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在世界园林中有其独特的风格,有高度的艺术造诣,而江南园林更荟萃了我国园林的精华,本书作者童寯先生在解放战争以前,曾遍访江南园林,以其多年实地考察和研究心得,于1937年写成本书。初版于1963年由建工出版社出版。1984年建工社有对该著作作了逐句校核,增补了许多新的资料和图片,并收入著者的《随园考》一文和刘叙杰为本书所写的跋。本版《江南园林志》乃是在1984年版的基础上的再版,除对原书作了较大的装帧上的修改,又另补了一些江南园林的图片,且将文字由繁体改为简体,以便于专业读者阅读。
中国古典园林既是中国文化艺术中极具魅力的门类,同时作为大尺度的三维艺术空间和生活空间,又广泛吸纳和萃集了其他文化艺术门类的成就;因此中国园林兼具多重的经典价值:它本身是精湛造景艺术和风景美学的结晶,同时又是一座展示琳琅满目文化艺术精品的殿堂,并且还是引导人们深入中国审美思维和文化心理的通幽曲径。本书内容围绕上述要点而展开,即首先介绍中国园林的景观内容、艺术风格和构景原理,再进一步介绍园林与中国其他众多文化艺术门类之间有着怎样水乳交融的关联,以及园林是如何表现着中国人看待世界、时空的心理特点和思维方法。 《翳然林水:棲心中国园林之境》图文并茂。全书萃取了许多有概括力和代表性的图例,并配以简明清晰的文字,力求以直观的图示、精细的解析,引领读者直观感受中国园林艺术的结构方式
水族造景又可以细分为水草造景、水陆造景、雨林造景、微景观造景等不同类型的自然生态景观造景。本书既有面向水族造景爱好者的易维护打理的水陆缸和雨林缸,也有面向资深玩家和行业从业人员的水草缸。内容具有专业性和系统性,基本涵盖了水族造景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具体包括水族箱、过滤系统、光照系统、二氧化碳系统、温控系统、除油膜系统、保湿系统、底床、石材、木材、植物等的选择与搭配,以及景观后期的维护。详细的造景技巧和丰富的开缸案例是本书重量级的内容。本书可作为水族造景行业的自学书籍和培训教材,也适合普通造景爱好者学习阅读。
本书收录了38个现代景观设计优秀案例,将其按照使用情景分为8类,并总结了每个案例的设计要点,让读者能够快速而精准地了解和学习景观设计的思路。书中使用手绘的形式对景观案例进行深入解剖,对其原有场地状态、规划布局选择、路径生成原因、植被布置、节点处理等内容进行分析,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景观设计方式及思维过程。本书既可以拓展读者的视野,又能够启发设计思维,适合风景园林、城市规划、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师生,相关专业的设计师,以及对景观设计过程感兴趣的大众读者阅读。
《中国园林鉴赏辞典》由中国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学家、 现代中国园林之父 陈从周主编。全书在结构上分为 名园鉴赏 和 品园杂识 两部分。上篇 名园鉴赏 由私家园林、皇家园林、纪念园林、寺庙园林、名胜园林五部分组成,重点介绍国内现存园林及园内景点;下篇 品园杂识 系统介绍我国园林的文化内涵、历史渊源与品园知识;后附中国园林历史大事年表。本辞典条目完整,内容详尽,是一本既有鉴赏价值,又具专业背景的实用鉴赏辞典,亦是园林艺术和美学的集大成之作。
环境心理学,即环境-行为研究,主要研究物质环境,包括建成环境和自然环境等与行为的关系,涉及进化论、人类学、社会学、地理学、心理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建筑学、室内设计和环境管理等学科。全书在阐述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实例,探讨了这一领域在相关专业中的应用。全书密切结合实际,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可供城市规划、风景和园林、建筑学、室内设计、环境保护等专业的大学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作为教学和科研的参考用书,也可供相关专业的设计、科研和管理人员参考。
《江南园林志(第2版典藏版)》是一本论述和介绍中国苏、杭、沪、宁一带古典园林的专门着作。 本书分文字和图片两部分。文字部分包括造园、假山、沿革、现状、杂识五篇,论述中国造园的传统特色和一般原则,阐释假山艺术,介绍江南各地着名园林的沿革、现状、艺术特点并作出评价。 本书是中国最早采用现代方法进行测绘、摄影的园林专着。书中述及的一部分园林现已残破或者废弃,这方面的资料尤具历史价值。
扬州园林向称 翰墨园林 。本书选收扬州当代名胜古迹、旅游景点的楹联234幅,包括瘦西湖、大明寺、个园、何园、竹西公园、史公祠、琼花观、茱萸湾、吴道台宅第等传统景区,卢氏宅第、大王庙等新修复景点。内容既有传统名联,亦有新撰佳构,大致依景点方位排序。每一景点作一概要介绍,每一联语作一简要分析,点明位置,注明来源,间作赏析,并简介作者、书者,文字力求浅显、精练、准确。
本书在体例上不采用断代通史的写法,而是把园林的全部演进过程划分为五个时期:生长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成熟后期。好处在于 源 与 流 的脉络较为清晰,前因后果较为明确,读者易于把握到中国古典园林即使在 超稳定 的封建社会的漫长而缓慢的演进岁月中亦非一成不变的情况。
本书系美国景观的权威机构 美国风景园林设计师协会组织编写的景观设计书籍,作者结合多年的设计经验,用新的视角重点介绍一些实用的设计方法,是国内景观设计师较理想的参考资料。本书引领了景观设计的时代潮流,将为推动中国当代景观设计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本书也可作为景观设计师、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及相关专业的教科书或教学参考书。
