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2015、《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51022-2015、《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GB51249-2017、《冷弯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50018等现行钢结构各种规范的*诠释、延伸与补充。
本书内容上按照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木结构、混合结构和抗震加固结构五种结构类型及其细节设计进行了分章,采用大量的照片、详图、草图进行详解。该书能够让国内的结构师和建筑师了解、学习到日本的结构设计思想、方法和工法,对于国内建筑与结构设计的发展,建筑师与结构师的合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适合结构师、建筑师,结构、建筑、设备等相关专业从业人员与师生阅读与参考。
本图集是在《深圳建筑防水构造图集》的基础上编制,在追求构造系统的合理性的同时,也结合现有规范框架内防水设计的合理使用年限进行了设计。本图集是多位专家多年研究建筑防水的成果。其内容根据建筑防水的难点和重点,结合标准规范的完整要求,在解决防水系统的合理性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本图集由三部分组成,即专题、渗漏治理及其优化设计、附录。其中专题以创新构造为主,包括屋面找坡、泄排水口、厚植土,坡屋面,下沉卫生间、泳池、人工湖、防渗工程,外墙挂板,玻璃幕墙、金属幕墙,变形缝,后浇带,分期建设基坑降排水、基坑支柱,地下预拼管廊,主体防水以及装饰大天窗等;渗漏治理及其优化设计内容主要涉及斜面广场、地顶广场商业街、底板内排治理。其中有部分案例分析。附录包括对创新内容的重要补充等
本书系统地总结和阐述了结构健康监测数据科学与工程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的主要研究成果。第1~3章是数字信号处理分析的基础理论和数据压缩采集及无线传输算法;第4、5章是结构模态分析与识别方法;第6、7章是结构损伤识别和模型修正方法;第8、9章是车辆荷载识别与建模方法;第10章是基于监测数据的主梁安全评定方法;第11章是基于监测数据的拉索安全评定方法;第12、13章是风工程监测数据分析方法和地震损伤识别算法;第14章是结构健康监测的Benchmark模型。
工作模态分析理论是结构系统动力学性能诊断和调控的基础。本书介绍了作者在桥梁工作模态测点布设、辨识分析和异常诊断等方面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内容包括绪论、模态识别理论基础、桥梁振动响应测试理论、桥梁模态辨识分析理论和桥梁模态异常诊断理论。书中各章联系紧密、相互贯通,既对建立的模态测 辨相和理论进行了详尽阐释,也对研发的工程软件及其应用案例进行了细致解构,还对经典的模态识别方法进行了简要概述,力图使这一相对晦涩的分析理论易于读者理解和运用。 本书可供桥梁工程领域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亦可作为高等院校土木、水利与交通工程相关专业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学习用书。
9 5 泸定地震震级6.8,最大烈度9度,地震发生于川西高山峡谷区,毗邻贡嘎山、海螺沟等著名景区,相较于汶川、九寨沟、芦山等近年来历次地震,泸定地震既有相似的楼梯震害、强梁弱柱震害、底层薄弱层震害等,也有减隔震震害、坡地建筑震害、景区自建房震害等。本书根据 9 5泸定地震 后第一时间及多次赴震区对房屋建筑进行的震后科考,整理了框架结构、砌体结构、减隔震建筑、景区自建房等各类建筑结构震害,力求以大量、清晰和不同视角的现场照片客观反映震害的真实情况,对典型震害进行了论述分析,并给出抗震建议。
本书内容涵盖周期结构分析的基本理论、数值方法和部分试验,共11章,各章内容大致如下:第1章主要就周期结构在结构隔震和交通环境减振方面的应用、研究现状和周期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概述;第2章以固体物理研究周期结构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介绍相关概念、方法和基本理论,并就弹性波在周期介质中的传播特性以及工程结构的波动问题进行阐述;第3章和第4章分别研究周期结构的能量耗散以及频散特性的主要分析方法;第5~7章为周期结构在基础隔震中的应用,包括层状周期基础、二维周期基础、三维周期基础的设计与理论;第8-10章为周期结构在交通环境减振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周期性连续墙和周期性排桩的设计及减振效果数值模拟;在上述典型周期结构基础上,第11章介绍几种改进的周期结构,丰富了周期结构的类型和应用范围。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作者在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抗震性能和设计方法领域的创新性研究成果。本书共分为7章,内容主要针对钢管混凝土框架 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钢管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结构体系和支撑巨型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和抗倒塌性能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抗震设计方法。 部分:绪论。该部分介绍了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基本概念及其抗震性能的国内外研究应用发展现状,并从国内外工程实践出发,提出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发展趋势和亟待解决问题, 第二部分:高层结构弹塑性抗震分析方法。该部分介绍了本书主要采用的抗震分析方法及其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有限元模型与验证。该部分介绍了本书抗震分析模型的理论基础,验证本书所作研究分析的准确性。 第四部分:钢管混凝土框架 混
