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史话》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和实地考察,全面介绍了长城从先秦到明清的历史,长城的用途和构造,长城是怎样修建的,以及长城的几处遗址。本书对宣传和了解长城文化,正确认识长城的地位、历史作用及其现实意义,促进长城的保护工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以作者亲自考察路易斯.I.康的建筑和和绘制图示的感受为契机,其内容分为两部分.首先,将路易斯.I.康的作品以空间构成的视点加以分析,形成容易理解的视觉表现;然后,将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密斯·凡·德·罗、勒·柯布西耶、阿尔瓦·阿尔托等20世纪的巨匠们的空间构成与路易斯·康空间构成作比较,在明确双方作品各自本质的同时,对整个20世纪作一历史性的透视。通过对比众多的建筑作品,尝试让每个作品都浮现出它自身的特性。书中各章配有两幅以上的轴测图,使人能一目了然地把握空间构成。另外,众多平、立、剖面图等更加有助于读者的理解,同时还可将其作为设计和研究的资料保存。
民国早期礼制建筑和中山纪念建筑集中体现了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许多重要话题,如新旧转变、中外交流、学院派的影响、民族主义与现代性,以及中国建筑的历史叙述,因此它们也是中国近代以来建筑的设计史、思想史,甚至史学史研究不可缺少的内容。笔者赖德霖相信,《民国礼制建筑与中山纪念》将帮助人们重新认识民国以来的礼制建筑,加深了解中山纪念建筑作为一种政治和文化的象征,对于促进现代中华民族国族认同的重要性。笔者更加期盼,本书可以为现代中国的礼制建设提供借鉴。
《如何欣赏建筑》以古今中西十七座经典建筑为例,带领读者认识、理解,进而欣赏建筑之美。《如何欣赏建筑》以游记式的轻松笔调,将这些建筑的来龙去脉娓娓道来,又层层剖析它们的内涵深意,是一部具有典范性的建筑美学普及读本。
本书对木结构建筑文化、造型和构造艺术进行了全面归纳总结,结合古代木结构建筑、现代木结构建筑以及景观建筑美学,展现了木结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艺术性。本书通过木建筑文化、传统木结构建筑艺术、现代木结构建筑艺术、木结构建筑赏析、公共卫生间??木结构青城驿站等5章,对木结构建筑之美、木结构建筑构件之美、木结构构筑物之美、木结构建筑材料之美、木材加工利用之美等方面进行了文字描述和实物展示。 本书不仅体现建筑科学之美,同时为木结构建筑行业的发展、木材加工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撑,还对人们利用木材建造、营造美好的人居环境的理念进行了描述。本书适合木材科学与工程、建筑学、设计学、风景园林学等相关行业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包含寺庙建筑,道教建筑,这些建筑都是中国文化的体现,同时又不缺佛教和道教的关系,大都建筑在名山大川,各具特色,虽然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但都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其选址,集资,修建,规模,雕塑,碑刻,门窗等无一不是中国文化的缩影。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耍组成部分之一,随鲝时间的推移,有的由于自然灾害的影响,有的由干战争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新中国成立后,都得到不同程度的修善,现在它大多都屹立在名山大川,成为现在的名胜古迹和旅游圣地。本书分两个大的部分,分别对寺庙建筑、道教建筑的背景、形成、发展、规摸、特征、文化意义、历史变化、文人逸事、对联等进行梳理整理,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国添砖加瓦,也给广大读者奉献有趣味性和知识性的读物。
乡村建设工匠是乡村建设的主力。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乡村建设工匠作为新职业纳入 职业分类目录。为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乡村建设工匠培训和管理的指导意见》(建村规〔2023〕5号)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乡村建设工匠培训工作,大力培育乡村建设工匠队伍, 好服务农房和村庄建设,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组织编写了《乡村建设工匠培训大纲》(以下简称《大纲》)。 《大纲》按照《 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培训教程编写技术规程》要求,依据《乡村建设工匠 职业标准(2024年版)》确定的4个职业方向、5个职业等级,明确了乡村建设工匠4个职业方向的教学基本要求、培训学时以及基础知识教材内容、职业技能等级教材内容,提出了乡村建设工匠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要求。《大纲》
完成于1974年的杰作《空间的生产》于1991年的英译出版,使列斐伏尔在英语世界的读者群中获得了更多声望,但他对建筑与城市实际产生的影响相较之下却颇不为人所知。尽管今日各高校的建筑、规划及城市设计专业均普遍地在阅读列斐伏尔,但他关于实践的教诲却少有人领会。这其实无法避免,因为英语圈在接触列斐伏尔的过程中,也同时在排斥浪漫主义和乌托邦这两个在其思想中争议性的要素。而此二者既具进步性(progressive),亦是对现代性的正面回击。 可以说,这个时代对浪漫主义和乌托邦的反感妨碍了列斐伏尔的学说由理论研究对象向实践指导思想的转化。若舍乌托邦和浪漫主义而欲以列斐伏尔之学说理解建筑与城市并进行相关实践,则或将抹杀其思想的真正意义。尽管于今时今日,乌托邦看似并无存身之所,列斐伏尔却指出,抛弃乌托邦无异于自私自
