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谁?我们如何思考?我们如何感受?我们和其他生物有无不同? 如果有,又有何不同?我们能否以自己为蓝本,制造出同样能思考、同样能感受,同样执著于追问自己是谁以及自己与万事万物有何联系的机器? 如果能,TA们还能否被称为机器?我们将如何与TA们相处?我们在TA们眼中又是什么?TA们有朝一日是否会成为我们,还是我们有朝一日会成为TA们? 如果是,我们是否已经成为了TA们?我们是否一直就是TA们? 光想想这些就令人头昏脑涨,似乎我们不去招惹它们也没什么关系!但每一个人对待世界、他人,外物及自己人生的态度,其实都隐含了对这些问题的个人化的理解。早在3000年前,希腊先贤塔列斯就在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刻下圣谕 人啊,认识你自己 。从那时起,对生命与心智本质的好奇就塑造着每一轮文化思潮、每一种时代精神乃至每一个时
这本内容丰富的作品试图解读进化论的十个最伟大 发明 ,从生命的原初,经过它的创造期,到它的终结。在整个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非同一般的神来之笔,如DNA、光合作用、视力和意识。NickLane以清晰而智慧的笔调,探究了进化过程中十个最伟大的 发明 。这些生物学上的进化在NickLane的研究过程中深深吸引了他,并在这本书中得到了解释和揭秘,在读者面前显得清晰明了起来。这本书围绕着生物学、地质学、化学和物理学领域所取得的研究进展来组织叙述,重现了地球上生命的历史,而且带着精彩而出乎意料的细节,这些细节必定会吸引非专业读者、学生、科研人员等不同的读者群体。谁会料想到,眼睛最原初的形态只是藻类用于调节光合作用的感光小点;DNA的基本成分会在热液喷口中自行形成;素食者容易产生烦躁情绪。直到现在,我们才可以将生命不凡历史
《共和国画卷上的红色经典.军事》由陈履生编著
发现、揭示、观察及展示,是前往远方探险者遵循的基本准则。尽管几个世纪以来,科技取得了惊人的进步,但大多数探险家口袋里有一件重要装备却没有太大的变化,那就是日记本。记录于此的内容可以被保留,若旅行者未能生还,笔记本就成了留存的证据。 本书向我们展示了16世纪至今共70位探险家的笔记本,笔记本中记录的丰富的自然景象和千奇百怪的探险际遇令人惊叹不已,让读者通过探险家的视角,跟他们一起参与到在冰川、高山、沙漠和热带雨林的冒险活动中,仿佛身临其境。 这些笔记曾记于珠穆朗玛峰之巅,初见南极、维多利亚瀑布之时,沙漠中心,或图坦卡蒙陵墓的墓室内。我们可以看到关于冰山、稀有蝴蝶和昆虫、神圣的山峰和古老铭文的图片,以及西方人对美洲土著人、因纽特猎人、毛利人斗士和非洲国王的描绘。我们跨越山脉,沿着未知
本书是李约瑟卷帙浩繁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缩写本,由 科技史家柯林·罗南改编、李约瑟审定,体量上仅有原书的十几分之一,承原著之精要,行文流畅,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举重若轻地勾勒出中华几千年辉煌的科学技术与文明史,被誉为“目前为止面向公众普及中国科学史 的读物之一”。尤为难得的是,在论述中国古代科学文明时,作者经常能够展现出东西方文明广阔的历史背景,而历 中国与欧洲之间科学与文化的交流与比较,则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本书内容丰富、视野宽广,既是研究中国科技史的 之作,又堪称中国古代科技与文明的经典普及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