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马敬能先生对其在2000年出版的《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的全新修订版,根据的中国鸟类名录以及分类体系对原书进行了修订。全书收录了1484种鸟类,每种都配以的分布图,并且配有鸣声链接的二维码,读者可以扫描二维码聆听每种鸟类的典型鸣唱或鸣叫,提高鸟类识别的准确率。除此之外,书中还补充了21种在国内分布和可能有记录的鸟种绘图。和版相比,修订版有7位新的鸟类画家加入,重新绘制了约500种鸟类。同时,为了方便读者使用,作者细心地在鸟类绘图部分对识别要点进行了标识,新增了彩图版目录,实用性比之前的版本有了更大的提高。此外,为了增加图书便携性,全书分为上下两册,其中上册为图版,包括了鸟类绘图、分布图、鸣声二维码、基础体长数据等信息,可满足绝大多数鸟种识别需要,而且仅360页;下册为文字版,包括了对物种特征、
《蝴蝶圣经》是对18世纪著名自然历史学家威廉 琼斯绘制的《琼斯图谱》的科学解读与还原,这是这部图谱近300年来的首次出版,由牛津大学自然史博物馆倾力打造并授权。《琼斯图谱》由威廉 琼斯用30年的时间绘制而成,包括6个大洲约800种蝴蝶的约1600幅画作,广受赞誉,是牛津大学自然史博物馆的珍宝之一,也是迄今为止覆盖地域最广、收录物种数最多的蝴蝶手绘记录。由于其中一些物种如今已经灭绝,它更显珍贵。 文字部分由牛津大学权威昆虫学家理查德 I 文-赖特完成,保留并梳理了琼斯的原始记录,增加了对原书资料的考证和鳞翅目研究进展,根据最新的分类系统定名和信息考证,提供了现代分类学名称以及物种注释,方便读者阅读。此外,本书还间隔地散布着6张分布信息图,显示每个物种的位置,方便直观了解蝴蝶的世界分布。 《蝴蝶圣经》是迄
万千动物中,蛇类独具一种混杂了危险与诱惑的魅力。盘绕的体态,斑斓的花纹,有力的缠绞,致命的毒液,每一个特征都充满神秘莫测的意味。蛇类这个神奇的类群,迄今已经在地球上繁衍生息超过一亿六千万年,如今分布于除南极洲以外的每片陆地上,甚至进入了两大洋。 《蛇类博物馆》是一部科学性与艺术性、学术性与普及性、工具性与收藏性完美结合的蛇类高级科普读物,详细介绍了全世界具代表性的600个蛇类物种。这些物种分布于从陆地到海洋,从高山到低地,从遥远的小岛、寒冷的山巅,到干旱的沙漠、翠绿的雨林,体现出极大的多样性。 每个蛇类物种都配有两种高清原色彩图:一种彩图还原了物种的实际大小,富于真实感,另一种彩图呈现了物种的全貌,展示出蛇类多姿的体态和多变的色斑特征。每个物种还配有一幅头部特写线条图。全书总计1800
雌雄同体的鳞角腹足蜗牛,性别取决于沙子温度的玳瑁,仅存201只不会飞的鸮鹦鹉,生活在洞穴中没有眼睛的洞螈,遇到危险时只会捂住眼睛的暗色地鼠蛙,在地球上兴旺繁衍了3亿年的叙利亚豆娘 这些神秘而美丽的物种正逐渐从地球上消失。这本鼓舞人心的书,精选了全球面临同样境遇的69种濒临消失的神秘动物和植物,对它们的生存状态、物种特征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配以繁复细致的插画。当你翻开书页时,一幅幅美妙的生活图景将在你眼前徐徐展开。 这是一场视觉飨宴,也是一场心灵的净化之旅,让读者了解世界隐秘角落中的物种之美,为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中生存的人们带来来自自然界的慰藉。本书是一封写给大自然奇观的情书,也是一份紧急呼吁,每种生物都值得在这大千世界占有一席之地,人类是时候行动起来保护这个世界上珍贵而美丽的东西了
随着物种的诞生与消亡,生命在地球上已经存在了数亿年。然而,在近的数百年间,大约有260种脊椎动物由于人类的活动而灭绝。本书旨在通过69幅已经灭绝的动物肖像敲响第六次大灭绝的警钟。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若干小故事,配以荷兰莱顿自然博物馆珍贵藏品的高清照片,意在告知人们,灭绝已经开始,维持生物多样性平衡迫在眉睫。
