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展现中国鸟类研究者、观鸟者和自然手绘艺术家领先水平的原创野鸟图鉴! 中国鸟种数位列世界前十,并拥有诸多特有种。近年来,中国科学家对鸟类的考察与研究越加深入,大量新种被发表,观鸟人群数量和水平、审美和需求都在提升,这本高质量的、中国鸟类学者原创的、符合中国观鸟者需求的中国鸟类手绘图鉴应运而生。 本书系统地梳理了我国有记录的(所有)1491种鸟类,精准分布图1000余张,鸣声800余种,科学插画4000余张,准确、优美地展示鸟类的形态和识别特征。 本书兼具专业性、实用性、艺术性,既可以作为鸟类研究机构及相关从业者的工具书,也可以作为自然教育类、自然艺术类的推荐读物,更是指导鸟类观察的书。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光美,联合国和平使者珍 古道尔博士联袂推荐,献给热爱鸟类和自然的你!
《DK蘑菇大百科》是由视觉工具书知名品牌DK打造的关于蘑菇的经典图文读本。配有2000多幅精美的多角度彩色插图,直观展示蘑菇丰富的形态。系统介绍了450多种野生蘑菇,涵盖常见品种和新发现:主要特征、生长环境、出菇季节、分布情况、可食用性、学名和俗名,以及分辨它们的切实可靠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跟动物交换身体》系列图书是日本人气插画师、古生物研究者川崎悟司创作的一套以人体作为参照的 体感型 动物图鉴。全套包含三册,每册均用生动魔性的插画描绘二十多种动物(含乌龟、大象、鲨鱼、袋鼠、霸王龙、天鹅等)的身体结构及演化奥秘,通过将动物的特征与人类一一对比,将专业的生物解剖学知识转化成夸张、冲击力超强的画面,产生真实有趣的对照,带你走进一场跨物种体验的惊奇之旅!
被子植物来到地球一亿多年,它们在适应多变环境的过程中逐渐生成了多种多样的 智慧 ,以至于演化出具有二十多万种、一万多个属、四百多个科的丰富多彩的大群。著名植物学家马炜梁教授近四十年来一直在寻求植物的生存 智慧 ,他认为:植物虽然站在原地不动,不能位移,但确实可以主动去找寻异性;植物没有神经系统,但确实有接受刺激的反射弧,能够很快地做出反应;当食叶昆虫噬咬叶片后,植物能分泌一种物质招引昆虫的天敌来保护自己;植物能设计出复杂的传粉路线,让昆虫为它携带花粉;植物有利用环境的能力,能与动物协同进化 在这本趣味盎然、图文并茂的科普著作里,他结合植物分类学、生态学、环境生物学、行为学等学科去理解植物的生存之道,以丰富的实例,结合精美绝伦的微距摄影图片,令人信服地揭示了植物在演化进程中所形成的
玛格丽特 米不仅是一位享誉全球的植物学画家,更是一位勇敢的亚马逊雨林探险者、一位传奇的女性。 1956年至1988年,玛格丽特 米一直对神秘、瑰丽的亚马孙森林所魂牵梦绕,15次深入雨林,进行了动人而危险的探险。在《森林之花》中,她真实地记录这一次次的探险历程,讲述了她作为植物学画家的工作:如何在原始森林艰难寻觅美丽的 森林之花 ,创作了大量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兼具的植物学画作,同时对沿途遇见的花卉、树木、鸟类、动物、原住民做了诗意而细致的描述,生动再现热带雨林瑰丽的面貌、迷人的魅力与原始的风土人情。作为一个环保主义者,她在目睹急剧消失的热带雨林后,多次发表见解、表达自己的忧思,并因此闻名于世。 书中还收录了玛格丽特 米160幅精美的植物手绘、素描以及相关照片。
水母、栉水母、被囊动物和管水母是散发着美丽光芒的神秘生物,拥有令人惊叹且各不相同的生命周期。这些简单而古老的生物出现在每一片海洋的每一个深度。它们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至少5亿年,是这个星球上*古老的多器官生命形式。本书展现了丰富且令人赞叹的海洋摄影,并探索这些奇异生物的生活史、解剖结构和生态特性。各个章节按照不同的主题组织内容,一共囊括了50多个独立水母物种的档案,并附有精美的图片。这些物种的故事精彩、奇异、新鲜,让人深深认识到生活在全世界*荒野中的这些漂浮生物是多么与众不同。
本书是西布利总结数十年探索鸟类世界的心得,用手绘形式呈现的他眼中的鸟类世界。这不是一本鸟类辨识指南,而是一本全方位介绍鸟类生活的画册,跟随大师的笔触,你会惊觉鸟类远比我们想象中的更为丰富、复杂以及 深刻 。 鸟类时时刻刻都在做各种不同的决策,比如应该在何时何地筑巢,吃种子的山雀还会思考应该选择哪一粒种子,还要决定是把种子藏起来还是直接吃掉。本书从形态、生理构造、行为、演化等多个维度解析常见鸟类,其中包含了很多新的科学研究。全书涵盖200多个鸟种,虽然大多是常见类群,但也研究了某些不常见但容易观察的鸟种,比如住在海边的北极海鹦;收录330余幅西布利的全新画作,其中84张主视觉图为真实鸟类大小,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 西布利严谨的艺术作品和广博的专业知识堪称世界一流。本书英文版一经上市即成为爆
