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兼顾知识体系全面性和实用性为原则,涵盖了网络安全攻防基本知识和技术以及多种渗透工具的使用和相应防护手段等内容。本书共分为14 章,其中前5 章包括网络安全攻防概述、网络攻防基本知识、密码学原理与技术、网络安全协议、身份认证及访问控制等内容;第6~12 章主要以技术实践为主,涉及日志分析、信息收集、渗透测试、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与防护技术、恶意代码分析技术、漏洞挖掘、软件逆向技术等知识;第13 章介绍新技术与新应用,涉及云计算、移动互联、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知识;第14 章介绍人才培养与规范。书中涉及技术部分多结合案例进行讲解,通俗易懂,可以让读者快速了解和掌握相应的技术。本书章节之间相互独立,读者可以逐章阅读,也可按需阅读。本书不要求读者具备网络安全攻防的相关背景,但是如果具有相关的经验,
《物联网架构设计实战:从云端到传感器》详细阐述了与物联网架构相关的基本解决方案,主要包括物联网故事,物联网架构和核心物联网模块,传感器、端点和电源系统,通信与信息论,非基于IP的WPAN,基于IP的WPAN和WLAN,远距离通信系统和协议(WAN),路由器和网关,物联网边缘到云协议,云和雾拓扑,云和雾中的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物联网安全性等内容。此外,本书还提供了相应的示例、代码,以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相关方案的实现过程。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相关开发人员的自学读物和参考手册。
本书由华为公司质量与流程IT团队官方出品,从认知、理念、转型框架、规划和落地方法、业务重构、平台构建等多个维度全面总结和阐述了华为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历程、方法和实践,能为准备开展或正在开展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提供系统、全面的参考。 全书共13章,内容从逻辑上分为四个部分。 部分 认知篇(~2章) 首先从华为的视角总结了企业对于数字化转型的应有的共识,以及从战略角度阐述了华为为何推行数字化转型;然后给出了华为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框架(方法论),以及企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估的方法,帮助读者在厘清华为开展数字化转型工作的整体脉络的同时,能快速对自身的数字化水平进行自检。 第二部分 方法篇(第3~5章) 讲解了华为数字化转型的理念和方法,覆盖从变革规划、变革项目实施到IT产品实现的过程。 第三部分实践篇(第6
本书由华为公司质量与流程IT团队官方出品,从认知、理念、转型框架、规划和落地方法、业务重构、平台构建等多个维度全面总结和阐述了华为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历程、方法和实践,能为准备开展或正在开展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提供系统、全面的参考。 全书共13章,内容从逻辑上分为四个部分。 部分 认知篇(~2章) 首先从华为的视角总结了企业对于数字化转型的应有的共识,以及从战略角度阐述了华为为何推行数字化转型;然后给出了华为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框架(方法论),以及企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估的方法,帮助读者在厘清华为开展数字化转型工作的整体脉络的同时,能快速对自身的数字化水平进行自检。 第二部分 方法篇(第3~5章) 讲解了华为数字化转型的理念和方法,覆盖从变革规划、变革项目实施到IT产品实现的过程。 第三部分实践篇(第6
本书首先介绍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发展历程,从政策、战略和规划、技术研发、产业应用方面分析其 外发展现状,研究人工智能的概念、内涵及与创新技术的融合;然后给出智能安全的总体框架、架构、标准现状,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可信人工智能技术、网络安全技术和智能网络安全技术体系;接下来,分别以网络攻击和网络防御为维度,从静态、动态、新型三个方面介绍传统网络攻击和网络防御技术,从物理层、接入层、系统层、网络层、应用层、管理层六个层面详尽介绍智能网络攻击和网络防御技术,系统总结和归纳主流人工智能网络安全产品,不仅论述了人工智能在网络空间中的应用,也详尽剖析了其在关键基础设施领域的安全应用; 分析了人工智能的局限性、安全性等,提出人工智能的哲学思考与安全治理。本书主要面向人工智能、网络安全、人工智能
网络流量分类是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核心基础技术之一,在支撑网络服务和网络安全管理等应用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面向网络安全管理的实际需求,根据物理空间人的行为到网络空间网络流量的层次化映射规律,《网络流量分类》体系化地提出了一种网络流量四层分类模型,包括明密文分类、协议分类、应用分类和行为分类。在此模型架构下,《网络流量分类》以海量真实网络流量数据为科学依据,以网络流量客观规律的实践发现为支撑,以分类特征模型的层次化系统性构建为核心,运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来解决一系列流量分类问题。
本书首先介绍AI 与AI 安全的发展起源、世界主要经济体的AI 发展战略规划,给出AI 安全技术发展脉络和框架,并从AI 安全实战出发,重点围绕对抗样本、数据投毒、模型后门等攻击技术进行案例剖析和技术讲解;然后对预训练模型中的风险和防御、AI 数据隐私窃取攻击技术、AI 应用失控的风险和防御进行详细分析,并佐以实战案例和数据; 对AI 安全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探讨AI 安全的风险、机遇、发展理念和产业构想。本书适合AI 和AI 安全领域的研究人员、管理人员,以及需要实战案例辅助学习的广大爱好者阅读。
本书由浅入深、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当前流行的高危漏洞的攻击手段和防御方法,力求语言通俗易懂、举例简单明了、便于读者阅读领会,同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讲解,可以让读者身临其境,快速地了解和掌握主流的漏洞利用技术与渗透测试技巧。 本书编排有序,章节之间相互独立,读者可以逐章阅读,也可以按需阅读。本书不要求读者具备渗透测试的相关背景,但相关经验会帮助读者 易理解本书内容。 本书亦可作为大专院校信息安全学科的教材。
面向 2030 年商用的6G 将是支撑“数字孪生、智慧泛在”社会发展愿景的基础设施,6G 除了对传统的通信能力进行进一步增强, 需要构建新的能力维度,实现通信与感知、计算、人工智能(AI)、大数据、安全等能力的一体融合设计,通过按需服务的方式,实现多能力服务质量(QoS)的端到端保障, 好地满足6G 差异化和碎片化业务场景的需求。本书首先回顾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从5G发展的经验和面临的挑战出发,概述6G 发展和演进的驱动力,归纳和汇总了 从事6G 研究的主要机构、组织、项目和企业的相关研究进展和成果,并且从愿景、需求、频率、网络架构等角度展望了如何定义6G;然后围绕传统通信网络的容量、效率、覆盖等的优化,介绍了6G 无线领域 有代表性的几个技术方向,包括分布式多输入多输出(MIMO)、智能超表面(RIS)、AI 使能的空口、 的全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