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一片边境牧区(4个边境苏木的6个嘎查)及其周边的城镇群(3个城镇)作为研究区域,以1949年至今牧区城乡空间的规划与建构历程作为叙述背景,以牧区居住空间的总体结构与各层级之变迁过程作为主线,探讨 与居住者群体在不同层面进行的居住空间调整实践及区域城镇化发展过程,并基于研究提出牧区新型城镇化的路径模式。本书尝试性地整合空间与建筑的人类学理论、新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理论及建筑现象学理论,试图建构一种适于牧区居住空间结构的,整合宏观与微观视角、客观与主观实践、物质与社会空间概念的整体论居住空间理论体系。本书提出一种偏向于居住者能动性与社会文化因素制约的、整体性的、中时段的,有关居住空间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案例。
中国建筑,以其特有的风韵,在世界建筑之林独树一帜。中国建筑曾长期影响着东方各地建筑,地域之广时间之久,实属罕见,这究竟是为什么?原因的实质,不在于建筑的外貌而在于建筑的内涵,在于建筑的构思理念那就是易学思维。中国建筑,除了端庄宏大的体貌之外,其背后隐含着某种“精神”,这长期以来成为禁区,或被忽略,或遭诘难。《中国建筑之魂:易学堪舆与建筑》以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易学思维为根据,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中国传统的易学堪舆与建筑的方方面面进行介绍,提出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是中国建筑的灵魂,有关“气”及“气场”的观念是中国建筑的科学内涵,赋予“中国风水观”以现代科学的价值,为中国未来的建筑如何“体现和推广自己的价值观提供了新的理念。
《照明设计:建筑景观艺术》收录了各国照明设计标准以及照明节能标准,并对其分别做了详细比较,便于设计师查询。收录的项目精挑细选,着重展示照明细部图纸,方便设计师研习海内外案例。收录近两年内外的化建筑、休闲娱乐、交通枢纽、城市景观等几个方面的照明设计案例,配以详细的图纸和说明,并对外建筑照明标准做了一个分析和比较,给设计师们提供翔实的参考资料。
这本名录是专门为2017年12月获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所编,但本文则是为展示近年来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的研究进程并提供相关思路的。截至2019年12月,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议公布了四批共计396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通过长达五年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与建筑师的追踪式研究、调查与分析,笔者在《中国建筑文化遗产》总第24辑撰写《跨越21世纪的(北京宪章)20年——(世界遗产名录)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研究与借鉴》一文。文章不仅学习了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1999年发布的《北京宪章》精神,还以国际建筑大师项目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分析了在当今世界建筑界20世纪建筑遗产与经典地标备受关注的原因。本文试图对将20世纪建筑遗产新类型引入中国建筑与文博界有所推动,因为它的确是世界文化遗产界不能忽视的重要方面
本书为 十三五 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全书共分四篇,*篇工程地质基础知识,包括地质作用与地质年代、岩石与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及其对工程的影响、地形地貌、地下水及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对工程有害的不良地质现象;第二篇地基土工程地质特征,包括土的工程性质与野外鉴别、土的工程地质特征;第三篇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包括工程活动中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不同类型工程的工程地质问题分析;第四篇岩土工程勘察,包括岩土工程勘察的要求、方法与内容,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的整理、分析与使用。
本书是中国工程爆破协会组织近百名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编纂的一部大型综合性工具书,它全面、系统、与时俱进地总结、提炼、概括、升华了爆破行业在各个方面多年来几代人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和科技进步。经过参审人员推敲、讨论,最终确定为11章,主要内容包括理论、工程技术及测试安全评估等,力求既全面系统,又突出重点,强调“科学性、指导性、新颖性、实用性”,是中国爆破界献给国际爆破行业的一份珍贵礼物。 本书囊括了爆破领域的方方面面,不仅对从事爆破理论研究的科研技术人员有很大帮助,而且对现场实施工程爆破的设计、施工、管理和指挥等各爆破岗位决策、管理、环保人员以及中等、高等专业院校师生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本书主要运用现代系统概念、系统理论和系统观,从普遍存在的种类繁多的系统中,抽象出一个与科学系统紧密相关的技术系统,并将其作为一个他组织系统与自组织系统相结合的复杂系统,研究其特性、结构、功能、进化和环境,从而形成技术系统理论。 ????本书适合系统科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社会学、技术社会学研究者,科技发展战略、科技政策和科技管理研究者,以及科技组织工作者和广大科教工作者阅读。
