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手册按照一般规定,场地,建筑防火,建筑防、排烟,建筑防、排水,建筑防雷,建筑无障碍设计,楼梯间和楼梯,电梯,卫生间,门窗,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等建筑设计基本元素,对现行60余本建筑法规、建筑设计规范、规程的相关条文进行了分类整理和重新编排,便于建筑设计相关工作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快速查询和使用。本次再版,重点依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 50180 2018)、《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 57 2016)、《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TB 10063 2016)、《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 51251 2017)、《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 36 2016)、《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GB 50340 2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GB 50016 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 2019)等8本规范做了相应的修改和补充。 本手册是建筑设计相关工作人员的手边书,也是建筑施工图审图单
城市对我们每个人而言是人生长河的摇篮,是梦想成真的温床,也是装着百味记忆的玻璃罐。在城市中除了忙碌的人类主角,还有悄无声息的配角,有倾听谈笑的街角,有目睹温柔的咖啡店,有默默不语的书店,也有一起成长的篮球场。从*天接触画笔开始,我便深深痴迷于周边那些沉默的城市里的配角,仿佛能感受到它们在向我讲述一个又一个醇香旧事,每一个我到过的城市都在通过这些配角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无论到哪个国家、哪个城市,我的手绘本总是满载而归,于是便有了这本手绘表现书的雏形,随着时间的积累,我想通过书籍的形式,让更多人感受到我对手绘与城市的这份热爱,也希望借此培养相关专业设计师对手绘的喜爱。在学习手绘技能的同时,感受我眼中的城市,我笔下的想法,通过手绘这种 专业语言 跟读者进行交流。 手绘技能是一个设
由日本建筑资料研究社团队精心编写的《日式建筑设计资料图集》是一本介绍日本古典木结构建筑设计的专业参考图书,通篇文图结合,将日本古典木结构建筑设计元素进行专业分类汇总。全书共分为18个主题,共收录1000余幅精致的细部图样。编写团队通过对每个主题门类的归纳讲解,总结出日本古典木结构建筑设计的式样和设计方法,以百科全书的模式进行专业细致的论述,并通过概念性线条图的形式进行直观表现,将日本古典木结构建筑剖析得淋漓尽致,在宏观上可以使读者掌握日式古典木结构建筑的风格脉络,同时在微观上可以满足专业人士进行对照分析。本书作为一本经典的资料集类专业图书,可作为广大建筑设计师、学生的设计参考资料,极具借鉴价值,同时也是广大古典建筑爱好者增强审美情趣,加深建筑认知的优秀读物。
本书是关于研究中国当代民宿的著作,我们由它的前身 中国民居谈起,分析了民宿在中国的发展过程、精神内动力、多样性,以及影响民宿的相关政策和经济因素等等,以期令读者全面了解中国当代民宿的新风向。用尽3年时间,这本《中国当代民宿:艺术与设计》力求成为当代中国美民间旅行住居的写真集。它们,散落在中国11省2市的大地上,小而精美,浪漫诗意;它们,是2018-2020期间在中国大地上新建成的潮流民宿;它们,为海内外背包客、旅行发烧友以及一众文艺、摄影和建筑爱好者们,提供一种新的 探索 方式, 旅居 中国感受文化的方式。
手绘效果图是当今热门的实用美术技能之一,徒手表现环境空间需要经过深入且长期训练,在创意中进行手绘就更显设计者的功力了。本书从零开始讲授手绘效果图的各种技法,将马克笔与彩色铅笔的创造能力发挥至极,综合多种绘画技法,让读者在短期内迅速提高效果图的表现水平,同时融入个人的创意表现能力。*章手绘基础,第二章单体画法,第三章马克笔单体上色的方法,第四章马克笔效果图上色详解,第五章草图快速表现 ,第六章作品欣赏,第七章方案、快题作品。
本书分为四章,第1章为建筑设计工作概述,主要针对刚进设计院的年轻设计师的专业知识与工作内容构架进行了梳理,并介绍了建筑设计工作方法与学习,第2章为优秀作品的学习与方法总结,主要是对设计思路的一个梳理,并对一些优秀作品进行了解读,第3章为建筑方案设计与表达,并附了设计文本示例供学习,第4章为建筑施工图设计与表达。 本书适用于刚刚进入设计院的年轻设计师和即将毕业的高等院校学生。
领先的建筑设计公司现在使用公司内部设计模拟工具来助力做出更可持续的设计决策。要想利用这些新工具需要了解模拟可以做什么、如何做以及如何解析模拟结果。 本书由一位精通设计模拟的执业建筑师撰写,旨在向建筑师和建筑性能分析师展示如何使用遮阳、采光、气流和能耗模拟以减少所有建筑物的能源使用。全书包括30个净零能耗建筑和其他优秀项目的案例分析研究,以展示能源模拟如何帮助设计师做出早期决策。 在每一个案例研究中,作者谢尔 安德森都提到了所使用的软件、模拟是如何设置的,以及项目团队如何利用模拟来做出设计决策。每一章节和案例研究都帮助读者学习基础概念,而不需要与特定软件挂钩。每一章都以前几章的理论为基础,包括概念层面手工计算的概述(如果适用),并通过图形示例给出综合解析。其他主题包括模拟基础知
《建筑防水工程施工技术》是《建筑防水技术系列丛书》中的一个分册。全书共5章,详细介绍了建筑防水卷材、建筑防水涂料、建筑防水密封材料和刚性防水材料的基本施工方法、作业条件以及施工工艺。 本书可供从事建筑防水工程设计、施工、工程质量验收和监理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亦可供大、中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26nbsp;%26nbsp;《建筑构成学:建筑设计的方法》——一本被日本建筑教育界公认为经典传奇的建筑设计推荐阅读书,历来作为东京工业大学建筑基础教学的最重要教科书之一。这本书来自于日本有
