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讲述单片机的组成及结构、单片机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的设计、单片机内部功能及系统的扩展应用,并在后一章里介绍了单片机的新技术及单片机的发展方向。 本书主的每一章均配有一定数量的思考题与习题,并有大量的应用举例。讲解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配以大量的实例,帮助读者加深理解,增强实践动手能力。
《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基础教程(第2版)(微课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翔实生动的操作案例、精挑细选的实用技巧,全面介绍了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的操作方法,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工具软件概述、文件管理与阅读、图像浏览与编辑处理、娱乐视听工具软件、语言翻译工具软件、网上浏览与通信、即时聊天软件、文件下载与传输工具、系统维护与测试工具、网络云办公、数字音视频工具软件、动画制作工具软件、电脑安全与防护应用、移动设备应用软件等方面的知识、技巧及应用案例。 《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基础教程(第2版)(微课版)》结构清晰、图文并茂,以实战演练的方式介绍知识点,让读者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学有所成。本书面向学习电脑的初、中级用户,适合无基础又想快速掌握电脑应用与操作经验的读者,更加适合广大电脑爱好者及各行各业人员作为自
本书从应用角度出发,在《ARM嵌入式应用技术基础》一书中对嵌入式概念、ARM的体系结构、开发环境、LPC2220处理器等知识进行介绍的基础上,讲述了一些常见接口模块的设计。为了配合初学者学习,本书配套了相应的学习实验板和教学实验箱,有关更复杂的接口设计参见后续书籍。 本书结合嵌入式技术在工业控制领域、无线通信领域、智能仪器仪表开发等相关场合的应用,在其中选取了六大常见应用,以LPC2220(ARM7)处理器为基础,构造其接口电路,实现其驱动程序。这六大应用包括:串行通信、存储器操作、时钟模块应用、人机输入/输出接口、A/D与D/A转换、电机控制,这些知识在嵌入式系统中应用得相当普遍。本书通过多个范例对相关知识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深入分析和详细解说,并构建了相应的模块,使得读者在深刻理解的同时又掌握了实际动手能力和
本书主要介绍单片机原理与编程实例的相关内容,共分16章,从浅入深地介绍了8051系列单片机的原理、编程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大量的编程实例使读者能够理论结合实践,深入理解单片机的相关内容。本书包括单片机的历史沿革、单片机的原理、单片机的指令系统、单片机的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的数据类型与函数、单片机的中断系统、单片机的定时器及单片机的系统设计等方面的内容。本书既可以作为大专院校的“单片机原理”及“单片机系统设计”等课程的教材使用,也可以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和单片机爱好者的参考材料。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 *规划教材。本书第1版被列为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是*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的 体系结构一组成原理一微机技术 系列教材之一,是 2005年国家精品课程主讲教材,于2002年获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为了紧跟国际上计算机技术的新发展,本书对第1版各章节的内容进行了补充和修改,并增加了例题分析,以加深对各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本书通过对一台实际计算机的剖析,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总线是如何将计算机各大部件互连成整机的。 全书共分为4篇,第1篇(第1、2章)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发展及应用;第2篇(第3~5章)介绍系统总线、存储器(包括主存储器、高速缓冲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和输入输出系统;第3篇(第6~8章)介绍CPU的特性、结构和功能,包括计算机的算术逻辑单元、指令系统、
赵良煦、王安定编著的《单片机技术实验教程》是以Intel公司的51系列单片机为核心,结合EAT598仿真实验平台编写的单片机实验教材,由理论篇、实验篇、应用篇三部分组成。理论篇涵盖了51单片机的基本内容,主要介绍了单片机的硬件基础、内部资源、系统扩展、串行通信、系统开发基础。部分章节介绍了C语言编写的程序实例,便于编程者今后编写较复杂的程序,为加快软件开发及程序移植打下良好的基础。实验篇介绍了WAVE仿真软件和KEILC51软件的使用,既可调试汇编语言程序,也可调试C语言程序;编写了存储器、定时器/计数器、中断控制、输入/输出扩展、串行通信、各种专用芯片的应用等实验内容,使读者更好地巩固理论知识和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应用篇介绍了温度测量的应用系统开发,开拓读者的开发和创新思维。本书既可供高等院校电子、通
本书以Intel 8086/8088系列微型计算机为背景,分为“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和“接口技术”两个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微型计算机的基础知识、8086/8088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8086/8088的总线与时序、存储器及I/O接口、中断处理技术、DMA技术、并行接口与定时/记数技术、串行通信接口、A/D和D/A转换器等知识。每章后都附有习题,重点章后附有实训指导,便于开展实践性教学工作。 本书内容简明扼要、深入浅出、重点突出,并且配有大量的图示、实例,融入了作者多年教学的经验及体会。本书可作为各类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微机原理与应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和“微机接口技术”等课程的通用教材,也可作为计算机等级考试、成人教育、在职人员培训、高等教育自学人员和从事微型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
