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属于专业工具书但兼顾科普性的著作。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分类简史、应用价值和主要识别特征;第二部分主要根据目前最新的、国际公认的 PPG I系统 介绍各科属植物,共介绍了36科130属574种蕨类植物的名称、形态特征、生境分布以及部分物种的药用情况及保护等级,每一物种配1-4张反映生境和主要鉴别特征的照片。全书从10万余张图片中,精选1 800余张精美图片作为素材。大部分图片为作者王波和孙庆文拍摄于贵州、云南、四川、广西、重庆及广东,少部分拍摄于天津、吉林、台湾、新疆、西藏、湖南、安徽等地,拍摄地遍及中国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主要分布区域。
这一本特别的植物书:以植物园的布局作为结构,尽可能地收藏了各园馆*有价值的植物;以分类特征为图文要点,又*限度地呈现了物种的生命之美。对常去华南植物园的读者,本书帮助你整理回忆,增加对植物的理解;对未能去的朋友,开卷即可开始一次华南植物园的纸上卧游。 本书蕨类植物采用PPG I 分类系统,裸子植物采用多识裸子植物系统,被子植物采用APG IV 分类系统。为方便熟悉《中国植物志》的读者查阅,本书将恩格勒被子植物分类系统(Engler system)作为辅助系统,并加括号附于后以示区别。为了方便普通爱好者快速查阅,科下各属按照中文名拼音首字母顺序排列,属下等级则按照拉丁字母顺序排列。 本书共收录157 科(142 科)573 属1012 种(含品种)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植物,共精选了2700 张高清图片,其中蕨类植物10 科(11 科)13 属15 种,裸子植物6科
本书汇集了300多件杰出的植物艺术作品,以包罗万象的媒介,展现植物的非凡之美和相关的博物学历史。英国费顿出版社在全球范围内集结专家,精心挑选所有作品,跨越中国、印度、美国、欧洲和非洲各国等国家和地区,通过古代浮雕、中世纪抄本、水彩、摄影、现代雕塑和显微扫描图片等形式,介绍人类记录植物的不同目的。可以从中读到17世纪笼罩荷兰的郁金香狂热、左右了历史进程的正鸡纳树、在太空中经历完整生命周期的拟南芥,还有借植物抒发的关联生命和死亡的思绪与情感 书中的所有作品以互补或对比的方式并排陈列,创作者中有多位技术精湛的植物画画师,比如《玫瑰圣经》的画师皮埃尔-约瑟夫?勒杜泰、陪同库克船长首次航行到太平洋的悉尼?帕金森、为巴西植物学做出突出贡献的玛格丽特?米,还收录了诸多现当代艺术家的植物主题创作,比
这一本特别的植物书,以分类特征为图文要点,又最大限度地呈现了物种的生命之美。对喜欢东北地区植物的读者,本书帮助你整理回忆,增加对植物的理解;对未能去的朋友,开卷即可开始一次对东北植物的美妙畅游。 本书所有植物的排列方式采用APG分类系统进行的,与《中国植物图像库》保持高度一致,方便读者查阅,全书共收录各种类型野生花卉73科、286属、 560种、25变种、21变型。配有作者亲自拍摄彩色图片2256张。全书共分总论和各论 两部分。其中在总论中,具体介绍了东北地区自然概况、东北地区野花的分布、东北地区野花的观赏 类型及东北地区野花的园林用途等。在各论中,系统介绍每一种植物中名、学名、科名、别名、植物 学特征、生境及分布等。 本书是国内外研究东北地区野生花卉资源一本重要的参考文献。是有关部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和
内容简介 书号:9787301345511 书名:种子博物馆 定价:680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本书在介绍了景宁畲族自治县蕨类植物区系组成与特征的基础上,用精美的植物彩图,以文附图的方式,精心选取了景宁畲族自治县常见的蕨类植物约250种,每种植物均配有特征图片,同时有中文名、拉丁学名、科名、形态特征、生境与分析、主要用途等文字说明,并附1~5张彩图,部分种类佐以显微特写照片、墨线图和简单讨论。全书共附植物图片1000余张。此外,本书附有景宁蕨类植物名录、参考文献、中文和拉丁文索引。 本书可供农业、林业、园艺、医药、环保等行业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及广大植物爱好者参考。
