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图像艺术》(全三卷)集文化性、艺术性、历史 性、研究性、资料性于一体,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系统地展现 我国古代园林图像艺术成就的系列专著。全书深入发掘、整理了 中华古代园林图像遗产,从图像的视角来阐述中国优秀古典园林 的景观艺术特征,打破了以往中国园林史著作以朝代分期为脉 络、以园林风格变化为主线的叙述方式,而是在梳理古代园林图 像相关文献资料、仔细甄别图像内容的基础上,采用专题分类模 式,以图像所表达的园林内容和性质为主线展开阐述。全书分为 “皇家园林图像卷”、“风景名胜图像卷”和“私家、寺观园林图像卷” 三卷,各卷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解析 1200 余幅中国古代园林图 像的绘制内容、风格手法、媒介材料,并重点阐释、探讨图像中 所呈现的园林营造背景、空间格局,以及建筑、装饰、植被和
《说园(典藏版)》这本书是我国著名古建筑、古园林专家,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先生的园林理论力作。本书对造园理论、立意、组景、动观、静观、叠山理水、建筑栽植等方面皆有独到、精辟的见解。全书谈景言情,论虚说实,诚如叶圣陶先生的评述――“熔哲、文、美术于一炉,臻此高境,钦悦无量”。书中文笔清丽可诵,引人入胜。《说园》不仅是一部经典的园林理论著作,还是一部出色的文学作品。 本书以中英两种文字同刊,且中文用毛笔精书影印,并附苏州园林摄影与中国古代造园图三十二幅,相得益彰,既可使读者了解中国传统造园艺术,也可供园林、建筑、旅游事业工作者参考。
一栋看似普通的建筑,承载着怎样的历史记忆?采访者们以一栋大楼为纽带,通过对半个多世纪以来居住在大楼的住户、对大楼的管理者、对大楼所在区域的总规划师进行访谈,揭开建筑内部的日常生活与公共记忆。
当合理适度地分配风险,如风险被保险公司、业主和养护单位等多方面共同承担的时候,也可以把不利因素变成促进正常发展的有利保障,在安旭、陶联侦编著的《城市园林植物后期养护管理学——园林养护单位工作手册》的第二章中将详细阐述这个问题,同时读者也要结合第二个附录,合理的起草养护合同,这一章是全书的灵魂。第三章至第八章,主要阐述园林养护植物适合生长的物理条件,这六大要素是任何植物都不能离开的最基本条件,缺一不可。第九章涉及园林养护单位对项目内植物进行的修剪工作,城市园林作品中的植物为了完成景观审美、病虫害防治等需要,必须进行相应的修剪工作,但是审美需求和经济需求的修剪并不一致,尽管两者之间有相似之处,本书也在字里行间表达了这一点。第十章讲述人为破坏和园林作品中植物的关系。第九章直至第十
《匠学图绘:二十年设计手绘图集》主要介绍了以下五个方面内容:建筑设计的绘图要点和图片;园林设计的绘图要点和图片;木作及明清家居设计的绘图要点和图片;书法、绘画、收藏等工余所好;绘图的技法等。全书内容丰富、知识系统,道理深入浅出、技术新颖实用;语言通俗易懂、文图并茂,是一本比较好的科普读物。
半部天马行空,半部现实人生。德国鬼才插画家克里斯托弗·尼曼在日常物体上涂鸦寥寥数笔,创作出令人捧腹的趣味画面,发掘寻常生活中的细微意趣;另一面,他将插画与文字结合,诙谐地讲述了自己与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人生难题——截稿日前发作的拖延症、瓶颈期的焦虑、在理想与金钱之间摇摆的两难……本书复刻的三百幅插画,都是不按套路出牌的神奇混搭。本书收纳的每一段独白,抢先发售坦诚揭开,艺术家创作过程中痛并快乐着的伤疤。本书穿插的三则小故事,解构平淡日常,展露新媒体时代故事叙述的新方式。翻开书,你就已经进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视觉旅程。
21世纪的美术教育正面临巨大的更新与变革,本套丛书将对此过程做最近距离的关注和反映,将展现:美术院校中青年教师最富有创意的教学理念、方法与学生开启心智、灵感迸发的互动过程。侧重于实验性与探索性。内容涉及绘画、雕塑、设计、动画、摄影、建筑等各个专业领域。我们希望其中的每一册都是朴朴素素地讲自己的创意。描述而无须自我评估,不必硬把小创意复杂化。社会上文风挺差,用套话把短文撑大,借别人的创意改编成自己的东西已经蔚然成风。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绿化建设大量运用当今世界进的设计构思和施工技术,立体绿化作为世博园区场馆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世博会园区绿化的新亮点。本书主要通过对世博会场馆立体绿化案例的介绍,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解析了立体绿化中的关键技术——墙体绿化构架技术、滴灌系统、防水结构和植物选择,并从赏析的角度介绍了多家场馆的立体绿化。适合园林绿化工作者参考。???
