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针对刚跨进设计院的年轻结构设计人员,不仅明确了年轻工程师的基本功和基本概念,还提供了结构设计人员在设计中需要记忆的一些数据和内在规律,以及记忆这些数据的方法与窍门。通过类比和实例,提供了各类混凝土构件(梁、板、柱、各类基础)的简化手算方法,同时笔者刘铮还增补了"快速提高部分"作为概念设计的深化与规范的延伸以及细化。考虑到目前由于市场原因,结构加固改造工程日益增多,“似是而非”的错误加固做法泛滥,于是笔者有意增加了一章节的比重,着力讲述了如混凝土梁、柱扩大截面法中可靠、禁得起实践考验和反复推敲的设计方法,以及加层工程中增设楼层梁典型的可靠做法——支座侧面“槽键连接法”与“围套法”等正确做法,用以纠正目前泛滥已久的动辄“植筋”加固等错误做法。 本书适用于刚跨进结构设计这一
《PKPM建筑结构设计实例详解》是根据*颁布的国家标准和规范编写的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参考书,主要针对大学高年级毕业设计的教学环节,通过实例的形式按照结构设计流程讲解了PKPM软件的使用方法,重点讲解了每一步骤所涉及的各种参数的基本概念、取值方法,并对PKPM主要输出结果手算校核,帮助学生提高对PKPM软件的使用能力,加深基于PKPM平台对以往所学各门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PKPM建筑结构设计实例详解》共3章,第1章 绪论;第2章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算例;第3章 钢框架结构设计算例。《PKPM建筑结构设计实例详解》覆盖了设计过程的主要问题,并结合规范条文和相关理论,通俗易懂,便于自学。《PKPM建筑结构设计实例详解》可作为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材使用,也可供高职高专房屋建筑工程专业、函授
本书主要依据《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16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16G101-2)、《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桩基础)》(16G101-3)、《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 20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 50010 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2016年版)》(GB 50011 2010)、《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 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 2010)等规范编写。本书共分为四章,详细地介绍了平法钢筋识图基础、施工图识读、标准构造详图以及识图实例等内容。本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同时附有相关联的识图实例,便于读者加强理解。可供设计人员、施
本书主要论述地下结构震害及其特点、地下结构抗震计算与设计方法、地下结构抗震构造措施等,具体包括地下结构抗震概论、地下结构震害、地震与地震区划、地震作用下土的动力特性及土层动力响应计算、土-结构体系的动力相互作用、岩土中的应力波、动力计算的边界、地下结构抗震计算方法、地下结构抗震模型实验以及抗震设计原则与构造措施等。《地下结构抗震》包含了作者近年来在该领域内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的工程实例介绍了地下结构的抗震原理及其分析计算方法。 本书为高等院校土建专业及地下结构专业高年级或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学使用,亦可供从事抗震工程的设计、研究人员参考。
本书根据国家*批准试行的《高等工业学校结构力学教学基本要求》和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教材规划,并综合考虑2004年第二版出版后使用至今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当前建设实际需要而修订的。 本书分上、下两册出版。上册共8章,主要内容为静定结构的内力及位移计算,静定结构的影响线及其应用,计算超静定结构内力的力法和超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等。周竞欧、朱伯钦、许哲明编著的《结构力学(下第3版)》共7章,主要内容为结构内力分析的位移法和矩阵位移法等,超静定结构的影响线,结构动力学,结构弹性稳定,结构的极限荷载等,并附有平面刚架静力分析的源程序及说明。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土木、交通、水利和力学等各专业的结构力学教材,也可作为上述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及其他非结构类专业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建筑构造(第2版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新理念教材)》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际出发,以民用建筑构造为主,重点突出,并注重实用性。本书由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编写,内容体现了新标准、新工艺及新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所用资料力求新颖、正确且具有代表性,并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增加了图、表的比例。 本书具有编写精炼、深入浅出、适应面广的特点,包括民用建筑构造绪论、地基与基础、墙体、楼板和地面、屋顶、楼梯与电梯、门窗、变形缝、工业建筑概述、单层工业厂房的构造、轻型钢结构厂房构造11个单元的内容。推荐学时数为60~70学时,各院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内容的取舍。 《建筑构造(第2版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新理念教材)》为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材
本书从平法的基本概念入手,依据《16G11-1》《16G11-2》《16G11-3》三本*图集以及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6 2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15年版)》(GB 51 2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11 21)及216年局部修订等规范进行编写,主要内容包括:平法基础知识,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等基础构件的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梁、柱、板以及剪力墙构件等主体构件,以及板式楼梯的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本书内容系统,实用性强,便于理解,方便读者理解掌握,可供设计人员、施工技术人员、工程造价人员以及相关专业大中专的师生学习参考。
本书在*版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现行的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 107 201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 2012)、《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 27 2014)《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 355 2015)等进行编写,内容围绕着钢筋连接技术而展开,主要分为七章:钢筋材料、混凝土结构对钢筋连接的要求、钢筋连接机具、钢筋绑扎搭接、钢筋机械连接、钢筋焊接连接与钢筋连接施工安全技术。本书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可供广大施工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技工学校、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村镇砌体结构建筑抗震技术手册》介绍了地震的基本知识和国内外古今砌体结构,依据国家现行规范,对村镇砌体结构的材料及其力学性能进行了讲述,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论述了村镇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施工方法与验收标准,专门论述了编写组对节能自保温砌块砌体工程的研究成果,给出了村镇砌体结构的设计计算实例,在附录中,还给出了村镇砌体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村镇砌体结构抗震试验方法、全国抗震设防标准和采暖居住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 《村镇砌体结构建筑抗震技术手册》语言朴实、易懂,图文并茂,是一本具有鲜明特色的村镇建筑结构技术人员用书,用于指导村镇建筑的材料试验、结构设计、施工与验收,部分内容也可用于城镇建筑。
