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灵感来源于作者五年中辗转于中国、丹麦、美国和日本的建筑设计及教学工作,内容安排像一个概念库,包括对形状的思考、立体空间形式特性的思考,以及为什么会存在、特点如何,意图颠覆 方案 现场=形式 的传统。后通过案例具体讲解了如何将创意适应实际转化为建筑项目。 书中不同的条目可以挑出来应用于不同功能,手绘的图式可以创造和预想一个更加多样化的未来。 本书对所有的设计工作者都非常有启发,同时提供了一种经常记录对形状的感受和思考的设计方法,对于个人积累及收获更多的创意灵感会大有益处。
《禅 庭:枡野俊明作品集》枡野俊明先生是日本国宝级的枯山水大师,曾被美国《时代周刊》杂志评选为当代值得尊敬的100位日本名人之一,现担任日本造园设计事务所总设计师,多摩美术大学环境学科教授,曾在多个国家设计并完成多个优秀项目。作为日本当代景观设计界*杰出的设计师之一,枡野俊明先生的作品继承和展现了日本传统园林艺术的精髓,准确地把握了日本传统庭园的文脉。本书收录了枡野俊明先生的全部庭院设计作品,其中包括日式传统园林、日式现代园林、日本境外作品三大板块,分别列举了枡野俊明先生相对应的作品。本书主要采用大量精心拍摄的照片和设计图片,来表现这些作品。每处园林作品配以各种细节照片,装帧设计风格清新简单。在本书中枡野先生这样说到, 作为禅僧的我一直是遵循建立在禅的精神基础上进行长年创作的, 作庭
这是一部建筑巨匠的手绘力作,历时40余载集结成册;这是一部匠心之作,彭一刚院士手绘系统整理出版。精湛丰富的绘画技法和独具匠心的表现,让一栋栋建筑在大师笔下出神入化、令人震撼。收录300多幅精美绝伦的建筑手绘图,让读者尽享建筑手绘的盛宴。彭院士的手稿堪称旷世大作,他将建筑手绘引领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他的作品让无数建筑师顶礼膜拜、惊叹赞赏,为无数建筑学子提供可以学习、临摹的卓越范本。本书是建筑师、建筑院校师生重要参考用书,值得学习和珍藏!
由曾任包豪斯校长瓦尔特 格罗皮乌斯撰写,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部分是格罗皮乌斯亲自撰写的文字简介;第二部分收录了大量包豪斯同时期的现代建筑照片。 该书简要概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世界各国的现代建筑的发展,表达了在一段时间内,建筑师们依赖学术美学,在建筑设计上受制于传统,与现代的城市设计脱节,而新型的技术、材料等正在引领一场建筑设计的革新。书中展示的现代建筑均由其精心挑选,呈现出同一时期不同国家代表性现代建筑之间的共性与差异。大量专业、精美的建筑照片,对研究当时的现代建筑有极大的学术及文化意义。
隈研吾,世界著名建筑师,日本当代建筑师代表人物之一,2020年东京奥运会主场馆设计师。1954年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横滨市,1979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1990年成立自己的建筑师事务所。曾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客座研究员、庆应义塾大学教授,2009年任东京大学教授。 1997年,作品森/舞台获日本建筑学会奖。2002年凭借那珂川马头町广重美术馆获芬兰国际木建筑奖。2010年,作品根津美术馆获每日艺术奖。2011年,作品梼原木桥博物馆获艺术选奖文部科学大臣奖。近年来,隈研吾在中国的项目包括长城脚下的公社 竹屋、瑜舍、三里屯 SOHO等。 肯尼思 弗兰姆普敦(Kenneth Frampton),1930年出生于英国,著名建筑史家及评论家,著有《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一书。曾作为一名建筑师在伦敦AA(建筑协会)建筑学院接受培训,现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筑规划研究生院威
贾刚主编的这本《中式样板房》是“典藏新中式”系列书之一。本书选择了*的中式风格样板房的几十例设计。图文并茂,简单易懂的项目说明,实用丰富的实景图和平面图搭配,旨在为设计师提供设计参考。可供室内设计师参考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院校师生参考使用。
《2006国际获奖建筑作品集》收纳了2006年获得世界各大奖项的50个已建成项目,其中不乏一些世界*建筑师的精品,如长谷川逸子的名为“超越建筑本身的云朵构造”的艺术中心、大卫·切波菲尔德的德国现代文学博物馆、梅卡诺事务所设计的荷兰蒙得维的亚公寓大楼、霍普金斯的英国阿尼克花园、理查德·罗杰斯的威尔士议会大楼、多米尼克·佩罗的因斯布鲁克市政大厅等等。这些充溢着美感和以实用主义为基调的建筑作品如夜空中的点点繁星,让人伏案静思。 正如马里奥·博塔所说:“那种将人类作为主角而且能够激发象征和隐喻含义的建筑是今天我们所有人都非常需要的”。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都市建筑设计分院成立于2005年,是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联合设置的建筑设计领域内的合作机构,本书精心辑选了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近期完成的九十余项创作项目,汇集成册,其内容涵盖了办公、文化、教育、体育、住宅等建筑类型和城市设计、景观设计、历史建筑保护等设计层面。该书突出设计年鉴的即时性,注重表达鲜活的设计动态,在整体介绍每一项目基本构成的同时,力求反映作者的创作思想,以及新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手法。
