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铃木守是日本著名的动物学者、绘本作家、插画家,他从孩提时就一直喜欢观察动物,并将这些动物画在自己的写生本上,进行长年累月地记录。《动物的家超有趣:铃木守的109种动物巢穴大揭秘》就是作者历经20年时间走遍世界各大洲,寻找、搜集、观察、研究各式各样的动物巢穴。 书中将动物之间隐藏的联系揭开,跨越物种环环相扣,在展现动物巢穴的同时也将生物链状况和生存的技能融入其中。作者创作的自然插图高度还原、美不胜收,知识解说亲切有趣,让人仿佛沉浸于自然界之中。相信读过本书的人,也一定会爱上观察,感受到自然界的魅力。
这是一本无论初学者还是资深观鸟达人都会获益的实用观鸟宝典,几乎每位中国资深观鸟达人都曾购买过它的英文原版。现在,中文版首次发布! 本书从鸟类行为及其习性入手,将解决观鸟者去野外观鸟时会遇到的*问题:当我们在野外观鸟、辨鸟时,看到的鸟不会像传统图鉴上那么 乖 ,更不会像画室里的素描静物,静静地等着我们去观察,更多时候看到的是它们飞行、行走、捕食、潜水等多样的行为。那么,我们怎么高效地认清它们呢? 本书从实际观鸟经验出发,展示近500种鸟类在自然环境中的真实形态和行为,还原了真实的观鸟现场,让我们得以真正理解鸟类的不同行为,从而更快速、准确地辨识鸟类。 一场鸟类行为的视觉盛宴,一本观鸟爱好者的进阶宝典。鸟类研究者和观鸟达人联袂推荐!
马特 克拉赫特( Matt Kracht )对分布在全球六大洲的鸟类进行了个性化的分类描述。全书介绍了 59 种世界各地不同的鸟类,这本书是作者从自己的兴趣出发,使用自己的分类方法,应用自己的语言系统,写成的风趣幽默的观鸟指南。 每一篇文章中,都包括了鸟类的基本信息(如拉丁名、分布地区),用诙谐风趣的语言对这些小鸟进行了科学、简短而有趣的特性介绍,还详细而生动地描述了每只小鸟充满特色的叫声、迁徙模式和性格,精心设置了配对游戏(让读者看过之后还能考察自己是否真的学会识别这些鸟儿)、鸟类描述清单、如何识别鸟类的提示(例如,仅仅通过观察鸟的眼睛,就能获取不少信息)。
本书从游客逛动物园的常见困惑与误区出发,选取了三十余个有代表性的问题,讲述了动物园里不为常人所知的那些事,以求 为游客解惑,替动物园发声 。 全书包括七个篇章:动物吃什么、动物住哪里、动物怎么了、动物谈恋爱、动物看医生、饲养员的日常以及逛动物园的攻略。每篇文章以问题切入,用幽默风趣的文字和生动清新的插画,展现动物在园中的生活、动物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展区设计的秘密;同时,也带我们走进动物园的 幕后 ,实地感受饲养员的工作;最后,作者以多年来游逛世界各地动物园的亲身经历,倾情奉上一份游逛动物园的独家宝藏攻略。
海错的 错 ,是种类繁多、错杂的意思。 清代画家兼生物爱好者聂璜绘制的《海错图》,共描绘了300多种生物,几乎涵盖无脊椎动物门和脊索动物门的大部分主要类群,还记载了不少海滨植物,是一本颇具现代博物学风格的奇书。 但时代所限,书中也有很多不靠谱之处,比如有些动物聂璜未曾亲见,仅根据别人描述绘制的外形,就会有很大失真。关于生物习性的记载,也是真假混杂。 正因如此,当我开始用今天生物学的角度,对《海错图》中的生物进行分析考证,从他的文字和画作中发现蛛丝马迹,辨别真伪,一步一步推理分析后,鉴定出画中生物的真身 这就像在破案一样,非常过瘾。 在这期间,我还去了辽宁、福建、广东、广西、天津及日本、泰国等地搜集素材、实地考证 到今天一年半多了,不知不觉也写了30篇文章。 破译 还将继续,
