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基于北京地区鸟类并侧重其野外识别的工具书,收录了北京分布的20目71科416种鸟类。本书对每种鸟从形态结构和生态信息两方面进行精简的描述,包括北京地区涉及的亚种、色型等。照片的选取均为北京本地拍摄的鸟类生态照,包含雌雄、成幼、亚种、不同季节的羽色甚至多角度的照片,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在北京的生境。为突出北京的地域特色,本书以图示的方式呈现出每种鸟在北京的常见程度、居留时间、出现地点和生境,以及体型大小与本书的参照对比,方便读者对各种鸟的体型大小有更直观的感受。此外还选取了100多种常见或辨识度较高的鸟类鸣声,读者可以扫描二维码听取。
这是资深自然观察者张瑜以长达30年的积累书就的博物学札记。 作者采用轻松、幽默的笔触,以自己从小到大和四种动物 鸭子、松鼠、螳螂、刺猬 相识相知的故事为线索,通过摄影和文字刻画一个个真实生动的场景,回顾了自己一路走来是如何与这些动物结缘并从中获得成长的。常年的细致观察与缜密思考,不仅让他收获了科学知识,更影响了他看待自然的方式,塑造了他的个性。可以说,作者的职业选择和所取得的成就,与自然观察的经历密不可分。 在张瑜看来,观察自然,能让他以为慵懒的方式收获多样化的快乐。即便是城市中的野生动物,生活细节之丰富也完全超出常人的想象:鸭子求偶炫耀时的热舞表演,暴雨中松鼠妈妈守护幼崽的机智策略,刺猬逃生避险所用的 遁地术 ,螳螂捕猎的惊险刺激丝毫不亚于纪录片里非洲草原上的猎豹扑杀 这些现象总
昆虫随处可见,却又神秘奇特,它们看似微小,却维系着整个地球生态的运转。作为 影像方舟 项目的一部分,《国家地理奇妙昆虫全书》呈现了230多种奇特昆虫的生命故事,带读者走进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 这本书以昆虫的形、声、色、智为线索,用近万张图中选出的270多张昆虫肖像照,搭配趣味十足的科普知识,向读者展示昆虫的生存绝技。从普通的螽斯、果蝇,到绚丽的铁榄绿天牛、红翼青龙竹节虫,再到濒危的帝王蝶,每种昆虫都有着独特的生命故事。月蛾的触角居然像羽毛一样,就是为了捕捉空气中的信息素;兰花螳螂有着惟妙惟肖的拟态,静静等待着猎物到来;蝴蝶有着超凡的记忆力,竟能记得亿万年前迁徙路上的山峰。书中的照片视觉冲击力十足,最大程度地还原了昆虫的个性和特点,为读者带来自然美学与摄影美学的双重享受,带领读者感受演
在地球漫长的生命里,早在人类出现之前,动物们就成了地球的主人。它们栖息在陆地、海洋。在一代又一代的进化过程中,一些物种消失了,而一些新的物种悄然诞生,直至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模样。动物和人类,共享并守护着这颗蔚蓝色的星球。 犹如白纸的孩子们,在对万物充满好奇的同时,总是对动物们保持着100% 的最原始的热爱。 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那么长? 还有比大象更厉害的动物吗? 海底世界最可怕的动物是谁? 相信不少家长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都会被他们可爱的问题难住。面对询问,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们答案并不能让他们获取到有效的知识,更多时候,这些答案只会在孩子们的脑中短暂停留。 该怎么样将知识以读者喜欢的形式呈现出来呢? 本书共十章,介绍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动物,如长得很漂亮的蛇鹫、丹顶鹤,带有剧毒的箭毒蛙
