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初学中医的参考读物。 为了使初学中医者对中医的体系,分为理、法、方、药四个部分,依次叙述中医的基本理论、生理、病因、诊法、治疗法则,以及方剂和药物的组成运用等。由于本书的编写目的,在于使读者在学后对中医治病的基本精神和基本方法有一个初步的概念,为进一步深入学习中医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特就中医的医疗特点 辨症论治 作了比较详细的叙述。可供目前一般学习中医者作为入门读物之用。本次出版,对书中 辨证 、 某证 等术语未作改动,以供学习中参考。
李可老先生经过六经八钢辨证论治的理、法、方、药,搜集了大量针灸、救急要方。本书记录了李老对有关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泌尿、五官、皮肤等各科急危重症的治疗方法。李可将临床各科疑难杂症真实病例记录在案,总结出独到的救治经验。本书载有李老自创方剂28首,其中以破格救心汤、攻毒承气汤等救治各类型心衰危症及多种急腹症为称道,还记录了对急性胸膜炎、他发行肺间质纤维化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痢疾、肝病等急危重症的治疗。本书是一本中医治疗急症、疑难症不可多得的好书。
《伤寒论》是两千年来中医汤液学的基础。目前解读《伤寒论》一般都采取漫谈或者概述的方式来解读。《大医至简 刘希彦解读伤寒论》一书用严谨专业的态度,本着完全尊重原著的立场,逐条逐句解读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汉代经学*的成就是以经解经,完全用经书的语境和文化背景来解。本书也继承这一传统,在解读立场上本着严谨的态度,完全尊重医圣立场,绝不引入医圣不涉及的概念。力求将这本经典用现代人的语汇,清晰而准确的传达给今天的读者,为《伤寒论》的研究增添新的内容。
著名学者、病理生理与药理学家韩启德院士以 医学的温度 为主题,结集了近些年对医学的本质、医学史、叙事医学、精准医学等的人文思考,阐述了对癌症、传染病、中医、死亡等的独特看法,对癌症应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等人们习以为常的医学观点提出质疑和建议,对全速发展的现代医学技术及其发展方向进行重新审视,提出应回归以病人为中心的价值医疗、不能忘记医学的来路和归途等观点。本书对人们重新认识现代医学乃至重新认识自我都极具启发意义。
《思考中医》又名《伤寒论导论》,按照天人合一的观念,从阴阳、伤寒的角度,结合自然的季节、时辰来研究人的疾病与健康,分析了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六类病证及诊治纲要,是一部依托《伤寒杂病论》又超越《伤寒杂病论》,从更广阔的视角思考中医理论、中医文化、中华文化的著作。本书竭力避免深奥晦涩,将学术性与大众化相结合,取名为 思考中医 ,是取思考时空、思考生命、思考健康之意,它既是中医专业书,也是有益于大众的优秀传统文化书读物。 《思考中医》自2002年出版以来,引起强烈反响,掀起了一波中医文化热潮,不断加印,并根据需要再版三次,此为第四版。第四版在前版的基础上对部分内容做了修订,使之更加完善,内容质量得到提升。作者新撰写的万字长序,回忆了当年撰著出版本书前后的故
《胡希恕伤寒论讲座》本书是根据先生生平*后一次讲授《伤寒杂病论》(以明代赵开美本核校)的录音资料整理而成。此时其学术思想已处于成熟期,理论与临床造诣已臻化境,尤能深入浅出地娓娓道来。其真知灼见在讲课录音中处处闪现,贯穿始终。读文章著作,大意虽能知晓,但其细节处仍嫌模糊,现在闻其亲自讲解,自比看文章更进一步,特别是讲解中的一些 闲话 ,更多启发之处。书后附有讲方证的内涵和讲柴胡剂的应用两讲,并编制有条文索引、方剂索引。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胡希恕先生是当代著名的中医学家,又是当代屈指可数的伤寒大家。作为当代著名的伤寒学家,先生不但擅长治疗外感热性疾病,而且对中医伤寒论的理论有所发展。先生根据长期大量的临床体会和对伤寒论经典理论的深刻理解,针对临床诊治病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
《黄帝内经素问》是我国现存*早的一部医书。本书的成书年代,据多人考证,认为是春秋战国时代。 本书共二十四卷,分八十一篇(原缺 刺热论 、 本病论 两篇,今据别本补入,附于书后)。本书内容丰富,包括有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疗、预防、养生以及入与自然、阴阳、五行学说在医学中的应用和运气学说等多方面内容。该书系统地反映了秦汉以前我国的医学成就,综括了中医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是学习中医者的古 典医书。 本书可供中医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者阅读参考,也可供中医爱好者学习参考。
《四圣心源》,清?黄元御著,旨在弘扬四圣(黄帝、岐伯、越人、仲景)之伟业,阐发四圣典籍之精蕴。黄氏在此书中提出 枢轴运动 (圆 运动)之观点,并详加阐释,崇尚气化,首重中气(脾胃),兼及四维(心、肺、肝、肾)。方旨彰显,遣药简洁,配伍精当,符合临床。此书结构严谨、条理分明、文笔精炼、风格独特,读之令人耳目一新,堪称黄氏诸书之精华。清代冯承熙对黄元御及其著作给予高度评价: 向读黄坤载先生《素灵微蕴》《四圣心源》诸书,奥析天人,妙烛幽隐,每谓自越人、仲景而后,罕有其伦。 本次整理,增加 黄元御轶事数则 及 方剂索引 ,丰富原书内容且方便学习及临床使用。 解读《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研习 四圣典籍 ,须读此书。
本书以《易经》河图中气升降圆运动之理,破解《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温病学说的千古奥秘,批判地继承、发展了古中医学,从头绪纷繁的古医经中,理出了 生命宇宙整体观 、科学实用的中医系统科学,成为当代继承发展中医学的入门向导、成功阶梯。本次解读,一是针对市场上常见的几个版本进行讹误勘正,二是进行标点勘正,三是对篇目次序进行调整。本书对此书的解读,有词语解释,有提纲挈领的概括,有理法方药的说明,主要是给予理路上的引导。