自然艺术家、观鸟爱好者丫丫鱼在书中介绍了 20 余种自己观察过的印象深刻的小鸟,其中大多是华北地区的常见鸟。他讲述了观鸟时的趣事和思考,比如小鸟如何觅食、求偶、筑巢、育雏,普及了每种鸟的基本科学知识和观鸟小知识,还为这些萌萌的小生灵手绘了近 200 幅精美插图。丫丫鱼真诚地邀请大家走进大自然,欣赏和了解我们身边的小鸟朋友,保护这些为生存而努力的小生灵。 本书适合自然爱好者和艺术爱好者阅读,尤其适合鸟类爱好者、观鸟人士、自然观察爱好者,以及有自然观察学习任务的中小学生学习使用。
这是资深自然观察者张瑜以长达30年的积累书就的博物学札记。 作者采用轻松、幽默的笔触,以自己从小到大和四种动物 鸭子、松鼠、螳螂、刺猬 相识相知的故事为线索,通过摄影和文字刻画一个个真实生动的场景,回顾了自己一路走来是如何与这些动物结缘并从中获得成长的。常年的细致观察与缜密思考,不仅让他收获了科学知识,更影响了他看待自然的方式,塑造了他的个性。可以说,作者的职业选择和所取得的成就,与自然观察的经历密不可分。 在张瑜看来,观察自然,能让他以为慵懒的方式收获多样化的快乐。即便是城市中的野生动物,生活细节之丰富也完全超出常人的想象:鸭子求偶炫耀时的热舞表演,暴雨中松鼠妈妈守护幼崽的机智策略,刺猬逃生避险所用的 遁地术 ,螳螂捕猎的惊险刺激丝毫不亚于纪录片里非洲草原上的猎豹扑杀 这些现象总
世界上大约有600种鲨鱼。你可能想不到,有些鲨鱼即使头被砍掉仍会发动攻击,有些鲨鱼胎仔会在妈妈的子宫中互噬,有些鲨鱼能在陆地上生存10小时以上,有些鲨鱼甚至有第六感 这一切都是真的。 这是一本献给鲨鱼爱好者的手绘图鉴。作者将关于鲨鱼的一切都画了下来,并用生动、深情的语言,从鲨鱼的中文名、英文名、目名、科名、学名,到鲨鱼的生态解说、对鲨鱼的评价、与鲨鱼相关的有趣知识,再到鲨鱼的全长、分部区域、繁殖方式、牙齿形状,等等,呈现了一座完整、翔实的鲨鱼知识宝库。 现在,就让我们开启一场跨越几十亿年、深入海底、探索鲨鱼奥秘的旅行吧!
蝴蝶常常受到更多的关注,但同属鳞翅目的飞蛾的进化史却更为悠久,它们对生态系统的贡献也无可估量。 本书通过丰富的事实和细节,生动展现了飞蛾与世界各地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之间的紧密联系。书中探讨了飞蛾的生理构造、生命周期、进化史以及与人类之间的联系等,讲述了飞蛾奇特而智慧的生存法则,呈现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飞蛾世界。 书中精选超300幅精美而严谨的制图、摄影作品,聚焦美丽的飞蛾。它不仅是一本关于蛾类的科普读物,更是一场关于生存智慧和自然之美的探索之旅。
想当一个被虫子喜爱的昆虫学家。 儿时就着迷于昆虫的浩太郎,复读考上大学,误打误撞开始了蝗虫研究,苦读多年却发现日本根本不需要蝗虫博士。前途未卜之时,遥远的非洲爆发蝗灾,他赌上自己的人生,远赴撒哈拉,决心要实现梦想、拯救非洲! 不料,接踵而来的意外让一切陷入停滞。环境恶劣、语言不通、研究经费即将见底,甚至险些命丧沙漠 一边是梦想,一边是现实,该如何抉择?