本书译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52年出版的《20实际建筑的功能与形式》第二卷《构图原理》(全书共四卷),作者托伯特·哈姆林。《20实际建筑的功能与形式》的第二卷,共22个章节,前面11章介绍了建
作为一种量化目标导向的节能标准,德国被动房标准对我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相关标准在建筑节能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相关标准的应用难以落实到建筑前期的方案设计阶段,造成方案设计阶段优化周期长、效率低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本书基于典型模型、能耗模拟、统计学分析方法及我国既有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标准,针对不同的设计阶段与设计深度,推导了适用性强的能耗目标值,从而辅助寒冷地区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性能化设计与决策。本书研究成果为促进性能化设计的研究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BIM技术*近几年在建筑行业很是火热,而且国家也推出了大量政策来鼓励BIM技术的应用,可见BIM技术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应从学生未来就业角度,将BIM技术引入到学生的教学课程中。目前尚缺少专门针对高校暖通空调相关专业的BIM教材,已有的都是介绍BIM技术应用于管线综合设计的书籍,笼统地介绍了给排水、暖通、电气三个方面的软件基本操作,并没有详细介绍暖通空调系统实际设计过程中BIM技术如何应用,不适合现有的学生课程安排,不能够满足高校的教学要求,而本书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除此之外,本书也可作为暖通设计人员学习BIM技术的参考资料。 本书主要内容: *章 主要介绍了BIM是什么以及Revit软件各部分的构成,目的是帮助读者了解BIM技术及其软件。 第二章 主要介绍了BIM在设计中的运用,即正向设计,目的是帮助读者了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第4版)》在现有工程管理研究成果与实践应用的基础上,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模式,着重地介绍了工程建设项目的决策、策划、范围与合同管理,招标与采购管理,进度、费用、质量和安全管理,资源管理,管理和项目收尾管理,并提供了一系列案例供借鉴。《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第4版)》不仅是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学、给排水、暖通等本科教材,同时也可作为各级各类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大中专院校师生学习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教材和参考书。
由汪永平、徐燕、王锡惠编著的《印度 城市与建筑/喜马拉雅城市与建筑文化遗产丛书》是针对印度的 建筑从整体到局部包括印度 建筑的建筑群体、建筑单体和建筑装饰进行的研究和分析,由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汪永平及其团队著写。本书主要包括五章, 章印度 的兴衰、第二章印度 城市的产生与发展、第三章印度 建筑的类型与特色、第四章古代印度 六大圣地建筑遗址、第五章《大唐西域记》对印度 建筑研究的贡献。本书研究可以为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学相关专业师生以及建筑遗产保护研究者阅读参考。
本书自出版以来广受好评,历经三十多年皆畅销不坠,是各个时代的建筑人共同的案头读物,被誉为“建筑专业的圣经”。许多建筑师、建筑专业师生皆从本书中获得重要启发。书中每页严谨编排的手绘图文都自成一帧精彩的作品,令人品味再三仍有所得。全书内容涵盖了建筑理论、历史和设计作品,堪称一部图文并茂的建筑百科宝典。第二版系作者亲自调解章节、增补内容,并将初版的横式编排改为直式,又增加了周全的名词索引,更便于阅读,也适用于当作建筑百科来检索。中文版的制作为了彰显本书的精致手绘特色,采用了的印刷制版工艺,力求再现作者原作的动人线条与构图美感;同时又在文字上保留了英文原文,使读者可以中英文对照阅读,避免偏离原意,又可锻炼英文阅读能力,从这一角度而言,本书也是一本非常有趣且吸引人的建筑专业英语学习读
本书记录了首钢三高炉博物馆设计的全过程。从 京西遗忘之地 到 复兴活力之匙 ,从 封闭工业大院 到 开放城市公园 ,《复兴引擎:首钢三高炉更新的可持续性实践》为读者呈现了沉寂的工业构筑重新 装载 生命的故事。
本书从名著中用规划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城乡建设与规划历程,解读城乡空间规划与管理的相关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关于城市规划的理性思考和价值判断。城市规划管理是一门基于制度和责任的学科,社会责任感是城市规划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用专业知识解读文学作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本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