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如来(精)》是作者鲍鹏山在《光明日报》的专栏“老鲍谭古”的文章结集,总计68篇;每篇字数约一两千,总计约10万字。每篇各自标目,由《论语》原文引发,围绕着道德修养、价值判断、理想人格(君子)、为人处事、教学育人等方面,对孔门言行加以解读,或抒发自己的心得感悟,或结合社会现实阐发孔子智慧的当下意义,见解不乏新意,语言平实晓畅。尤为值得称道的是,作者的解读,在阐释原文原意之外,结合当下社会现实引发出孔门智慧对当下社会人心的正面的意义,涓涓细流,汇聚的是传统文化影响现代社会的正能量。
本书属于“城市行走书系”,是一本讲述上海外滩建筑的图书。全书语言通俗易懂,以“故事化”的形式,向广大读者介绍了上海外滩三十余座建筑物的建筑风格、内部空间、发展历史等。书中配有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新的
《国子监街》 又称成贤街,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部,东起雍和宫大街,西至安定门内大街,是元代大都城的一条东西向的重要街道。北京国子监,又称“太学”或“国学”,它是元、明、清三朝太学旧址,是封建时代的学府,同时也是掌管国学政令的机关和国家教育的管理机构。本书图文并茂,通俗讲述了自元代以来国子监街沿线的历史变迁。
《消失的民居记忆》为作者白永生七年考察中国将要消失的古民居的心得总结,涵盖贵州、河北、山东、广东、浙江、陕西、湖南、内蒙古八个省级行政区,涉及报京村、蔚县、乌镇、安化等三十余个县城、村寨,空间范围遍布中华大地,完整记录了这些地区古民居现状,展现了古建之美。写法专业且生动,并有情感流淌其中,宜于专业人士亦宜于非专业人士阅读。文路包含了建筑感情及技艺的两条主线,分别为明暗关系,互相交叉,以建筑外表能够感受到的情绪,加以抒发,两者相得益彰且互为添光。本书从古建追梦人的角度出发,游走于古民居的岁月山河间,书写了作者对于民居古建刻骨铭心的情谊和热爱。这些消逝的文化和记忆,都是所有感性之人的珍宝,希望这些回忆可以唤醒读者内心的铭记与坚守。
追本溯源,知古鉴今,民众禁忌无声的述说着人们对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的认识和理解,细心读之不仅可以开拓视野,升华境界,丰富自己对生活现象的客观认知,同时增强我们的判断能力。
从来没有这样一座小岛,面积虽然只有123平方公里,却在六十多年来两岸分治的格局中扮演了极为关键的角色。它曾是两岸军事对峙、短兵相接的战场。而现今又成为了两岸合作共融的珍贵试验场。这个地方,就是金门。 *在年轻的时候写了一首《采桑子 重阳》,里面有一句"战地黄花分外香",引起后人无数的遐思和浪漫的猜想。金门正是这样一朵"战地黄花"。 1958年的"炮击金门"战役(台湾方面称"八二三炮战")是一场撼动世界、影响深远的炮战。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金门从残酷战地蜕变成了美丽黄花,这是由金门在中国版图中的位置决定的。位置,决定命运。 "你是炮火中死去的幽魂吗/回来巡视你驻守的碉堡/这碉堡其实如你荒废的身体/你寄居后蓦然离去/如今/这碉堡是一个休闲寄居的旅店/炮声是对岸中秋的烟火/无须惊吓/你的故乡也许就
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 一个成语代表一个故事,一个故事讲述一段人生。 而发生在长安的故事,让你“一阅三千年,半部中华史。” 1本专题收集发生在“周秦汉唐”这四个时代成语的图书。 1本图书,6个专题,120个成语故事,120段人生故事。 1本图书道出20位奇人,20场变革,20个品德,20篇谋略,20种学习,20类情感。 1本讲述成语故事来展现长安文化的故事书。
女子的满头乌发隐含着女性自身的骄傲,它是青春年华的代表,爱情的梦想,牵系着许多文化上的深厚意蕴。 东方女性的一头长发,如春云一般舒展,如飞瀑一般荡漾,可以挽结成数百种发髻形状:高耸的高髻,玲珑的环髻,小巧的圆鬏,轻盈的蝉鬓……女子用香油、用花液来滋润它,保护它,用金银、珠翠、鲜花、丝罗来装扮它。一头长发,相伴女子一生一世,述说着女子的多少心事?! 笔者搜集了一些古代发型发饰资料,参考前辈学者的著作,编成这本可读性强的普及读物,为您解读那些蕴藏在女子发式中的故事!
编辑这套丛书,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补习,遂成为经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补习,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补这,明天补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读书当成吃补药,还会失去读书时应有的那份从容和快乐。这套丛书每本的篇幅都小,读者即使细细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确可以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果把它们当成补药来吃也行,剂量小,吃起来方便,消化起来也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