瑞萨(RENESAS)公司生产的嵌入式微控制器M16C/62,是近年来获得广泛应用的一种功能增强型16位新型微控制器,它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和日常生活中。 本书以M16C/62学习板为基础,系统地介绍了M16C/62的程序设计技术。本书共分三篇分别介绍M16C/62的程序设计基础知识,集成开发环境和程序设计技术,并举出范例对用M16C/62组成的控制系统加以说明。 本书采用大量图形加以说明,便于理解和学习。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学习嵌入式微控制器程序设计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微控制器研究、开发和应用的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和参考书。
本书是一部实践性较强的显示控制技术设计图书,目的在于帮助广大读者利用eda工具proteus,进一步提高显示控制技术的设计应用能力。 本书共分5章。第1章主要介绍了proteus的原理图设计和仿真的应用界面、proteus isis中的仿真工具、显示器件以及显示控制系统的设计流程。后4章按照显示器件的分类,以实例形式介绍了点阵led、字符液晶显示器和图形液晶显示器的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仿真过程。第2章讲述了led点阵及点阵显示屏工作原理和设计实例;第3章讲述了字符液晶显示控制器hd44780的工作原理及设计实例;第4章讲述了图形液晶显示控制器t6963c的工作原理及设计实例;第5章讲述了图形液晶显示控制器ks0108的工作原理及设计实例。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电子类各专业本、专科的教材或学习指导用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参考教材以及电子
蒋晓宁、王粤、甘志刚编著的这本《ARM嵌入式 系统基础》以当前主流嵌入式系统技术为背景,以嵌 入式系统原理为基础,较为全面地介绍了 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软硬件的基本体系结构,软 硬件开发方法,相关开发工具,应用领域 以及当前的一些前沿动态,引领读者进入嵌入式系统 领域。 《ARM嵌入式系统基础》以ARM系统为主要侧重点 ,首先重点介绍了ARM的体系结构和相关指令,然后 又以基于ARM9的S3C2410芯片为例,详细介绍了其芯 片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了 ARM指令相关的基础实验,与S3C2410芯片对应的各种 基本实验,以及综合实验,由此做 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ARM嵌入式系统基础》内容先进,体系合理, 概念清楚,讲解详尽,实验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文 字流畅,通 俗易懂,不仅可作为高等学校嵌入式应用技术课程的 教材,也可
《普通高等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控制工程类:单片机实践教程》主要介绍单片机系统的设计、调试及相关知识,以AT和STC系列单片机为主介绍相关实例和实践项目,使学生举一反三,在实例制作中观察实验结果,掌握单片机相关知识。本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介绍单片机经典内容的同时,也介绍了单片机领域的*发展情况。 本书以KeilC软件为编程工具,内容编排上兼顾汇编语言与C语言两种编程方式,硬件上强调其接口连线与应用,学生可结合实例制作自己喜爱的科技作品。本书具有很强的直观性的特点,可保证学生学以致用,使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发挥。 本书适合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自动化、电子、通信、机电一体化及计算机等相关工科专业选用,可作为单片机理论教学、实验、课程设计及本科生毕业设计教材,也可作为相关工程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内容分为三个部分:部分介绍了TD-PIT+实验系统的构成、使用和操作要点,重点介绍了两个编程与调试环境,即TD-PIT工具软件环境和Tddebug软件调试环境;第二部分概述了32位处理器的基本构成与工作原理,指出了实模式与保护模式在工作过程和编程方法上的不同,给出了在实模式与保护模式下的实验方法;第三部分概述了现代微机的总线系统结构,确定了微机接口实验统一使用的总线信号,给出了各种微机接口实验的设计原理、方法,同时部分关键程序以C语言和汇编语言两种编程语言来编写,以满足用不同语言对接口电路控制描绘的要求。
本书介绍瑞萨科技股份公司近推出的16位M16C/62P单片机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使用方法。M16C/62P单片机具有高速处理能力,多种接口、丰富的多功能定时器、DMAC、A/D、D/A、CRC校验电路和串行I/O,内置有大容量的ROM或FLASH存储器,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高性能16位单片机。本书详细阐述了该单片机的体系结构和指令系统,详细说明了各种内置硬件电路的组成和使用方法。此外还提供了一些应用示例,使初学者快速入门,并可供设计开发人员参考。 本书所配光盘包含瑞萨M16C/62P产品的软、硬件手册,编程指南,以及开发M16C/62P系列产品所必需的各种工具及其使用说明和参考硬件电路,光盘配合本书使用,为中国工程师了解、学习和开发M16C/62P单片机提供了翔实的文档资料和完备的开发环境。 本书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实用性,适合于具有一定单片机基础知识者
《数字系统逻辑设计技术》系统地阐述了数字系统中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常用的逻辑器件在数字设计中的应用。全书内容有三部分,共分九章。部分介绍数字逻辑设计基础知识。第二部分介绍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组合逻辑、时序逻辑分析与设计。第三部分介绍大规模集成电路逻辑部件和应用。《数字系统逻辑设计技术》内容充实,系统性强,并配有一定的实用例题和习题,力求理论联系实际。 《数字系统逻辑设计技术》可作为大专院校计算机、电子及自动控制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由张玲玲和李景福等主编的《单片机项目式教程》以AT89S51单片机为主线,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理念,以实际项目为载体,指导读者学习和使用单片机。本教材所选用的项目全部可以采用Proteus仿真软件的平台来实现,可不用硬件开发,只要有一台微机,安装上Proteus仿真软件,就能以“做学结合”的方式完成本书的学习,大大节约了学习的成本、减轻了学习的难度。 《单片机项目式教程》分成四大模块共13个项目,模块内容结合实际项目进行,由简入繁,由易到难。通过这些基础的项目,让初学者能够快速入门。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自动化类、机电类单片机技术课程教材,也可以作为职工大学、函授大学、中职学校的教材及单片机应用开发人员的参考工具书。
