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包括:感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男科疾病、妇产科疾病、性传播疾病、儿科疾病、外科病症、皮肤科疾病、眼耳鼻喉科疾病、骨关节疾病、癌症等共200多种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病用方,共载方1468个。方剂内容包括:辨病与辨证、药物组成、用法用量、功能主治、按语、注意事项等。本书是以经典方为主,根据病情需要,有时合方,有时加减,灵活运用。本书按现代医学病名分类排序,比按方剂功能分类更便于应用,易于查找。
近十来年,国内外间充质干细胞临床应用与药物开发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使得间充质干细胞成为最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细胞治疗制品之一。自2012年出版《间充质干细胞基础与临床》一书以来,该书得到读者的好评,期间多次加印。这几年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在间充质干细胞研究与应用方面又陆续出现不少新成果,我们在第一版的基础上,更新和补充了近几年关于间充质干细胞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并新增了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分子影像学研究、无标记检测、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和药物开发策略等方面的内容。
何廉臣主编的《全国名医验案类编》于1929年出版后,风行全国,后又收到全国名医的陆续投稿,但何廉臣先生已经去世。郭奇远将后续的这些稿件分门别类,编为《全国名医验案类编续编》,于1936年出版。《续编》遵照前书体例,仍先以六淫统领诸病,故初集仍为 六淫病案 ,按风、寒、燥、湿、暑、火的顺序编排。二集为 杂病案 ,列中风、霍乱、虚劳、神经病、脚气、血崩、肿胀、?疝、淋浊、痹痛、泻痢、疟、喉病、病、牙病、痘疹、胎产、蛊病、痈疡、奇病等20类杂病。书中医案,虽出自众手,但都按照病者、病名、病因、症候、疗法、处方、效果编排,详尽地展现了疾病的来龙去脉及治疗的全过程,后面附有编者的按语。本书适合临床医生学习、参考,也适合资深中医研究者或爱好者阅读。
心脏,作为人体的 发动机 ,其健康状态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命质量。在社会新闻中,名人心脏问题的出现往往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正如汽车需要精心维护,心脏的保养同样需要专业知识。公众对心脏健康知识的渴求日益增长,而正确的医学知识在关键时刻更是至关重要。然而,面对海量的医学信息,普通大众往往难以分辨真伪,甚至可能因误解而影响健康。 本书汇集了六十多位心脏领域的专家智慧,旨在解答公众对心血管健康最为关切的问题。书中从临床医生的角度出发,针对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心脏健康热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我们的目标是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复杂的医学概念,就像拥有一位常驻身边的心脏医生朋友,随时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心血管疾病(俗称心脏病)是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发病率高,致死率高,慢性心脏病的病程也很长。心脏病的治疗不仅仅是在医院的"搭桥手术 "放支架手术 ,更重要的是出院后对疾病的全程管理。心脏病患者在家里如何遵从医嘱、自我管理,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避免疾病复发和恶化、促进心脏康复的重要因素。本书是为了帮助患者了解心脏疾病,增加心脏康复的知识,在日常的生活中管理好自己的疾病,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改善生活质量。我们根据的专家共识和临床指南,借鉴祖国传统医学的精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各类心脏疾病康复的要点传递给大家,强调心脏康复的策略及在家里可以进行的康复技术,是一本实用、有效的心脏病家庭康复指导书籍,期待这本书能真正帮助心脏病患者和家属!