世界上负有盛名的鸟类研究机构 康奈尔鸟类学实验室,长期为全球的鸟类爱好者解答有关鸟类复杂行为以及观鸟技巧的各种难题,这本 鸟类趣味小百科 正是对这些难题的集中回应。它按照鸟类的行为、声音、迁移与繁殖,鸟类的内部结构与感官,鸟类的羽毛与飞行机理,鸟类的喂食与保护,观鸟技术与装备等主题,筛选出其中**代表性的、趣味盎然的问题,为热爱鸟类的 鸟人 们一一解答。
本书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全方位普及了蚂蚁的各种特性。作者从蚂蚁的生存优势出发,讲述了蚂蚁成功的原因。然后逐渐展开并深入讲解蚂蚁的进化历程,包括蚂蚁的起源、物种特性、生活方式和通信系统。作者还通过蚂蚁社会反观人类社会,引出环境保护的大问题,呼吁人类反思对环境造成的伤害,同时提醒人类要尊重大自然。*后为研究蚂蚁的个人和群体简要介绍了科学研究蚂蚁的步骤和程序。
本书是作者的昆虫观察经历,在介绍昆虫习性的同时,还讲述了他与这些昆虫之间的有趣互动。前三章 同处一室 与虫为邻 他山之虫 是按照距离来分,从近如室内和城市公园绿地到远至山间的自然保护区,描述了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昆虫;第四章 生生不息 记录了对昆虫生活史的连续观察经历,作者从奇特的现象出发,深入思考后提出假设,并在观察过程中验证自己的猜想,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
思想影响世界的典范! 动物没有能力解放自己,人类会采取动物解放这种纯粹利他的行动吗? 一些生命在工厂里度日如年: ? 奶牛生活在不长草的牧场里 ? 和狗一样聪明的猪躺在水泥地面上,没有干草,腿脚受伤 ? 为了生产出肉质鲜嫩的小牛肉,牛犊短暂的一生都在吃液体饲料,在75厘米宽的隔栏里,无法伸展四肢、只能趴下 ? 200万只鸡被饲养在一个个长长的鸡舍里,每个鸡舍有9万只鸡,小鸡刚出壳就失去了母亲的温暖和咯咯声的抚慰 实验室里还生活着另外一些生命 动物与人类同属自然的生灵,但人类对非人类动物的暴行持续千年,给动物造成的巨大痛苦和折磨,只能与若干世纪以来白人对黑人的暴行相比。为反对这种暴行而进行的斗争,我们称之为 动物解放。 与人一样有知觉、有痛感的动物饱受剥削、欺凌和杀戮。成为一个素食主义者,少制造
本书由两部分组成:*部分是虚构的斯宾塞 布莱克医生的简传,讲述了他如何走上行医救人的道路,如何一步步偏离医学常规,转而通过解剖、嫁接生物活体探究神话动物构造的过程。第二部分是斯宾塞 布莱克的研究成果:神兽版《格氏解剖学》,收录有东方龙、天马、人鱼等 11 种神话生物的解剖图。所有绘图,均依据神话动物原型,参照现实中的生物体结构,遵从解剖学原理绘制。
这是一本科学专业又富有情怀的中国13种野生猫科动物科普笔记。 虎、豹、雪豹、云豹、云猫、欧亚猞猁、亚洲野猫、兔狲、金猫、丛林猫、豹猫、荒漠猫、渔猫,这是中国有分布的全部13种野生猫科动物。本书不仅整理了它们的物种科学信息、介绍了它们所生活的生态系统,还讲述了我们的研究和保护故事。 从发现、研究到保护,通过地图、手绘图、红外相机照片等素材,了解这些野生猫科动物的真实生活;通过科学家、野生动物保护组织的讲解和研究及保护故事分享,认知猫科动物存在、生物多样性于我们人类是一件多么重要且美好的事情。 书中有跨页的生境手绘大图,更有扫码可看的中国猫科动物野外生活红外视频,可谓一本中国野生猫科动物物种全书。
《海错图笔记》系列图书作者耗时九年解读清代海洋生物图谱《海错图》,从奇葩生物鉴别到中国沿海风土人情介绍,从海洋文化到海洋保护理念传播,兼顾科学与趣味,博物与生活。 为满足青少年读者的阅读需求,《海错图笔记 青少版》增加了海洋生物知识栏目和生僻字注音,梳理了海洋生物图谱,更大开本、更大图片,让小读者们可以轻松阅读,领略科学探查的趣味。青少版第一册于2020年出版,精选24篇文章,介绍了44种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物种。青少版第二册以 青少年认知度高、与中华饮食相关、物种亟待保护、解谜难度高和与中国滨海地区生活文化相关 五个维度,精选第一册未收录的24篇文章,物种涉及甲壳类、鱼类、藻类等生物类群。阅读本书就好似进行一次有趣的博物学大探查,同小亮老师一起踏上穿越古今的探究之旅,感受融会贯通的快乐和成
