇,王安石70篇,苏轼120篇,苏辙40篇。每篇散文之后配缀鉴赏文章一篇。 二、本书作家按出生年之先后编排。每位作家都配有简介生平文章,重点说明该作家的散文创作成就和特点。然后编录作家的作品及其鉴赏文字。 三、本书选文标准兼顾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两个方面,选其可资借鉴、欣赏的篇目;思想内容陈腐者固所不取,文学性和可读性较差的,也不收录。 四、本书涉及的历史纪年,一般写明朝代、帝王名称、年号,给人以传统的历史印象;同时注明公元纪年,使人了解所发生的事件在整个历史时序中所占的位置。 五、收后附录八大家散文全目,一般都以文体分类编排,以便检阅。
内容简介唐诗是中国诗歌艺术之巅峰,可谓名家辈出,精品如林,盛况空前,后难为继。词,作为比诗体更自由的韵文体裁的文体,发韧于唐,历五代,至宋而大成。宋词实乃词中经典,由小令到中、长调,可谓流派纷呈,风格各异,名篇佳作,精华毕现。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好诗已被唐人做尽”一样,好词也被宋人做完了。唐诗宋词,犹如日月同辉,珠联璧合,共同永载中华诗歌艺术史册,流芳百世。唐诗宋词,并列对举,各极其美,各臻其盛,千古流传,脍炙人口,受到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爱。《唐诗宋词鉴赏辞典》正是我们在学习、借鉴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博采众长,精选唐诗宋词名家各种流派杰作近六百首,精华毕呈。中华诗词之盛世绝唱,在一部《唐诗宋词鉴赏辞典》中网罗无遗,轻松览阅,一手掌握。本书编撰体例安排除原诗词外,特有诗词人
《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2012年版)》收入余华的《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音乐的叙述》、《高潮》、《否定》、《灵感》、《色彩》、《字与音》、《重读柴可夫斯基》、《消失的意义》、《强劲的想象产生事实》等随笔。
《桐城派大辞典》是一部知识性与学术性兼备的全面介绍桐城派文化的大型专科工具书。它以桐城派的产生、发展、壮大、消亡的历史事实为依据,以人物、著作、理论、评论研究、文化遗存为主体内容,对桐城派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内容翔实,资料权威。全书包括《人物编》《著作编》《理论编》《评论研究编》《文化遗存编》5编,17个部类。成书条目12527个,人物1209位,著作6797部,全书2186千字。
暂无内容简介。。。。。。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很好之作,自问世以来,它就以故事中蕴含的渊博的学识、细腻的叙事、动人的情节、现实主义的风格,征服了无数读者,在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尤其是书中的诗词曲赋散发着极大的魅力,成为这部不朽之作的灵魂。 《红楼梦诗词全鉴》根据《红楼梦》原著回目的顺序,辑录了书中的诗词、楹联等,对其进行了注释和解析,力图帮助读者更准确、更深入地理解诗词的含义,加深对原著的理解。
以上ISBN信息均为平台自动生成,部分商品参数可能存在些许误差,商品准确参数详情可咨询客服。本店为新华书店总部直营店铺,所售图书均为正版,请放心购买!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基本信息 书 名 情诗简史 出版社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学林出版社 作 者 郦波著 出版时间 20210301 I S B N 9787548617174 定价 58 开 本 大32开 装 帧 平装 版 次 1 字 数 250 (千字)
叶嘉莹先生20世纪40年代听顾随先生讲中国古典诗词,笔记的主体整理为这部 诗话 式的著作。本书shouci以彩色插图本的形式问世,也是zui终定稿版本。它采用中国古代诗话的体例,不以系统严密的理论分析见长,而代之以言简意赅的片段,对中国古典诗词做直接性的感发,寻觅作为基因积淀在中国文化中的诗心,找回诗意栖居的灵魂。全书分为总论和分论两部分,每部分又分若干小节。总论中涉及内容与欣赏、作诗与为人等方面;分论从《诗经》《离骚》开始,着重解读唐诗、宋词等经典。一段段文字妙语连珠,感受独具一格,发现中国古典诗词之美,启发现代人找到理想的人生。它被誉为自《人间词话》以后,迄今zui重要的一部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