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共分为11章和5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接地装置分项工程、引下线分项工程、接闪器分项工程、等电位连接分项工程、屏蔽分项工程、综合布线分项工程、电涌保护器分项工程和工程质量验收等。
为使广大设计人员和厂家*好地理解和应用《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0974 2014,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给水排水研究分会组织了全国几十位专家编写本书。赵锂、陈怀德、姜文源主编的《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实施指南》内容以规范为主线编写,内容共计14章,分为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参数、消防水源、供水设施、给水形式、消火栓系统、管网、消防排水、水力计算、控制与操作、施工、系统调试与验收、维护管理。本书还对《细水雾灭火系统技术规范》GB50898 2013中的重要条文进行了解读。 本书可供给水排水设计师、生产厂家和相关专业大中专院校在校生参考使用。
本标准适用于建、构筑物中设置的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的设计、施工、调试、检测、验收与维护保养。
本标准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 的通知》(建标E2008]105号)的要求,由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对原国家标准《工业构筑物抗震鉴定标准》GBJll7—88进行修订而成的。 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通过调查总结抗震鉴定经验和国内外地震破坏实例,作了专题研究和计算分析,吸收近年来的工程实践经验,并在全国范围内征求了有关设计、勘察、科研、教学等单位和专家、学者的意见,经多次讨论、修改并作了经济分析,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22章和6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场地、地基和基础,地震作用和抗震验算,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钢框排架结构,通廊,筒仓,容器和塔型设备基础结构,支架及构架,锅炉钢结构,井塔、井架,电
本书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版)及相关的建筑设计标准、规范编写。本书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部分条文通过图示表格等形式表示,力求简明、准确地反映《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原意,以便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本图集可供全国建设单位、规划和建筑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相关人员以及消防监督人员配合规范使用。
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风力风电场中风力发电机组消防系统的设计、施工、调试、验收和维护管理。风力发电机组在整机出厂前预装消防系统装置的,其消防系统的设计、施工、调试、验收和维护管理应按本规程执行。2015年5月1日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是根据建设部 关于印发《200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靠前批)》的通知 建标函[2005]84号的要求,由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会同有关单位,对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 2001进行修订的基础上编制完成的。该共分10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地下工程防水设计;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主体防水;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细部构造防水;地下工程排水;注浆防水;特殊施工法的结构防水;地下工程渗漏水治理;其他规定。
07J905-1《防火建筑构造(一)》国家建筑标准适用于新建及改扩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建筑构件防火设防,由说明、工程做法、构造节点详图等部分组成。 本图集重点表现建筑构件的防火构造设计,主要采用各类非承重轻质建筑板材装配而成。建筑防火构造包括:钢梁柱包覆、内外墙体、吊顶、管道竖井、电缆桥架包覆、通风管道包覆等。轻质建筑板材包括:薄板(板厚 30mm)、条板(板厚>30mm)、金属板。薄板构造包括:轻钢龙骨板材构造和无龙骨板材构造。条板(大板)适用于内外墙体。金属板组合构造适用于建筑外墙。 本图集的编制体现了新观念、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特点,内容充实、设计合理,便于设计选用和施工安装,对防火做法在工程中的应用起到规范作用。
目前关于防火安全设计的书籍虽然很多,但普遍存在着不是过于专业,就是涉及内容有限或技术过时的问题。本书全面介绍了与防火安全设计相关的基础内容和应用实例,使设计从业人员在掌握防火安全设计的必要性和相关技术的同时,了解建筑设计与防火安全的关联性。本书第1章至第5章分别讲解了防灾计划的必要性和防灾设计的基本概念;防灾计划的各种技术、措施分类和原理;在实际设计应用中设计图纸应标明的防火对策的深度;不同建筑用途应考虑的防灾事项和大量性能设计的应用实例,以及性能设计的相关技术,包括疏散安全和烟扩散性状预测、火灾延烧的防止、耐火设计等性能评价的方法,同时介绍了材料、构件的试验方法。本书的内容组成与普通读物的写法不同,每项内容共两页,图文并茂,以图片为中心进行简单明了的详细说明,其构成类似于 百
修订说明: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系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4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3]169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的设计、勘察、研究和教学单位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1)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15》以及民政部发布2015年行政区划变更公报,修订《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2)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实施以来各方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对部分条款进行文字性调整。 本次修订,共涉及一个附录和10条条文的修改,分别为附录A和第3.4.3条、第3.4.4条、第4.4.1条、第6.4.5条、第7.1.7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是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200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函[2005]84号的要求,由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会同有关单位,对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进行修订的基础上编制完成的。该共分10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地下工程防水设计;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主体防水;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细部构造防水;地下工程排水;注浆防水;特殊施工法的结构防水;地下工程渗漏水治理;其他规定。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3CJ06-2)·开窗机2:消防联运智能开窗机》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参考图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消防联动智能开窗机分为折臂式、螺杆式、链条式、齿条式和滑槽式5种类型。本图集是为建筑防火和通风设计时,合理选用开窗机而编制的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参考图集。 图集内容主要包括:总说明、分说明、选用表、安装示意图等内容。 图集具有以下特点:1.消防联动智能开窗机形式多样、外形美观、功能可靠,对建筑的防火、排烟、通风起到很重要的作用。2.用于不需要消防联动的场合使用时,可取消智能控制设备及消防联动控制箱,直接选用开窗机、按钮开关、集控开关等满足日常通风需求,适用范围广泛。3.图集编制内容详细、条理清楚、使用方便,能够满足设计和施工的需要。