《凌门传授铜人指穴》系针灸经穴专著。目前具体撰人不详,约成书于清康熙纪元之前。抄本藏于中医研究院图书馆。凌门系指明清时代著名针灸世家凌氏,其对针灸学的研究学颇有造诣,在针灸理论和针法方面皆独具特色。编著者师从明代御医凌云十六代嫡传凌耀星教授,受恩师之耳提面命,悟"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之理,以此书为自修针灸入门之书。囿于此书皆针灸歌赋,古文与针灸名词謷牙诘屈,苦寻而未见合适注本。遂会同诸针灸专业医生,为此书编撰注读本一本,便于同道共修。
本书为《金匮要略》的讲义,包括《金匮要略》原文讲解和《金匮要略》相关临床论述两部分内容,既可做中医药院校的教材,也可以作为个人自学的教材。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还参阅了兄弟院校教学资料,古代文献资料和金匮论著。本书的体例,在篇名之后有概说、学习要求等。在原文之后有词解、语译、提要、通解和选注。篇末有小结和复习思考题。语译把原文深奥的文辞译成现代语言,通解是分析病因、病机、证候特点、立法、处方、用药的规律。本书在通解原文的同时,按照疾病的客观规律,讲解理法方药,及疾病传变规律和治略思想等方面的内容,以期帮助读者提高辨证论治的水平。对于存有疑问的条文和附方,做了必要的解释。本书以《医统正脉》所收《金匮要略方论》(197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重印)为蓝本。
传统的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信。《中医养生保健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旨在把以《黄帝内经》为主要基础的中医养生保健理论,比较系统但又简单明了地介绍给读者,介绍给大学生。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学理论是国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其精髓有必要在全民族中普及、提高并广泛运用, 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 。同时,传统中医文化的学习和普及,能够提高大家的人文素养,传承美德,对于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还可以健康体魄、健全人格、陶冶情操、培育民族精神。
本书是 老字号文化丛书 的一种(已有《中国百年老店》),精心选取国内中医药领域110余家著名药店、药厂、医院、诊所以传记形式分别论述,一方面展示中医药百年老字号的历史沿革、成长过程、业绩成就、技艺传承和社会影响等;另一方面介绍中医药百年老字号的经营管理、品牌建设、文化底蕴、工匠精神和商业诚信等;突出药店药厂的特色明星产品和医院诊所的特色诊疗技术,关注中医药百年老字号的历史贡献和发展现状,以期有助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本书内容素材来源以企业官方对外公布的信息资料为主,以各地政府的地方志中的卫生志、医药志等为辅。对涉及争议的问题一概不谈。 本书观点鲜明,材料详实,是我国中医药百年老字号及其他医药机构从事自身经营与发展值得鉴读的一部有用的参考书,亦可成为广大中医
“未来1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丛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学部历时两年多联合开展研究的重要成果,凝聚着600多位院士、专家的智慧和心血,对广大科技工作者洞悉学科发展规律、了解前沿领域和重点方向及开展科技创新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促进我国学科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必将发挥积极作用。 《未来1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医学》全面总结了近年来医学的研究现状和研究动态,客观分析了学科发展态势,从学科的发展规律和研究特点出发,前瞻性地思考了学科的整体布局,提出了医学的重要科学问题、前沿方向及我国发展该学科领域的政策措施等。
当前医学科研启蒙教育中,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缺乏系统性,教育内容、方法、课程设置等整体性和协调性不足;二是缺乏实践性,教育内容与研究实际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忽视了实践操作的培养;三是导师指导不足,未能给学生提供及时和有效的帮助,学生科研能力提升多来自于自我摸索。