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与社会评论》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与社会研究中心,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地理学专业委员会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发行。集刊的创办建立在多年举办同济大学 城市与社会 国际学术会议和研究工作积累的基础上,旨在推进空间与社会的跨学科研究,结合中国的国土空间规划、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社会治理等研究与成果实践经验,以空间探讨为载体,为规划、社会、地理、建筑等相关领域的学者搭建交流平台,助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建设。本期主题 包容性空间生产 ,包含 包容性 和 空间生产 两个关键词。本期涉及文化遗产、大城市和小城镇更新以及乡村发展各个层面,从包容性的视角展示各位作者的观点和实践。
本书介绍了我国传统工艺榫卯的发展历程、特点、所用材料等,以“经典小木作”和“经典大木作”为例,分别介绍了榫卯结构的应用。书中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使晦涩枯燥的学术知识变得清晰易懂。为传统文化爱好者和相关领域从业者,提供了参考。
在当代建筑创作中,结构和技术创新的含量越来越高。结构在建筑中的角色也由原来的配合部分地上升到主导建筑形成的地位。因此,关注当今世界建筑中结构的创新和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本书选择独特的视角,从建筑的角度关注结构问题,通过大量经典建筑范例剖析其结构特色。这对于国内建筑师深入了解这些著名建筑是十分有益的。同时这样的介绍也有助于我们对于一个著名作品形成全面的感受。书中的许多图片都是在建筑过程中留存下来的,是十分珍贵的资料。这些资料即使对于那些有机会亲临其境的人来讲也是不可多得的。加之文中对于结构选择与建筑意向相结合的深入分析,此书的引进想必会对中国建筑师了解和运用新的结构条件创作优秀作品提供有益的帮助。
《建筑结构各种体系抗震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地震与结构震害,场地与地基的选择和区别,结构抗震设计概念,多层砌体房屋结构、多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框支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高层及超高层基础等的抗震设计。书中特别提出了高层及超高层基础筏板的基本微分方程和边界条件、筏板基础应变能理论的应用及桩筏(箱)结构的基础计算。 《建筑结构各种体系抗震设计》系统梳理了建筑结构各种体系抗震设计的内力计算、技术措施和构造,主要反映了作者50年来参加各种结构体系设计的经验总结,并吸收各文献的精华,上升到理论高度的成果。 《建筑结构各种体系抗震设计》适合土木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大专院校土木工程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固体和结构分析理论及有限元法》作者用新的构思阐述固体和结构分析的有限单元法,概念清晰简单。全书分为五部分。部分是1~7章 ,主要涉及连续介质力学和塑性理论基础以及应用基础,详尽讨论了简单应力状态和复杂应力状态中固体和结构构件的变形关系和物理关系;第二 部分是8~9章,简单地讨论有限元的数学基础和物理基础,然后阐述有限单元法的一般过程和方法;第三部分是10~13章,具体地讨论了固体和结 构中常用的单元和分析空间及平面问题、板壳、空间杆、空间梁的方法;第四部分是14~15章,讨论自锁和有限单元法的实施;第五部分是16~21章,讨论结构的几何非线性分析、弹塑性分析、动力分析和固体与结构中 的几何位移分析等以及有关的算法,此外还涉及一些特殊的问题,如接触与摩擦及随动有限元法。 《固体和结构分析理论及有限
在《索结构玻璃幕墙》一书中,彼得·赖斯和休·达顿探讨了一种玻璃应用新方法方面的进展。彼得·赖斯不再认为玻璃是一种惰性材料。在他看来,只要正确应用其对荷载的反应,它的结构特性就会因此而表现出来。 作者通过对位于拉维莱特(La Vilette)的城市科学博物馆的暖房(Serres)的描述,展示了各项工作的细节、设计的原则及所遇到困难等。《索结构玻璃幕墙》也揭示了建筑师通过对建筑艺术不倦的追求以及与工业界的交流合作,促进了建筑技术的发展。 本书版在法国出版五年后,新的版本得到了休·达顿的进一步完善。它表明了拉维莱特项目的成功。本书收入了RFR小组在欧洲和日本的15个工程,RFR小组由彼得·赖斯创建。这些工程充分展示了玻璃应用的新方法,以及这种方法在具有不同设计与技术限制的大体量项目中的应用。 作者简介: 爱尔
图案表现是建筑师在设计项曰时所使用的基本的技能。现在,除了传统的手绘、草图、图表和平面图等方法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工具可以用于改善建筑师的视觉表现,借助于这些表现,又随之产生了更多新的观察视角,比如数字模型或者集成照片等。通过草图来分析建筑项目能够了解大量建筑结构本身无法体现的细节,也就是当地的历史、设计的实现机理或者结构上的解决方案等。草图能够体现作者的特点,他的参照点,他的个性,甚至他的情绪。我们也许可以认为手绘图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作品,讲求构图、色彩和纹理。 住宅的确是一种经典的建筑项目。这种建筑具有与人类同样的历史,它是社会与生俱来的产物,它体现着人类私人生活的方式。当代建筑师具有精湛的技艺,了解各种新材料,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或环境要求解决各种难题。因此我们看到了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