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是Internet和Intranet中计算机或相关设备之间进行“交流”的协议,Winsock是应用为广泛的,基于TCP/IP的网络程序的编程接口。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介绍了TCP/IP及其工作原理,以简单明了的编程实例全面介绍了基于Winsock的网络程序设计技术。具体内容主要包含TCP/IP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网络接口层基本知识、网络层技术及其协议、传输层技术及其协议、应用层常用协议、TCP/IP的实现技术、网络程序设计基本知识、TCP编程、UDP编程、网络综合程序设计、Winsock常用函数介绍及其应用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网络协议及其网络编程”课程的教材使用,也可作为网络相关工作技术人员的参考书或作为IT培训机构网络技术方面的培训教程使用。
GB/T 28514《支持IPv6的路由协议技术要求》分为以下3个部分: ——第1部分:边界网关协议(BGP4); ——第2部分:开放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 ——第3部分: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域内路由信息交换协议(IS-ISv6)。 本部分为GB/T 28514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吴英桦、刘述、顾方方。
TCP/IP是全面和广为接受的协议,所有现代操作系统都对它提供支持,绝大多数网络都使用TCP/IP进行数据传输。本书介绍了Windows NT 4.0所带的TCP/IP的特性、服务和工具,TCP/IP编址的原理,子网间的路由;如何将Windows NT Server计算机配置为路由器,在两台主机之间建立地址解析,以及名称解析的类型和方法。并解释了Microsoft网络所使用的基于Windows命名标准,与因特网所使用的TCP/IP主机命名标准之间的差异等等。 本书所介绍的是广泛使用的TCP/IP协议基本原理,有了它,计算机网络通信不再深奥,不再高不可攀。它既是MCSE考试人员的教材,也是自学计算机网络知识售货员的极佳学习教材。
本书介绍了软交换技术涉及的主要核心协议。介绍了软交换体系,软交换体系的重要协议SIP;并对SIP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介绍了软交换系统间的互通协议BICC,软交换与传统电信网络之间的互通技术;并对互通采用的SIGTRAN协议体系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介绍了媒体网关控制协议,包括H.248和MGCP。 本书内容丰富,资料全面,反映了目前国际上软交换技术和协议的*进展。可供从事电信网研究,软交换规划、设计,技术标准制定、技术开发、业务开发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论述如何为嵌入式设备添加连通性开发和部署应用层协议。目前,通信正在快速地成为嵌入式系统的一般需求。事实上,很难找到不包含外部通信形式的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现在正在低带宽无线链路上发送电表读数以免需要到现场抄表。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和嵌入式系统的无线链接还能精确测定国内任何地方卡车车队的位置、速度、油压和其他参数。创建这些应用和其他网络应用程序是本书的重点。利用TCP/IP应用层协议的实践指南,开发人员将学会如何在他们的嵌入式系统中开发和部署这些协议。本书适用于手持设备编程人员、无线网络编程人员及大专院校计算机和通信专业师生。
本书共分六章。第1章介绍网络对抗的发展、国内外现状和网络对抗的组成及其特征。第2章介绍网络对抗基础知识。第3章介绍网络防御技术。第4章介绍网络进攻技术。第5章介绍病毒实现技术。第6章论述网络对抗发展趋势。本书是从事网络安全防护人员和网络安全产品开发人员的参考资料,书中进行的网络攻防测试对未来的信息安全产品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主。可作为网络对抗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用书。
本书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实际需求而编写的。书中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通信技术的基础知识、局域网的体系结构与标准、局域网设备与系统集成、Windows Server 2003和Linux组网、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配置以及网络安全等内容。教学中可根据学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学时安排、实验环境及具体情况作适当的删选。 本书前几章主要介绍网络的基础知识,较为系统并容易理解,以适应高职高专的教学要求;后几章侧重设备介绍、布线、组网及网络安全等应用性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其他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者的参考用书。
本书作者曾写过GUI设计禁忌,这本书在总结那本书的经验基础E,以大量实例详细讨论了60个常见和严童的Web设计错误。作者紧紧围绕可用性问题,指出了人们在网站设计中常犯的错误或容易忽视的问题。本书没有长篇大论地描述Web设计错误,而是指出问题所在,并提供r合理的解决方法。本书涵盖了Web设计中的重要主题,包括内容、任务驱动、导航、表单、搜索、文字牺写、链接外观、图形设计和布局等,阅读本书有助于把网站设计得更完美。本书适合Web设计、开发及评估人员阅读,也适合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作者简介: Jeff Johnson是UL Wizards有限公司的一名顾问,该公司是一家产品可用性咨询公司(www.uiwizards.com)。1978年,他开始从事人机交互方面的工作。并在许多知名公司任过软件设计人员、可用性测试人员、管理人员研究人员。他也是《GUL Bloopers:Dont's for