昆虫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动物,也是很神秘的动物。许多昆虫本身就很美,而它们的历史远比人类要久远,很早就飞向天空的动物是昆虫(较翼龙要早 1 亿年),较早形成复杂社会结构的也是昆虫,开始改造植物的还是昆虫。昆虫的重要性远不止于授粉,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其他角色同样可圈可点。正是因为它们与植物的协同进化才促使有花植物开遍天涯。一旦蜜蜂和其他传粉昆虫消失,地球上的生态系统会立刻分崩离析。同样严峻的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全世界昆虫的总体数量下降了70%至80%,物种数量则下降了约30%。 摄影师和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合作的这个项目记录了馆内收藏的40个珍稀物种(濒危、灭绝)的不可磨灭的图像,图像中的标本由科学家团队从多达2000 万枚昆虫标本中精挑细选而来。它们包括人们熟悉的濒危物种君主斑蝶和九星瓢虫,以及遥
病毒无处不在,而且数量惊人 每毫升海水中就有1000万个病毒。 有些病毒是病原体,不仅感染人类,还感染植物、动物、昆虫、原生生物、细菌和古菌。但是,有些病毒对宿主是有益的。在地球生命进化中,病毒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现在还是一个谜。不过这个谜团正在被慢慢解开。 《病毒博物馆》通过340余幅高清电镜彩图和示意图,详细介绍了全球101种与人类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典型病毒及其变异种,展现了病毒神奇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揭示了病毒惊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它们对地球生命、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巨大影响。 本书内容丰富,案例生动,插图精美,语言通俗易懂,既可作为普通读者的病毒知识读本,又可作为科研人员和教师的参考用书。是一部融科学性与艺术性、学术性与普及性、工具性与收藏性完美结合的高级科普读物。
这是一本兼有专业性与故事性的植物学图文科普书。从食物、资源的源头到街头可见的行道树,树木与人类息息相关,作者遴选100多种与人类生活、历史、文化联系紧密的树木,细说它们的生长环境、习性、作用及相关故事,从拥有2.7亿年历史的银杏树到新近发现的印加埃瑟树,本书涵盖属于47种不同科的树木,并为每种树木配上插图,直观展示树种形态及它们的果实,以树木的传奇故事、迷人文化、神奇机能,唤醒人们对树木的好奇与爱护。
本书选取代表性蝴蝶与蛾类共239种,详细介绍了它们的分布区域、栖息环境、生活习性、形态变化、雌雄特征等知识。本书内容丰富、纸张优质、插图精美,可供广大读者使用和收藏。本书内容丰富,编排科学,插图清晰,是读者了解、欣赏蝴蝶和蛾类的理想读物,可供广大蝴蝶(蛾类)爱好者以及蝴蝶(蛾类)标本收藏家阅读和鉴赏。 本书内容丰富,插图精美,可供广大鸟类爱好者使用和收藏。打开本书,既能了解到鸟类的基本知识,又能收获无限乐趣。希望本书能够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这些美丽的精灵,从而去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唤起保护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共同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本书以图鉴的形式介绍了多种常见花草的外形和特征,通过大量高清彩色图片让读者零距离地接触生活中的常见花草。书中采用图文并茂的写作风格,