《金匮要略》一书在理论与临床实践上都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对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贡献和深远的影响。古中医研究者刘希彦对《金匮要略》推崇备至,赞誉其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现对其原文逐条解读,以飨读者。
本书据明 梅南书屋刊《东垣十书》整理。全书3卷。卷上以脾胃虚实传变论、脾胃胜衰论等论述脾胃学说的主要观点。卷中阐述脾胃病的具体治疗。卷下论述脾胃与天地阴阳、长降浮沉的密切关系,并结合病症提出治疗方法。全书列方61首,其中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等方剂,具有较好的疗效,至今仍为中医临床所沿用。本次整理新增方剂索引,便于读者查阅。
《伤寒论》为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被历代奉为中医的经典著作。该书所运用的辩证论治原则和方法,确立了中医诊治疾病的规范;所记述的理法方药相结合的辨治经验,对中医临医学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所记载的大量复方,组方严谨,疗效显著,被后世称作 众方之祖 。 本书以明 赵开美刻本为底本,全书共十卷,卷一为平脉、辨脉法;卷二为伤寒例、辨痉湿暍病脉证并治、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卷三至卷六分述六经病脉证;卷七至卷十分述辨霍乱、阴阳易及汗吐下诸可诸不可脉证并治。 本书为白文本,不载历代注文,读者可直接领悟张仲景原著的风貌,适合有一定中医学习基础者、临床医师深入学习。
本书分四篇,篇为血液透析医疗质量管理标准操作规程,分4章介绍了血液透析(滤过等)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患者管理、医源性感染控制和血液透析室(中心)的管理规范;第二篇为血液透析液和设备维修、管理标准操作规程,分4章阐述了透析用水、透析器和滤器复用、透析设备维护以及中心供液系统的标准操作规程;第三篇为血液净化临床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分10章详细、具体地规范了血管通路建立、抗凝治疗、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单纯超滤、血浆置换、血浆吸附、血液灌流的操作流程和具体方法;第四篇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的诊治为新增内容,分10章重点介绍了血液透析患者合并高血压、低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脑卒中、贫血、骨矿物质代谢异常、营养不良,以及高尿酸血症的诊疗原则
本书由明代杨继洲原著、靳贤补辑重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刊行。共10卷。所述内容十分广泛,首论《内经》、《难经》中有关针灸的论述,其次有针灸歌赋选、经络腧穴、刺法针法、灸法、针灸证治、杨继洲医案和小儿按摩法。由于作者是经验丰富的中医针灸临床家,使得本书具有鲜明的临床实用特征,其间不乏作者的精辟论述,对明以后针灸学的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成为针灸临床的***之书,在当今仍不失为一部具有启发实用作用的临床针灸参考书。且有图表140余幅,十分方便读者理解、记忆。本次整理采取*精良的版本,书前增加导读,书末附有穴名索引,便于读者查阅。本书为针灸专业人员的***之书,可供中医临床各科医生研读,也可供针灸爱好者学习之用。
这次修订,较第三版增加了白头翁汤、大半夏汤、大建中汤、茯苓饮、枳实薤白桂枝汤、薏苡附子败酱散、续命汤、温脾汤等8首经方以及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汤、六君子汤3首后世名方,还增添了个人经验方三黄四逆汤1首。全书共收录91余首常用经方和15首附录方。作为本次修订的特色,是增加了776项循证研究的结果。临证经验与循证医学是医学的科学要求和发展动力,与循证医学结合是经方医学的优势。本书推荐适应症均标明循证医学证据强度,以期客观、准确地体现经方疗效。
本书据道光庚寅年(1830)京都隆福寺三槐堂书铺刊本整理。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讨论了作者对古医书中脏腑结构认识不实之处进行更正;并论述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所治之症目。下卷分别对半身不遂、瘫痿、痘毒吐泻转筋、小儿抽风、痘症、妇人胎产等作了探讨,持论立方,便于临床检用。 全书载方33首,其中大多具有临床效应,至今仍为临床所常用。本次整理新增方剂索引,便于读者查阅。
黄帝内针(简称内针)是源自《内经》的针法,其传承绵密久远,至真海杨师,始公之于众。内针之法不离阴阳,其理则直系于中,故而其方针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每每皆逢其原。其刺有若《灵枢 九针十二原》之易用难忘,其效则每能如拨刺、如雪污、如决闭、如解结。时下,多以疗效评品医学,黄帝内针之问世,当能为中医展现其鲜活的生命。
(一)全新改版 为了适应知识更新和医院分级管理建设的需要,本书修订第五版,这是《医学临床 三基 训练》一书出版发行以来*全面的一次修订,扩编和新编内容达50%左右。开本由32开扩大为16开。 (二)紧跟临床并保持全国统编高等医学和护理学教材的一致性 1.本书坚持以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重点的 三基 原则,坚持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实用性的要求,坚持人文医学与临床医学并重。 2.本书更好地体现了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和保健医学有机地融为一体,并保持在内容上与全国统编高等医学和护理学教材的一致性。 3.修订版对一些操作性较强的内容增编了图片。 (三)与时俱进 1.此次修订,对今年世界各地流行的埃博拉出血热、在外科迅速发展的微创技术、*应用于临床的PE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