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各地的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中,都潜藏着有毒植物那令人着迷又不安的身影。 为什么《哈利 波特》中接骨木魔杖能战不无胜? 霍格沃兹草药课中会尖叫的曼德拉草真的存在吗? 为什么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中吃的是苹果? 为什么中世纪的人们普遍用毒药进行暗杀? 正是因为有毒植物的存在,森林、古树和沼泽这类植物茂盛的地方可能会令人感到恐惧。人类物种的进化也早与植物的历史紧密交织在一起。 书中收录了百余幅暗黑毒物的精美插图以及引人入胜的民间传说、骇人听闻的历史故事、鲜为人知的奇闻轶事。美丽的背后往往蕴藏危险,看似人畜无害的植物也可能致命。 一本书带你深入探索植物的暗黑生命史。
《药用植物图鉴》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介绍了280种药用植物的分类、鉴别方法及食用宜忌等,并提供了温馨小贴士,以期帮读者了解和掌握常见药用植物的相关知识。本书图文并茂,高清大图清楚介绍相关植物的品貌特征,方便读者按图索骥,更有植物的性味、归经、别名、分布、功效等内容,简单易读,方便读者了解和掌握药用植物的相关知识 本书以分门别类,并配以高清彩图和细节图解,方便辨认。本书主要结合了《本草纲目》《中医大辞典》等多部典籍,对生活中常见中草药的详细资料及实图加以汇集,旨在帮助读者正确识别中草药。
我们如何看待一棵树?尽管树沉默不语,但它们身上有令人惊叹的发现,比如:树能长到100多米高,重可超过1000吨 这是蓝鲸重量的六倍还多。它们覆盖了约1/3的陆地表面,在我们的环境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影响着从水、营养和碳循环到全球气候的一切。 树木在全球范围内的各种环境中茁壮成长,在林地、灌木丛、草原、海岸和岩石生态系统、沙漠、大草原和湿地中扎根,也被人类种植在人工和城市环境中。其中,森林为各种各样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家园,养活了地球上至少一半的陆地植物和动物物种。 这本书所讲述和赞叹的,正是树木非凡的多样性,这对我们人类的生命和我们所生活的星球来说都至关重要。它们为人类社会的衣食住行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支撑,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灵感来源。 这本书全面讲述了树木的生命周期(从种子和形态到花朵、果实和叶
本书选取药用植物145种,分别从植物特征、药用知识及产地分布等角度进行解说,并参照植物学分类体系进行科学编排。权威中医药专家细致审读,确保语言描述准确,同时配以由植物学专家精心拍摄的高清大图,展示药用植物的真实面貌和生长形态。 书中所选植物贴近生活,鼓励孩子观察身边的草木,与大自然建立起亲密的联系;同时从中医药的角度揭示植物的药用价值,彰显它们对人类的有情守护,引导孩子自觉爱护自然。
当你品尝一颗颗豆子时,是否思考过它们背后的历史和文化?作为人类忠实的食物伙伴,在上万年的栽培历史中,不起眼的小豆子经历了怎样的身份变迁?在本书中,食品历史研究专家肯·阿尔巴拉剥开一枚枚豆荚,揭示隐藏在豆科植物平凡外表下的文化内涵。从新月沃地到安第斯山脉,从完美的肉类替代品到饱受争议的转基因实验对象,书中详细梳理蚕豆、豌豆、菜豆、羽扇豆、大豆等十余种豆子与人类文明的关联,既有对古代豆类饮食的细致探寻,也有对现代豆类应用的科学解读。我们将跟随豆子的生长足迹,窥探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的人群与豆类间的爱恨情仇,开启一段跨时代、跨地域、跨文化的奇妙旅程。