《我们赶海去1》 本书是由厦门大学环境科学博士刘毅、80后设计师林俊卿共同编著绘制的一系列沿海生物科普漫画,以我国红树林滨海湿地生态环境为故事背景,采用简单直白的漫画、小故事、科普三位一体的独特形式,向大家介绍红树林这一大众比较陌生却非常重要的生态系统。 本书以主角石磺 石小黄 的赶海游历过程为主线,另一位主角 刘博士 负责解说和科普。书中,石小黄经历了红树林滩涂区、潮间带、礁石、沙滩、湿地、浅海等多个区域,介绍了包括植物、鸟类、蟹类、贝类、鱼类、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等在内的多种生物。除了生动的手绘漫画形象,书中也展示了每种生物的高清实拍照片,趣味性与科普性兼具,适合8~14岁有独立阅读能力的青少年阅读,也适合对沿海生物感兴趣的大众读者。 《我们赶海去2》 在这本书里,主角 石小黄 和 刘博士 将继
BBC《与恐龙同行》创作团队为大家带来这本令人惊叹的史前动物视觉百科全书。本书是一部史前世界动物名录,从原始两栖动物、巨型盾甲鱼到猎食性的恐龙和刃齿虎,均有涉及。本书沿着地球生命进化的神奇历程,重点介绍了100多种曾经在地球上生存过的庞大、怪异且令人生畏的动物。 在书中,我们将见到恐龙漫步地球之前就已繁衍数亿年的奇异动物,例如,翼肢鲎这种体长近3米的海蝎,还有体重达到2吨、能在陆地上 行走 的猎食性含肺鱼。对于这些奇异动物,此前从未进行过虚拟视觉重塑。书中还再现了恐龙时代令人惊悚的超级怪兽,生动地描绘了它们生活和死亡的场景,其中,从霸王龙、梁龙、禽龙到伶盗龙,人们所喜爱的恐龙均有介绍。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在恐龙没有智慧出现的全新物种,这些怪异奇妙的哺乳动物正是现代人类的祖先。 这些动物具有什么
当我们欣赏美丽的花朵时,你会想到吗?这些花朵为什么这么美丽多姿?看起来这些赏心悦目的花朵实际上蕴藏着许多复杂且令人惊叹的内容:颜色、气味、着陆带、 招待 授粉昆虫享用的 自助餐欢乐时光 。每种植物都有各自的传粉策略,百般武艺一切都是为了吸引传粉者,而传粉者是它们繁殖的关键。这可是它们的隐秘生活哟!通过植物学家的观察和研究,本书用近200幅图片,展示植物热烈奔放的繁殖生活,告诉读者约50种花卉的传粉绝技以及背后的隐秘故事,让自然爱好者和热爱植物热爱大自然的小读者如身临其境地看到,花卉生长、繁衍、盛开的过程,展示了看似简单的花卉授粉过程背后的知识和秘密,以独特的视角让爱花的读者大开眼界。
本套书包含有600种海水鱼、700种热带鱼及海生生物的高清彩色图谱,并详尽而细致地说明了每一种鱼的身体特点、习性、栖息地等。同时,还介绍了海水鱼和热带鱼以及在水族箱中,可以养殖的100种水草及其他小生物的特征及饲养方法和水族箱的设置和造景,饲养海水鱼和热带鱼需要准备的设备、工具、食饵及基本饲养、繁殖技巧和方法,并针对海水鱼容易患上的疾病详细介绍了对症治疗方法。是有指导意义的海水鱼、热带鱼饲养用书。另外还介绍珊瑚的养殖方法为中心,带领读者走进珊瑚养殖的世界。介绍了珊瑚的基本知识以及各种各样的喜阳性珊瑚和喜阴性珊瑚。里面既有棱角分明的鹿角珊瑚,形状迥异的脑珊瑚,又有晶莹可爱的气泡珊瑚,色彩绚丽的章鱼足珊瑚等。每种珊瑚都从分布地、养殖难度、照明、水流速度及温度等几方面做了详细的指导说明。另外
自然与科学的完美结合,微观昆虫的究竟之美! 牛津大学自然史博物馆150年镇馆之宝,超微距摄影全球开创性作品! Ted 热议话题,席卷英国、美国、德国、瑞士、加拿大等国! 中国农大昆虫学博士悉心翻译,《连线》《自然》《卫报》一致推荐! 《牛津大学终极昆虫图鉴》甄选牛津大学自然史博物馆700 多万昆虫标本,其中包括达尔文等时代先驱收集的珍品,由摄影艺术家列文 比斯通过开创性的超微距摄影技术,捕捉到昆虫前所未有的肖像。 昆虫有着惊人的复杂性,却体型太小,让我们无法观察它的真正结构与形态。只有借助光学显微镜和照相机镜头的力量,才能揭开昆虫的隐秘世界。 使用3600万像素高清相机,在200毫米定焦镜和10 倍显微镜头下,每只昆虫被分成大约30个不同的部分进行拍摄,通过8000多张独立的局部照片,历时4周,才能合成一
延续《博物学家的神秘动物图鉴》的奇幻风格,作者的笔端游弋于科学与想象之间,对经历变形的惊人生物进行了深入探究,并以生动的插画形式完全展现。 青蛙王子、月桂女神、蛇女、狼人、吸血鬼、半人马甚至天使 作者从神话、史诗、小说、电影以及真实自然中汲取灵感,构建了关于超自然变形生物的百科全书。它借助充满想象与典故的生物插画,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变形物种的每一个变化阶段。 本书有关 变形 的内容极其丰富,令人震惊,从奇幻动物的超自然变化,到大自然中某些动物的变态发育,再到对未来人类发展变化的展望,作者充满幽默感的文字与图画的力量结合在一起,为你带来一场想象力与视觉的盛宴。
从稀有矿物到宝石,本书收录了约200种地球上的矿物。包括水晶、红宝石、蓝宝石、猫眼石、祖母绿等诸多稀有珍贵的宝石,和十字石、沙漠玫瑰、石英、孔雀石等形态各异、充满奇妙和魅力的矿物。 450余幅高清实物照片,将稀有宝石原石的产地、形态、特征,开窗的表象,以及加工打磨后的宝石一一展现,让您充分鉴赏领略矿物与宝石的美!