本书系统梳理了自20世纪初我国植物学起步阶段到以《中国植物志》为代表的中国植物学大发展时期约100年间,我国植物科学画的百年历史、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精选了近600幅植物科学画画作,收录大量珍贵的文献图像,共计120万字。画作绘者涉及110余位职业画师、多位科学家以及近20位年轻绘者,展示中国植物科学绘画薪火相传、推陈出新的精神面貌。
植物的世界充满着神奇和美丽,本书将带你步入一个精致而又壮观的裸眼不可见的多彩世界,开启我们奇妙的植物微观世界之旅。许多年来,花的微观世界一直具有神秘感,观察技术专业性强,大众科普工作泛泛。本书通过大量珍贵的彩色图片展示了一个精彩的花世界,这些的图片都是在采用新科技手段拍摄的基础上,经过科学家耐心细致的处理而成的,堪称艺术杰作。通过这些图片以及配套的文字描述,你可以了解到100种不同植物花卉在显微镜下的形态与结构而了解植物生殖过程中的一系列非凡事件。这类接触科学世界的宝贵机会,能够极好地激发读者对生物奥妙的好奇与兴趣,让他们乐于观察自然、科学。
《植物变形记》是歌德写的一篇关于花叶变形的理论。歌德对植物学情有独钟,他认为动物和植物都存在一种“原形态”。动物的原形是脊椎骨,而植物的原形是叶子,动植物都是从各自的“原形”经过漫长的演变进化而来,这几乎就是进化论的观点。1790年歌德在《植物变形记》这篇论文中阐述了他的观点。他创造了“形态学”(morphology)一词,意为“对生物结构的系统研究”,该词一直沿用到现在。
蘑菇具有重要的食药用价值,郊游活动使人们经常接触野生蘑菇,人们希望能安全地采摘品尝。为满足这一需求,本书以简明通俗的文字介绍了蘑菇的基本知识,野生可食用和药用蘑菇的识别特征,以及对毒蘑菇的鉴别方法,蘑菇毒素和误食后的解毒方法,并具体选择了我国最常见的可食用、药用和有毒蘑菇175种,配以野外生境照片,对其分类地位、识别特征、用途、生态习性和产地与分布进行了介绍。 本书具有科学性、普及性、实用性的特点,非常适于大学和中学师生野外实习和开展科技活动,也适于知识人士阅读和到自然界去猎奇,同时也有助于人们在野外遇险时救急谋生。
《草本植物识别图鉴》精心选编了568种具有代表性的草本植物,从别名、科属、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分布5个方面进行叙述,让读者对它们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草本植物识别图鉴》全书行文简洁、通俗易懂,每种植物均配有精美的高清图片,将草本植物之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草本植物识别图鉴》适合广大植物爱好者和户外活动爱好者阅读、收藏。
全书包括两部分:部分为线虫学基础知识,包括绪论、线虫的形态结构、植物线虫的分类系统、植物线虫的生物学特性、植物线虫的病害的防治方法、农业可持续发展与植物线虫病害的可持续治理。主要阐述植物线虫的基础知识,为阅读全书提供方便,也避免了第二部分的各章节内容重复。第二部分为植物寄生线虫的种类,即对我国已正式报道的植物线虫进行种的描述及有关生物学特性简介,并附该种的形态图,包括垫刃科、粒线虫科、矮化线虫科、纽带线虫科、异皮线虫科、环总科、滑刃目、予线目线虫共360余种。本书可供线虫学、植物病理学、植物保护、植物检疫工作者及有关的生物学和农林科技工作者,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使用和参考。
在大规模的资料收集和详细的野外调查基础上,整理出中国外来入侵植物51科153属254种(含种下等级),以图片为主,展现其生境、植株、幼苗、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以及部分相似种,并配有入侵植物中文名、学名和识别要点等重要信息。提供了准确的外来入侵植物鉴定依据,既是植物学、林学、农学、环境保护、资源管理,以及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等领域的工作者的重要参考书,也是科学传播外来入侵植物知识的基本素材。