陆伟东和刘杏杏和岳孔和程小武和孙小鸾等编* 的《村镇木结构建筑抗震技术手册》在介绍地震基本知识和我国木结构建筑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和资料整理等工作,对我国村镇木结构建筑的地域分布及类型样式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对地震作用下村镇木结构建筑的震害特征及部位进行了总结;依据国家现行规范及相关文献,对村镇木结构建筑常用木材的树种特性及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梳理;总结了木结构民居常用的结构形式,对各结构形式的受力特点及抗震性能进行分析和对比;根据国家现行规范,对村镇木结构的抗震计算方法进行了阐述,并详细介绍了木结构梁柱节点、墙体、屋架等抗震构造措施;结合*新研究成果,提出了村镇木结构建筑新型的抗震加同和增强措施,并对加固增强后的结构性能加以论述;结合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介绍了村镇木结
“混凝土结构设计”是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根据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颁布的《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要求,结合现行的国家标准编写本教材。 教材内容按照培养土木工程师的基本要求和*“卓越工程师计划”,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同时,注重建立学生的工程概念,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本书系统介绍了梁板结构、单层厂房结构、多层框架结构、砌体结构的设计方法,并配合部分范例和设计例题,具有很好的指导性和实用性。
本书以台湾与闽东南歇山殿堂大木结构为研究对象, 將历史文献、考古资料、现代研究、现况调查与匠师访谈资料相结合, 就歇山顶的起源、分布, 中国歇山殿堂建筑的大木结构与转交形式的源流发展, 研究地区歇山殿堂大木结构形式与演化的进程, 进行系统研究。全书分为引言、歇山源流考、歇山顶的构架、中国古代歇山殿堂大木结构发展、闽东南歇山殿堂大木结构特色与发展、台湾歇山殿堂大木结构特色与发展、结论七个部分, 是海峡两岸大木构架比较研究, 收集了诸多重要传统殿堂测绘图, 绘制了许多重要歇山殿堂构架的三维立体图。
《结构力学(第2版)》是根据原国家审定的《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10学时左右),在充分考虑专业调整后土木工程专业学科领域扩大的情况的基础上编写的。包括了基本要求规定的全部基本内容和部分专题内容,同时也包括了一些加深或拓宽性质的内容,供选学、提高之用。全书分为12章,其中第1~10章即绪论、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位移法、力矩分配法、影响线、矩阵位移法、结构动力响应分析为基本内容,第11~12章即结构的稳定计算、结构的极限荷载为专题内容。《结构力学(第2版)》内容精练,重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讲授和基本方法的训练,兼顾工程实际应用和本学科发展的新成果和新趋势的介绍,可作为高等学校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包括建筑工程、桥梁工程等专业方向)
本岀是根据原国家*审定的《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10学时左右),在充分考虑专业调整后土木工程专业学科领域扩大的情况的基础上编写的。包括了基本要求规定的全部基本内容和部分专题内容,同时也包括了一些加深或拓宽性质的内容,供选学、提高之用。 全书分为12章,其中第1~10章即绪论、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位移法、力矩分配法、影响线、矩阵位移法、结构动力响应分析为基本内容,第11~12章即结构的稳定计算、结构的极限荷载为专题内容。 本岀内容精练,重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讲授和基本方法的训练,兼顾工程实际应用和本学科发展的新成果和新趋势的介绍,可作为高等学校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包括建筑工程、桥梁工程等专业方向)以及水利工程等
本书为根据高等院校四年制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专业教学计划而编写的结构体系教材之一。 全书内容有:钢结构特点与计算方法、钢材的基本性能、构件的强度与稳定、连接的构造和计算、平台钢结构、屋盖钢结构、框架钢结构、厂房钢结构等八章。 本书尝试采用一种与传统钢结构教材有较大区别的新的编写方式,把基本理论集中在一起讲解,然后再对几种具体结构按规范设计方法进行介绍。本书包括有不少国内外钢结构方面的新内容,可供从事结构设计和施工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大专院校学生和教师作为学习和使用新规范的教科书和参考书。
王志云主编的《混凝土结构设计与计算》与国家现行规范、标准、规程相一致,主要介绍了混凝土结构设计过程中涉及的知识,对于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深度和设计质量,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书中主要介绍了混凝土结构设计概述、混凝土粱板结构设计、单层厂房结构设计、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等内容。 《混凝土结构设计与计算》可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材,也可作为从事混凝土结构设计、制作、监理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是由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组编的“土木工程新技术丛书”中的一本,是按照新规范和新规程,为适应教学和工程的需要编写而成的。全书共十一章,分上、下两篇。 上篇为基础内容篇。包括: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和布置;荷载和设计要求;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剪力墙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框架设计和构造;剪力墙设计和构造等七章,是为工程技术人员和学生学习和了解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基础内容而编写的。编写时为了突出基本概念,阐述的计算方法以适合手算的简便方法为主;为了有利于突出基本内容,取材力求适当,讲解力求简明扼要;为了便于初学者掌握,同时为了便于教和学,各章均有例题、章后附有思考题和习题。 下篇为提高和专题篇。包括:筒体结构的计算和设计;高层建筑结构计算机
本书是新世纪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系列教材之一,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本书共13章,包括钢筋混凝土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计算原理、钢筋混凝土构件、楼盖结构、钢筋混凝土单层厂房、多层与高层、砌体结构、结构施工图识读、钢结构以及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 本书根据应用型才培养的要求,基础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主,以实际应用为重,力求做到少而精、理论联系实际,编写上采用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方式,文字表达七力求通俗易懂。 本书为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教材,以及相关职业岗位培训和有关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或自学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