本书是中国工程爆破协会组织近百名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编纂的一部大型综合性工具书,它全面、系统、与时俱进地总结、提炼、概括、升华了爆破行业在各个方面多年来几代人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和科技进步。经过参审人员推敲、讨论,最终确定为11章,主要内容包括理论、工程技术及测试安全评估等,力求既全面系统,又突出重点,强调“科学性、指导性、新颖性、实用性”,是中国爆破界献给国际爆破行业的一份珍贵礼物。 本书囊括了爆破领域的方方面面,不仅对从事爆破理论研究的科研技术人员有很大帮助,而且对现场实施工程爆破的设计、施工、管理和指挥等各爆破岗位决策、管理、环保人员以及中等、高等专业院校师生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建筑哲思录》为一本为建筑主题的名人名言思想集,所选名人涵盖古今。包收集了建筑、艺术、哲学、文学、政治、经济等各领域名人名家有关建筑的经典语录,从老子、维特鲁威,到培根、歌德、丘吉尔,再到密斯、柯布西耶、贝聿铭、扎哈哈迪德等等。这些名人名句,对建筑有着很不一样、甚至相互矛盾的观点,但本书正是想把这些富有思辨性的“不同”一同呈现,目的在于给予广大读者在反复比较、不断思考的基础上,动态地、多侧面地认识建筑,从而鼓励人们构建自己心中的“一隅之见”。本书在原《论建筑》的基础上,新增补了近年来新收集的100余条名言,涉及建筑中的形式、功能、秩序、光等基本问题,所选人物新加入了当因活跃于国际建筑舞台的新建筑师、评论家等。其内容将比原书更为饱满,可给予建筑专业从业者以更多思想上的启发及思考。
书中介绍了微滤膜、超滤膜、反渗透膜和纳滤膜等的一些主要特点和应用,并重点阐述了高分子分离膜材料的一些共性问题及研究方法。分别介绍高分子膜的制备方法与结构控制、高分子分离膜的表面改性、膜过程分析与膜组件的设计、微滤膜与超滤膜、反渗透膜和纳滤膜、高分子气体分离膜、渗透汽化膜、高分子离子交换膜、生物医用分离膜。着重阐述了高分子分离膜材料制备的常用方法和新技术、高分子分离膜材料制备过程中多层次结构的控制及其动力学与热力学的研究、高分子分离膜材料的表面修饰与改性、膜分离传质过程与机理的研究。作者收集了大量资料,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膜技术发展的现状,包括实验研究结果以及工业化应用情况。
《细部文化》从10个角度研究与建筑学息息相关的细部文化,并把这10个节点层层交互往返在13位建筑大师的建成项目上,最终形成照片与建筑节点一一对应,建筑节点与细部文化一一对应。《细部文化》通过1030页内文;细部文化的10面透镜;12个经典案例以及细得不能再细的解析;更有12位建筑大师(包括:访谈:扎哈·哈迪德/妹岛和世/艾里克·欧文·莫斯/莱比斯·伍兹/卡尔梅·皮诺斯/彼得·库克/汤姆·梅恩/彼得·卒姆托/尼尔·德纳里/查尔斯·伦夫洛/斯蒂文·霍尔/朱塞佩·利加诺和埃达·托拉)的一对一访谈为你解答有关建筑细部的所有疑惑。并传达出一个有关建筑之美的本源,非传统理论逻辑进程下的主题。
本书收集近年来建成的43个基坑工程,包括长江大桥锚碇基坑工程和城市建设中的基坑工程,遍及全国14个城市。按基坑支护形式来分,有墙、桩和土钉支护三类。每个基坑工程实例,包括:工程简介及特点、地质条件、周边环境、平面和剖面图、实测资料和专家点评。本书资料翔实,技术先进,图文并茂。本书可供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和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人员、大专院校师生阅读。
《建筑振动工程手册(精)》针对建筑工程设计、施工和勘测中的振动问题,以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为依据,吸收了外先进的科研成果和工程经验,在理论和应用方面作了较全面的阐述,并附有大量工程实例。《建筑振动工程手册(精)》共分八篇三十八章,主要内容包括:振动理论、振动的影响和允许振动值、动力设备的扰力、各类动力机器基础设计、多层厂房承受动力荷载时的振动设计、各类动力机器基础和精密仪器的隔振设计、地基动力特性测试、基桩和天然地基动力测试、建筑物的动力特性测试、建筑施工中的振动问题等。 《建筑振动工程手册(精)》可供从事建筑工程设计、施工、勘察和科研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有关师生参考。
《细部文化》从10个角度研究与建筑学息息相关的细部文化,并把这10个节点层层交互往返在13位建筑大师的建成项目上,最终形成照片与建筑节点一一对应,建筑节点与细部文化一一对应。《细部文化》通过1030页内文;细部文化的10面透镜;12个经典案例以及细得不能再细的解析;更有12位建筑大师(包括:访谈:扎哈·哈迪德/妹岛和世/艾里克·欧文·莫斯/莱比斯·伍兹/卡尔梅·皮诺斯/彼得·库克/汤姆·梅恩/彼得·卒姆托/尼尔·德纳里/查尔斯·伦夫洛/斯蒂文·霍尔/朱塞佩·利加诺和埃达·托拉)的一对一访谈为你解答有关建筑细部的所有疑惑。并传达出一个有关建筑之美的本源,非传统理论逻辑进程下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