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空间的设计》是日本著名建筑师 芦原义信 的作品。芦原义信1942年毕业于 东京大学 ,曾任东京大学教授,并开设有芦原义信建筑研究所。他曾主持设计了1967年蒙特利尔国际博览会日本馆、驹泽公园奥林匹克体育馆等建筑。1960年起,他即开始研究外部空间问题,为此曾两度到意大利考察。作者在书中通过对比,分析意大利和日本的外部空间,提出了积极空间、消极空间、加法空间、减法空间等一系列 饶有兴味 的概念;并结合建筑实例,对庭园、广场等外部空间的设计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 现代西方建筑理论众说纷纭,其中虽不乏真知灼见,不过这些理论的研究者却未必都具有建筑创作实际体验,故虽言之凿凿却不着痛处,难以指导设计实践。更有甚者,唯恐其理论不够 深奥 ,乃一味旁征博引,玄之又玄,再加文字晦涩,读后令人如坠五里雾中。 芦原
在当前城市更新背景下,本书以滨河空间更新这一热点地区为研究对象,重点阐述有机更新的具体规划技术路径和实施引导策略。通过对相关理论的综述和特征的提炼,结合国内外案例,聚焦上海市中心城区多个滨河空间更新的实际项目案例,从规划设计的角度出发,围绕结构优化、生态修复、功能提升、交通链接、场所营造五个维度,构建滨河空间有机更新的技术设计路径。通过空间句法等技术手段的相关介绍,聚焦新技术在滨河空间更新中的具体应用。围绕规划成果编制、规划政策引导及规划管理协同三方面,总结提炼滨河空间有机更新实施引导策略建议。全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言简意赅,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可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手边工具书。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 为作者16年教学、科研成果的总结。全书共分6章,主要内容有现代景观设计及其发展、景观环境调查与评价、可持续景观设计方法、人性化景观环境设计、现代景观空间建构、景观设计思维与表达。 《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可供本科生、研究生学习,也可供景观设计、城市设计人员及相关专业师生阅读。
《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共分三个部分,部分介绍了国家湿地公园的主要功能,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系统,以及规划设计前需要做的湿地公园最重要的环境资源、湿地资源、风景资源以及生态功能的调查与评价内容。第二部分分别从湿地保护、恢复、合理利用、公园管理等全面详细介绍了其规划设计的方法与内容。第三部分介绍了目前国家湿地保护恢复工程实施中所需要的政府财政补助资金实施方案编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能力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和涉及到与国际接轨的湿地保护管理计划编制等内容,目的为湿地公园建设与管理提供参考。全书内容完整,文字流畅,是一本可供城市规划设计工作者参考的理论书籍。
大IP时代就要来临了,但到底什么是设计行业的大IP?本书就IP设计进行了多方面的介绍,作者更是把自己多年创作的作品和工作经验与大家分享。除全面的学习内容外,本书作者还倡导学以致用,讲述了自己参加比赛的过程,同时也分享了自己的设计思路。本书为关注IP形象设计的爱好者和初学者指明了学习的方向,让我们一起来“创造生命”吧!
本书是一本归纳了日本庭园相关知识的入门书,面向对日本庭园感兴趣且有着学习意愿或已经拥有日本庭园,开始着手维护管理园林而犯愁的人们。内容方面在旋转设计方面略作概述之外,从庭园历史、庭园构成要素、制作方法、维护管理到各种使用道具等全面地介绍了日本庭园的各种知识。其次,随着日本庭园在海外建造日益增多,庭园的树林修剪,维护管理等方面给当地人员带来不少麻烦。另一方面,海外新计划建造的日本庭园的事例也逐渐增多。本书列举了海外日本制作、改修、施工等注意要点。日本庭园无论在世界任何地方都不会改变其主要的精神思想。本书是日本庭园设计、施工、维护管理等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如果能通过本书让世界各地的人们对日本庭园产生举并能更多地了解日本传统美学思想的话,便是莫大的荣幸。本书不仅仅可以作为园林专业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这本书通过简炼的文字和大量插图以及初学者易接受的基本术语介绍运用于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要素和材料,更详细地说,旨在论述风景园林构成要素的语汇、意义、共性、潜在价值、以及设计导则。全书分为地形、植物材料、建筑物、铺装、园林构筑物、水和设计程序这几个独立章节,包含了400余幅精美插图,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徒手线条图。靠前章主要讨论地形﹑地貌以及规划设计起点。第二章和第三章论述植物素材和建筑要素,这两点与地形一起构成了大多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主要结构与空间组成部分。第四章和第五章谈及用以装饰和美化室外空间,弥补地形﹑植物及建筑不足之处的铺装材料和构筑物。第六章论述在许多景观中作为装饰和点缀形式的水体。本书很后一章把设计程序概括为一个将所有物质设计要素统一为
普达措国家公园,是目前中国大陆个国家公园,其规划和建设,是以国家公园保护、游憩和教育的理念为指导,结合生态旅游本土化思想来进行的。规划充分体现了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的价值维度。规划包括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层面,涉及到了“两个范畴”和一些“保障体系”。其中“两个范畴”:一是按国家公园理念和香格里拉的实际情况,对“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进行资源本身固有价值的分析与评价、发展定位、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规划;二是按生态旅游本土化的理念,对资源的开发价值和市场前景进行分析和评价,将游览空间分为大众生态旅游区、专业生态旅游区和生态度假区来进行空间结构分析和规划。“保障体系”包括管理体制、资源和环境保护措施、商业计划、基础