我们可以,也本应该在多年前就为大量的老龄化人口进行规划。但是,人们却把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当做是突发事件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种事情根本就不是什么突发事件。你必须承认这个事件是许多政策决策者面临的难题。当然,许多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龄人口是很难为其规划的。人们在突然意识到老龄问题的同时,常常将此贴上 问题 负担 的标签,这是完全没有道理的。相反,老龄化彰显出公共卫生健康事业令人振奋的成就,这意味着婴儿存活率的提高,幼儿也能从很多曾经的致命疾病中存活,这也意味着有一大群有技能、有经验的人能继续为我们这个社会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但是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会患有严重的身体疾病或失能,并且他们的家人和朋友无法在家中继续照顾他们,因此,寻求一定的社区照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除此之外,寻求其他的方法
建筑精品集系列提供了一套可以参考的、有分类的、有重点的公共建筑精品图书系列,它们包括: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教育/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其他建筑。所列举项目都有详细的介绍,针对建筑物各自的特点作相应的说明,附有许多彩图和平面图,图文并茂,使大家很容易领略其设计风格,全文中、英对照,适合不同层次的读者。 建筑精品集1收集有4个办公建筑、6个商业建筑、7个教育/公共建筑、2个居住建筑、1个其他建筑。
本书以酒店为专题,选取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经典案例。这些案例或奢华或简约,各具特色,但又都能给人带来诗一样的美感和享受,极具高品质的生活品味。专业人员读此书可以得到启发,普通读者读此书也会得到美的享受。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前身,是由原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建筑系和津沽大学建筑系于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合并组建的。北方交通大学建筑系成立于1946年,津沽大学建筑系成立于1937年,由于后者早于前者,故而我院历史可一直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至2007年,正好是我院70周年华诞。学院计划出版教师作品集和校友作品集,以展示我院教学和科研成果,并嘱我为之作序。我作为老教师,深感义不容辞,便欣然允诺。 回顾历史,这70年又可分为两大时段,即以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为限,前者为两院分立,后者则是合二为一。所以严格地说,1952年才是名正言顺的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生日。当时,建筑系还没有独立,而是与土木系合在一起,称之为天津大学土木建筑系。我就是1953年毕业于该系的首届毕业生。如果以1952年为准,可以说,我见证了这个系发展的全部历史
自学院创编年鉴以来,已陆续出版了三期。在这些年鉴中,尽管内容有一些变化,但都坚持了一个特色,即以学生作品为载体,以反映学院的教学活动为主,表达学院对建筑教育新命题的思索与实践。 作为我国建筑教育的创始院系之一,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一直致力于建筑教育内涵的探索和创新,不断探索自身的教育特色。 自从1937年,其前身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办学之初,就秉承注重工程实践、提倡创新能力的学风。经过1952年院系调整之后,徐中先生等执教天津大学建筑系,将国外优秀教学经验融汇到本土化的教学中,努力思索基本功与创造力、技术与艺术、传统与创新等辩证关系,奠定了天大建筑学人严谨、求实和不断创新的学术风格。
2015年,中国建筑学会旗下的的学术组织一中国高层建筑国际交流委员会(ClTAB),联合专注于高层建筑和未来城市概念、设计、建设与运营的全球** 机构一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CTBUH),启动了首届 中国高层建筑奖 评选活动,旨在推动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高层建筑规划设计、建造、运营的技术进步和持续创新,以及促进*多的国际交流与发展。《中国*佳高层建筑(2016年度中国摩天大楼总览)(精)》通过**客观的评价,翔实可靠的技术数据、精美的图例,既对首届 中国高层建筑奖 六大奖项(中国*佳高层建筑奖、中国高层建筑城市人居奖、中国高层建筑成就奖、中国高层建筑创新奖、中国高层建筑建造奖、中国高层建筑杰出贡献奖)的获奖建筑作品作了深入分析和解读,同时也全面反映了我国近些年在高层及超高层建筑领域令人振奋的建设成就、发展现状和未来
是以全球顶jian的建筑设计与创新趋势为导向的专业图书。它以国际新建筑的走向和创新为目标,融合了著名建筑师掷地有声的作品、新锐建筑师的前卫作品及开拓者的实验性作品。MARK在建筑设计的案例表现与建筑师的思想表达方面,表现出无与伦比的专业能力与选择能力。内容分为:zui新建筑项目资讯、综合跨界设计案例、精英作品及理念、建筑师作品深度介绍等。
本书在全球范围内精选了50多个优秀的小面积建筑设计作品,其中包括住宅建筑和公共设施建筑。这些建筑设计理念独特,不仅是将有限空间合理利用的典范,更是绿色节能建筑设计的代表。建筑师通过借鉴这些实际案例,能更好地掌握建筑设计的原则,并体会建筑空间组合的技巧。那些节能、环保的设计方法以及节能材料的应用形式,为建筑师探求绿色建筑设计方法提供了参考和依据。本书展示的每个作品都配有详细的设计说明、平面图、立面图、设计构思示意图、建成照片等,真实展现了每个作品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