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定谔,近代伟大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不仅是一位科学家,也是一位诗人,他的诗歌在当时的德语世界脍炙人口。同时他也是一位哲学家、思想家。著名的 薛定谔的猫 已经成为量子物理学中著名的问题,可以说家喻户晓。他所著的《生命是什么》是20世纪的伟大科学经典之一,它引导许多科学家从微观物理学的视角研究生命问题,直接导致分子生物学的诞生。薛定谔以一种令人放松和愉悦的文笔引领读者探索生命这一令人望而生畏的主题,内容深刻而有趣,极具可读性。《生命是什么》另附薛定谔于晚年完成的《我的世界观》,是他一生的哲思精粹,中文版这一次终于与中国读者见面。
这是一本用漫画形式介绍生物学的科学普及读物。这本书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流畅,可读性强,适合未接受生物学系统教育的普通人了解入门知识,尤其适合青少年读者(中学生)阅读。 生物是什么?从小到看不见的微生物,大到大象、鲸 都是神奇生命的不同表现形式。生物学就是研究生物与生命的科学。在生物学发展之初,生物学家的任务就是收集样本,切开它们,比较分类。随着显微镜的发明,生物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现在人们已经对生命有了截然不同的认识,同时仍然在不断探索更多更新的边界。这本书的两位作者从微观到宏观,循序渐进地介绍了生命的各个方面,从生命的本质 化学分子与元素说起,从构成生命的单元 细胞,以及细胞中和细胞间发生的各种生化反应,到控制细胞的遗传密码 基因,再到我们体内的各种器官、系统,以及整个自然界
从基因世纪到细胞世纪 探索医学和新人类的无限可能 我们的外表千差万别,生活经历各有不同,但构成我们生命的,是同样的基本单元 细胞。在我们的身体里,细胞协作、守护、防御、修复、再生;当细胞功能出现障碍,稳态遭到破坏,身体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而我们对更好自我的追求,或许也有赖于对细胞之歌的理解。 讲述发现细胞和细胞作用的故事,也是在回顾人类自我探索的历程。其实,细胞进入我们的视野只有几个世纪,但如今,人类已经初具操控细胞的能力,尽管仍不完备,但已能让我们憧憬未来的医学,以及可能由此诞生的新型人类。 在普利策奖得主、细胞生物学家与医生悉达多 穆克吉笔下,探究细胞的历程与科学家、医生、患者的人生经历融合在了一起。从发现细胞、了解细胞到利用细胞进行治疗,在伤痛与希望的交织中,经历了百转千回
这本书分为四部分,从四个角度阐释了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基因科学知识。 解读植物的演化: 水果自由 到底还有多远?是我们驯化了植物,还是植物驯化了我们?植物也有情绪吗?植物在这颗星球上的历史很多都超过人类,我们应从它们的演化中体会生命的神奇与力量。 揭开动物的奥秘:食鹿茸真的有益健康吗?失落的恐龙世界还会重返人间吗? 三级 动物的生存史给人类带来哪些启示?我们与动物一样,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只有互相尊重、和谐相处,才是人类的长存之道。 关注人类的健康:新冠病毒与蝙蝠到底有何关系?现实中真的存在超能者吗?遗传会带给人类怎样的厄运?这些问题的答案在遗传与环境中。与其他前沿学科不同,生命科学的研究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纠正误区正是科普的价值所在。 憧憬基因科学铸就的未来:基因编辑真的可以创造 新人类
病毒无处不在,而且数量惊人 每毫升海水中就有1000万个病毒。 有些病毒是病原体,不仅感染人类,还感染植物、动物、昆虫、原生生物、细菌和古菌。但是,有些病毒对宿主是有益的。在地球生命进化中,病毒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现在还是一个谜。不过这个谜团正在被慢慢解开。 《病毒博物馆》通过340余幅高清电镜彩图和示意图,详细介绍了全球101种与人类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典型病毒及其变异种,展现了病毒神奇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揭示了病毒惊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它们对地球生命、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巨大影响。 本书内容丰富,案例生动,插图精美,语言通俗易懂,既可作为普通读者的病毒知识读本,又可作为科研人员和教师的参考用书。是一部融科学性与艺术性、学术性与普及性、工具性与收藏性完美结合的高级科普读物。
