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集中展示了参加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总决赛的110所高校的111个竞赛成果,从模型设计构思、选型对比、数值模拟、节点构造、模型制作等方面,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一个个充满创意的的竞赛作品,并对大赛的评选结果进行了展示。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对他们所学专业知识进行了考查,具有一定创新性。本书可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师生以及感兴趣的其他专业的广大师生提供借鉴,也可作为高校结构设计类创新课程教学参考。
《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系统阐述了两边连接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四边连接钢板剪力墙、四边连接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及其在结构体系中应用的理论、试验和分析方法,展示了上述构件及其结构体系在力学和抗震性能方面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两边连接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力学性能与简化分析模型;四边连接钢板剪力墙的力学性能与简化分析模型;四边连接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力学性能与节点构造措施;钢管混凝土框架-组合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分析。 《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可供土木工程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研究人员和工程设计人员参考使用。
梁兴文所著的《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理论与方法》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的理念、理论框架和基本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的理论框架和实现性能设计理念的主要方法;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带加强层高层建筑结构和消能减震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其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谱方法、多性能目标控制设计方法、考虑高振型影响的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基于剪力墙结构顶点位移角限值的剪力墙截面变形能力设计方法等内容为《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理论与方法》作者提出。 《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理论与方法》可供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的研究生以及土木工程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参考,也可供从事工程设计的人员参考。
《预制轻钢建筑系统实用手册》在参考国外钢结构公司轻钢系统成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按颁布的国家标准以通俗易懂的文字、精美的图片,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预制轻钢结构的基本概念、结构的主要形式、围护系统节点的常见做法,以及之型钢、桁架、檩条等产品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预制轻钢建筑系统实用手册》的出版为建筑设计院、钢结构公司、施工企业、投资建造钢结构工程的业主,以及全国高等院校土木建筑工程、钢结构等专业提供了一本很好的预制轻钢建筑系统参考手册。
本书版于2003年4月出版,2006—2007年作者参与了《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 28:90)的修订工作,在新规程即将颁布之际,特此修订再版。 本书积作者几十年科研与实践经验,对钢管混
《索和膜结构》共有18章,包括“结构体系和基本定义”、“索的构成、材料及性能”、“膜的材料及性能”、“抗拉锚固”等。1、索和膜结构的类型、定义、材料、连接节点、抗拉锚固体系及构造。2、索杆和索梁体系的形状确定理论及稳定设计方法。3、索网形状确定的分析方法。4、膜结构形状确定的分析方法5、膜结构的裁剪理论张莉博士、罗晓群博士、苏庆田博士、丁佩民博士、白洪涛博士参加了《索和膜结构》的部分理论推倒和例题计算;王建博士为《索和膜结构》例题的实施提供了图形编辑和显示工具;丁洁民教授提供了《索和膜结构》的部分工程实力。
《多层超薄壁冷弯型钢结构房屋体系》是超薄壁冷弯型钢结构体系房屋结构理论、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的研究著作。超薄壁冷弯型钢结构体系房屋符合国家提出的建筑工业化要求,工程应用逐年增多,其抗震抗风机理是值得关注的理论问题。《多层超薄壁冷弯型钢结构房屋体系》从结构分散承载、具有明显空间整体性及多杆件特点出发,在传统的抗震设计方法不再实用的前提下,系统开展基于多层房屋结构的部件及结构抗震性能、抗风性能及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等研究,包括层间构造加强方法、组合墙体-楼板连接抗震、含有楼层连接处的双层组合墙体抗剪及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解析了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传力机理,提出抗震设防对策,并阐释了风致响应带来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钢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与设计范例》由王静峰主编,是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教学实践环节,是“钢结构”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钢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与设计范例》是依据国家的相关规范与标准编写的课程设计指导教材,全书分为:“钢结构课程设计原则和计算理论”、钢结构课程设计常用国家标准”、“钢结构课程设计范例”等三部分,共12章内容。《钢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与设计范例》的编写内容突出了“工程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特色,可作为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及相关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教材.也可作为土建类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
