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11章,内容包括西方建筑艺术在中国的传播历程;西方现代建筑思潮的流行(1937~1949);近代的中国建筑师、建筑技术与管理机构等。
久居都市,人常常会产生逃离的渴望。你可能需要一块地,一间屋子,偏远一点,静谧一点,美一点,可以建屋子、砍柴、写情歌、发呆、款待亲爱的人,可以拥抱自然生活的无限可能。《木屋之色》让这种可能成为现实。 2009年,年轻的美国创业家、Vimeo视频网站创始人扎克??克莱因在纽约市远郊的山里买了一块地,和朋友们一起盖了几间木屋,结伴而居。他的网站“木屋之色”应运而生。在这里,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分享了超过1.2万幅小屋的照片和造屋故事,其中的200幅精选照片和10个动人故事,构成了这本《木屋之色》。 《木屋之色》不只展现自然的大美、木屋的精巧,更呈现人对生命、生活方式的思考。 在10个故事中,人们或隐世而居、或改建旧屋、或凿穴而住,在自然风景中动手建屋,与家人朋友共度美好时光,营造梦想的生活。 而200幅世界各地的木屋风
机内测试是一种能显著改善装备或系统测试性与诊断能力的重要技术手段。采用BIT技术研制开发复杂机电系统和装备,能大幅度提升装备系统的整体性能。近年来,国外开始重点研究BIT中的智能理论与方法以进一步提高BIT的综合效能。智能BIT目前正逐步在多个领域得到验证,应用前景广阔。 本书在综述外BIT技术研究应用发展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智能BIT的理论、技术、方法,重点就BIT的智能设计、智能检测、智能故障诊断和智能维修决策等四个方面的理论、技术和外应用实例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本书是部较为全面、系统地论述智能BIT理论和技术的专著,对提高新型武器装备和复杂机电系统的测试性、维修性设计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适合从事装备系统设计和可靠性工程研究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面向21世纪高等院校规划教材:人机工程学(第4版)》为全国高等工业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统编教材,是一部全面介绍人机工程学基本原理、设计理念及应用方法的教科书。主要内容包括:人机工程学概论、人体测量与数据应用、人体感知与信息处理、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人体生物力学与施力特征、人机的信息界面设计、作业台椅与工具设计、作业岗位与空间设计、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人的可靠性与安全设计、人机系统总体设计、人机工程发展新趋势。本书以1991年出版的《人机工程学》为基础,经过3次修订,更新和充实了许多本学科的成果和发展动向。本书除作为工业设计和工业工程专业必修课教材外,也可作为其他相关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还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人机工程学方面的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何绍奇是我国1978年恢复高考后的批中医研究生,喜爱读书,善于思考,勤于实践,结合自己丰富的阅历和近40年的临证经验撰成此书。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载文123篇,对中医理论、病证、方药、养生及书籍、人物、治学方法等予以阐发,颇多新见。下篇收录120个病例,内容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科病证,有得有失,实事求是,反映了作者的临证思路和方法。 本书语言流畅,篇幅短小,说理透彻。且理论联系临床实际,对理解中医理论精髓及临床辨证论治均有启发和指导意义,是中西医生较重要的参考书,也可供中医院校师生、中医药研究人员及中医爱好者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