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保护全球环境,我国于2020年9月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 双碳 )目标,新能源汽车代替燃油车是达成 双碳 目标的重要抓手,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由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国家在战略层面的重要部署。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已由初期的 政策驱动 进入 市场驱动 的全新发展阶段。 补能焦虑 是目前用户选择新能源汽车的第一痛点。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网络,解决 补能焦虑 问题,是新能源汽车占有率保持高增长的有力保证。 当前阶段,由于市场上资本的大量涌入,导致了电动汽车充电设备行业的快速发展与质量标准的不匹配。为了促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行业的健康发展,我们精心编撰了《中国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发展报告(2024年)》。本书作为业内首*全面梳理中国电动汽车充电设备
《城市道路设计》涉及道路网规划、道路几何设计以及各种与道路交通密切相关的市政设施的规划设计及协调内容,是在《公路勘测设计》内容基础之上,针对城市道路特点而进行的扩展和延伸。2011年《城市道路设计》(第二版)出版以后,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所重新建立了城市道路建设技术标准体系,设计方面,以《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为龙头,先后颁布实施了《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15)等一批新的规范;其次,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中,快速公交系统(BRT)和城市有轨电车系统正在逐步推广应用,而这些新型交通系统都需要布置在常规的城市主干路和次干路上,必然会对道路规划、设计提出新的要求;再次,我国目前大力倡导的 海绵城市 建设也给城市
本书是建设机械岗位培训教材之一,内容包括岗位认知、摊铺机基础知识、设备操作与使用维护、安全与防护、工法与标准、施工作业现场常见标志等,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作用。 本书既可以作为施工作业人员上岗培训教材,也可作为职业院校相关专业学习参考用书。
本图集为修编图集,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和《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CJJ 169-2012进行编制,替代05MR203《城市道路 人行道铺砌》,适用于我国城镇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各级城市道路人行道、步行街、砌块铺砌工程(透水人行道除外)的设计与施工。 主要内容包括路侧带配置图、人行道结构图(有停车、无停车)、步行街结构图、钢筋混凝土树池边框及材料数量表、花岗岩树池边框、树池内盖大样图、普通型砌块砖铺装样式、连锁型砌块砖铺装样式、检查井处铺砌大样图等。设计人员可以直接选用,施工人员可照图施工。
本书是全国城市轨道交通专业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主要内容包括: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基础、行车信号系统、行车调度指挥、车站行车作业组织、车辆基地作业组织、正常情况下的行车组织、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组织、救援列车与工程车的开行、列车开行计划与运输能力、行车事故处理及预防,共十个单元。每个单元都附有自主学习项目供学习时选用。本书是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核心教材,可供高职、中职院校教学选用,也可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岗位培训或自学用书,同时可供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将影响城市交通结构的要素抽象提取,分析影响城市交通结构演化的各要素间因果关系。在明确系统反馈形式和政策调控机制的基础上,建立城市交通结构演化及政策调控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系统状态描述方法、控制目标确定方法和交通结构控制策略制定的理论和方法。 本书可以作为交通工程、交通运输、交通规划、城乡规划等相关专业的参考用书,也可以作为从事智能交通规划与管理、城乡规划以及交通规划设计的决策者和从业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选题响应国家 碳达峰、碳中和 发展目标,以(近)零碳综合货运枢纽为对象,明确定义内涵、总结典型案例、找准发展趋势,从建设布局、系统用能、生产组织、运营管理等方面提出(近)零碳综合货运枢纽评价指标及计算模型,弥补低碳交通领域的研究空白,能够为政府决策、企业经验提供智力支持,具有一定的研究创新性。响应国家 碳达峰、碳中和 发展目标,以(近)零碳综合货运枢纽为对象,明确定义内涵、总结典型案例、找准发展趋势,从建设布局、系统用能、生产组织、运营管理等方面提出(近)零碳综合货运枢纽评价指标及计算模型,弥补低碳交通领域的研究空白。
1)目前,国内外许多厂区、居住区和商业区的道路和地面,以及城市道路在竖向方面存在较多问题,主要体现是道路和广场不平顺,局部坡度太陡--不安全,尤其是积水现象较严重,这有施工和监理方面的问题。但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是:1)业主和设计师不重视道路和地面竖向设计,例如,上海马拉松比赛的终点处,其路边积水。2)作为工程的龙头,设计师对道路和地面的竖向设计原理及方法不了解,例如,在平坦地区,有的设计师将道路交叉口故意定的*,这违反城市道路竖向设计基本规定。 2)此外,《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对锯齿形边沟的规定也存在问题,《民用建筑工程总平面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将一些错误的做法当作范例。 3)上海迪斯尼,业主很重视道路和场地的排水,但设计师为了排水,将
《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是根据建设部下达的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和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与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共同编制的。 本书分别对经济费用效益分析、财务分析、敏感性分析、方案比选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定。
为规范低噪抗滑精罩面的设计、试验、施工、质量控制和验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由山东大山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中路高科(北京)公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交建公路路面养护技术研发中心、公路养护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公高科养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交瑞通路桥养护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组成编制组,编写过程中,参考了相关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规范,并广泛征求了有关专家意见,编制完成《低噪抗滑精罩面技术指南》。本指南主要包括:材料、材料用量设计、应用领域、施工要求、施工机械、质量控制和验收等内容,作为低噪抗滑精罩面设计、施工、质量控制、检测、验收等依据。