你知道吗?假如在山野间看见了丝带凤蝶,那中药马兜铃可能就在不远的周围;被人们津津乐道的长白山“仙草”,其实就是中药列当;旅游时如果有人向你推销灵芝,要当心,那有可能是长得与灵芝极其相似、功效却远不及灵芝的“木灵芝”……中药原来这样有意思,一花一叶都有故事,一草一木都是学问。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懂一点中医药,本书正是这样一本带你走近国之瑰宝――中药的趣味“说明书”。跟随作者的镜头和文字,让我们一起进入多姿多彩的中药生长环境,到山上、房前屋后、花果蔬菜园和动物世界里认识生长在大自然里的鲜活的中药,了解它们的模样和功效,也探究它们与自然万物的联系。博物王国里的中药,不再只是中医处方单上的名词,而是与自然融为一体、与人类息息相关的植物、动物、矿物。走,采药去,一起踏上一段寓教于乐的科
本书系统梳理了自20世纪初我国植物学起步阶段到以《中国植物志》为代表的中国植物学大发展时期约100年间,我国植物科学画的百年历史、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精选了近600幅植物科学画画作,收录大量珍贵的文献图像,共计120万字。画作绘者涉及110余位职业画师、多位科学家以及近20位年轻绘者,展示中国植物科学绘画薪火相传、推陈出新的精神面貌。
本书带领读者走进香料植物的世界,探究风靡世界的63种常见香料植物的 前世今生 ,不但介绍了这些植物的形态特征、种植分布、芳香特点、物种传播以及相关的历史文化故事,而且详尽地介绍了它们在各地美食中的独特应用。 本书为每一种香料植物都绘制了美轮美奂的 肖像 画。这些植物科学画色彩斑斓、造型优美,既写实,又富于艺术美感,且采用了彩色与黑白对比的表现形式,有利于读者理解植物科学绘画的过程与表现力。 为了让读者更直观地看到香料植物在美食中的应用,书中还配有相应的菜品照片。这些出色的美食写真一定能为读者的香料植物之旅增添趣味。 本书图文并茂,是融科学、艺术、美食之优势为一体的博物类普及读物,由北京大学教授刘华杰、世界御厨协会创始人布拉卡尔、著名文化学者王鲁湘及《环球美味》出版人徐正纲作序推荐。
李敏、朱强编著的《西北野外观花手册/中国野外观花系列》用920幅高质量彩色照片,配以花卉的识别特征、生境、花期等观赏信息,以花色和花型为序,介绍了西北地区最常见、拥有观赏性的野生花卉317种。本书将是您识别西北地区野生花卉的好参谋。
读刘慈欣原汁原味的科幻小说,畅游中国科幻第一人宏大的幻想世界!刘慈欣的作品主题深邃,情节曲折,情感充沛,感染力强,从科幻小说中阐发对现代科技甚至未来科技的思考和探索。本书收录了《赡养人类》《吞食者》两
《南方草木状》是我国现存*早的植物学专著,成书于公元304年。书中不仅记录了当时岭南地区约80种植物的产地、外观、效用等信息,还保留了许多古代民俗、农术、传说等资料,为现今诸多方面的研究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岭南地区,指的是五岭以南的区域,主要包括今天我国的广东、广西、海南诸省以及越南、老挝、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的部分地区。) 全书包括草、木、果、竹四个部分,共80种植物,其中涵盖内容丰富,除了植物的外形及功能,还包括当地的部分神话传说和民俗故事等,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岭南人们的生活状态。本书以水彩博物画的形式,给予《南方草木状》中的植物生动直观的再现,配合古文和译文,加上一定的解说,令读者能够快捷清晰地认识到古人对岭南植物的真实记录以及想象。
书中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以大量研究成果及知识性说明,系统地介绍了全球有代表性的草原、沙漠、海洋、淡水、极地等不同自然环境下多姿多彩的生物群落。
