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因何跳动? 生物史上的五大灭绝事件是什么? 入侵物种到底对环境有什么危害? 可以永生的海拉细胞到底是什么? 这些只是这本插图精美的书中涉及到众多引人深思的问题的一小部分。作者迈克尔 C. 杰拉尔德与格洛丽亚 E. 杰拉尔德探讨了生物学发展历史上250个令人着迷的里程碑事件,从史前期到21世纪。从生命的起源到实验胚胎学,各个条目涵盖广泛的主题,包括细胞理论、遗传学、进化学、生理学、热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等。同时,这些里程碑所涉及到的著名人物也是本书的特色,包括亚里士多德、泰奥弗拉斯托斯、希波克拉底、查尔斯 达尔文、卡尔 林奈等等。 本书采用编年体结构,每个条目包含一篇简要的文字和精美的彩色插图。在 注释与延伸阅读 部分列出每个条目下可以进一步深入学习的资源。
这是一本森林观测笔记。在这本书里,一位生物学家以一年的时间为主线,在每次的观测中,为我们揭开藏森林一平方米地域里的秘密。 在这本完全原创的书里,生物学家戴维以一小片森林作为整个自然界的缩影,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这片森林和居住其中的栖息者的生活状况。 书的每一章都以一次简单的观察结果作为开头,比如藏在落叶层里的火蜥蜴,春天里野花的初次绽放。通过这些观察,戴维织就了一个生物生态网,向人们解释了把*小的微生物和*的哺乳动物联系起来的科学观点,并描述了延续数千年甚至数百万年的生态系统。戴维每天都会在这片森林里漫步,梳理出各种以大自然为家的动植物间复杂而又微妙的关系,因此每一次寻访对于他来说,都象征着一个自然故事的缩影。 本书优美的语言使读者把阅读过程看作一次寻找大自然奥秘的盛大旅行,而作者
作为通常比细菌还要小得多的寄生物,病毒存在于万物之中,无处不在。它们演化迅速,是高度的机会主义者,堪称无情的效率机器。从病毒最初的发现,到最新的研究,人们的目光往往聚焦于病毒作为致病因子的角色: 病毒 这个名称已经让人闻之色变,而我们刚刚经历的新冠大流行更是清楚地提醒世人其可怕之处。本书清晰地阐述了病毒何以如此强大,而在此之外,更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认识到病毒的另一面 病毒并非为致病而生,很多病毒是有益的,它们保护宿主免受其他微生物的侵害,或者让宿主得以将不可能化为可能。在经历了新冠大流行肆虐的今天,了解病毒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让我们跟随本书丰富而有趣的讲解,认识病毒的真面目 尽管病毒会造成各种各样的危害,但它们同样对维持动物、植物和我们共同生活的自然界的健康至关重要,而
提到真菌你会想到什么?是发霉的面包、暴发的瘟疫?还是一夜之间从落叶中钻出的红伞伞、白杆杆?事实上,真菌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边,我们和这个星球上的每一种生物,都依赖着真菌。作为地球分解者的它们,甚至掌握着其他生物生死存亡的关键。 这本书会用引人入胜的文字与精美绝伦的图像,带我们走近隐秘的真菌家族,感知地球生命间的互联关系,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它们 与腐败有关,更与新生有关。
现象级畅销科普书《海错图笔记》系列收官之作。 海错的 错 ,是种类繁多错杂的意思。在清代画家兼生物爱好者聂璜绘制的《海错图》中,共描绘了300多种生物,几乎涵盖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大部分主要类群,还记载了很多滨海植物、奇闻异事和风土人情。时代所限,书中记述时有夸张,但妙趣横生。 作者无穷小亮研究这本清代海洋生物图谱已近9年,本书是他的也是本系列的收官之作,选取《海错图》中有挑战的96幅《海错图》原图,以20篇笔记向我们展示了鱼类、贝类、兽类及海洋植物的鉴别及物种介绍,以及小亮老师收集到的珍稀海洋生物照片及古代图谱。这些新的创意让本书的可读性、文化性和话题性不容错过。
本书是一本角度新颖的古生物科普图书,作者幻想早已灭绝的古生物如果仍然生存在现在,人们如何寻找它们,并合理利用它们制作成现代的美味佳肴,更像是一本以古生物为食材的 深夜食堂 式的生活类图书。作者土屋健长期研究关于古生物的一切,偶尔会被别人问起 味道 的话题,这让他不禁想为此撰写一本书,带着 如果是我会怎么料理呢? 这样处理的话味道会怎么样? 的思索,以古生物现生近亲物种的肉质与食材特性来做参考,在书中借 做美食 之名详细介绍了古生物的体貌特征、生存环境、生活习惯,全心全意探究了知名古生物之味。创作了《灭绝酒馆》的漫画家黑丸也为本书精心绘制了各种插图,从食材生前姿态到盘中形态,一定会让你过目不忘。本书作为科普图书,一定能让无论任何年龄的读者都能感受到古生物的魅力。