甲虫是世界上生态多样性丰富的物种之一,科学家估计,世界上四分之一的动物物种属于甲虫。它们的形态、尺寸和色彩令人目不暇接,使全世界的科学家和采集家趋之若鹜。**多样的外表意味着惊人的物种数量,仅仅是已经被我们认识的甲虫就有40万种之多,且科学家们推测还有大概100万种尚未被描述。 《甲虫博物馆》是一部科学性与艺术性、学术性与普及性、工具性与收藏性完美结合的甲虫高级科普读物,在阐述甲虫的起源、分类、进化多样性、摄食行为和社会性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全世界具代表性的600种令人惊叹的甲虫及其近缘物种。比如从极为小巧精致的缨甲到15厘米长的泰坦天牛,从河狸身上微小的寄居甲虫,到体形巨大的大角金龟,本书都做了精彩的介绍。 每种甲虫都配有两种高清原色彩图,一种图片与原物种真实尺寸相同,另一种为特写图片,能
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病毒为什么不是生物? 恶劣天气为什么越来越多? 吃零食会让孩子变得更兴奋吗? 营养物质是如何被身体吸收的? 全球气候变暖会带来哪些影响? 转基因技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生物为什么会朝着不同的方向进化? 只要一直进化,人类就会拥有X战警般的超能力吗? 你知道吗,你的生活与生物学息息相关! 本书由明尼苏达大学的两位生物学教授联手打造,致力于帮助读者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英文版自上市以来在全球畅销近20年,被加拿大TOP HAT 网站评选为年度4大推荐图书之一。 全书以贴近读者日常生活的有趣问题引入,辅以细致、前沿的解答,可以帮助读者在探究中掌握生物学常识,进而构建通识思维!
《鳞甲有灵 西方经典手绘爬行动物》收录了法国动物学家杜梅里和奥地利动物学家费卿格所创作的150余幅爬行动物科学绘画,这些作品笔触细腻,姿态生动,栩栩如生,展现了世界各地奇特丰富的爬行动物,是爬行动物科学绘画中科学与艺术结合的经典作品;本书对图画中涉及的各种爬行动物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物种介绍,让人能够更好地领略爬行动物的独特之美,感受自然造物的神奇。 《天堂飞鸟 古尔德手绘鸟类图谱》收录了古尔德所著《新几内亚岛及邻近岛屿的鸟类》中300余幅鸟类科学绘画作品,再现了神秘西南太平洋群岛上绚丽夺目的鸟类世界。这些作品是19世纪鸟类科学绘画之作,笔触细腻,姿态生动,栩栩如生,美不胜收。 《自然界的艺术形态》是德国近代伟大的生物学家、艺术家恩斯特;海克尔在19世纪末所出版的插画图鉴,其中包含了100幅各式
本书分为 爬行动物 两栖动物 两部分,共介绍了32种存在于我国的珍稀濒危两栖爬行动物。每一篇都是由文章和手绘构成,其中文字部分不仅提供了严谨细致的科普介绍,也包含了两位青年学者对自己野外实地考察手资料的分享,以及围绕这些资料而来的见闻与思考。手绘图则打破了既往同类图书只采用照片素材的惯例,而是以更为人性化、艺术化的方式,将这些珍稀物种的形态特征全面展现。这一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科学与美感并具的呈现方式,足以为读者带去更为亲切、精细、全面的阅读体验。
本书以法国乃至欧洲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博物学家布丰《自然史》中的100余幅经典动物版画为基础,辅以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藏品负责人雅克 奎桑(Jacques Cuisin)的精彩注评,从艺术鉴赏、动物学知识和自然科学史的角度,对自布丰生活时代以来的动物学发展进行介绍,带领读者走进18世纪的动物世界,一览物种的演进情况。 全书首先从 一个与自然研究不可分离的名字 布丰 展开,向我们介绍了布丰的生平和他的《自然史》;然后对 布丰之后三个世纪的自然状况 进行解说,向我们说明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动物造成的影响,以此呼吁人们保护生物多样性;接着对正式进入布丰的动物图集的阅读进行说明;最后正式进入图集的介绍。 书中雅克 奎桑用现代的、专业的眼光看待这些《自然史》中的动物,借助他风趣幽默的文字,我们得以了解这些动物的前史、精确外