建筑与园林的结合是开辟建筑设计创新道路的主要方向之一。本书作者早在1990年代发表的研究中就指出,用室内外空间配对来服务于每个主要建筑功能,是中国建筑传统的一个基本特点。实践证明, 该特点在工业化的中国仍然被公众所喜爱。因此它也应是现代建筑在中国本土化的出发点之一。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本书作者从1990年代初开始就在自己的建筑/城市设计实践中有意识地重点探索建筑与园林的结合。本书共选择了15个设计作品,来演示到目前为止的心得。选择建筑与园林结合作为现代建筑本土化的切入点,目的不在于复活表面上的传统,而是找出隐藏在表面形式下的基本空间结构及其服务的实际功能,按今天的中国社会现实加以取舍或调整,最后用当前的技术手段创造出新形式。
《城市设计与规划》收录了国内大师级的CG表现作品,如实地记录了国内著名事务所对城市设计与景观规划、住区规划等的实践、探索,是景观设计师、规划师、环境艺术专业院校相关专业师生了解国内*规划与城市设计项目的资料册,也是效果图制作行业从业者的学习典范。
本书共分17章,约230万字。依据国家*颁的标准规范及法规,论述了园林工程招标与投标的程序及方法,概算与预算的要领与诀窍,在施工方面更是从地形处理、测量与放线、大型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植物的栽植与养护、园林建筑小品布置与建造、水景设计施工、假山营造、各种铺地方法、园林给排水工程、园林照明以及竣工验收等分项工程进行深入细致地讲解,使人一目了然,真正做到了为我所用的目的。 全书由北京林业大学等园林界专家主编,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俊愉、孟兆祯主审,权威可靠,是值得园林界人士信赖的工具书。
虞金龙教授的《我眼中的英国花园》不仅以风景园林设计和实践的专业人士的视角对作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的英国园林发展的脉络、风格演变和经典设计做了系统阐述,更从历史、人文、自然这三个维度将英国园林和花园的美好全面展现。 带读者从历史“时间轴”上了解英国园林和花园是本书的亮点。《我眼中的英国花园》的另一精彩之处是虞金龙教授将这些花园、园林,及它们所属的古堡、庄园、乡舍与“人”的故事娓娓道来。
本书收集了中国*秀的建筑表现公司150家*表现作品约800幅,全部规划设计、城市设计、公共景观、住区景观、景观建筑等类别。书中表现的不仅仅是直观上的建筑展示,还有各式各样建筑方案的风采。参考面广是本书的优势所在。本书由邢日瀚编。
乡土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最朴实、最真率、最生活化、最富有人情味的一部分。它们不仅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的认识价值,对建筑工作者来说,还可能有一些直接的借鉴价值。
《生态都市主义》将城市看做一个系统,一个城市生态系统,试图从社会、经济、文化、规划设计和技术等各个方面,来创造一个和谐、高效、绿色的、城市时代的人类栖居环境。系统综合的途径、开放和多视角的探索,是本书的特点。其内容的丰富性和综合性表明了它并不试图给未来理想城市定义一个模式和一条途径,也绝不是一本生态城市建设的手册,而是为实现生态城市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途径、方法和技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