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卫星通信、遥控遥测、雷达、电子战等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圆极化天线的应用越来越多。圆极化天线相比线极化天线具有众多的优势:在卫星通信应用中可以消除电离层法拉第旋转效应引起的极化畸变损失;在通信、遥感遥测、雷达等系统应用中可以减少信号的漏失;在雷达应用中可以抗云、雨的干扰;在电子对抗中,可以侦察和干扰敌方的各种线极化和椭圆极化的信号;可以适用于剧烈摆动或滚动的载体上信号的接收。由此可见,圆极化天线在卫星通信、遥控遥测、雷达、电子战等领域中应用广泛。 关于圆极化天线理论和技术的专门书籍要追溯到1986年林昌禄和宋锡明老师合著的《圆极化天线》;近年来出版的天线书籍中也有圆极化天线相关章节,但较为简略。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30多年里,我国在卫星通信、遥控遥测、雷达、电子战等多个领域取
《电子结构》是一部教科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部分介绍相关理论知识,重点讨论周期结构和能带论等。第二部分介绍密度泛函理论,重点讨论Kohn-Sham方法。第三部分介绍原子的重要预备知识,包括原子的电子结构和赝势。第四部分介绍确定电子结构的三个基本方法:平面波和网格方法,局域化轨道方法和缀加函数方法。第五部分介绍从电子结构确定材料性质的一些新进展,包括量子分子动力学、响应函数、极化和局域化.
本书聚焦智能互联网时代下5G网络与XR的有机融合,通过5G网络赋能XR、XR助力5G发展的双重视角,讨论了5G XR的关键技术、典型应用和开发案例,内容涵盖5G网络基础知识、XR基本原理和技术分支、XR云化平台、5G XR网络部署、XR终端产品、XR开发引擎等关键技术。针对XR两大分支VR和AR应用开发场景,分别探讨了Steam VR/ Unity VR、ARKit/ARCore等框架的技术原理、组件构成和编码流程等,并给出了基于Android系统的AR应用开发案例。 本书可供通信网络、XR从业人士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师生获悉与5G XR创新应用相关的技术原理、应用开发知识的参考读物或专业教材。
稀疏微波成像是将稀疏信号处理引入微波成像并有机结合形成的新理论、新体制和新方法。本书系统地介绍其原理、方法和实验,主要内容包括:建立稀疏微波成像模型,介绍其稀疏表征、观测约束和性能评估;详细阐述基于成像算子的SAR原始数据域快速重构方法,将其应用于ScanSAR、TOPSSAR、滑动聚束SAR等工作模式,并推广至基于偏置相位中心天线的一发多收SAR成像;给出机载原理性验证实验结果和初步星载雷达系统设计实例。
本书主要介绍了基于LED的水下可见光通信的技术原理。全书共分为8章,章给出了水下可见光通信的基本概念,追溯其发展历史,同时展望了其未来研究趋势;第2~8章分别从水下信道建模、水下可见光通信的系统结构、调制方式、均衡技术、水下MIMO光通信技术以及水下可见光通信系统中的机器学习算法等方面介绍了实现水下可见光通信所采用的先进技术和关键算法,同时给出了作者所在研究团队基于本书介绍的技术理论取得的实验成果。 本书适合从事通信领域研究尤其是水下可见光通信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通信工程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教师阅读。
本书针对比特流分析难题,系统介绍了比特流分析所面临的问题,讨论了解决比特流分析问题的各种方法。除介绍比特流相关知识外,围绕比特流分析主题,重点介绍了具体的比特流分析方法,包括比特流获取方法、信道编码(纠错码、交织、扰码)容错分析方法、信源编码分析方法、协议分析方法(已知协议和未知协议)及TCP/IP网络协议分析方法。
《密码学讲义》从数学的角度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序列密码、分组密码和公钥密码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利用周期序列的幂级数表示、根表示和迹表示研究了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序列及其变种的密码学性质;利用图论和组合数学等工具研究了非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序列的状态图性质,重点介绍M序列的存在性、构造与计数;介绍了五类典型分组密码算法的加解密流程、分组密码的设计原理以及一些常见的分析方法;讨论了RSA体制和椭圆曲线密码体制的基本原理及其相关的数学问题。《密码学讲义》可以作为密码学与信息安全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以作为从事密码学和信息安全研究的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以“开放、创新、协作、共赢未来无线世界”为主题,涵盖的内容包括智能终端与移动互联网创新应用、无线网络与基础技术创新、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无线频谱资源监管等,全面反映我国在这些领域的研究、部署、创新及应用等全新进展,充分体现我国产业链各方在这些领域的探索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