这是博物学家、自然插画家克莱尔 沃克 莱斯利撰写和绘制的一本生动有趣的视觉系行动指南,意在带领读者从零基础开启观鸟之旅。 莱斯利用标志性的自然笔记插画向读者展示了识别鸟类的关键线索,从喙和爪子的形状,到羽毛的颜色、飞行模式和行为特征等。她给出简单的提示,鼓励读者仔细观察:鸟儿在哪里?什么时候出现?如何移动或进食?她还教读者怎样画鸟,怎样选择设备。她告诉读者,观鸟这件事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可以在喂食器旁、公园、郊外、自然保护区,也可以在等红绿灯的街口和人来人往的停车场。 在被人造物包围的现代生活中,观察鸟儿可能是我们同自然保持联系的最简单的方法之一,你只需在忙碌的间隙抬起头环顾四周,开始寻找一只鸟
在《进化论与伦理学》中,作为达尔文进化论的支持者和传扬者,赫胥黎并不同意将人之外的生物界与人类社会进行简单类比,在他看来,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是构成人类社会的基础,也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根本。当他用进化论解释人类社会的道德现象时。他认为,人在机体进化过程中继承下来的,主要是 自行其是 自私 利己 ,是恶,而道德则是要遏制和消灭这样的恶。 因此,将严复意译《天演论》的旨趣与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作比较,会发现其出发点完全相反 : 赫胥黎希望看到的是一个更加 仁慈 的社会,严复则希望有一个更加 尚武 的、属于中国的社会有机体。
本书由享誉世界、研究已灭绝动物的权威人士埃罗尔 富勒所著,涵盖了从1870年到2004年间拍摄的大量珍贵照片。这些照片的主角通常是动物园或生态园里某种动物*后仅存的个体,其中包括很多著名的例子 *后一只旅鸽玛莎、*淇淇,以及躲在主人的帽子里疑惑地看着周围的象牙嘴啄木鸟。富勒在展示这些珍贵照片的同时,还介绍了每种动物的习性及其生存环境,探究了它们消失的原因,并还原了照片的拍摄场景。这些叙述的背后,有动物保护者的一腔赤诚、人类的狂妄自大,以及动物们绝望的挣扎 由影像记录的灭绝物种是绘画所不及的,这也是本书不同寻常的焦点所在。影像为读者和众多业已消失的生灵间建立起一种联系,让人怀念、动容,同时也是一种警示。
这是一本将昆虫的进化史及其身体的宏观和微观结构相融合的科普读物。作者在这本书中,用科学、严谨的文字和丰富多彩的图片以及新的研究成果,带领我们深入了解昆虫的演化史及其独特的、适应性强的身体结构,为我们解答了昆虫如何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繁衍生息,并与人类文明一起蓬勃向前。我们可以从书中看到昆虫身体的特殊结构与各个系统如何工作,可以与作者一起经历昆虫从出生到成年的奇特变化,可以了解不同生境昆虫群落的特点及其对人类世界的影响,让我们看到 小 昆虫的 大 作用。
本书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全方位普及了蚂蚁的各种特性。作者从蚂蚁的生存优势出发,讲述了蚂蚁成功的原因。然后逐渐展开并深入讲解蚂蚁的进化历程,包括蚂蚁的起源、物种特性、生活方式和通信系统。作者还通过蚂蚁社会反观人类社会,引出环境保护的大问题,呼吁人类反思对环境造成的伤害,同时提醒人类要尊重大自然。*后为研究蚂蚁的个人和群体简要介绍了科学研究蚂蚁的步骤和程序。
本书由两部分组成:*部分是虚构的斯宾塞 布莱克医生的简传,讲述了他如何走上行医救人的道路,如何一步步偏离医学常规,转而通过解剖、嫁接生物活体探究神话动物构造的过程。第二部分是斯宾塞 布莱克的研究成果:神兽版《格氏解剖学》,收录有东方龙、天马、人鱼等 11 种神话生物的解剖图。所有绘图,均依据神话动物原型,参照现实中的生物体结构,遵从解剖学原理绘制。
