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巡礼》是作者亲自访问历史性的住宅名作,而且置身于那些住宅中,在那些住宅的四周走动的时候,记下的所见、所思、所感而写成的笔记。《住宅巡礼》既像是旅行日记,又像是建筑的导览书,也像是素描和照片组成的田野调查笔记,如果您从《住宅巡礼》中能体会到那使我心脏扑通扑通地跳、紧张不安,而又雀跃不已的到底是什么,这就是我的幸运了!
《图书馆建筑设计手册》是作者多年来在图书馆建筑设计、研究的基础上编写的一部专著。《图书馆建筑设计手册(精)》内容涉及中外图书馆发展趋势、图书馆的选址、总体设计、图书馆的组成及功能关系、图书馆的建筑布局及空间组织等。此外,对图书馆的各组成部分,如借阅部分、阅览部分、书库、管理部分以及公共活动部分等的设计原则、设计手法、技术经济指标等作了详尽的分析阐述。书的最后附有当代中外著名图书馆实例20余项,供读者在设计工作中参考借鉴。
宗祠建筑承载着一个宗族全部的历史情感、生活理想,以及维系情感、支撑理想的宗法关系,而宗祠建筑本身也就被赋予了极其重要的文化意义。因此,感受祠堂的建筑艺术及其装饰艺术,就是感受人们血脉相袭的思想感情、信仰崇拜、观念意识,就是感受众多姓氏各具魅力的生活史和精神史,并由此反观我们民族特有的文化风度,精神气质和心灵历史。
本书详细讲解了20个“十二五”全国十佳医院建筑设计单/群体项目的设计理念、医院布局、外观造型、交通设计、绿色景观、建筑功能、建筑亮点与安全性材料应用等内容。同时,书中特别纳入设计师的经验分享,邀请30余位主创设计师讲述项目方案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选择、构思,以及设计的实现。 本书可供建筑设计研究人员、医院管理和基建管理决策人员参考借鉴,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设计课的教材或相关专业的参考书。
中国传统建筑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建筑体系,我国的古建工作者对古建筑有系统、全面、专门的研究。随着国家进一步落实宗教政策,各地寺庙有恢复重建及新建的设计需求,笔者将四十余年来设计的三十余座寺庙建筑的经验汇编成书,供设计人员参考借鉴。 本书采用公制计量单位,通俗易懂且实用,避免了单位换算的麻烦,设计者可直接使用,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很快上手。另外,本书以典型单体建筑为例进行介绍,如遇组合式建筑,设计者可自行组合,方便实用。 本书适用于教学、岗前培训和在职人员专业技术指导等。
《城市住宅区设计》所引用的研究实例的设计都各具特色,但是它们成功的基本要素却是大致相同的。这些成功的基本要素包括空间规划的设计、公共空间的质量保证、无私和谐的建筑风格以及对具体细节的充分重视等。希望《城市住宅区设计》可以激励和鼓舞住宅开发商,希望他们不甘做底层的大众化的分母,不甘做平庸的开发商,而是加倍努力,做到出类拔萃,争取在住房供应领域赢得长久而良好的声誉和地位。
以实践为基础,总结经验、梳理知识,为读者分享如何才能做好医疗建筑设计,并通过采用大量的案例,充分进行论证。《从心设计:自在生成的医疗建筑》共分为六章,前五章详细阐释介绍了在设计过程中,如何“从心”出发完成自在生成的医疗建筑设计,最后一章主要为作者的设计实践,让读者更加直观的了解医疗建筑设计。
“经”:符合公共行为心理特征的建筑空间自主构想和创意 “纬”:以医疗工艺为依据的建筑师全面技术控制 从一幅幅璀璨夺目的蜀锦绣缎中体会到匠人们与时俱进的创造和一丝不苟的坚守,这或许就是我们在寻找的“匠人精神”。快速演进的社会、浮躁迷惘的心态,让我们失去了很多。对职业发自内心的自我认同、尊重和自豪感似乎离我们渐行渐远,对技术的静心积累似乎成了遥不可及的虚言。这让我们反思,“匠人精神”仍然可以去寻找。作者团队近十年所有的付出实际上就是一点一点努力去找回丢失的东西。“经纬织筑”或许是其应对医疗建筑设计复杂性的可行途径之一。 书中呈现的思想、方法、技术、成果,是近十年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专业化团队静心笃行的点滴积累。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始建于1953年,是国家重点高校中最早成立的甲级设计研究院之一,至今已有60年历史。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作品集:建院60周年专辑》精选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多年的设计作品,为实现的工程。以现场照片、设计图纸及设计理念为主要内容,文字采用中英文双语排版。