《细胞生命的礼赞》是耶鲁大学医学院院长刘易斯 托马斯撰写的科普散文集,29篇科学性与文学性兼备的科普散文,均原载于医学学术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刘易斯 托马斯是一位充满人文关怀的科学家,他极富想象力,温情脉脉地从细胞驰骋到广袤的宇宙,表达出了对生命的真挚之情。书中刘易斯?托马斯从自己毕生研究的领域切入,以渊博的学识和举重若轻的笔法书写,对整个生物学界给予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他所探讨的远远超过了生物科学知识,更是对人类未来发展的思考,对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进行的深刻反思,深深地影响了中外几代科学家,被誉为西方现代医学史、医学哲学的思想根源。 时代经典,历久弥新。这本影响了无数人的经典在断档多年后,终于重装上阵,新版采用全新译本,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医学史、理学博士苏
《细胞史记:造物的神奇》是一本关于细胞生物学的科普书,主要从基因生存机器的角度解读细胞,按照细胞结构的演化来布局,讲解细胞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的,从内而外,从简单而复杂,从远古到目前,对知识点的处理上注意内在逻辑。比如对于酶的各个特点,指出酶的加速特征由其分子结构决定,而酶的结构决定了其活性必然是专一和特异的。这本书很具特色,文理兼容,书中充满了诗词歌赋名言警句,都是为了说明细胞的逻辑与知识;也多用比喻,降低读者理解的难度;读者对象主要是研究生、本科生、高中生甚至初中生。
复杂多样的自然界是一个无穷无尽的知识宝库。《八堂自然课 大自然教给我们的生存之道》是一本跨学科的自然哲学书,堪称一部现代版的《瓦尔登湖》。作者涉猎广泛,引用生物学、医学、化学、量子物理学、心理学和哲学的新近研究成果,教授我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八堂精品课。这些课有关相互依存、生物多样性、雌雄平等、动物如何让我们更聪明、年长的植物如何使我们生活得更幸福等内容,读后令人刻骨铭心,足以改变人生。 这本书就像一只手,牵着我们走进大自然。接着它又教我们如何用眼、用耳、用心去体会。书里不但有自然界的生灵,还有希腊神话、欧洲传说、北美原住民的生存之道和中国道教的养生之法。这是一部只有博物学家才能写就的精彩之作。它将以科学的理性与人文的真诚,撼动你的心灵。 ? 烦人的蚊子的亲戚是可可树的主要传粉者
细胞为什么大多是微米级的?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是什么力量使得分子和各种细胞结构得以形成并维持?为什么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为什么生殖细胞能够“永生”?这个纷乱的生物界,到底是什么在让它有条不紊地运转? 本书收录了由美国南加州大学医学院朱钦士副教授为《生物学通报》撰写的系列文章,以严谨科学的态度、通俗生动的语言,为我们揭开了生命科学中的种种奥秘。
影像方舟 项目创始于2005年,获联合国推荐,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关注。本书作为影像方舟系列的全新力作,精选460余种奇特有趣的新动物,辅以生动形象的文字,适合5岁以上的读者阅读。 书中用绝美肖像照的方式呈现这些物种真实的神态,展现出了这颗星球令人震撼不已的物种多样性和演化之神奇,如形似一泡鸟屎的树蛙,拥有伪装术的蜥蜴,五彩斑斓的魔花螳螂。 这些动物来自全球各处的动物园或水族馆,照片最大程度地还原了动物的生动神态,文字记录了动物的濒危状况和生活习性,每一个动物就像是一个档案,具有特殊记录意义,具备难得一见的真实性、生动性、趣味性。
一个生物学家,一个画家,因为对生命有着同样的痴迷,所以产生了这本科学与艺术结合的杰作。本书从微观角度逐级向上延伸,结构层级递进,从原子到分子,从个体到群体,解释了宏观生命的运作原理和不同生物的本质,体现了自然世界的同一性。搭配幽默风趣的漫画帮助解说,让读者可以更轻松地理解生命的运作方式。
我们了解了人类与鼓虾、蟾鱼和鲸鱼等不同生物间的亲缘关系。在不同大陆动物惊人差异的声音中,我们体验了板块构造的遗产,动物群体及其在世界各地迁徙扩张的深远历史,以及审美演化产生的怪癖。 从动物歌声的起源开始,穿越在地球历史的全部轨迹中,哈斯凯尔阐明并为我们这个世界各种声音的出现而欢呼。通过旧石器时代洞穴中的猛犸象牙长笛、现代音乐厅中的小提琴和耳机里的电子音乐,我们认识到人类的音乐和语言同样是属于生态和演化范畴的故事。然而,人类亦是破坏者,我们正在压制或扼杀地球上许多鲜活的声音。哈斯凯尔带我们进入受威胁的森林、充满噪音的海洋和喧闹的城市街道,并表明声音危机不仅仅是感官装饰的损失。声音实际上是一种创生的力量,消除声音多样性会降低世界的创造性、公正性和美丽性;因此,对声音的美丽和破碎