本书主要以随机不确定性为研究对象,针对结构可靠性分析、可靠性优化、风险优化研究领域的前沿难点问题,例如,强非线性、高维、高可靠性、多目标优化等问题,系统介绍了高效、精确、稳健的可靠性分析与优化方法研究的最新进展,全书共10章,包括绪论、一阶可靠性理论与收敛性控制方法、可靠性分析的整数阶矩最大熵方法、可靠性分析的分数阶矩最大熵方法、可靠性分析的广义Pareto分布方法、可靠性分析的重要性抽样方法、可靠性分析的高维模型表征方法、基于混沌控制的结构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结构可靠性优化的SORA方法、基于后验偏好的结构风险优化方法等。
本书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我国近年来各地应用深基坑工程的各种围护结构形式、设计计算方法和施工技术等方面的经验。全书共分为21章,主要内容包括:总 论、设计计算理论与分析方法、放坡开挖基坑工程、悬臂式支挡结构、水泥土重力式围护结构、内撑式围护结构、拉锚式围护结构、土钉及复合土钉支护、冻结法围护结构、其他形式围护结构、围护墙的一墙多用技术、基坑工程地下水控制、地下连续墙技术、渠式切割水泥土连续墙技术(TRD工法)、咬合桩支护技术、基坑工程土方开挖、逆作法技术、深基坑工程监测、深基坑工程环境效应与对策、动态设计及信息化施工技术。
但泽义主编的《钢结构设计手册(上下第4版)》内容包括:很新版《钢结构设汁标准》GB 50017―2017、《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2015、《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本书以复杂异型钢结构设计为出发点,主要总结了该类结构在设计过程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并结合多个复杂空间和高层钢结构设计实例展开详细介绍。本书不仅涉及多款常用的钢结构分析设计软件,同时详细展示了各类结构的结果分析过程,编者将多年复杂钢结构设计经验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研究人员、在校学生及结构工程师等相关从业人员阅读参考。
《营造法式》由北宋将作监李诫奉旨编修,于北宋崇宁二年(1103)由皇帝诏令海行天下。全书正文前有两个附件,一是成书的上奏文档“劄子”,二是全书总体介绍“看详”。正文部分共34卷,大体内容如下:(1)总释:包括卷 《总释上》与卷第二《总释下》,是对宋以前历代建筑术语的梳理与诠释。 (2)各作制度:包括卷第三至卷第十五,涉及古代房屋营造艺术与结构的诸多层面。如壕寨制度在部分内容上,涉及了类似城市市政工程范畴的某些方面;石作制度给出了石雕与石刻艺术的分类、加工技术与做法;大木作制度给出了唐宋时期木结构房屋的等级制度,基本平、剖面形式,房屋建构逻辑,梁柱体系,枓栱体系,屋顶结构体系,各部分主要构成名件等,提出了材分制体系;小木作制度介绍了多种小木作构件,其中的模数制方法,对批量化生产制作很有
传统的抗震设计基于延性设计理念,结构通过自身的延性变形吸收地震能量,以避免结构倒塌,但残余变形较大,给震后修复带来困难,且直接和间接损失严重。通过后张无黏结预应力及附加耗能元件,以实现震后自动复位和主体结构无损的自定心抗震结构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结构体系,代表了土木工程结构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本书是一部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自定心抗震结构体系研究以及工程应用的专著,内容包括:自定心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的理论研究、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自定心混凝土框架的抗震设计方法、振动台试验、长期性能试验和抗震性能评估;自定心混凝土墙的理论研究、试验研究、数值模拟、抗震设计方法、地震易损性研究和工程应用;自定心混凝土桥墩的理论研究、试验研究、数值模拟和地震易损性研究。
本图集适用于采用轻型屋面梯形钢屋架的单层房屋。跨度为15m~30m,柱距为6m、7.5m和9m三种,屋面坡度为1/10,单跨或等高1~3跨,考虑了6种不同的荷载等级,抗震设防烈度不大于9度。
杂交空间结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空间结构体系(如单层曲面网格结构和索杆张拉体系)通过一定的方式刚柔杂交形成的新型空间结构体系。如斜拉、悬索网格结构,平面/空间张弦(梁、桁架和网壳等)体系。杂交空间结构
为了满足日益严格的抗震设防要求,近年来我国中、高烈度地区城市超高层建筑多采用钢板混凝土联肢剪力墙,由于连梁的耦合作用与双重抗震防线机制,钢板混凝土联肢剪力墙在强震作用下可充分发挥钢材和混凝土材料性能,
目前我国是优选超高层建筑发展的中心,不仅在建或已建超高层建筑的数量和高度均名列前茅,而且其建设规模和设计复杂程度也属世界罕见。许多超高层建筑突破了我国现行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的规定。如何保证这些超高层建
本书是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师生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指示的一项学术与实践成果。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