万物伊始,沸腾的远古地球海洋中诞生了一个 词 ,它携带自身的信息,自我复制,永不停歇。它让大海改变了颜色,让大地充满了绿意,让生命在地球上滋长,在蛮荒的世界上洒下文明的曙光。它就是基因,它塑造了生命,重塑了整个星球,也塑造了我们人类。 基因不仅作用于我们的身体,甚至对于我们的行为、性格、语言结构,乃至社会组织的构成都有着影响。我们的记忆、生活方式、智力水平,甚至道德情操都在一定程度上受着它的影响与束缚。我们的成就、苦难、意识似乎都在为基因所左右。但是我们并不是基因的奴隶,随着人类基因组的破解,生命奥秘的面纱正在一步步为我们揭开。而本书将告诉你我们人类与基因间的故事。 性别、性格、智商、本能 记忆、疾病、自由意志 我们人类的一切都记载在这本 由23条染色体组成的 天书 上
你是否常常希望能逃离城市喧嚣,去拥抱大自然?其实在城市里也能拥抱大自然,芮东莉用做 自然笔记 实现了这个愿望。当她把目光集中到自然界的树木花草、昆虫飞鸟、夕阳阵雨之上,便看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原来那些曾过眼即忘的自然生物,都有个性和故事。这些发现给她带来了奇妙治愈之力,抚慰了焦虑的心,找回了宁静。 如果这样治愈的生活方式,能帮到更多都市人就好了。 于是便有了国内原创自然笔记开山之作《自然笔记:开启奇妙的自然探索之旅》,一经出版便大受好评。但芮东莉觉得初版还可以更好,于是增改、修订数年,终于推出了集自然教育、科普知识、科普绘画、治愈焦虑为一体的全新增订版。 书中不仅收录大量作者创作的纯手绘自然笔记,还专门开辟了自然笔记创作经验分享版块。读者从中既能收获大量关于动植物形态特征、生活
为什么朽木会发光? 为什么灯塔水母能永生? 为什么花与蜂 相爱又相杀 ? ...... 是哪些因素和力量在起作用? 每一天,每一刻, 我们身边的万千生物都在上演奇妙的生命故事与生态史诗 它们无情争斗,却也深深相爱;它们轰然覆灭,又奇迹般地重生。 在变化与永恒共存的世界里,它们被掠夺、被遗忘,却一直默默造福着人类.......
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细胞,但对于细胞对话,我们知之甚少。从这些对话中,我们可以洞悉生命的本质。大脑的中枢控制系统如何发送指令?如何决定我们身体的健康水平?人的思维、感觉和行为如何协调统一?对于这些问题,乔恩 利夫博士在全书四个部分一一解答。 部分介绍人体细胞,包括T细胞、毛细血管(纤细的血管)内皮细胞、四处游走的血液细胞、血小板、肠道细胞、皮肤细胞和癌细胞;选取某些细胞作为重要示例,以便读者深入了解所有器官如何通过细胞通信来运作。 第二部分介绍大脑,述及神经元、三种支持性脑细胞和两种保卫大脑的保护性屏障细胞,其中一章专门阐述导致各种慢性疼痛综合征的独特细胞对话。 第三部分描述微生物通信世界,包括微生物物种之间,以及微生物与植物、人类之间的通信。 第四部分介绍细胞内对话,包括细胞器与
人类视觉在暗处比深海鱼类更敏锐,甚至能感知到单个光子? 人类嗅觉比出色的猎犬更强大,能区分至少1万亿种气味? 失明者可以用耳朵 看见 周围空间,也能凭借手的触摸成为画家; 我们身体的每个细胞几乎都掌握着生物时钟,我们无意识散发的信息素决定了独一无二的偏爱 从 视听触味嗅 到疼痛感、愉悦感、方向感、平衡感、时间感、欲望和本体感觉, 感知 是我们体验外界的必由之路,然而我们其实一直都低估了感官的能力。 本书将探究12种拥有非凡感知的动物,并以它们作为对照物,发现人类感知并理解世界的方式和潜能。在此过程中,我们还将在人类神经科学案例中认识一些 异类 ,他们所引起的科学变革将为我们展示人体运转和人类生存的怪异与迷人之处。 在当今这个变化越来越难预测和知觉越来越麻木的世界中,本书将科学事实与近乎玄妙的感
地球生命在地球形成约5亿年后就已出现,然而在这之后的20亿年内,生命一直停滞在简单的细菌水平。在大约20亿~15亿年前,一种拥有精细内部结构和空前能量代谢水平的复杂细胞一跃而出。这份复杂性遗传给了大树和蜜蜂,也遗传给了人类中的你和我。我们与蘑菇有着天壤之别,但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又如此相似。从有性生殖到细胞衰老再到细胞凋亡,复杂生命共有的一套细胞特征在不同的物种间有着惊人的相似程度。生命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在40亿年的漫长岁月中,从简单的细菌到令人敬畏的复杂生命,这样的演化飞跃事件为何只发生了一次?不得不承认,在生物学的核心地带,横亘着一个巨大的认知黑洞。 生命究竟为何沿着这么令人困惑的路径演化?生物化学家尼克 莱恩从生物能量角度,交给了我们一把有望解开生物起源之谜的钥匙。怪异的生物
