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详细介绍了研究水泥基材料微观结构的诸多测试手段,包括了量热法、化学收缩法、X 射线衍射分析、热重分析、固体核磁和氢核磁共振、电子显微镜、压汞法以及激光衍射与气体吸附等测试方法和技术。这些测试技术主要用于研究水泥基材料的微观结构表征,既包括材料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及分子原子尺度的晶态和非晶态结构表征,又包括材料孔结构、颗粒形貌和尺寸分布等微米和亚微米尺度的聚集态结构表征。书中提及的诸多测试技术可用于水泥水化、体积变形乃至水泥基材料耐久性等的相关研究中。本书论及仪器测试原理、制样中的注意事项、测试结果分析举例,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手册性参考书。
本书针对现代混凝土材料组成和土木工程结构的特点,采用水化-温度-湿度-约束多场耦合作用的理论模型和分析方法,从混凝土原材料分析、配合比设计、生产控制,以及施工的环境、工艺、现场质量控制和验收的各个环节,阐释施工期裂缝产生的机理和风险预测模型,介绍施工期裂缝控制的新材料、新技术;结合数值计算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论述了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提出了集材料-设计-施工-检测于一体的现代混凝土结构早期变形与收缩裂缝控制方法,并结合我国轨道交通、桥梁、水利等重大工程的具体应用案例,验证了理论和方法的适用效果。
根据软土固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理论研究进展,本书从固化基本理论、土质学、材料学和工程学角度系统阐述固化土中固液相各组成部分的作用、水化产物与黏土矿物相互作用机理、固化剂组分设计方法,以及大宗固废活性激发及固化土性能提升应用等,从室内试验、理论分析到工程实践,为固化土的性能提升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方法,为固废利用、减污降碳提供有效途径。
本书结合基础理论、工程经验及新科研成果,对索结构玻璃幕墙建造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系统的阐释。第I篇主要内容包括历史沿革、系统设计、材料性能、连接构造、计算分析、受力特点、设计方法、弹簧装置、施工监测等各个方面;第Ⅱ篇对精选的40余个工程案例进行了剖析。全书体系完整,兼顾理论性及实践性,力图实现深度与广度的结合。 本书可供从事索结构幕墙及相关领域的科研、设计、施工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定向凝固铜基规则多孔材料》全面介绍了金属-气体定向凝固理论、规则多孔铜及其合金的制备、多孔金属结构控制和应用。《定向凝固铜基规则多孔材料》共分为8章,第1章为绪论;第2章为金属中的气泡形核与生长,包括气孔结构参数的表征、气泡形核和生长机制;第3章为金属-氢共晶定向凝固热力学模型的建立;第4章为规则多孔铜的制备工艺,包括模铸法、连续区域熔炼法、连续铸造法;第5章为定向凝固法制备的规则多孔铜合金,包括铜-锌合金、铜-镍合金、铜-铬合金;第6、7章为多孔铜的性能研究,包括拉伸行为、压缩行为、力学行为的有限元模拟及其传热性能;第8章为规则多孔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摩擦磨损性能测试。
本书从环境作用下的混凝土力学作用机理出发,重点阐述硫酸盐和冻融循环作用下混凝土的物理/化学-等效转化的基本理论、严酷环境下钢筋混凝土寿命预测与耐久性设计方法。全书共6章,主要内容涵盖现代混凝土微结构演变的量化、硫酸盐在混凝土中的传输-反应-填充-膨胀过程的规律演变、混凝土在硫酸盐侵蚀下的化学-力学效应等效转化理论及方法、硫酸盐作用下混凝土力学性能评估、冻融作用下混凝土的物理损伤规律以及相应的物理-力学等效转化方法、严酷环境下钢筋混凝土耐久性设计方法等。通过这些内容,我们希望逐步引导读者深刻理解环境作用下混凝土的内部“等效力”作用原理及量化方法,并对严酷环境下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性能提升提供理论基础。
建筑行业是我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点领域。建筑设计阶段所确定的建筑材料、建造方式及运行性能,对建筑全生命周期近90%的碳排放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由此可见,建筑节能降碳设计是推动建筑领域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本书以我国广泛应用的混凝土结构为对象,从隐含碳排放计算方法、碳排放指标特征、碳排放预测模型,以及材料、构件与结构的低碳设计这四个维度进行阐述,旨在为混凝土建筑的低碳设计与评价提供有效指导。 本书共7章,在分析建筑领域碳排放现状、相关政策与标准建设,以及国内外研究情况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生命周期评价、建筑结构设计、机器学习、智能优化算法和统计概率分析等交叉学科知识,系统地阐述了混凝土建筑隐含碳排放计算方法,基于工程大数据分析了隐含碳排放指标的统计特性与影响因素
《复杂环境混凝土耐久性》系统论述了现代混凝土在复杂环境下的耐久性损伤机理与性能退化规律。《复杂环境混凝土耐久性》共三篇,**篇为一般大气环境混凝土耐久性,重点论述了单一、双重和多重因素作用下混凝土中性化机理和中性化模型。第二篇为冻融环境混凝土耐久性,着重论述了单一和多重因素作用下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冻融循环对氯盐侵蚀及中性化的影响。第三篇为硫酸盐环境混凝土耐久性,阐述了硫酸盐单一因素作用﹑硫酸盐与干湿循环共同作用、硫酸盐与冻融循环共同作用下混凝土劣化机理与性能退化规律。
自第九届全国商品砂浆学术交流会以来的两年内,商品砂浆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深度不断加深,产品门类和种类不断增多,标准和规范不断完善。本届会议旨在总结交流近两年来的研究成果,为商品砂浆的科学研究、产品
多年来我们坚持“四个面向”,在满足国家战略和行业需求的同时,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构建卓越创新链,支撑卓越工程链,打造卓越产业链,不断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
本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交通运输部等单位资助的研究成果。本书共10章,内容包括:桥梁结构性能退化机理和影响因素,材料概率退化模型,锈蚀钢筋混凝土构件承载力,既有桥梁承载力估算方法,既有桥梁破坏性
本书以现代材料学为基础,针对石质文物保护工作涉及的 “病害机理” “保护技术” 和 “保护材料”中的难点问题,从基本原理的探讨入手, 以实际应用为目的进行了系列 研究,包括检测与监测技术、清洗与脱盐技
再生混凝土材料的应用技术是一项重大的工程课题,其细观结构与宏观力学性能关系及破坏机理研究是十分重要的科学问题及学科前沿热点。本书结合这一学科热点课题,针对再生混凝土材料细观结构的细观力学分析方
马清浩、杭美艳主编的《水泥混凝土外加剂550问》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向读者介绍了水泥混凝土外加剂(包括减水剂、缓凝剂、引气剂、速凝剂、早强剂、泵送剂等)的基本概念、作用机理、性能参数、应用、配方设计、包装
本书从硅酸盐水泥水化硬化机理出发,提出了矿渣基生态水泥的水化硬化模型。根据此模型,以矿渣为基本原料,通过与钢渣、磷石膏、脱硫石膏、废弃混凝土等其他工业废渣或少量硅酸盐水泥熟料复合,制备出了几种具有较好
本书探讨了混凝土的复兴。混凝土自问世以来一直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后来有一段时期却被打上了现代主义建筑阴暗面代表材料的烙印。现如今,这种材料迎来了它的重生。本书通过精选的案例配以翔实美观的图文介绍为建筑师和设计师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