在建国60周年大庆前夕,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国资委、北京市建委、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和北京市建筑业联合会发起组织的、有近千万市民参与、有效选票数达900多万张的“北京当代十大建筑”的评选活动隆重揭晓。人们关心的十大建筑经过两个多月的投票和评选后终于亮相,这其中有为北京奥运会服务的体育场馆,有为广大市民服务的交通和文化设施,只有新保利大厦是由中央企业投资建设的房地产项目。因此,“新保利大厦”和“北京当代十大建筑”一时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两个关键词。 对于“北京十大建筑”,全国人民都非常熟悉,它始自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时集中建成的诸如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等一批具有时代性和标志性的公共建筑,到1987年和2001年分别评选了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北京十大建筑,这次评选已是第四次。北京是我国
医院建筑是当今具有变化和挑战的建筑类型之一,科技的进步、医学理念的更新、社会及人文都在改变着医院建筑,互联网时代催生着医院设计的迭代更新。 本书从工业革命对医院建筑形制、治疗方式及手段的影响和变化出发,提出医院设计已进入了4.0时代以及所面临的革新。新时代的医院设计应以适应现代生活为基点,回归其公共建筑属性,功能复合、城市回归是医院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从功能组成、模式、交通组织、人文品质等多方面,都需要打破固有的封闭思维,来进行开放性的再学习。
为全面完整地集中呈现近年来中国建筑创作的总体风貌,也为促进当代中国建筑作品与中国建筑师在国际上的传播与交流,中国建筑学会于2017年启动了《中国建筑设计作品选》的出版工作。 《中国建筑设计作品选》是由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学报》杂志社编著的具有年鉴性质的中英文双语系列图书,以期成为一部记录中国当代建筑完整且持续更新的档案,也将成为中国建筑学会用于国际交流的重要赠送礼品。 第二辑《中国建筑设计作品选2017-2019》沿用了辑的作品遴选方式,共收录2017-2019年间中国大陆(内地)、港澳台以及中国建筑师在海外完成的竣工设计作品100余项,地域分布广泛、内容涵盖丰富。按照所收录项目建筑类型将全书划分为公共建筑、建筑遗产修复及改造、居住 生产设施 其他三部分,以每项作品2页的形式呈现其重要图纸、室内外摄影以及中英文设计
《医院建筑/世界经典建筑设计丛书》汇集了全球众多建筑设计师设计的居住建筑的案例,每个案例从设计平面图纸到实际建成后的细部构造均有细致介绍,展示了国际一流办公空间设计的潮流和风格,可供建筑师、室内装修设计师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参考借鉴。
《Aedas在中国》为Aedas在中国的项目作品集,收录Aedas在项目共33个,并结合项目深入探讨:1)城市文化与文脉的在地性影响;2)城市地理及区位、城市环境对项目的关系;3)设计概念的隐喻、设计灵感来源;4)以人为本的规划产业化与城市化的综合协调;5)依据交通条件下紧凑优化的规划可持续发展;6)对本地特色及文化的存续与发展;7)在政府引导下的以市场为导向的规划;8)艺术及文化发展轨迹;9)在中国的设计理念及方法论。《Aedas在中国》适合从事建筑设计实践、城市规划管理的专业读者以及所有热爱建筑文化的读者阅读。
如果说,新古典主义使上海典雅,装饰艺术派使上海摩登;如果说现代主义使上海前卫,那么和俄罗斯建筑则使上海多彩 钱宗灏编著的《阅读上海万国建筑》试图对上海的经典老建筑做一番通俗的解读。
本书结合新近建筑设计特点和建筑发展现状,更新了版中建筑设计方法学的发展成果、资料和数据,使内容更加贴近现在的实际情况。在书中,作者创造性地提出了开放型和个人化的设计方法,即将建筑功能分解为“掩蔽物”、“产品”与“文物”三个层次,通过设计管理,实现个人设计师与社会设计师的结合,同时还简要介绍了外设计方法学的发展和重要观点。 本书图文并茂,资料翔实,可供高等院校建筑学设计、建筑管理等相关专业的师生、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参考阅读。
内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