本书是美籍犹太裔神经科学家、 诺贝尔奖得主埃里克 坎德尔的自传, 在 书中他 不仅表达了 个人对其生活和历史的感受和思考,也以亲历者的身份叙述了神经科学这个学科从无到有的发展史 人们如何开始用生物科学的方法研究学习和记忆,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这个领域得到了哪些发展,科学界又对未来怀有哪些愿景和期待。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不仅可以了解神经科学这一学科的动向 , 更能窥见**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索的 思考路径 ,以及 一个伟大 科学家的素质和襟怀 。本书已被翻译成德语、法语、俄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波斯语等十多个语种,先后荣获 2006 年度《洛杉矶时报》图书奖和 2007 年度美国国家学院知识传播奖。
本书是继《我们赶海去1》《我们赶海去2》之后的新篇章,讲述的是一整年的故事。在海边的红树林,这一年精彩纷呈:从一年伊始的元旦,到12月的国际志愿者日,在30个关于环境保护和传统文化的节日里,我们的主角 石小黄 认识了许多新伙伴,包括 海底风筝 蝠鲼、爱晒太阳的海天牛、四处旅行的海蜗牛、红树林里的孟加拉虎、 碎壳小能手 馒头蟹、 自带饭勺 飞来越冬的勺嘴鹬 当然,帅气且专业的刘博士依旧会登场,不仅解答石小黄的种种疑问,也向我们介绍丰富有趣的海边生物知识。在轻松幽默的漫画故事中,小读者们可以认识近30种海边生物,更能了解30个重要环保节日与传统节日,与石小黄一起度过充实有趣的一年!
大脑是生物进化中杰出而神秘的产物,作者借鉴电器说明书的结构与形式,将我们人大脑的组成结构、工作机制、能量需求、故障问题、未来扩展等讲述得明明白白。我们的大脑虽然并不完全是一台机器,但每个人都应该更好地了解它的生物成分和工作机制。大脑也不是静态的:它是可塑的,不断变化的,它可以学习任何东西,纠正不想要的习惯。尽管人类还远远没有完全理解它,但近年来神经科学取得的巨大进步,已经揭示了许多不可思议的奇迹,也为我们个人提升精进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路与参考。
本手册收录了我国海域分布的海洋贝类591种,介绍了贝壳形态、种类鉴别、生态习性、地理分布等相关生物学知识,并展示了每种海洋贝类的原色图片,尽可能多地提供了种内差异的个体图片,便于贝类爱好者查阅和参考。
世界上只眼睛何时出现? 根据化石记录,只真正的眼睛突然莫名其妙地出现在5.4亿年前,也就是寒武纪大爆发开始的时候,那时候,几乎所有现存的动物门都毫无征兆地出现了。 距今2.5亿年的大灭绝中,95%的物种都消失了,随后出现了我们生活的世界。 二叠纪大灭绝一下子就抹去了地球上约95%的物种,少数幸存下来的物种中包括现代哺乳动物的祖先和现代鸟类的祖先。 研究成果表明,生命进化的过程并不如达尔文设想般有序进行,而是在某些瞬间,生命会发生剧烈而壮观的变形,这些喷涌而出的生命新形式改变了整个地球的样貌,并使我们的诞生成为可能。 英国生物学家尼克 莱恩用基因科学新发现,书写全新生命史。翻开本书,颠覆你对进化的旧认知。 (本书旧版出版书名为《生命进化的跃升》。)
意识是科学上至今还未解决的超级秘密之一。什么是意识?意识是怎样产生的?意识有什么益处?只有人才有意识吗?为什么我们有那么多的动作并不需要意识参与其中?回答这些问题,将使我们对人之所以为人有全新的认识。本书是作者与克里克对上述这些问题长期合作研究的结果。本书探讨了动物和人主观心智的生物学基础,探讨并提出了一种意识研究的框架 用实验方法找出表达意识的神经相关集合。全书以视知觉研究为切入点,结合注意、记忆、自动行为、失认症和 裂脑人 等病理现象的研究,总结了意识研究的科学基础,概括指出了我们知识的不足之处和今后研究的方向。本书的语言风格亦以洗练生动见长。
是谁发明了 恐龙 一词? 如何利用虫子来破解凶杀案? 在恐龙的时代,世界是什么样的? 长达40年的 皮尔当骗局 是怎么一回事? 研究鲨鱼的专家如何帮助奥林匹克选手游得更快? 举世闻名的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是世界上、重要的博物馆之一,拥有自然标本、书籍和艺术品等各种藏品。这是一个充满奇迹的地方,拥有从微生物和猛犸象骨架到恐龙和钻石等收藏品。在这里,科学家们研究在超过400年里收集的至少7000万件标本,发掘科学历史、解决科学问题、揭开自然的秘密,带领我们更好地认识自然界。 在这座关于地球生物知识的殿堂里,除了有让人叹为观止的丰富藏品,还藏着哪些奇闻异事? 《生命的博物馆》 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让我们打开书 一窥那拥有着无与伦比的收藏品和开拓性科学研究的世界。