本书的编写是在对尖峰岭实地调研后,将采集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的基础上进行的,书中共记录尖峰岭林区两栖爬行动物 113 种,其中两栖动物 38 种,隶属于 2 目 8 科 26 属;爬行动物 75 种,隶属于2 目 21 科 54 属。本书对物种形态特征、识别要点、生境及分布、生活习性、濒危和保护等级等信息进行了描述,并配有彩色照片。可供高等院校师生、林业、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工作者以及两栖爬行动物爱好者参考使用。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蒙古高原蝗虫的专著。书稿主要分为四章:第一章题为 蒙古高原自然概况 ,主要记述了蒙古高原的定位和自然概况,包括植被带等;第二章题为 蒙古高原蝗虫研究简史 ,分别记述了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蝗虫的研究简史;第三章题为 蝗虫的形态特征与生物学 ,主要记述了蝗虫成虫的形态特征,包括头部、胸部、腹部及其附属器,以及交配、产卵、孵化、变态生活史、食性等生物学特征;第四章题为 蒙古高原蝗虫 ,是本书的重点内容,详细记录了蒙古高原蝗总科昆虫7科、20亚科、69属、277种蝗虫的名称(中文名、拉丁文名、同物异名)、形态特征、分布地、生物学特征、每种蝗虫包括同物异名的引证文献等。与此同时,为方便读者阅读和使用,书中还编写了蝗总科昆虫的分科检索表、部分科的分亚科检索表及各科的分属检索
蝴蝶与蛾类是自然界中特别美丽且被研究非常多的生物之一。毛虫是蛾类幼虫和蝴蝶幼虫的统称,它们复杂的形态、有趣的习性和奇特的行为令人着迷,值得大家去欣赏和密切观察。 《毛虫博物馆》是一部科学性与艺术性、学术性与普及性、工具性与收藏性完美结合的毛虫高级科普读物,详细介绍了全世界具代表性的600种毛虫及其近似种。展示了它们在体型、颜色和适应性方面的多样性 每种毛虫都配有其成熟时两种高清原色彩图,一种图片与物种真实尺寸相同,显示出物种的多样性;另一种为重点部位特写图片,突出体表的细微结构。此外,每种毛虫均配有相应的成虫蝴蝶或蛾子的黑白图片,并详细标注了尺寸和基本信息。全书共1800余幅插图,不但真实再现了各种毛虫的大小和形状,而且也展示了它们的地理分布。 每种毛虫都附有信息表,简要总结了该物种的
《蛙类博物馆》是一部科学性与艺术性、学术性与普及性完美结合的蛙类高级科普读物,详细介绍了全世界具代表性的600个蛙类物种及其相近似种。这些重要蛙类分布范围遍及全球,分布地从湿润的森林到干旱的荒漠,从寒冷的山顶到庭院、池塘。每种蛙类都配有两种高清原色彩图,一种图片与原物种真实尺寸相同,另一种为特写图片,能清晰辨识出该物种的主要特征。此外,每种蛙类均配有相应的黑白图片,并详细标注了尺寸。 全书共1800余幅插图,不但真实再现了各种蛙类的大小和形状多样性,而且也展现了它们美丽的艺术形态。 作者还在形态、色斑、体型、生境、生活史、相近物种以及濒危等级等方面探讨蛙类引人入胜的多样性。本书为蛙类的多样性与进化,以及保护生物学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本书既可作为蛙类研究人员的
每个人的位置都可以通过x,y,z坐标轴来表示,动物的位置也是如此。而随着卫星、雷达、DNA测序、红外相机、各类传感器和手机应用的出现,曾经只留在地上、空中和水里的物理痕迹,已经能通过这些设备传入计算机的硅基芯片。当野生动物研究者开始和工程师合作,人类对动物运动和去向的好奇心不再仰赖偶然事件和为数不多的人工记录数据点,而是能收集到数以十亿字节计的行为、生理和环境数据,再加以处理和分析。 本书由地理学家詹姆斯·切希尔和设计师奥利弗·乌贝蒂合作,通过可视化数据,带领读者见证进入信息时代之后,通信技术的兴起和计算机的小型化发展,如何让我们 近距离、 全面地追寻豹子、斑马、狒狒、鲨鱼、熊蜂和雪鸮等的行踪,又如何通过动物传回的数据认识前所未见的自然,并探索如何通过新技术 好地保护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