枯叶、断枝、粪便,皆是伪装;丝痕、孔洞、残蜕,暗藏剧情。昆虫世界的情节之丰富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夜幕降临,虫儿的狂欢才刚刚开始。生存博弈中,谁将异军突起,谁又能成为最终赢家?面对环境中纷繁的不确定性,每一只小虫都是演化的侧影。 本书延续《追随昆虫》的风格,作者以细致而敏锐的观察,寻觅那些虫迹疑踪,抽丝剥茧地破解一桩桩 悬案 ,引领读者走进一个精彩纷呈却被多数人视而不见的自然新天地。在探究不同昆虫行为模式的同时,作者也传递给我们一种发现昆虫、观察昆虫的独特方式:用建筑学眼光解读昆虫的微观之美,以超越物种界限的视角揭示昆虫那些不为人知的日常。
兴冲冲地去阿尔卑斯山旅行,为何会被 发配 到牧场上拔杂草? 欧洲小馆风味独特的红酒鹿肉,竟如同花园里的臭椿树一般让人头疼? 悉尼水族馆里养尊处优的儒艮,是否像华侨思念艾草那样,惦念大海的浪涛? 外形软萌性情孤僻的仓鼠,何故被德国人作为对抗疫情的宝贝,又如何会与园中的番茄扯上关联? 植物达人天冬从旅行见闻和园艺实践着笔,在小说般的叙事中,呈现了不同寻常的他乡风物,以拟人化的手法生动道出植物的喜怒哀乐。 花,代表缤纷各异的植物;鸭嘴兽,则代表令人神往的异域和远方。看似毫无关联的二者,在天冬的眼中,却有着耐人寻味的内在关联:珍稀濒危的植物若是其貌不扬,则只能沦为植物里的鸭嘴兽,受人冷落和嘲讽。 全书分为 花与异乡人 花与园艺家 花与旅途 这三部分,记录了天冬所经历的旅途趣事和花园生活体
大杜鹃(俗名 布谷鸟 )是闻名世界的 报春鸟 ,长期受人喜爱,但一般人常常是仅闻其声而不见其形。在民间,人们也将它看作自然界明的 骗子 ,模糊地知道它通常会欺骗其他鸟类去抚养自己的幼鸟,不过对它具体的 行骗技巧 并不清楚。世界著名鸟类学家、剑桥大学尼克 戴维斯教授深谙这种鸟是自然界狡黠、极具创造性的生物。通过使用精妙的观鸟技巧,并凭借渊博的学识,他 侦破 出了大杜鹃欺骗其他鸟类的各种叹为观止的手段,揭示了大杜鹃与寄主之间的演化竞赛关系:大杜鹃如何诱骗其他鸟类,将自己的卵寄生在它们的巢里,诱骗它们代为孵化和抚养自己的后代;为了繁衍,芦苇莺等寄主也发展出一套 反寄生 的行为,对于进入其领地的大杜鹃会予以驱赶,并尽量减少离巢时间,一旦识别出寄生卵,就将之扔出巢或弃巢,等等。然而,当寄主有了更高级
在这个星球上只有人类才有文化吗? 诚然,我们智人的文化及其产物影响着整个地球,几乎无处不在,但当我们跟随本书两位海洋哺乳动物学者一起扬帆远航,去往加勒比海、阿拉斯加、南极、北极 去追寻海洋里的哺乳动物,你会发现虎鲸社群也有流行的玩具,抹香鲸族群也有不同的语言,座头鲸之歌也有创作主题,宽吻海豚的捕食策略五花八门,它们甚至能和人类一起跨物种合作捕鱼,而且世代传承! 本书两位作者试图定义什么是鲸类动物文化,它如何存在,它对鲸鱼和海豚的未来意味着什么,以及终对我们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在剖析鲸类的文化、行为、基因、生态、保育之外,本书还给我们带来了太多潜藏于鲸鱼海豚社会与行为里的知识和趣事。人类常有错觉以为我们孤独地站在物种智能的,但其实我们还有深洋大海,以及在海洋里的朋友。它们丰富多彩
《DK人体科学百科》对发生在人体内的、通常人们并不会意识到的奇怪又奇妙的过程进行了极富吸引力的探索。阅读本书可使我们了解身体如何正常运转并茁壮成长;此外,还可以帮助我们把一些琐碎的问题弄清楚,比如为什么我们会头晕、为什么我们会感到不舒服,以及为什么长途飞行后会出现时差综合征等。本书结合精美的人体解剖学信息图,针对身体及大脑如何工作的方方面面提供了全面、有趣、易于理解的直观描述。阅读本书还是一个具有启发性的过程,可使我们了解从皮肤到骨骼,甚至包括梦境和情绪方面的知识,实在是一种享受!