《物种起源》是达尔文著名的代表作,是奠定生物进化论重要的著作,也是对人类发展进程产生过广泛影响的巨著。它1859年出版时就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此后的100年多里仍不断地引起激烈争论。 《物种起源》用大量资料证明了形形色色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中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变化的。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 《物种起源》(彩图珍藏版)增加了300余幅彩色插图。这些图片经过了严格的筛选和精心的编配,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著的思想。图片内容包括物种、生境、人物、器物等,图片形式既有绘画也有木刻或漫画,既有笔记也有书信。值得一提的是,大量图片系原创的摄影作品,是珍贵的科考成果。 《物种起源》(彩
激素影响着人体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新陈代谢、行为表现、睡眠、情绪波动,还是免疫系统、战或逃反应、青春期、性等都受它的摆布。作者通过讲述100多年来各种有关激素及其研究的奇闻逸事,介绍了激素的特性、相关的发现以及*前沿的科学成果。 读者将踏上一次不同寻常的旅程,从地下室里储存的19世纪装在瓶子里的大脑,到21世纪位于洛杉矶的激素诊所,这种强大物质而与众不同的物质促进了一个新的学科的诞生 内分泌学。 20世纪20年代,曾经有医生想通过实施输精管切除术提高性欲; 20世纪40年代,一位学医的女学生发现了孕激素,并因此开创了试管婴儿手术; 一位母亲从尸体中收集脑垂体,想为儿子补充生长激素,让他长得更高 这本书不仅讲述了激素的历史,也是关于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的故事。
本书包括薛定谔的两篇著名演讲,是20世纪有影响的科学经典著作之一。其中,《生命是什么?》用物理学的观念探讨了生物体遗传现象的本质,对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产生了很大影响。《心灵与物质》结合东西方的古代哲学思想,探讨了意识在生命演化中的位置,以及心灵在道德中的角色。
只要有一颗种子,我就准备看到奇迹。 亨利 梭罗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种子的世界。种子占领阳台和园地,超越森林与原野,遍布人类历史与生活的各个角落。清香迷人的咖啡豆,刺激提神的辣椒素,舒适柔软的棉衣,是种子赐予我们的礼物。它们用自己超强的生存竞争力,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着自己的能量。 假如没有种子,生命可能不会进化,而小小的种子也左右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肉豆蔻与胡椒的香气,激发了人类探索的欲望,从而开启地理大发现的新时代;爪哇黄瓜种子的薄膜飞翼,启发了人类的灵感,从而设计出极有杀伤力的隐形轰炸机;中东小麦影响了几个国家的生存和命运,棉花籽揭开了近代工业革命的序幕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生物学家、野生动物保护主义者索尔 汉森带领我们跨越全球,追寻种子在这个星球上的故事。从浣熊小屋到西雅图的
何时才有万能流感疫苗? 为什么胖子更容易得癌症? 商朝人的脑袋居然比我们的大? 男人的下半身也能思考? 恐龙是温血动物还是冷血动物? 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飞快的时代,病毒不停地进化,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人类对自身和其他生物的了解也不断增加。很多广为人知的知识与观念发生了反转,科学家研究得越深入,就发现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越不足。袁越利用自身在生命科学领域的背景,将最前沿的科学新知以生动有趣的面貌传递给读者,启发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借鉴科学家的研究思路,辨别伪科学谣言,用科学的方法看待和解决问题。