谁是陆地上的生物家族? 为什么大海中没有昆虫? 细菌也分物种吗? 为什么岛屿上的动物会比大陆上的动物弱? 为什么有些细胞不遵守规则? 病毒会让人进化吗? 《生命大趋势》从昆虫世界讲起,再转到细菌、新物种、全球物种生存与分布规律、人类为什么会在生物界中崛起并占据主导地位,追溯生命千差万别的根本原理。以雄辩的逻辑为你讲述生命世界里的争斗、繁衍、兴衰、合作与共生。生物史上已经发生了5次大灭绝,第6次会来吗?如果你想彻底理解整个生物世界,本书提供了的关键性知识。
我们之所以为人的特性:性格、智商、品质、爱好、取向,这一切到底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习得的?这是生物学家与心理学家之间相互争论好几个世纪的主题。而现代的生物学、遗传学与社会学的发现大大拓展了这个领域的疆界。而本书则梳理了人们对于先天与后天争论的历史脉络,并给出了学术界共识的答案。是一本妙趣横生而通俗易懂的科普著作。
本书是湖北省公益学术著作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本书是由生命起源研究国际权威专家撰写的关于生命起源的全面指南,揭示了细胞、聚合物、核酸、蛋白质的最初形态,以及它们是如何一步步演化出新的生命。 科学家一直在探索生命是如何在早期地球和火星这样的宜居行星上出现的。迪默教授在本书中提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引导读者对生命起源进行思考:RNA世界是真实的,还是只是猜测?什么是新陈代谢,它是如何产生的?什么是光合作用?它是如何产生的?第一个核糖体是什么?病毒来自哪里?在回答完每个问题后,迪默教授又给读者抛出了一个新问题:我们是怎么知道的呢?揭秘科学家在探索生命起源时的有趣科学方法和研究过程,让读者能接触到显微镜下真实的微观生命,深入了解科学研究背后的有趣故事。 本书列入 牛津科普系列 (第三辑),该系
我们已经进入第六次大灭绝。与地球过去经历的五次大灭绝不同,这次大灭绝主要由人类造成。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商业猎杀的加剧,鸟类、鱼类、哺乳动物纷纷遭到屠戮。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生物学家和有志之士不遗余力地投入到保护运动中,试图拯救濒临灭绝的物种。 从物种的命名到《沙乡年鉴》《寂静的春天》等自然随笔的出版,从拯救美洲野牛到抵制鸟羽饰品,再到今天在更大范围内为保护生命而做出的努力,米歇尔 奈豪斯以充满激情和智慧的笔调追溯了物种保护运动的历史,揭示了包括奥尔多 利奥波德、蕾切尔 卡森在内的生态学家们在保护运动中起到的关键作用,记录了奥杜邦学会、世界自然基金会等重要环保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学界和专业人士如何推动了保护运动和物种保护法案的立法进程。 人类与动植物彼此影响,共同塑造着大自然。如
从一位喜爱鸟类的懵懂少年,成长为专业救助鸟类的一线鸟类救助人员,作者鸟窝里的猫妖已救助过数万只鸟类,和各种鸟类结下了不解之缘。她曾为自家屋檐下的家燕担忧不已,也曾冒着生命危险从盗猎者手中解救鸟类,还曾和小伙伴一起为了救助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而彻夜不眠。全书分为初见时光、求学相伴和投身保护三大部分,她在本书中以自身的经历为线索,记录下在不同成长时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鸟类互动经历,介绍了自己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一步步地成长。书中的每篇文章都以一种或一类鸟类为主线,介绍了和这些鸟类有趣的互动经历,既有温情脉脉的点滴,也有让人忍俊不禁的瞬间,而且更重要的是,她将鸟类救助的知识贯穿其中,收录的鸟类基本覆盖了普通人在生活中能看到的常见种类,例如麻雀、灰喜鹊、喜鹊等,并且以自己的救助经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