国际上将抗压强度在150MPa以上、使用寿命超200年的一类新型混凝土称为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钢-超高性能混凝土轻型组合梁是一种新的桥梁结构,由钢梁和超高性能混凝土薄桥面板组合而成,具有自重轻、强度高、收缩徐变小、开裂风险低、超长耐久等突出优势,应用于大跨径桥梁结构时,既解决了传统钢桥的正交异性钢桥面易疲劳开裂及铺装层常破损的难题,同时也避免了传统钢-混凝土组合梁自重大、负弯矩区易开裂的弱点,应用前景广阔。本书系统介绍了作者研究团队5年来在此领域所做的原创性成果以及在大型桥梁工程中的应用。本书可供桥梁工程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教师,以及从事桥梁工程科研、设计和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面向建筑师、建筑结构工程师以及从事与免震建筑相关的各界人士,以问答的方式全面介绍免震建筑,特别是办公楼和住宅公寓等建筑物,从免震的基础开始到规划、设计、施工、维护管理等方面,做了广泛详尽的解说。本书是自1993年日本免震构造协会成立以来,涉及扩大和推广免震建筑活动中为广大用户所关注和询问的问题,由长期积累的有关免震方面的资料汇集而成。另外,本书中还新增加了2000年颁布的“日本免震建筑建设省公告”的内容,以及免震建筑的发展、实际施工中的种种疑难事项、合理化建议等。希望本书能够推动免震建筑的普及和发展。
本书是“简化设计丛书”中的一册。作为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方面的入门书籍,本书以十分浅显和形象的方式介绍了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最基本的知识,包括混凝土材料与特性、混凝土结构一般要求、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混凝土基本构件设计、房屋结构设计等内容。 全书由十七章组成,最后一章给出了五个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的设计实例,不仅阐述了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过程和步骤,而且探讨了各种可能的结构方案的优缺点,对结构设计人员具有很好的启发性和示范性。 本书可供土木建筑从业人员和相关专业的学生,以及对土木建筑感兴趣的人员阅读和参考。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源泉。本书创新地阐述了CFRP筋(索)在斜拉桥、悬索桥和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三种典型工程中的工程应用。主要内容包括: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的材料性能、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筋锚具的受力性能分析、设计及试验研究、CFRP索斜拉桥的静动力性能分析及试验桥的设计和建造研究、CFRP悬索桥的静动力性能分析及实桥设计,以及CFRP索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性能、设计方法研究、实桥设计与施工及试验。 本书可供从事桥梁设计、研究和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桥梁专业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教学参考用书。
《结构动力学》系统、全面地论述了结构动力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全书共分4大篇,其中前3篇是确定性结构动力学的内容,包括单自由度系统、多自由度系统和连续弹性系统的运动方程、自由振动分析、强迫振动反应分析以及动力反应的数值计算和近似解法,第4篇论述动力学的经典理论及其研究成果——概率密度演化理论。 《结构动力学》主要内容取之于外有关结构动力学和动力学方面的著作和成果。书中既对经典内容进行严谨详尽的论述,且尽可能结合工程应用,又力图反映近代分析方法和现代数值计算在结构动力学中的发展,并适当切入本领域的研究前沿。 本书可作为土木工程、机械工程、水利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航天航空工程以及工程力学等高年级大学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针对建筑师对建筑结构知识的需求编写,着重阐述了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几种常用的结构体系以及简化的结构估算方法。本书共分8章,前7章为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内容包括:建筑物结构问题的总概念;结构设计中的总体问题;结构的基本水平分体系和基本竖向分体系;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砌体结构构件的设计估算;钢结构概述;结构设计估算实例。第8章为建筑结构方面的扩展知识,包括拱、悬索、壳体、折板、高层建筑在内的各种结构体系。 本书在设计思想上强调建筑师要懂得结构,做到建筑与结构的结合;在编写指导思想上强调深入浅出,通过联想对比做到温故知新,是对建筑学专业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的新尝试。 本书是大专院校建筑学专业建筑结构课程,也可供建筑、结构设
《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第5版)》分四个部分:部分是基本规定,包括总则、材料、一般构造规定。第2部分为基本构件,有梁、板、柱、基础、楼梯、挡墙的基本构造。第3部分是整体结构的构造处理,包括单层厂房、高层建筑、加固改造等。第4部分是预应力、预埋件、构件后锚固连接等做法。其中钢筋的锚固、楼梯抗震构造及房屋抗倒塌措施,系遵循规范精神,按实践经验对规范进行延伸和补充,附有计算方法和应用实例;新版着重增加构造做法和图例,《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第5版)》可供土建结构设计、施工、监理、技术管理人员及大专院校土建专业师生使用参考。
本书对防火涂料的分类、钢结构的防火机理、钢结构防火保护方法、各类钢结构防火涂料的现状和组成等进行了概述,对与构成结构防火涂料的成膜物、发泡组分、颜填料、溶剂和助剂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重点阐述了钢结构防火涂料的配方设计、生产工艺及设备、检测方法,钢结构防火涂料的选用、表面处理、施工、检测,产品和各环节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国际常用标准等内容。本书可供生产、研发、应用涂料的生产厂家、施工单位、研究单位以及建筑防火设计、消防管理的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相关专业师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