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空间北京城》在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系统地探讨了当代北京城市纪念空间的现状情况、类型特征、行为模式以及形态规律,归纳了北京城市纪念空间的基本特性,论述了纪念空间形成的功能机制,并针对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议,为提高城市空间品质提供了一种思路。《纪念空间北京城》适合于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等学科领域的专业人士和学生,以及相关专业的爱好者。
本书以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与实践为主题,辑录了外二十多个不同类型的城市广场设计案例,并对其进行详尽的阐释探讨,力图从中找寻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中的得失成败。 在主题论文部分,蔡老师等从社会学的角度着重探讨了当代中国城市广场的发展动力与角色危机,张老师等对临沂人民广场的使用状况进行了详尽的调查与阐述;专题案例部分辑录了市民广场、商业广场、文化广场、火车站广场和体育广场五大类十七个案例,从空间组织和景观设计等线索着手,试图对城市广场的设计手法进行细致的探索分析;它山之石部分详细地介绍了西班牙、柏林、波兰等国家的四个风格各异的广场,希望对我国的城市广场规划设计有所启迪和帮助。
万艳华编*的《城市防灾学(第2版)》运用多学 科知识,遵循重点与一般相结合、微观性研究与宏观 性研究相结合的原则,阐述了灾害及城市灾害、城市 防灾学及其相关研究等范畴,分析了地震、洪灾、地 质灾害、火灾、空袭等城市主要灾害,概述了城市灾 害风险分析与评价以及城市综合防灾体系,着重阐述 了城市抗震防灾、防洪、消防、人防、地质灾害防治 等城市防灾规划与防灾工程设计的方法与程序,在保 证城市防灾学科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的前提下突出 城市防灾规划设计这一重点内容,从而使本书既具有 一定的理论性与超前性,又具有实用性与可操作性?br/> 本书可作为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学、园林 景观、建筑结构与岩土工程、建筑施工与设备安装技 术、建筑工程经济与管理、房地产开发、建筑设备与 建筑材料、城乡建设、市政工程、环境工程
《西洋镜?中国园林》首版于1949年,共收录图片近400幅,系统论述中国园林的艺术特点和发展流变,是世界公认的中国园林研究开山之作。1921年,喜龙仁得到民国总统的特许,成为少数几个获准进入民国政府办公地中南海、北海、颐和园等地进行考察和摄影的外国学者之一。其后,遍访拍摄苏杭等地私家园林。并获得弗利尔美术馆等海内外馆藏支持,拍摄大量中国园林的名画。这些园林大部分或毁于战火或遭人为破坏,幸亏有喜龙仁费尽心血拍摄的图片,我们才得以从中一窥旧时风貌。另录醇亲王奕譞府邸罕见照片60幅,为国内首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