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提出五周年,也是上海建设15分钟社区生活圈十周年。15分钟生活圈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在服务半径为步行约15分钟的范围内,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等为目标,通过多业态集聚形成的社区商圈。丛书分理念与实践两册,理念册介绍十年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15分钟生活圈的理论发展历程,从方法论上阐述生活圈的构成与服务路径,对过往的城市规划理念,如功能分区等进行了反思与扬弃。实践篇则包含从六种建设路径出发,解析已有的案例,分析优点与不足,以期对未来的实践起到借鉴的作用。
源自英德两国的康泽恩城市形态学和源自意大利 的建筑类型学是两个 既有区别又相互补充的理论学派,在城市的历史保护 与发展研究方面具有 独到之处。田银生、谷凯、陶伟编著的《城市形态学 建筑类型学与转型中的城市(精)》系统介绍了它们的 产生及发展过程、核心理论及应用价值, 其中特别包含了对中国城市的案例研究。 《城市形态学建筑类型学与转型中的城市(精)》 可供城
《未来城市》将对具体城市场所的经验探讨,与对今日城市主义的本质和城市的一般性论述混合在一起,而城市是人类未来主流的甚至是普遍形态的定居点。《未来城市》关注的是对内在充满动态的城市化过程的理解,从城市的形成、今日城市转型和人类的能力,到通过规划和设计来影响甚至定义城市未来。 《未来城市》分为相互对应的三个部分,并以多重的尽可能的方式相互进行阐明。在一系列案例研究中,城市专家们对世界上12座城市进行了分析,其中既有高度规划的(三角洲大都市)也有高度自发形成的(贝尔格莱德),探索了这些城市各种发展变化的模式,并讨论了它们未来的形态。在第二部分中,首席理论学者们展示了种种关于当代城市社会、城市化和城市变化的批判性观点。最后,NEXT Architects在《未来城市》中描绘7一幅宏观的展示图景,对18座世界
本书是一本关于城市空间发展理论的专著。自1999年出版以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次再版是在魇有基础上的调整和完善。 本书以发展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指导,遵循由观念到方法,由深层结构到显相形态,由宏观到微观,由规律到规划的逻辑思路进行论述。全书共分为9章,层层深入,力图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和综合的城市空间发展研究体系。书中重点明确了城市空间发展研究的内涵与方法;总结归纳了城市空间发展的深层结构;提出了城市空间发展的基本规律;阐述了城市与区域形态的显相特征;论述了城市规划的干预作用和我国城市空间发展模式;讨论了现代城市设计方法转向;最后形成国家空间整体规划的原则及核心内容。 本书可供城市研究、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设计、城市管理及相关领域的人士阅读,也可作为高等
本书从城市商业空间与消费者行为两方面出发,在构建中国城市消费者行为地理学研究方法体系的基础上,从微观层面系统研究了中国城市居民的购物消费行为、夜间消费行为和服务性消费行为,首次提出基于消费者行为的中国大城市商业空间结构为中国大城市的消费变革与空间重构以及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构建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本书可供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研究人员、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管理者、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供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本书为本书是当今城市主义研究的经典著作。主要阐述当代城市设计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与创新研究,主要包含“新城镇”、“城市区域”、“城市中心区”以及“城镇与城市的重建”四个部分,此外尚有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和评论家的评论文章。《城镇空间:传统城市主义的当代诠释》对城市构成进行了详尽的类型学研究,内容涵盖城市设计和新近完成的大型项目,这些项目都表现出全新的公共精神、可识别性和秩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