《东西建筑十讲》一书是作者2012年讲授的十堂 中西建筑文化 课的文本呈现,主要内容架构在以古希腊、罗马文化为起点的西方建筑,与以中国黄河流域文化为起点的东方建筑的对比之上,呈现了从远古到当代的东西建筑及人文思潮,浓缩了 中国建筑史 、 西方建筑史 和 现当代建筑风潮 的精要。作者以不凡的见识和丰富的学养,在有限的篇幅(约9万字)内,钩玄提要,穿古越今,盱衡东西。全书行文晓畅,深入浅出,并辅以大量图片(226幅),是一本很好的面向一般知识读者的建筑文化普及读物。
本书总结了作者多年来在复杂超限高层建筑结构性能化抗震设计方面的研究成果,系统介绍了高层结构非线性分析、复杂高层结构性能化抗震设计、高层结构减震分析及工程应用实践。全书主要内容包括:超限高层建筑结构的性能化抗震设计方法及非线性分析方法,复杂节点精细化非线性数值分析,竖向不对称收进超限高层建筑结构强震损伤分析,大高宽比超限剪力墙结构、超限框架-核心筒-伸臂桁架结构、超限高层减震结构以及机场高耸塔台结构的性能化抗震设计。
因此,我们的书试图再次考证身体在建筑中的重要性。在章的论述中,回顾西方历史,“身体作为建筑思想的中心有多久”为一种暗示,我们回顾了许多重要的事件。我们提出,直到现代设计学院出现的前后过程中,建筑的信仰才变得如此强调“理性”,并且分析了属于建筑观点转变的后笛卡儿哲学和心理学的思想争论。随后的几章内容,是我们研究的焦点。在此,我们回顾了一些感觉模式,这些感觉模式已经在20世纪颇有影响;我们还十分详细地研究了身体——图像理论的某些含意,重视触觉的理论发展。我们相信三维的基本且难忘的感觉在于身体的体验,而这种感觉可能在我们体验建筑的过程中,是组成理解空间、感受空间的基础。 在本书的后半部,我们讨论了“身体一图像”理论的私人暗示和公共暗示之间的关系,回顾了身体运动的主题,并继续讨
建筑是一种空间的艺术,音乐则是时间的艺术,相比之下,音乐更加抽象。本书将这两种不同艺术形式放在一起,目的就是像冯继忠老先生所说的:“音影转换,意动空间”,献给全国各高校的学生们,让这些微波粒子在空间的相互作用,使学生对艺术产生更深的理解,在学习和设计中更具创造力。这本《建筑与音乐》由尚涛、丁倩、马立、王莉莉编著,首先通过环境心理学讲述了建筑与音乐在人们心里的通感;然后在时间上讨论了建筑与音乐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再从空间的角度展开建筑与音乐依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区别;在不同艺术中,又存在着雄伟和阴柔两大美感,可以看到建筑与音乐的艺术延拓;后,建筑与音乐要在数学和算术中进行展示,成为艺术与数学的结合。《建筑与音乐》可以作为高等学校艺术类和建筑类、城市规划类、广告设计类等专业本
《勒 柯布西耶全集》共8卷,约400万字,由瑞士Birkhauser出版社引进,堪称建筑界有关柯布西耶资料为详尽的权威著作。全套书囊括了1910~1969年柯布西耶的作品及理论,图样详细、照片丰富,文字生动。 “该如何丰富我们的创造力呢?”这位伟大的建筑大师、哲学大师柯布西耶给我们指引的方向是:“去向那无疆之域,去自然的瑰丽多彩中发现”,“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对事理的探究中来,至于建筑变成了自然而然的结果。”他的设计没有边界,没有桎梏。在他而言,建筑师应该“成为整个社会之杰出——精神之富足”,“对任何事情都是开放的。” “建筑,是一种思维方式,而非一门手艺。柯布西耶教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和方法,更是深入人心的思想和纲领。 柯布西耶的语言是慷慨激昂的,柯布西耶的设计是激情四射的,柯布西耶的理论是历久弥新的。
本书共6章,包括:绪论,历史建筑保护和修复的发展历程,历史建筑保护的文件及组织机构,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历史建筑保护和修复的全过程,历史建筑保护修复的实例分析。
现代建筑批判的发展受到了后殖民时期记叙的重大影响。这本书记述了霍米 K.巴巴(Homi K Bhabha)在该记述时期中的重要贡献和影响,以及他在这个时期的建筑实践。他的那些经常用于建筑分析的概念使得他的工作对建筑师们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他的理念,以及他对建筑类比的频繁运用,使得他的作品对众多建筑师而言都是无比的引人入胜,甚至是对其他创作领域的专业人士而言,也是如此。 本书通过聚焦巴巴*受欢迎的著作《文化的定位》,以简要的方式阐释了巴巴作品中使用的术语体系 翻译、矛盾状态、混杂性,以及 第三空间 ,当然还有 演现性 和 教导性 的概念。卡两个概念是全书的基础,以此可以窥见其他术语理论的重要性,这些术语为修正建筑被历史地书写的方式、进行理论研究的方式、学校教授的方式,以及实践的方式提供了契机。
本教材是古建筑工职业技能培训教材之一。结合《古建筑工职业技能标准》的要求,对各职业技能等级的木工应知应会的内容进行了详细讲解,具有科学、规范、简明、实用的特点。本教材主要内容包括:古建筑木作发展概述(通用),木作相关基础知识(通用),古建筑常用材料和工具,大木构架(北方、南方),斗拱(北方、南方),木装修(北方、南方),木作技术管理知识(通用)。本教材适用于木工职业技能培训,也可供相关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使用。
本书结合人类学、形态学等学 科方法,借助于民族志文本与聚落 空间信息等材料,在人居科学整体 论的指导,对贵州省山地少数民族 聚落开展研究,着重介绍了扁担山一 白水河地区布依族山地聚落、雷公 山一陶尧河地区苗族山地聚落、都 柳江流域 南侗 地区侗族山地聚 落3处典型聚落的营建历史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