本规程根据《福建省建设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建设厅2005年科学技术项目计划(靠前批))的通知》(闽建科[2005]22号)的要求,由厦门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会同有关单位编制而成。 在本规程的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在调研省内外大量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原因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施工实际,组织针对性的研究,建立数学模型,提出建设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监控、管理及事故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原则与基本方法,反复讨论、调整、修改,并广泛征求意见,吸取相关建议。 本规程是目前我国专享的有关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技术规程,适用于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对贯彻“安全靠前、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达到防灾、减灾,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
本规程根据《福建省建设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建设厅2005年科学技术项目计划(靠前批))的通知》(闽建科[2005]22号)的要求,由厦门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会同有关单位编制而成。 在本规程的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在调研省内外大量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原因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施工实际,组织针对性的研究,建立数学模型,提出建设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监控、管理及事故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原则与基本方法,反复讨论、调整、修改,并广泛征求意见,吸取相关建议。 本规程是目前我国专享的有关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技术规程,适用于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对贯彻“安全靠前、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达到防灾、减灾,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
本标准的4.1、第5章(5.5.12、5.13.3.5除外)和第7章(7.2.1除外)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 本标准附录D~附录Z(无附录0和附录X)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固定灭火系统分技术委员会(SAC/TC113/SC2)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美国安素公司(北京)、深圳因特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南京消防器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美力马消防设备有限公司、广东平安消防设备有限公司、西安核设备有限公司卫士消防设备分公司、上海金盾消防安全设备有限公司、四川威龙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连喜、陈泽民、杨震铭、宋波、董海斌、李毅、高云升、李习民、盛彦锋、啜风英、许春元、张国壁
历史跨入新的纪元,公安改革的大潮风起云涌,加快公安高等教育工作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进一步完善公安高等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公安高等院校的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已成为提高公安队伍整体素质的迫切需要。特别是第二十次全国公安会议的召开,不仅吹响了公安改革的号角,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公安教育工作奋斗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 发展是我国公安高等教育改革的要务,而教材建设是公安高等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现公安高等教育现代化、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基本措施。各教育层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要取得实质性的成果,首要的就是编写出版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面向21世纪课程的教材。前些年我们相继组织编写了一批公安专业教材,对提高公安院校的教育水平,完善学科体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随着公安工作实践的飞
本标准的第5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消防车泵分技术委员会(SAC/TC 113/sc 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
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2002]26号文《二○○一~二○○二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要求,由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的。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建设了广泛的调查研究、生产、设计和使用的科研成果及工程实践经验,参考了相关国际标准及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的相关标准,进行了有关基础性实验及工程应用实验研究。广泛征求了设计、科研、制造、施工、大专院校、消防监督部门和单位的意见,后经审查,由有关部门定稿。 本规范共分六章和七个附录,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设计要求、系统组件、操作与控制、安全要求等。 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以国内外有关同类规范为参考,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多次与科研、设计、施工和使用单位进行交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积极吸纳国内外建筑灭火器配置的工程设计和应用成熟经验,结合我国现阶段工程实际,经反复讨论、认真修改,后经有关部门共同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7章13节,6个附录,此次全面修订的内容主要包括: 1.增加了“术语和符号”一章:2.增加了“灭B类火灾的水型灭火器”,改变了以往我国的水型灭火器只能灭A类火,不能灭B类火的状况;3.灭火器底部离地面高度从不宜小于0.15m调整为0.08m;4.对有视线障碍的灭火器设置点,应设置指标其位置的发光标志;5.A类灭火器配置基准;6.B类灭火器配置基准;7.灭火器的减配系数;8.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计算程序;9.将“灭火有效程度”修改为“灭火器的灭火效能和通用性”,并
本规程主要是在依据实验、系统应用灭火研究数据,参考国外相关标准,总结国内工程实践经验,并广泛征求专家和使用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 本规程的内容包括总则、术语、设计、安装、试压和冲洗、调试及验收、维护管理等。 根据国家计委计标[1986]1649号文《关于请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委员会负责组织推荐性工程建设标准试点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现批准发布协会标准《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用技术规程》,编号为CECS 219:2007,推荐给工程建设设计、施工和使用单位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