自1971年夏勒博士首次拍摄到野生雪豹照片开始,这种高原上的神秘精灵就牵动着无数 大猫爱好者 的心。由于栖息地萎缩、偷猎盗猎和幼崽存活率低,野生雪豹一度被列入濒危物种。 本书是作者5年间持续跟拍中国野生雪豹卓玛一家的纪实手札,配有120余幅珍贵高清摄影图,依照时间线索,真实记录下了难得一见的大猫传奇。从2019年8月到2023年底,短短数年间,在一片几百平方公里的区域,雌性雪豹卓玛已经成功繁衍9只雪豹后代,并且全部健康存活。她在悬崖峭壁与雪原之间,建立起了属于她的繁荣王朝。 《雪豹一家:卓玛王朝》还讲述了雪豹不为人知的社会化行为和动人故事 作为独居动物的雪豹母女之间的重逢与分离,雪豹姐姐代替母亲抚养妹妹,雪豹兄妹之间的守望相助。本书同时也是一本高原野生动物科普佳作,作者补充了相关科学资料,生动讲解雪豹
本书是作者的昆虫观察经历,在介绍昆虫习性的同时,还讲述了他与这些昆虫之间的有趣互动。前三章 同处一室 与虫为邻 他山之虫 是按照距离来分,从近如室内和城市公园绿地到远至山间的自然保护区,描述了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昆虫;第四章 生生不息 记录了对昆虫生活史的连续观察经历,作者从奇特的现象出发,深入思考后提出假设,并在观察过程中验证自己的猜想,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
世界上负有盛名的鸟类研究机构 康奈尔鸟类学实验室,长期为全球的鸟类爱好者解答有关鸟类复杂行为以及观鸟技巧的各种难题,这本 鸟类趣味小百科 正是对这些难题的集中回应。它按照鸟类的行为、声音、迁移与繁殖,鸟类的内部结构与感官,鸟类的羽毛与飞行机理,鸟类的喂食与保护,观鸟技术与装备等主题,筛选出其中**代表性的、趣味盎然的问题,为热爱鸟类的 鸟人 们一一解答。
本书收录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常见昆虫 20 目 215 科590种,内容包括分类地位、鉴别特征、习性、分布等,书中图片全部为生态照片,对部分雌雄异型的种类提供了雌雄照片,便于对比,对于未能收录的一些近似种类,也尽可能在文字中提供对比特征,方便爱好者野外识别。本书为大家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昆虫提供了得力的工具。
本书便携版提供了410科昆虫的简便鉴别方法,这些方法源于作者在昆虫分类与野外识别领域的长期实践与探索,实用性极强。为方便读者野外携带及使用,便携版采用了小开本、耐磨封面等设计。为便于读者理解,本书文字简明、通俗,生态照片特征分明,还采用了世界*昆虫分类体系(涉及广义昆虫4纲35目)。全书照片多达700余幅,读者可以直观地进行野外昆虫对照识别。 本书是广大生物专业、植保专业人士不可多得的野外实习工具书,也非常适合昆虫爱好者和生态摄影爱好者作为参考书。
每年,红腹滨鹬从地球的一极飞往另一极,完成近乎奇迹般的上万公里的迁徙。黛博拉 克莱默一路追随这些鸟儿,从南美洲遥远的火地岛,飞越美洲大陆的海岸线,*终来到冰冷的北极,见证它们在严苛的环境下完成筑巢和繁衍。作为一种古老而原始的动物,鲎产的卵对迁徙的滨鹬至关重要,为它们在漫长的征途中提供能量来源;而流淌在鲎的体内的蓝色血液,也一直默默守护着人类的健康。 《绝境》用诗歌般的语言在我们面前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长卷,画中有沿着海岸线迁飞觅食的大群鸻鹬,有在满月的柔光里登陆产卵的鲎群,亦有近百年来人类的诸多活动对这些古老生命造成的影响。这本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独特视角,让我们得以看到人类、红腹滨鹬与鲎的生命如何彼此交织,而又福祸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