《园冶》在中国古代造园史上有着极为崇高的地位,全书共分三卷,*卷分相地、立基、室宇、装折四篇;第二卷全志栏杆;第三卷分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六篇。其中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四篇,为我国造园艺术之精华,并附图235幅。本书由我国造园学的创始人陈植先生为《园冶》一书所做的注释。陈植早在20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着手注释工作,还与许多知名学者,如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刘敦祯、建筑科学院的刘致平、同济大学建筑系陈从周及杨超伯等人,相互切磋,分别增补、订正,力求作到真实反映该书的特色。本书对于今天的园林设计人员和园林专业师生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为国际语境中关于中国造园艺术与山水画艺术的跨学科文集,汇集了数位当代国际一流相关学者在该领域的出色成果,在思想、文化、设计各个维度,以及表达、观赏与体验方式等方面,从历史考证、案例分析以及当代创作等多个视角,对中国园林和山水画的深层关联进行了细致的剖析论述。本书作为中国造园艺术与山水画艺术的跨学科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阅读、收藏价值,可供建筑学、风景园林、艺术史专业的研究者和学生、相关文化爱好者阅读参考。
分析体系的建立,会将设计变得有理有据且逻辑更清晰。本书所讲的分析的过程,也是梳理设计的来龙去脉的过程:基于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基于什么样的原则进行分析。在一个完整的设计文本中,除了平面图效果图等直观呈现,剩下的部分是怎么来的?该怎样完成才是科学的?这本书会给出一个全面的答案,并且为设计者在项目汇报中如何做到更具说服力,提供系统参考,助其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本书涵盖了多种类型和尺度项目所需要的分析方法与思路。几位作者都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设计一线的工作经验,本书是他们富有价值的分享。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学科的一个关键方面,是识别并利用空间、场所和景观的独有特征,以达到所期望的环境质量。本书提供了一个介绍相关学科领域的理论和实践。书中列举了许多国家的城市和乡村的实例,说明了各种各
该书成书于崇祯七年。分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位置、衣饰、舟车、蔬果、香茗十二类。凡园之营造、物之选用摆放,纤悉毕具;所言收藏赏鉴诸法,亦具有条理。与《园冶》并称 古代造园艺术双璧 。
古代地方专题版画图集。扬州以园亭胜。为彰显扬州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展现清代扬州园林风貌,编著者现从《历代志书》《南巡盛典》《广陵名胜全图》《广陵名胜图》《扬州画舫录》《鸿雪因缘图记》《泛槎图》《扬州东园题咏》《平山堂图志》《江南胜景图册》中选辑出有关扬州的园林名胜图152幅,一说一图,随文选录历代名人咏扬州诗词百余篇。是一本赏读性的扬州园林画本,有一定的文献价值。
本书将内容分为新手与高手必懂及综合实例三部分,以帮助读者掌握专业内容的关键点,从而快速提升从业技能。 本书共分为五章,内容包括:假山、水景、景观小品工程的基础知识,假山工程,水景工程,景观小品工程以及综合实例。 本书内容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可作为园林工程现场施工人员的技术参考书,也可作为园林相关专业人员的参考资料。 本书超值赠送专业相关实景照片与视频。
本书是一位洞察敏锐的观察者在游历中所得的人生经验的集成。虽然每一件轶事都由简短的几页组成,但都富含深意,让人回味无穷,难以释怀。约翰?奥姆斯比?西蒙兹是举世闻名的风景园林、环境规划领域的教育家、作家和设计大师。他从许许多多的有关建筑、规划及风景园林的讲稿中精心挑选出了这些大放异彩的小文章,这些文章表达了他保护地球的哲学思想。本书编译者与西蒙兹有着很深的友谊,对他非常了解,除了原滋原味地将西蒙兹的这部作品奉献给读者以外,还把与西蒙兹及其思想有关的资料尽可能全面地收录进来,以肆读者。读者们可以在书中跟随大师畅游世界园林风光。在欣赏的同时,还能开阔视野,悟到园林设计的精髓和哲理。
百年前的日本民众,尚不知道日本庭园在世界建筑史、美术史、造园史方面的价值。作者龙居松之助是日本著名的造园史家,对日本庭园史阶段性的特点有深刻的见地,在日本建筑史享有盛名,在当时被誉为 庭园历史研究的人 。他以向日本国民普及日本庭园的价值、呼吁保护现有古典园林为目的著述此书,在当时的日本有深远的影响。书中收录了作者实地考察后选择的日本各地庭园五十余处,系统介绍了日本传统庭园的发展、演变历史,对著名庭园的造园手法进行了精当的分析,对庭园的维护、保护提出了明确的建议,是难得的介绍日本庭园的经典、**之作。
园林不仅仅是一个有形的物质空间,还是…一个无形的精神领域。赏园旨在体味超越花草、树木、湖水及岩石的喜悦,即感受瞬间的永恒。 有些园林已不复存在,然而,即使它们已成废墟,或已被人遗忘,它们依旧能在支离破碎的文字中获得生命,在黑暗的年代创造空灵的境界。在本书中,我将通过从园林历史中学到的东西来解释已经成为历史的园林。 鸣鹤园当初只是清朝众多皇家园林中的一个,然而,这里充盈的历史使它变成一种象征,昭示着一个永恒的难题:在经历创伤的岁月里人们该如何对待艺术?……园林的毁灭敌不过人们的想象,从久远的过去传来的声音仍然在谈论我们今天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