《物种起源》是达尔文著名的代表作,是奠定生物进化论重要的著作,也是对人类发展进程产生过广泛影响的巨著。它1859年出版时就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此后的100年多里仍不断地引起激烈争论。 《物种起源》用大量资料证明了形形色色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中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变化的。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 《物种起源》(彩图珍藏版)增加了300余幅彩色插图。这些图片经过了严格的筛选和精心的编配,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著的思想。图片内容包括物种、生境、人物、器物等,图片形式既有绘画也有木刻或漫画,既有笔记也有书信。值得一提的是,大量图片系原创的摄影作品,是珍贵的科考成果。 《物种起源》(彩
本书提供了410科昆虫的简便鉴别方法,这些方法源于作者在昆虫分类与野外识别领域的长期实践与探索,实用性极强。为便于读者理解,本书文字简明、通俗,生态照片特征分明,还采用了世界昆虫分类体系(涉及广义昆虫4纲35目)。选择物种方面,兼顾了常见昆虫类群与珍稀物种的平衡,收纳了原尾虫、缺翅虫、螳 、蛩蠊、捻翅虫等罕见的物种照片。全书照片多达1500余幅,读者可以直观地进行野外昆虫对照识别。 本书是广大生物专业、植保专业人士不可多得的野外实习工具书,也非常适合昆虫爱好者和生态摄影爱好者参考。
《群鸟嘤嘤:法国皇家植物园鸟类图鉴》是基于路易十五时期法国皇家植物园收藏鸟类标本的博物学巨制,由博物学家布封主持,鸟类学家、雕刻家弗朗索瓦-尼古拉 马蒂内绘制、雕刻。该项目得到了法国科学界许多学者的大力协助,如路易斯-让-玛丽 道本顿、菲利普 盖诺 德 蒙贝尔拉德等。 原版书首版于1765年,由巴黎出版商庞库克作为布封《自然史》鸟类卷的插画汇编,分十册陆续出版。全套共有1008幅图,包含973幅鸟类画、35幅其他动物画(28幅昆虫、4幅珊瑚和3幅两栖和爬行类动物),其中有些鸟类(大海雀、旅鸽等)已灭绝,我们可以通过两位大师的眼睛去了解这些已经不存在于世的生命。 这些鸟类画雕刻在42块手工调色木板上,每块木板上有24幅图。在当时,制作写实的彩色鸟类插图十分少见且制作困难,然而,这些鸟类画设计干练,色彩鲜艳,充满活力
昆虫是大自然的重要成员,不但种类繁多,而且数量庞大,几乎在各种环境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本书作者李文柱先生痴迷于昆虫家族中*特色的甲虫,惊叹于它们千差万别的外形、靓丽的体色、奇巧的结构及婀娜的体态。多年来,每获得一枚甲虫标本,都如获珍宝、爱不释手。因为爱,李先生便用画笔为它们 照相 。经年累月,这种积累便成就了一部科学 艺术的精品。书中全部的彩绘都是李先生用 原始 、 粗笨 的方法手绘完成的,为普及昆虫知识,还配有介绍甲虫生境、习性、食性及嗜好的文字。今天,李先生希望把自己珍藏的这份美丽、这些年 独享 的那些快乐通过《中国观赏甲虫图鉴》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能通过本书认识到自然界中这些小成员的魅力,希望您也能和作者一样由衷地感叹自然界的神奇和伟大,希望您能由此爱上它们、保护它们。
作为英国历史最悠久的植物园,牛津大学植物园已有400余年的历史。如今,这座历经400年风雨洗礼的园林,穿越了岁月的尘埃,依然熠熠生辉。 1621年,牛津大学植物园成立,它从仅作为药学院生产药草用地小小 药圃 ,到大学植物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它以自己古朴风貌和姿色各异的园林植物,吸引着世界各地前来观光的游客的同时,也在植物学和更广泛的植物科学领域贡献了大量的知识 《牛津植物史:植物学故事400年》介绍了诸多植物学家,以及过去四个世纪以来帮助我们改变对植物生物学认识的收藏。本书不是试图全面回顾牛津大学的植物学研究和教学,而是简要地反映了牛津大学植物学家对现代植物科学的全球合作所做的贡献。 翻开这本书,你不但可以了解牛津大学植物学家对现代植物科学的全球合作所做的贡献,还可以体会植物的魅力,感叹自然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