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完整性测量技术》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综合介绍了信号完整性测量的相关专题。内容包括:高速信号测量技术(主要是抖动和眼图);互连通道测量技术(主要是背板和电缆);接收机测量技术(主要是工业标准接口和总线);电源完整性测量技术(主要是供电网络和直流转换器);信号完整性仿真技术(主要是信号完整性仿真要点和方法)五大部分内容。同时详细介绍了相关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技术要点,包括:数字示波器、矢量网络分析仪、频谱分析仪、阻抗分析仪、误码率分析仪。 《信号完整性测量技术》适合从事电子工程和通信工程领域的数字系统研发和测试的工作者,以及大专院校电子工程、通信工程、电子测量与仪器仪表等专业的师生参考。
全书共分7章,涵盖了信号及其基本运算、连续与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傅里叶变换、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傅里叶变换的应用、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等“信号与系统”的教学内容。 本书编写了122道不同类型的例题。例题以课程基本内容为主,侧重于课程重点、难点的分析,并通过对例题的分析求解,引导学生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本书可作为学生学习“信号与系统”的辅导教材,也可作为教师讲授该课程的参考资料。
随着卫星通信、遥控遥测、雷达、电子战等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圆极化天线的应用越来越多。圆极化天线相比线极化天线具有众多的优势:在卫星通信应用中可以消除电离层法拉第旋转效应引起的极化畸变损失;在通信、遥感遥测、雷达等系统应用中可以减少信号的漏失;在雷达应用中可以抗云、雨的干扰;在电子对抗中,可以侦察和干扰敌方的各种线极化和椭圆极化的信号;可以适用于剧烈摆动或滚动的载体上信号的接收。由此可见,圆极化天线在卫星通信、遥控遥测、雷达、电子战等领域中应用广泛。 关于圆极化天线理论和技术的专门书籍要追溯到1986年林昌禄和宋锡明老师合著的《圆极化天线》;近年来出版的天线书籍中也有圆极化天线相关章节,但较为简略。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30多年里,我国在卫星通信、遥控遥测、雷达、电子战等多个领域取
本书详细而全面地论述VLSI信号处理中性能优化技术,汇集了VLSI的架构理论与算法,描述了硬件实现层中的各种架构,给出了若干种分析、估计与降低功耗的方法,重点讲解设计应用时所需要的定制或半定制VLSI电路。 本书适合作为高年级本科书和低年级研究生的教科书或参考书,对于专业技术人员,也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本书以Xilinx公司的FPGA为开发平台,采用MATLAB及VHDL语言为开发工具,详细阐述数字通信调制解调技术的FPGA实现原理、结构、方法以及仿真测试过程,并通过大量工程实例分析FPGA实现过程中的具体技术细节。主要包括设计语言及环境介绍、FPGA实现数字信号处理基础、滤波器的FPGA实现、ASK调制解调技术的FPGA实现、FSK调制解调技术的FPGA实现、PSK调制解调技术的FPGA实现、QAM调制解调技术的FPGA实现以及DSSS信号调制解调技术的FPGA实现等内容。
NUMECA是全球领先的CAE软件。随着数值求解技术在工业领域的飞速发展,NUMECA的普及率越来越高,用户也越来越多。 本书详细介绍了NUMECA软件的操作,并给出了若干典型的应用案例,旨在为NUMECA软件使用者提供系统、详尽的学习材料。 本书假设读者了解计算流体动力学和航空航天、能源、动力、海洋、船舶、交通运输及兵器工业等的基本概念,可作为NUMECA产品初学者的指导材料,也可作为以上领域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学习教材。
《安全远程网络投票协议》共有十三章。系统全面地介绍了远程网络投票协议设计与分析的基本理论、关键技术及成果。主要内容包括远程网络投票协议的分类和模型、外发展现状、安全属性及其实现所需要的关键技术、典型远程网络投票协议、基于符号模型手工方式分析与验证无收据性、应用PI演算、一阶定理证明器ProVerif、基于符号模型自动化分析与验证抗拒绝服务攻击性、无收据性和抗威胁性、概率进程演算、自动化安全协议证明器Crypto‐Verif、基于计算模型自动化分析和验证抗威胁性等。 《安全远程网络投票协议》可供从事安全协议、密码学、计算机、通信和数学等专业的科技人员、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全书共分7章,涵盖了信号及其基本运算、连续与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傅里叶变换、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傅里叶变换的应用、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等“信号与系统”的教学内容。 本书编写了122道不同类型的例题。例题以课程基本内容为主,侧重于课程重点、难点的分析,并通过对例题的分析求解,引导学生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本书可作为学生学习“信号与系统”的辅导教材,也可作为教师讲授该课程的参考资料。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在新世纪初期的宏伟战略目标。地图学、GIS以及卫星对地观测技术已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新的形势赋予地理信息科学新的使命,也带来新的挑战。本书是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的教授黄杏元几十年很好学术论文的汇总,是作者学术生涯的集大成之作,对地理信息系统(GIS)研究领域的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本书共由52篇论文构成,包括理论研究14篇,技术方法17篇,应用试验16篇,其他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