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对世界室内设计历史的一次总体回顾。本书对室内设计历史的描述,覆盖了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贯穿了从史前至当代的各个历史时期,包括古希腊和古罗马、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到巴洛克、19世纪设计改革、美洲和亚洲的传统与变迁、中国古典建筑及明清家具 ,直至今日的各类建筑室内及其他相关内容,涵盖了与之相关的各主要文化艺术思潮,衍生的流派和风格,以及曾对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历次设计运动,以期展示完整的世界室内设计发展历史。 本书可供建筑设计、室内设计、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的研究者和从业人员,室内设计与装饰艺术爱好者,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生与教师等阅读参考。
《如画观法》是作者王欣对传统中国山水画中空间营造的结构意识与观想方法的探讨,并借助此视角,展开绘画语言向当代建筑设计转化的一条途径,展望一种“师法自然”的设计思路,借此试图寻找中国本土建筑学的诗性几何。
《现代建筑理论的历史,1673 1968》是一部关于三百多年来现代建筑理论的通览性著作。作者在具体的理论叙事中频频跨越时空,追溯各种理论的发展脉络,令人信服地呈现出现代建筑观念的发展历史。同时,本书又呈现出一部建筑观念的 问题史 ,作者着力讨论了 现代 框架下不同时期各国建筑师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的争论和提出的应对方案。 宽广的学术视野、复调式的写作结构、层次丰富而细腻的历史叙述,是本书的一大特色。作者坚持文化史、思想史的统一性与多学科的综合性,将建筑理论、建筑史、美术史、艺术理论熔于一炉,尤其注重挖掘建筑理论背后的哲学、宗教、科学等领域的思想资源。作者还将建筑师的理论思考与他们的创作实践有机结合,使理论与作品相互映衬、相互发明。
世界设计之都大会是上海自2010年加入联合国创意城市网络以后,在设计和创意相关产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2022年决意建设世界 “设计之都”的政策制定和引导下,官方召开的设计盛事。本书以展览图册的形式,呈现了2022年和2023年在上海召开的世界设计之都大会的两届主题展的入选作品,以及策展人对未来设计发展和上海设计之都建设的思考。2022年及2023年主题分别为“设计无界,相融共生”和“设计无界,造化万象”。作者为首两届大会牵头策展了两个相互关联的主题展,分别以“人·人,人·自然”和“创意社群:嵌入式、可感知与高交互”为题演绎大会主题。本书作为一本有价值的资料性图书,可为设计和创意人士提供参考。
尼古拉斯·佩夫斯纳爵士关于欧洲建筑的研究逾60年来一直被视为开创之作,曾经启发了无数建筑学子。这一版本比之前有所 新,篇幅 长,并收录了200多幅精彩的彩色图片,提供了 多维度的信息。 佩夫斯纳认为建筑的历史就是人类塑造空间的历史。以此为出发点,他考察了公元4世纪以来能代表欧洲不同风格和文化的 美、 夸张和 杰出的建筑。这场欧洲的罗曼式巴西利卡、哥特式大教堂、文艺复兴别墅以及巴洛克教堂的壮游杰出地定义了“不断变化的时代中不断变化的思想”。在后面几章中,他从浪漫主义运动和工艺美术运动中中世纪形式的复兴开始,一直考察到20世纪现代主义不受约束的几何形式。他 考察了二战后的年代以及当时开始的对诸多遭到破坏的城市景观的重新定义。在新的序言和具有启发性的后记中,建筑师迈克尔·福塞斯从佩夫斯纳结束的
《装饰的艺术》主要集中在工艺美术创作与设计史论研究及其方法的探索方面。本书分为四部分:“装饰艺术运动片论”“传统工艺研究探骊”“现代设计批评掠影”“设计与人类学视角”。在传统工艺方面涉及到的典例主要是涉及到笔者早年有关传统漆工艺为线索的思考,而在近现代设计方面则以装饰艺术运动为对象并扩展至现代主义设计领域的探讨,对于人类学的关注也与作者就设计与工艺文化遗产研究的方法及思路相关。
《广义建筑学》第一版问世于1989年,本版既是修订版也可以看作“20年纪念版”广义建筑学是吴良镛先生基于对建筑学科如何发展、如何适应时代、如何为人类服务的深刻思考和不懈探索,于20世纪吕年代形成的完整理论体系,本书从聚居论、地区论、文化论、科技论、政法论,业务论、教育论、艺术论、方法论和广义建筑学的构想等10个方面,完整而系统地论述了广义建筑学的体系和围绕其展开的思考。书中所提出并倡导的新建筑观广义建筑学,为当代乃至今后建筑学术理论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20年纪念版”,本书补充了《广义建筑学》20年代序、《广义建筑学》台北繁体字版序、《广义建筑学》英、意译文本序和探索面向地区实际的建筑理论广义建筑学(录)等珍贵文献,使本书称为建筑学领域30年来最重要的典籍之一。
《建筑学名词(全藏版)》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建筑学名词,内容包括总论、建筑类型及组成、中外建筑历史、建筑教育、建筑经济、市场管理与工程建设程序、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建筑物理、建筑防护、建筑材料及制品、建筑结构、建筑设备与系4部分,共5742条。《建筑学名词(全藏版)》对每条词都给出了定义或注释。书末有英汉、汉英两种索引,以便读者检索。《建筑学名词(全藏版)》公布的名词是全国各科研、教学、牛产、经营以及新闻出版等部门应遵照使用的建筑学名词。
建设行业最重要的发展是数字化建造新技术,从数控机床到3D打印机、激光切割和各类机器人的使用。新技术对施工工艺有了更大程度的控制,并保证其度,开创了一系列施工新法的先河。这在中国,一个一度以手工业为主的国家中尤为明显,数字化建造技术正以之势使建设行业发生巨大转型。本书以中英双语的形式,表现数字化建造技术对当代建筑实践的影响。
《中国园林图解词典》 本书是查询中国园林名词的词典,所有条目都附有插图,与中国园林相关的常见专业词汇在书中都进行了解释。石、水、花、木、窗、廊、亭、桥,颐和园、避暑山庄、寄畅园、拙政园、留园、狮子林……超过800个园林词条,手绘园林局部图示,以高度专业性和独特视觉美学呈现中国园林匠心。本书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其钧编写与绘制,精美的手绘图,深入浅出、包罗万象的中国园林艺术讲解,让您看到中国园林之美。本书以词条式编排,并辅以拼音首字母排序的索引,方便专业读者快速查询;同时,将波澜壮阔的中国园林和文化发展脉络化为简明的词条呈现,零基础也不怕,费尽心机只为让您看得懂! 《中国建筑图解词典》 本书是查询中国建筑名词的词典,所有条目都附有插图,与中国建筑相关的常见专业词汇在书中都进行了解释。屋
《广义建筑学》第一版问世于1989年,本版既是修订版也可以看作“20年纪念版”广义建筑学是吴良镛先生基于对建筑学科如何发展、如何适应时代、如何为人类服务的深刻思考和不懈探索,于20世纪吕年代形成的完整理论体系,本书从聚居论、地区论、文化论、科技论、政法论,业务论、教育论、艺术论、方法论和广义建筑学的构想等10个方面,完整而系统地论述了广义建筑学的体系和围绕其展开的思考。书中所提出并倡导的新建筑观广义建筑学,为当代乃至今后建筑学术理论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20年纪念版”,本书补充了《广义建筑学》20年代序、《广义建筑学》台北繁体字版序、《广义建筑学》英、意译文本序和探索面向地区实际的建筑理论广义建筑学(录)等珍贵文献,使本书称为建筑学领域30年来最重要的典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