本书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本书以电子类学科面向21世纪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为目的,以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出发点,针对高职高专教学的特点,以MCS-51系列单片机为机型,介绍了单片机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结构、51指令系统、中断、定时器/计数器、串行通信、C51程序设计、单片机的扩展及应用实例等知识。学生通过学习可较全面地掌握单片机的应合,务求实用。本书文字精练,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起点低,理论环节适中,便于读者自学,为了便于教学或自学,每章附有习题,可供读者练习。 本书可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电气信息类、仪器仪表类、计算机应用类、自动化类及其他相关专业的单片机技术的课程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也适合作为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单片机应用技术的参考
本书全面地总结了整机电子装联技术,内容涵盖整机装联的各个方面。从工程应用角度,全面、系统地对整机装联的装配环境及所需材料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如焊料、焊剂、胶黏剂等。介绍了整机装配中使用的电缆组件、连接器等的电装工艺,如电缆及连接器的选型、电缆的绑扎和走线注意事项、元器件的装配工艺等。着重对基础知识进行了讲解,同时结合实际的应用,突出机理和实际操作,对理解整机电子装联技术原理有很大帮助。*后,从印制板组件装配、电缆组件装配以及整机装配三个方面展示实际生产中涉及的工艺技术,对指导实际生产亦有很大帮助。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高等学校工科电子类和信息类各专业,特别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何超主编的《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及习题指导》是“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实验指导书,按照本科与应用型本科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特点进行编写,所采用的实验设备是清华大学科教仪器厂生产的通用微型计算机接口实验系统产品系列。其涉及到的实验项目为高等院校广泛采用。本书的目的在于从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角度为读者提供实验项目、实验指导和实验设计方法案例。本书还给出了主教材《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全部习题的解答指导及补充习题与解答指导。本书力求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各类接口部件的功能等,掌握微型计算机应用系统软硬件开发的初
本书以程序控制计算机的并行处理技术为主线,以现代主流计算机所采用的成熟技术方法为主体,结合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讨论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分析设计方法和提高并行性的处理技术及其应用实现的结构模型,阐述指令级、操作级和进程级高度并行处理机或系统的组织技术、基本结构和性能特点及其评测。 本书共8章,可分为三个部分:第1章为部分,介绍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演变过程、分析设计方法和并行处理的基本理论;第2~5章为第二部分,介绍流水线技术、互联网络技术、计算机属性优选技术和存储组织技术等提高计算机性能的处理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对计算机性能提高的评测;第6~8章为第三部分,介绍指令级高度并行、操作级高度并行和多处理机的结构模型、性能特点及其评测。 本书结构完整、
《计算机存储技术与应用》一共分为8章,其中1~5章是有关存储技术的介绍,6~8章是关于存储技术的相关应用。第1章的内容是信息存储的基本知识,介绍了三种存储器即磁存储、光存储和SSD固态存储的存储原理;第2章以磁存储为重点,着重介绍和详细分析了硬盘的存储原理;第3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存储设备常用的接口技术;第4章对存储的几种架构进行分析,分别介绍了DAS、NAS和SAN的组成和技术特点;第5章详细介绍了磁盘阵列,首先介绍了从RAID 0到RAID 6不同的阵列级别及其技术特点,然后分别针对软磁盘阵列、磁盘阵列卡和磁盘阵列柜的原理进行介绍,详细分析了各自不同的特点;第6章讲解了存储的虚拟化和云存储,是当前存储技术*热门的应用领域:第7章通过 磁盘阵列配置实例 介绍了软磁盘阵列、磁盘阵列卡以及磁盘阵列柜的实际应用,详细介绍了几款存储
本书以电子、计算机类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为基础,对mcs-51系列单片机的学习要求和基本内容进行了概括,解答了原教材中的思考与练习题,同时收集了大量的习题,并给出了参考答案,可供自我检测评价。《《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共分10章,内容包括单片机的基础知识、mcs-51单片机的基本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单片机的指令系统与程序设计、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串行通信技术、存储器扩展技术、单片机i/o接口及扩展技术、数/模转换及模/数转换技术、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等部分。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等专业单片机课程的教学参考书或自学指导书,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学习使用。
本书系统讲述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技术。内容涵盖MCS-51单片机的系统结构、硬件资源、指令系统与编程技术,单片机的串/并行扩展技术,PIC和ARM系列单片机的原理与应用技术,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实例与选题等。书中实例均来源于工程实践,涉及面广、实用性强。 本书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实例新颖、易于掌握,既可作为高等院校自动化、电子工程等专业本科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单片机系统开发人员的技术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