树木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林学与人文林学相互交融构成的文化内涵。 《中国树木文化》阐述了中国树木文化的概念、发展历史、结构层次、主要类型、表现形式、应用价值,以及树木文化与生态文明和生态文化的关系,以槐树、菩提树、桃树、柳树、黄连木、梅花、牡丹、桂花、桑树、竹子、松树、梧桐、楸树、梓树和银杏等重要的文化树木为代表,阐述了与这些树木密切相关的文化内容,涉及中国有分布的树木物种达700余个,比较了文化领域与自然科学领域在树种名称、概念及其含义等方面的差异,记述了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树木的拉丁学名、分类地位、类群组成、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和经济价值等。 《中国树木文化》对于发挥树木的文化属性和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拟南芥作为一种典型的模式植物,具有生长周期短、个体形态小和基因组小的特点,在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工具。在植物基因定位方法的研究中——这些基因往往对于生长发育、抗病抗逆性和产生有用的化学物质具有重要作用——拟南芥是重要的研究手段之一。除此之外,拟南芥还是一种珍贵的实验模型,对于理解光合作用和其他植物的特有的功能,以及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理解高等生物共有的基本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手册涵盖了关于拟南芥的基本实验方法。著者对这些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搜集整理和认真审核,对实验过程进行了详尽的分步介绍,并就如何解决常见问题给出了非常有效的建议,可操作性和指导性较强。对于开展植物分子和细胞生物学、植物遗传和发育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全书包括两部分:部分为线虫学基础知识,包括绪论、线虫的形态结构、植物线虫的分类系统、植物线虫的生物学特性、植物线虫的病害的防治方法、农业可持续发展与植物线虫病害的可持续治理。主要阐述植物线虫的基础知识,为阅读全书提供方便,也避免了第二部分的各章节内容重复。第二部分为植物寄生线虫的种类,即对我国已正式报道的植物线虫进行种的描述及有关生物学特性简介,并附该种的形态图,包括垫刃科、粒线虫科、矮化线虫科、纽带线虫科、异皮线虫科、环总科、滑刃目、予线目线虫共360余种。本书可供线虫学、植物病理学、植物保护、植物检疫工作者及有关的生物学和农林科技工作者,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使用和参考。
本教材是浙江省“十五”重点建设教材.主要针对农学学科和生物学学科中非植保专业类本科生教学使用而编写。 本书分植物保护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两大篇。基础理论篇系统介绍了植物病理学基础知识、蜱螨学基础知识、昆虫学基础知识、有害生物调查与预测预报,以及有害生物的治理技术与策略。实践应用篇系统介绍了水稻、旱粮和油料作物、棉花、蔬菜、果树和茶树主要病虫害的危害特点、鉴别与诊断、发生发展规律及关键防治技术、农田常见杂草的识别与防治;旨在满足这些学科的学生在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了解和掌握植物保护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并触类旁通地掌握研究或解决相关作物有害生物危害等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以实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的培养目标。 本书不仅可作全日
在大约10年之前,有个至今从未谋面的人,为我莫名其妙地做过一出预言:按五行推算,我大约会从事与水相关的工作,带有流动的漂泊感,比如记者,比如管道修理工。我可以把这话的应验过程,视为阴阳八卦的神奇预测,也可以当作超过27个标准差小概率事件,总之后来我做了大约5年与水草、湿地相关的学习和研究,再之后则从事了名为编辑记者的勾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