TCP/IP是Internet和企业通信网络的中枢,在近十年中变得更加复杂。如果您是一位网络专业人员,要适应这种复杂性,就需要在新的层次上对网络问题进行故障诊断——使用一些大多数书本上没介绍过的解决方法。本书从ICP/IP协议的角度讲述了如何分析和解决故障。Kevin Burns提供了对TCP/IP和相关协议的具体分析,并且以他在实际网络环境中遇到的问题为示例阐述了解决方法。 本书重点讲述了实际的解决方法,教您处理下列问题: 选择正确的方法或工具进行问题诊断 正确地配置协议分析仪来捕获需要的数据 使用OSI模型分别从底层到问题发生的层次进行故障诊断 分析ICP/IP协议包的核心协议,以理解它们的作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度量网络性能并将这些标准应用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解释ICP/IP报文解码并根据所得信息果断地确定实际的解决方法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与网络安全的基本原理,讨论了在IP堆栈的每一层实施安全保障的策略。介绍了IPSec的结构和组件;身份验证和保密性机制;验证头和封装安全载荷的用法;VPN通道传输以及Internet密钥交换。
本书是一本讲述TCP/IP基本原理的技术参考书,从网络发展史入手,逐步展开对TCP/IP参考模型的讨论,详细剖析了包含于其中的各种网络协议。本书主要内容包括:TCP/IP参考模型、IP网络的编址机制、用户数据报协议、传输控制和数据流、文件传输和访问、域名系统(DNS)及地址解析与逆向地址解析等,并且对IP路由协议、IP协议应用和IP网络安全进行了深入探讨。本书的附录部分则提供了与TCP/IP相关的技术文档资料和故障处理等内容。 本书讲解由浅入深,内容完整实用,比较适合于那些想全面深入了解TCP/IP的工程人员使用,同时也可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从基本知识谈起,结合工程实践和当前国内外对组播技术的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了组播路由的体系结构、相关协议以及实现模式。主要内容包括:Internet组管理协议,DVMRP协议,PIM的两种模式——开放式组播短路径优先和域间组播路由选择,以及组播技术与其他路由技术的结合讨论了第二层组播技术,并对当前一些较新的组播技术应用进行了讨论。 本书体系完整,深入浅出,内容详尽,既适合于计算机通信网络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也可供有关网络技术人员、网络工程人员学习参考。
GB/T 19760《CC—Link控制与通信网络规范》系列目前分为4个部分: ——第1部分:CC—Link协议规范; ——第2部分:CC—Link实现; ——第3部分:CC—Link行规; ——第4部分:CC—Link/LT协议规范。 本部分为GB/T 19760的第4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CC—Link协会标准BAP-05031-F《CC-Link/LT协议规范》,其技术内容与BAP-05031-F完全一致。 GB/T 19760-2008与GB/Z 19760-2005比较,在技术内容上未作调整,在结构上划分成4个部分,以适应不同用户单独使用的需求。本部分代替GB/Z 19760-2005《控制与通信总线CC—Link规范》中的“CC—Link/LT协议规范”部分。 为了使用方便,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a) 根据我国的实际使用情况,按照GB/T 1.1—2000的规定,对原文本进行了编辑性的修改,技术内容完全一致; b)对原文引用其他国际标准中有被等同或修改采用为我国标准的,本
本书是在2000年第1版的基础上改编而成。重点介绍以Internet为背景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软硬件核心技术与*发展动态。 全书共分六篇18章,按以下几个方面组织:第1章简介一般概貌;第2章和第3章为篇,介绍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原理;第4章至第8章为第二篇,介绍计算机局域网、计算机广域网技术和宽带接入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体系结构;第9章和第10章为第三篇,讲述网络互连技术,包括TCP/IP协议以及网络互连基本原理与方法;第四篇包括第11章和第12章两章介绍网络协议工程的数学基础与网络协议开发过程;第五篇是网络管理与应用篇,由第13 章至第15章组成,主要介绍Internet的网管方法、原理以及网络安全等;第六篇由第16章至第18章组成,介绍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与Internet的主要发展方向与动态,包括下一代IP协议IPv6、服务质量(QoS)控制技术、区分服务、多标签
本书系统详细介绍网络协议的原理、功能及实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网络协议分层体系结构; 典型的物理层协议; 数据链路层协议机制、局域网协议和广域网协议; IP协议、ARP协议、Internet控制协议; TCP、UDP协议; DNS协议、文件传输协议、邮件传输协议、远程登录协议和超文本传输协议;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网络管理协议等。每章结束时对本章重点内容进行了简要概括,并附有习题,部分章节附有实验。内容丰富、概念清晰、系统性强、重点突出,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是本书的特点。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网络工程、软件工程及相关专业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等课程教材,也可供从事计算机网络研究和应用的开发人员、管理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