随着物种的诞生与消亡,生命在地球上已经存在了数亿年。然而,在近的数百年间,大约有260种脊椎动物由于人类的活动而灭绝。本书旨在通过69幅已经灭绝的动物肖像敲响第六次大灭绝的警钟。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若干小故事,配以荷兰莱顿自然博物馆珍贵藏品的高清照片,意在告知人们,灭绝已经开始,维持生物多样性平衡迫在眉睫。
这是一本充满自然之美、亲近动物、图文并茂的动物观察笔记和纸上 动物世界 。 如果能找回作为一只动物的状态,人会不会比较快乐?在动物的寂静生活里,是不是藏着笨拙的生命谜语? 在和非洲的野生动物做了15年邻居后,作者(非洲的青山)积累了厚厚的一部动物观察笔记,仅通过优美生动的文字和充满生命张力的一手摄影图片,读者就能产生 动物世界纪录片 的观感。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悉心讲述这些动物的习性和故事,它们是怎样演化而来的?它们是怎么生存的?它们在生态系统中起什么作用?还有作者在跟踪观察它们的过程中,遇到的惊险和有趣的小插曲等。 本书一共分为5个部分:草原,雨林,火山,湿地,海岛。每部分下面有10篇左右的文章,单篇聚焦一个主题,篇幅在4000至5000字。另配有作者多年拍摄和积累的200多幅精美野外世界照片。 文
环境中难以察觉的细微差别是如何改变一个人的行为的? 坏心情的原理是什么? 压力会使我们的大脑萎缩吗? 先天和后天,哪个影响大? 在两性之间的基因战争中,谁将是赢家? 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新奇事物越来越难接受,却更多地被熟悉和重复的事物所吸引? 这是一本关于人类行为的有趣作品,神经生物学家罗伯特 萨波斯基在书中揭示了我们作为动物的本能,同时也解释了那些深刻而明显的人类行为。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探索了自然科学中的一个大问题:基因、身体、社会与我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从塞伦盖蒂草原上狒狒的社会关系到热带雨林中的神秘仪式,从大脑中散发的信息素到两性的基因战争,作者萨波斯基用 离经叛道 的遣词造句和幽默风趣的生物故事出色地将前沿科学研究与对人类、动物的观察结合起来
本书系统性的介绍了鸟类智商及认知方面*的科研成果,全书分为7个章节,分别为:鸟类智力的演化、鸟类的空间记忆能力、信息传递、区分敌我、使用工具、自我意识以及未来演化潜力。每章节又分为多个小节,以科学研究案例及图片来阐述相关的研究结论。 本书是目前为止*为系统地介绍鸟类智商及认知方面的图书,诸如鸟类如何重新找到自己很久之前藏的食物,藏的食物是否已经腐败,如何读懂同伴或其他动物的目光,学舌的鹦鹉到底明不明白自己所说的话,如何在众多的同类中区分朋友和敌人,如何决出地位等级的高低,哪些鸟类会制作并使用工具,能否理解不同工具的用途,是否能够根据自己的经历推断同类的想法,是否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为未来做好计划,乌鸦是否真得像语言里说的那样聪明,等等。在本书中,作者用通俗浅显的文字以及精美的插图
自贡恐龙博物馆是中国*座专业性恐龙博物馆,同时也是目前世界上拥有*规模恐龙化石埋藏现场、展示和收藏中侏罗世恐龙化石*丰富的博物馆。本书主要展示了自贡恐龙博物馆收藏的堪称*的恐龙化石珍品图集,种类丰富多样,不仅有恐龙类,还有鱼类、两栖类、龟类、鳄类、蛇颈龙类、翼龙类和似哺乳爬行类等恐龙时代不同门类的伴生脊椎动物化石,从而让广大读者领略亿万年前古生物化石的神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