本书是一本介绍细胞来龙去脉的科普读物,讲述了细胞的基本知识、细胞发现背后的故事,以及备受关注的细胞治疗和基因编辑的科学原理及其相关领域的重要事件。本书图文并茂,通过一个个科学家的小故事,理清了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脉络,更见微知著、以小写大,引起读者对细胞科学发展的思考和审视。 本书可供中学生、大学生参考学习,也可供对细胞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这是一本从现代植物学者的视角,去审视、挖掘、考证中国古代不同季节观花赏花的小品集。自宋朝开始,我国民间就有 花信风 一说,意在表达在某个节气或者时令,某种花恰好开放或者繁茂,仿佛风带来的开花的信息。通常流传 二十四番花信风 之说,指小寒至谷雨,每个节气以五日为 一候 ,一节气有三候,每候有不同花开。但此说法具体所涉的花或植物,却始终没有明确指向。至明朝时,虽有人补全了每一番的花之种类,但物候混乱,多与植物学相悖。 本书采用 花信风 一说,以二十四节气贯穿全年,每节气三候,依古意选取了该节气或时令恰好开放的花。可说是以现代植物学的视角,遵循自然规律,为古人的 花信风 一说做了补全。每 一候 选取的花,全部为古人曾经描写或赞颂过的植物。每种花赋写图文一篇,将作者与植物相遇的故事娓娓道来,并讲述
这是一些来自异国他乡的生物,它们就在我们的周围。夏季夜市里被追捧的小龙虾在大约100nian前进入中国,一方面作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另一方面则成为生态系统中面目可憎的入侵者;看起来非常可爱的小兔子进入澳大利亚大陆的生态环境中,引发了有史以来严重的生物入侵事件之一;家猫跟随海员们来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墨西哥加利福尼亚湾群岛的某个特有鹿鼠的种群只因被带上岛的一只猫而整体灭绝;绿色植物并不一定意味着好的生态,大片的绿色同样可以是生态的荒漠 在全世界范围内,经由人类携带、大宗货物交易、交通工具携带等途径,原本定居本地的物种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入侵之地的不速之客。它们或者寄隅一角,安于现状,或者反客为主,在新的环境中胡作非为。生物入侵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但普通人似乎毫无察觉。实际上,一些城
结合*新的天文物理学、天体生物学和行星科学知识,古生物学家彼得 D.沃德和天文学家唐纳德 布朗利以极强的洞察力和清晰的条理,对地球上高等生物的出现原因进行了严谨而透彻的分析与推断。 在这趟探寻生命的宇宙之旅中,我们会惊奇地看到,虽然微生物这样简单生命的活动证据不难找到,但复杂生命的演化和生存所需的条件却相当难得,如宜居带的形成、板块构造和月球在地球生命起源中所扮演的角色等。如果你也对宇宙生命的诞生之谜感兴趣,那么本书作为 稀有地球 假说的立论之作,将是书单中必不可少的一本。尽管已经提出二十余年,但该假说的根本立论在今天仍然成立,而且说服力似乎越来越强。读罢此书你将发现,地球上的缤纷生命远比我们所想象的更为珍贵。即便穷尽人类文明,我们也未必能接触到另一个宇宙文明。
202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珍妮弗 杜德纳和埃玛纽埃勒 沙尔庞捷两位科学家,获奖原因是她们开发出基因组编辑方法,提出一种被称为CRISPR-Cas9的方法,该方法可用于改变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该奖项不仅仅是对一项成就的认可,似乎也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一方面,CRISPR之所以是继DNA结构后为重要的发现,是因为CRISPR不仅像我们阐释双螺旋结构时一样解释了世界,也让改变世界变得简单。这些基因剪刀将生命科学带入了新时代。另一方面,这标志着有史以来次有两名女性共同获得了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 从达尔文和孟德尔到沃森和克里克,再到杜德纳和沙尔庞捷,跨越几代科学家的合作,让人类经历从了解生命的起源到重写生命的密码。以CRISPR-Cas9为代表的基因编辑技术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关注焦点。这不仅是一场生命科学的竞赛,也让人类开始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