钢管混凝土拱桥在我国的应用与研究已2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设计、施工及养护经验,初步形成了技术体系。陈宝春、韦建钢、吴庆雄所著的《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计算方法与应用》以新编国家标准《钢管混凝土拱桥技术规范》GB 50923—2013编制过程中的专题研究为基础,对该规范中的设计计算方法的编制情况与具体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供应用参考。 本书可供桥梁专业设计、施工与管理养护人员参考,亦可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高年级本科生、桥隧专业和结构工程专业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组合结构、桥梁结构研究人员参考。
本书严格按照 公路工程施工测量 课程教学大纲编写,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发了大量以公路工程施工一线的*测量技术应用为支撑的实训教学资源,采用全新模式编写。全书包括施工测量常用图纸的识读、施工放样的基本方法、公路路线及路基路面测量与放样、桥梁工程施工测量放样、GPS测量系统(RTK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RTK在公路工程施工测量中的应用以及公路工程施工放样实操考核等,内容丰富,案例翔实,旨在打造能够与施工现场测量技术零距离对接的教材。同时配备了《公路工程施工测量实训手册》,对培养学生独立工作、提高技能方面起到显著作用。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学院和成人教育道桥土建类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道桥类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图集为修编图集,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和《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进行编制,替代05MR201《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适用于新建各类城市道路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非机动车专用道和居住区道路可参照使用。主要内容包括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和非机动车道的典型路面结构及层间粘结设计、抗冻设计、沥青路面与水泥路面接缝图、新旧沥青路面搭接示意图、沥青路面计算示例、材料参数表、轴载换算表等。设计人员可以直接选用,施工人员可照图施工。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控制要点集》要点集包括了围护结构、深基坑工程、车站主体结构、暗挖隧道及竖井、盾构工程、桥梁工程、轨道工程、车站通风空调设备安装、车站给排水系统设备安装、车站低压电气设备安装10个章节,主要从控制项目、控制标准、控制措施和控制方法4个方面以表格化的形式,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安全关键控制要点,注重实用和可操作性。
书作者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各种投融资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给出了不同模式的适用性及实践案例,最后还对投融资方案评价及相关政策进行了总结。 轨道交通领域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高等院校交通工程专业、交通运输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师生。
本书根据我国开放交通两年以上的高速公路(近30条)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实际使用情况调查,详细介绍了我国高速公路半刚性路面结构及散会承载能力和面层功能状况;详细分析了沥青路面的早其破坏现象和产生原因,产提出,了预防措施;详细介绍了我国自主研究开发的多碎石沥青混凝土的特性、技术指标及其在多个工程的实际使用情况。本书还对沥青和改性沥青,沥青和沥青混凝土现状以及薄沥青面层进行了综合评述。 本书可供公路、城市道路的设计、施工、科研和监理技术人员以及大专院校师生学习参考。 本书作者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本书结合Ansys和Algor有限元建模分析理论,深入浅出的介绍了桥梁工程中几种常见桥梁的建模及分析机理,阐述了关于桥梁静力、动力计算的基本原理及有限元程序分析方法。本书分析的桥梁有简支梁、连续梁、拱桥、刚构桥、斜拉桥、钢筋混凝土拱桥、介绍了一些最基本的有限元理论,这些对从事桥梁设计与研究的工程师和广大在校学生有实际的参考价值。
修订后的《标准》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公路的功能和相应的技术指标,突出体现了公路工程建设中安全、环保以及人为本的指思想和建设理念,科学、实用、易于掌握,对加快我国公路建设步伐,促进公路交通事业健康、协调、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标准》修订后分为九章,分别是:1总则、2控制要素、3路线、4路基路面、5桥涵、6汽车及人群荷载、7隧道、8路线交叉、9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本次修订的公路分级仍为高速公路、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等五个等级,但纳入了公路功能、通行能力、服务水平等内容;将“小客车”定为各级公路交通量换算和通行能力分析的标准车型;调整了各级公路的设计速度、路基压实度值、特大与大桥的分类、中与短隧道的分类;对公路交叉设计的主要技术指标、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的分级与安全指标以及设施配置
为进一步规范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行为,全面提升建设管理水平,按照交通工作实现“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人本化”管理的目标要求,山东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主持编制了本规定。 土地是人类的生存之本。目前山东省人均土地不足0.17公顷,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公路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截止到2008年年底,山东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到4285km,占用土地33280公顷。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土地资源日益匮乏。如不采取有效的节约用地措施,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高速公路建设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率,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减少占地,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编写组在总结国内外高速公路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山东省已建成高速公路的调查、分析和研究,较为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