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电话是身份的象征,是时尚的小玩意儿,还是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或者三者兼具?根据从世界各地收集的数据,作者曼纽尔·卡斯特尔、米里亚·费尔南德斯-阿德沃尔、邱林川、阿拉巴·赛研究了无线通信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并认为以对等网络为基础的移动青年文化的兴起,已具有其自身独特的交往语言风格和价值。 《移动通信与社会变迁:全球视角下的传播变革》这本具有全球性视野的著作,轻松地将分析的视角从美国转移到中国,又从欧洲转移到拉丁美洲和非洲,回答了我们向移动网络社会变迁过程中所遇到的重要问题。内容涉及:移动一族的现象和可能存在的政治含义;移动通信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发展中国家直接从传统的通信方式跨越到无线通信技术和卫星通信技术阶段的可能性。
本书译自国际信号处理大师、IEEE信号处理协会技术成就奖获得者Petre Stoica教授2005年编写的教材《Spectral Analysis of Signals》。该书介绍了经典谱分析和现代谱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谱估计的基本概念(自相关,能量谱和功率谱),非参数化谱分析(周期图和相关图,加窗技术),有理谱分析(自回归,滑动平均以及自回归滑动平均方法),线谱分析(二乘估计,Yule-Walker和子空间方法),滤波器组方法(改进的滤波器组方法,Capon方法,APES方法),阵列信号处理(波束形成,Capon方法,参数化波达方向估计),有关矩阵分析、Cramer-Rao理论和模型阶数选取的主要结论。书中每章包含了大量反映谱分析研究成果和当前研究热点的补充内容,提供了大量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各种谱分析方法性能与实现、反映当前研究热点的分析习题和上机习题。该书内容丰富
《雷电防护标准汇编(通信卷)》是对GB4943进行的第二次修订,GB4943-1990是等效于IEC950-1986版,GB4943-1995是等同于IEC950-1991第二版,本标准是等同于IEC60950第三版,第二版增加了第6章“与通信网络的连接”,第三版较比第二版的主要变化如下:连接到通信网络的安全要求已经归并到标准的主题中,标准的内容也重新编排,相关的主题合并在一起,这样使用更为方便;同时还针对各认证组织在使用中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技术更新。
本书首先分析了现有混沌时间序列预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然后给出了两种预测方法:基于二乘支持向量机动态选择集成混沌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和基于变异粒子群联合参数优化多尺度核混沌时间序列预测方法,两种方法都很好地提高了混沌时间序列的预测精度。最后详细介绍了双重K-L变换(Karhunen-Loeve Transform)方法,该方法有效抵抗了对混沌序列的预测,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本书可作为非线性系统分析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学习非线性系统预测与分析的参考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基于LED的水下可见光通信的技术原理。全书共分为8章,章给出了水下可见光通信的基本概念,追溯其发展历史,同时展望了其未来研究趋势;第2~8章分别从水下信道建模、水下可见光通信的系统结构、调制方式、均衡技术、水下MIMO光通信技术以及水下可见光通信系统中的机器学习算法等方面介绍了实现水下可见光通信所采用的先进技术和关键算法,同时给出了作者所在研究团队基于本书介绍的技术理论取得的实验成果。 本书适合从事通信领域研究尤其是水下可见光通信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通信工程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教师阅读。
本书首先分析了天线辐射的基本原理,然后介绍了天线的性能参数;接着从对称振子天线理论开始,导出振子天线的变形种类以及天线设计中常用的重要理论;进而结合 作者的科研与教学实践,介绍近年来出现的平面天线和宽带天线设计理论与技术,包括贴片天线的宽带多模综合设计方法、平面电—磁组合振子天线等前沿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后结合3个自编的基础实验,介绍了天线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原理与基本测量技术。 本书主要面向高等院校通信与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基层天线和微波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具有数理基础的初学者,也可用作相关专业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5G系统设计中涉及的关键技术及相应的靠前标准化内容,其中空口技术部分主要涉及初始接入设计、控制信道设计、大规模天线设计、信道编码、NR与LTE共存几个主要部分。高层设计及接入网架构方面将涵盖NSA SA、CU DU分离、双连接等内容。本书不仅对这些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还对这些技术的标准化过程及标准化方案进行了详细分析。
战术通信理论与技术 介绍战术通信的理论和技术。首先,对战术通信的发展历程和系统组成等方面进行了概述。接下来,分别对无线高速传输技术、抗干扰技术、组网技术、信息分发管理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和认知无线电技术进行了介绍。后,对战术通信向天空地一体化战术信息栅格演进趋势进行了展望。 本书可以作为从事无线电通信技术研究、开发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工程师、高年级大学生和研究生的参考用书,也可供指挥员、参谋人员和军事通信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本书介绍机械信号的测量方法、测试系统、预处理和常用处理方法。相关章节的内容按机械信号测量-预处理-处理-应用的完整体系展开,着重介绍时域方法、频域方法、时频域方法以及它们在机械信号处理中的应用。此外,还介绍近年来发展的一些机械信号处理新方法,如经验模式分解、循环统计量、盲源分离等方法。本书融入作者在长期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与成果,阐述问题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各种方法的应用实例大多采用实测机械信号,为处理结果赋予工程实际意义。同时配合相关章节的内容,提供一些方法的Matlab编程实验,以便验证算法,观察效果,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锻炼和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机械工程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或作为继续教育培
本书从业务应用的角度,介绍目前在光接入网中的实用技术,采用业务贯穿技术的方式进行论述。章介绍光接入网技术发展和在OSI协议栈中的位置以及各协议的关系;第2章和第3章介绍xPON(EPON/GPON)、NG-PON1基本架构和原理;第4章介绍光接入网认证方法和智能ODN管理技术;第5章介绍光纤网测试(光功率、OTDR测试)、光模块测试、光谱测试(WDM、DWDM)技术;第6章介绍承载FTTH业务各专业的故障处理技术和H.248协议等;第7章介绍NFV和vCPE技术;第8章介绍下一代PON发展和试商用及WDM-PON和TWDM-PON的原理,以及5G使用的NG-PON2回传技术。 本书具有实用性、新颖性、宽泛性等特点,面向的读者为大学通信、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等专业的3~4年级学生以及职业教育学院毕业生。本书可作为企业入职教育培训教材,运营商和制造商的工程师、光纤维护和FTTH维护安装人员提高技术水平
《仿真技术与通信系统仿真》分部分介绍了数字仿真技术和通信系统仿真的原理和方法。部分介绍仿真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仿真技术与通信系统仿真》的重点内容;第二部分介绍通信系统仿真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并通过两个仿真实例,体现了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思想;第三部分介绍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第四部分根据仿真技术的原理知识和通信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了实验内容,并在附录中提供了仿真软件程序。本书内容翔实,概念清楚,具有的工程实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