兴冲冲地去阿尔卑斯山旅行,为何会被“发配”到牧场上拔杂草?欧洲小馆风味独特的红酒鹿肉,竟如同花园里的臭椿树一般让人头疼?悉尼水族馆里养尊处优的儒艮,是否像华侨思念艾草那样,惦念大海的浪涛?外形软萌性情孤僻的仓鼠,何故被德国人作为对抗疫情的宝贝,又如何会与园中的番茄扯上关联?……植物达人天冬从旅行见闻和园艺实践着笔,在小说般的叙事中,呈现了不同寻常的他乡风物,以拟人化的手法生动道出植物的喜怒哀乐。 花,代表缤纷各异的植物;鸭嘴兽,则代表令人神往的异域和远方。看似毫无关联的二者,在天冬的眼中,却有着耐人寻味的内在关联:珍稀濒危的植物若是其貌不扬,则只能沦为植物里的鸭嘴兽,受人冷落和嘲讽。 全书分为 “花与异乡人”“花与园艺家”“花与旅途”这三部分,记录了天冬所经历的旅途趣事和
《玫瑰之书:世界大师手绘经典》在19世纪初法国皇后约瑟芬在巴黎南部梅尔森城堡玫瑰园里种植了当时所有知名的玫瑰品种,1789年约瑟芬皇后聘请画风独特的雷杜德,耗时20年将这部《玫瑰图谱》绘制成功。它共有170幅版画,配有由法国园艺家兼植物学家的格劳德-安托万·托利撰写的介绍文字,并在1817年至1824年间分30期出版,共有10余名艺术家和雕刻师及上百名配色工人参与制作。而今,很多玫瑰已经消失,而我们只能从这本著作中亲其芳泽了。 这本玫瑰专集的推出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在此后的180多年的时间里《玫瑰图谱》以各种语言和版本出版了200多种复制本,《玫瑰图谱》在艺术和学术上取得的成功使杜雷的一直享有“玫瑰大师”声誉,而《玫瑰图谱》本身更是被后世推崇为“玫瑰圣经”成为无人可以逾越的艺术*。
在北美原住民的创世故事里,茅香是 初生长在大地上的植物,是大地母亲甜美芬芳的秀发。原住民把采来的茅香编成三股发辫,象征着思想、身体和精神的合一,以此传递他们对脚下土地的敬畏与感激。在印第安人看来,植物和动物是 古老的老师,它们的教导能帮助我们消解病痛、渡过难关。 作为一名森林生态学家,罗宾?沃尔?基默尔能够熟练地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究关于自然的疑问;而作为北美波塔瓦托米部落的一员,她在内心深深认同原住民的观念,即植物和动物是 古老的老师,每当我们遇到难题,它们会用自己的语言 我们找到答案,我们所要做的唯有静静聆听。 这两种认知犹如基默尔洞察世界的两面透镜,影响着她的思维方式和人生选择。基默尔在书中以蒙太奇的手法将二者巧妙地融合交织,诗意讲述了印第安原住民所倡导的感恩文化,以及人类
《生命的四季》创造了一个美好的故事,书中配有大量的手绘图片,作者玛格丽特·科洪和阿克塞尔·埃瓦尔德邀请我们踏上一趟旅程,通过外部植物世界的发现之旅引导读者揭开植物的“内在秘密”,这同时也存在于外在世界的岁月循环之中,并且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内在的“季节转换”之旅。 《生命的四季》不仅仅是想象力之旅,*是行动与转化之旅。通过观察和实操与身边的生命形态重新联结,从而把视角向植物生命的本质打开。由此也用一种新途径推开了以艺术实践科学之门。
1876年出版的《植物界异花和自花受精的效果》是达尔文进化论学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达尔文关于生物进化规律的进一步深入探讨。他在本书中不仅肯定了异花受精的有利性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之一,而且阐述了性别的发生和杂交有利性的物质基础。这些论点在后来的生物学发展上,尤其是关于杂种优势的理论解释,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书与1862年出版的《兰科植物的受精》、1877年出版的《同种植物的不同花型》一样,都是基于达尔文二十多年的观察、实验和数据的收集整理,在综合各方面的证据的前提下进行卓越的思索与推演,最终为现代植物繁殖进化生物学的基本演化思想奠定理论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