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介绍日本建筑概况的书籍,书中以大量的手绘插图为主,配以详尽的文字说明。 这里的建筑是从广义上而言: 不仅包括各式各样独立成栋的建筑物,传统的日式建筑,融入中国古建元素的建筑,西洋风格的建筑,可谓博采众家之长; 还包括一座城市受地形地势影响呈现出的样貌,如地势起伏造就的或缓或急的坡道,岔路口上标识道路的路标,台地边缘的泉瀑和洼地处的水井; 更有迷人的建筑细节和装饰,形状功能各异的屋瓦、编织技术精湛的格子门、绚烂华丽的镘绘……
日经建筑以“建筑物的设计者在实现大胆创意、解决复杂难题的过程中,是如何“说服”客户及相关人士的呢?”的问题为出发点开始了连载企划“打动人心的说明展示”,而本书则是对该企划重新编撰后的集大成之作。本书按照 “建筑师与客户达成一致的过程”“获得客户认可的方法”“获得客户信赖的诀窍”三个方面进行取材,收录了隈研吾、原田哲夫、内藤广、伊东丰雄、东利惠、西田司、青木茂、大谷弘明、中村拓志、山梨和彦等知名建筑师,以及Coelacanth K&H、奥雅纳公司、SALHAUS、克莱因?戴瑟姆建筑事务所等15组活跃在建筑界靠前线的建筑师合建筑设计事务所创作作品时的秘诀以及他们向客户推销建筑策划方案时的秘诀和要点。每组的案例分析分为两部分,靠前部分通过事例学习深挖1 个项目的实现过程,而第二部分则总结了各设计者说明展示的窍门三
本期杂志介绍“好设计创造好效益”中国奖甄选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通过成功运用设计为客户赢得良好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的建筑和规划项目,使读者从中了解和学习优秀建筑师和规划师及其设计理念和风格,推动整个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
《“一带一路”上的建筑奇观》是一部内涵十分丰富的青少年科普读物。它以“一带一路”为主线,详尽地介绍了沿途有名城市和建筑,内容不仅涵盖了30余个国家、80多座建筑的历史、技术、艺术,还广泛涉及与这些建筑有关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以及建筑师们的传奇人生,是一部生动有趣、融科学与人文于一炉的图书。本书除了简约的文字介绍,还辅以实景照片、珍贵邮票以及作者的手绘画作等多种表现形式,特别是每篇开头作者的手绘建筑画,颇具特色。
东京是一个东西多元文化交汇的城市,作为亚洲密度的设计时尚集散地,东京孕育了足以代表日本的设计文化。本书作者从自身知识背景与个人游历经验出发,从设计层面切入东京,以设计的眼光去体会东京的视觉、艺术、产品、建筑,将数百个东京设计据点与海量的资讯梳理出来,形成了一幅东京的设计版图。本书特点在于强化“当设计不只是设计,旅游不再只是旅游”,书中整理了“设计好店100家”、“日本设计大事记”,对的博物馆、美术馆及的时尚胜地一一道来,在提供欣赏性的同时,还不吝精力整理了大量对于东京旅游非常有用的实用信息。
“贺兰山房:艺术家的意志”是一项依附在名为“艾克斯星谷”这个更大项目之上的工程,或者更为明确地说,她就是该项目期中的一部分。 “贺兰山房”由十二栋建筑组成,构成“艾克斯星谷”中的部分酒店、客栈和旅游消费空间。通常,投资商会按照常规邀请建筑设计机构或者知名建筑师为自己投资的项目进行建筑设计。而这一次,投资商决定邀请十二位艺术家对已经完成的总体规划中的十二栋建筑进行设计。但是,让那些从来没有进行过专业建筑设计的艺术家对这十二栋将要建造出来的建筑进行专业设计,这样的安排是有趣和具有挑战性的。 显然,“贺兰山房”是一项具有规划目标前提的设计工程,作为艺术家的“建筑师”应该遵循建筑设计的基本规则和要求,遵循项目的功能与技术指标,遵循国家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制定的制度,缺乏这些“规则”
什么是水晶石的未来主义? 1.中国式分离 1995年--中国对外开放后17年,深圳特区建立后15年,浦东开发后5年,邓小平南巡后3年,香港回归前2年,澳门回归前4年,北京申奥成功前5年,中国入世前6年,上海申博成功前7年--水晶石,在这个世界上变化最快的地方诞生了。 一个奇幻的时代需要一门奇幻的工业。高频的语境和压缩的周期需要快感的表达。效果图,一度被建筑师爱恨交织的造物,成为早期水晶石白手起家的奇幻产品。通过将空间逻辑归结为视觉效果,将建筑压缩成建筑画,效果图以其直观而低成本的表现,将人从抽象的草图、机械的施工图和苍白的设计说明中解放出来,为非专业的(如果不是急功近利的)业主们提供一目了然的快餐。建筑表现,这个先前隶属于建筑设计过程内的程序,因为市场的万有引力而从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建筑师和
本书精选了30余个当代中国本土建筑师的代表案例,展现了中国建筑师从古典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的探索之路。书中每个设计构思精巧,独具匠心,与周围环境相辅相成,美轮美奂。大到整体结构,小到一个角落,都体现出建筑师的高超的技艺和巧妙的设计。书中提供大量的图文信息,内容丰富,生动,详实。经典的案例,巧夺天工的设计,现代化的设计理念,精彩的图文,这本书将成为世界了解当代中国建筑的窗口。
本书是20世纪30年代由一些很好不错建筑家组成的评选委员会,在当时美国已经完成的建筑中,对有代表性的很好作品进行筛选,从中挑选出来的很很好作品。对于中国读者尤其具有特殊意义的是,其中的两件很好建筑作品由克雷教授设计并为本书作序。克雷教授是当时美国很负盛名的建筑师和教育家,他在巴黎美术学院接受的教育,能力超群,艺术天赋极高。他是老一辈建筑大师杨廷宝、梁思成、童寯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求学时的老师。我们以前从几位先生的文章中或者介绍材料中听说过克雷教授的名字,现在一睹克雷教授的作品,有助于我们了解美国当时建筑设计实践的全貌和优选的艺术水平。
《户型大师》一书共四个篇章:篇为“探索篇”,阐述在“微利时代”下户型设计的价值;第二篇为“形成篇”,把“户型大师”的理论体系及实践方法加以阐述;第三篇为“实践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结合部分项目实例,归纳其工作流程,进行设计分析;第四篇为“延伸篇”,浅议养老居住建筑户型设计,是“户型大师”的日后研发方向之一。
《建筑设计的1001种形式》内容包括对形状的思考、立体空间形式特性的思考,以及为什么会存在、特点如何,最后通过案例具体分析了如何才能将创意更好的应用。《建筑设计的1001种形式》肯定了记录的价值和必要性,是一本建筑参考书籍。它对所有的设计工作者都非常有启发,同时提供了一种经常记录下对形状的感受和思考的设计方法,对于个人积累会大有益处。同时有助于提案时互相分享彼此的记录,收获更多的创意和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