安庾心编著的《下沉式景观(Ⅱ)(精)》是一本讲解靠前外下沉式景观设计的专业类图书。 作者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读者走入下沉式景观设计的世界,书中包含了下沉式景观所需的专业理论、创新的设计思维解析、丰富的实景案例和效果图等。其中,景观和人文之间的关系、景观和地理的关系以及如何结合当地地形设计出独具特色的下沉式景观,对下沉式景观设计的灵感启发和设计细节的把控大有益处。 作者以其专业的景观和建筑设计背景、多年的工作经验、指导实践经验,与读者分享更加高效合理的下沉式景观表现手法,希望读者们能够从中获益。
本书论述了城市景观照明创决设计中的有关问题,通过对景观类型及功能特点的分析,探讨了相应的夜景设计原则、创意构思及形象设计方法。本书所涉及到的景观对象包括大型公共建筑、中国古典建筑、小型门店、步行空间、桥梁、园林等。本书中的夜景创意分析既考虑了景观元素的自身的功能性质及形态构成,也考虑了它们在城市环境中的角色地位,从夜晚景观形象塑造和城市夜生活需要等方面,探讨了景观照明的设计。此外,本书也对一些典型照明手法的特点和使用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融汇大量的景观照明实例,增强了内容的可读性以及问题探讨的针对性。 本书的主要读者对象是景观照明的设计人员和照明工程的组织管理人员,同时,也可供与城市照明有着密切关系的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城市规划、市政设计等专业人员以及高等院校中相关专业的师
本教材根据韩国语语法、词汇、词性的难易度、使用频率,以日常生活、韩国文化为主要内容,旨在培养学习者的综合韩国语能力。本教材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语法讲解详细系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训练分布均匀,使学生在获得扎实、坚固基本功的基础上,能够活用,快速提高韩国语综合能力。本教材共有16课,每课由课文,词汇,语法,练习、补充单词等组成。
北方设计研究院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创建于1952年,是一个具有EPC工程总承包能力的国家综合性大型工程咨询设计单位,拥有国家甲级工程咨询、工程设计、工程监理资质、国家甲级工程总承包资质和直接对外经营权。作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的成员单位,北方设计研究院承担着重任,在集团公司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结合国家与集团发展的需要,已完成20余项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的规划设计。本书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十五个项目供读者学习参考。 产业园规划设计是介于单体设计与规划设计之间,包含着单体设计和规划设计的、一个有特定需求的设计,是建筑设计与规划设计的充分融合。在做园区规划及建筑方案的设计时,提升设计的品质是考虑的首要因素,同时,还要注重生态环境、历史文脉、人们新的审美观念,以及人们对建筑环境质
本书是阐述如何建设人类美好环境的重要书籍,自1978年在美国出版以来行销全世界。美国作者约翰·奥姆斯比·西蒙兹是20世纪研究人与自然环境相互影响的的思想家之一,也是的景观建筑师。这部无法估量其价值的著作,是作者从当时流行的一系列建筑学、城市规划、政治活动、土木工程和自然科学等文献中汲取营养,并根据自己的丰富实践经验总结而成的。 本书主要介绍了环境影响因素的研究和先进的规划技术,内容涉及了组群规划、生态决定因素分析、各种方式的交通运输设计、社区规划、城市更新、城市与区域规划的结构、露天矿区、垃圾场和土地改造方法、噪声消减、水和空气的保护以及动态的保护方针等,并附有大量实例分析和图解。本书中提出的问题、观念、理论和对策与当今中国面临的问题十分贴近,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 本书可供建筑师
《公园:宜居社区的关键》涵盖公园的方方面面从公园的历史演变到公园规划、选址、土地购买、改造建设、设计、开发、融资、日常管理和治理;借助300张彩色插图和地图,阐述公园的起源和兴起,定义公园的角色及其演变,从城市和郊区居民公共福利投资的角度,探讨公园在城市和郊区居民生活中的作用。本书阐释了公园为什么和机场、高速公路及其他基础建设设施一样成为现代生活的核心,以及如何在促进个人幸福、提升公共健康、打造宜居环境、孕育文明社会和主导区域发展等方面发挥主要作用。?亚历山大·加文(AlexanderGarvin)从事过城市规划、房地产、教育、建筑和公共事业等行业。通过本书,他阐述了如果不能深入理解公园和公园对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影响,就不可能完全理解城市和郊区的功能,也不能很好地规划他们的未来发展。本书继承和发扬了
《败壁与废墟:建筑与庭园红砖美术馆》作为《北大园林》系列丛书的册,《败壁与废墟:建筑与庭园红砖美术馆》主要通过红砖美术馆项目,呈现作者对建筑的思考和对中国园林的研究,全书主要包括作者撰写的三章对项目缘起、设计理念、建造过程以及与中国古典园林思想的对位与转换关系的思考过程;以及一篇由专业内建筑师和建筑评论家共同参与的论坛实录所组成。 《败壁与废墟:建筑与庭园红砖美术馆》延续了作者在日常和传统文化中找寻一些非常基本的东西,并用一种朴素的关联性,在实践中表达出来。书中阐述的不是最终的项目,而是形式、空间等生成的具体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