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从医学研究方法和实践操作能力两大方面编撰本书,内容涵盖实验室安全、文献检索、文献管理工具、统计学、SPSS等理论课程,以及细胞培养、RNA抽提、荧光定量PCR、蛋白质提取和免疫印迹实验等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课程,为医学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一份全面、系统的科研指南,使读者获得全方位的医学科研能力的入门,对于医学研究者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为未来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问题导向式教学法(PBL)是 McMaster 大学于 1969 年首创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一经推出便倍受认可和肯定,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很适合基础医学课程学习阶段的学生做较深入的探讨问题式培训,在培养学生医学思维和临床实践技能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是近年来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从 PBL 的起源与发展、新近研究成果及可直接用于实践的 PBL 教学案例等方面展开论述,有助于学生掌握基础医学课程内容,提高其临床实践能力。本书阐释简洁、案例丰富,兼具理论指导性和实践操作性,可作为国内医学院校基础医学相关专业开展 PBL 教学的实践教材,也可供从事 PBL 教学相关工作人员借鉴参考。
本书引进自德国 Springer 出版社,就进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必要性进行了详细阐述,对进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所需的设备、器械进行了具体介绍,还对术中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不同的技巧及方法进行了细致讲解,并针对开展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操作步骤,如切口构建、囊膜开口制作、娩核、人工晶状体植入及皮质吸除等进行了更为翔实的讲解。本书内容实用,阐释具体,特别适合广大白内障医师及眼科医师学习参考。
日本汉方腹诊选编 ,是编译者在已搜集到的100余部汉方腹诊书籍中的基础上,遴选目前在日本汉方界影响较大的三派代表作中有实用价者。所选各派腹诊书多达60余部,总字数150余万字。以日本江户时代以来,腹诊学派 难经派 、 伤寒派 和 折衷派 名称,冠名《难经派腹诊》、《伤寒派腹诊》和《折衷派腹诊》分三册,以 日本汉方腹诊选编 系列丛书出版。《伤寒派腹诊》、《难经派腹诊》已分别于2010年和2013年正式出版,今次出版《折中派腹诊》。此书共选用《众方规矩秘录百箇条(内题:百腹图说)》、《医学典刊》、《浅井南溟先生腹诊传》、《腹诊略》、《腹诊辨》、《腹证诊法前编》、《腹诊口诀》、《腹诊讲义》、《腹诊秘录》、《愿亭腹诊》、《三越先生腹诊传》、《古训医传?-腹候辨》、《丛桂亭医事小言》、《东郭诊诀》等14部折中派系腹诊
老中医乔振纲教授,从医五十余载,理论功底深厚,临床经验丰富,以善治各种疑难杂症,尤其是以善治各种癌瘤闻名于中州大地、珠江三角洲及港澳地区。 为了让更多中医后辈和新秀,能以领略、学习到乔老中医的宝贵临床经验,编者在乔老的直接指导下,经过广泛收集、重点整理、精心编篡,终于完成了《乔振纲老中医临床经验辑要》一书的编写。该书所总结的每个疾病的临床经验,着重突出其经验的独特性、实践的可靠性、疗效的确凿性,更是以大量篇幅,着重探讨和总结乔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借以实现实践经验的再升华和认识论上的再飞跃。 该书信息量大,可读性强。患者读之,可了解中医,拨开迷雾见晴天,认识中医 真面目 ,也可查书知病, 按图索骥 ,更好把握己之病情,以便决定和选择中医的正确治疗方法,增强治疗的信心;中医后生读之
本书作为小型化核磁共振仪器与应用的指南,通过讲解基础知识和操作方法让读者能成功地开展核磁共振实验。本书的内容集中在用于材料和过程分析方面的小型和移动型核磁共振仪器,几乎没有核磁共振知识的研究人员*可能需要这些技术。第1章是核磁共振和小型核磁共振的基本介绍。第2章讨论核磁共振实验仪器。第3章讲述核磁共振实验的基本类型。第4~8章为核磁共振实验在流体、聚合物、生物组织、多孔介质和文化遗产领域的代表性应用。每个应用都会根据先前章节中的原理给出测量和数据评价方法,内容包括:目标、理论背景、脉冲序列和参数、初级测量、高级测量以及数据处理。 本书适合化学、医学、生物、地学、材料、农林、食品和考古领域的相关人员阅读。
本书共分为三个部分,运用系统论工具融合科学、工程学和临床医学领域前沿与基础知识。*部分通过探讨自然界生物灵感来源,自然界构建装置的物理约束,自然界不同尺度的结构、材料、系统和各种仿生方法等介绍了新一代仿生装置的科学基础;第二部分通过对神经影像技术、神经发育学的考察及神经系统重构案例分析等探讨了自适应和人类神经系统对于神经假体装置和神经康复技术研发的启示;第三部分展望了神经假体、神经康复装置及康复机器人等装置研发的技术挑战,同时还探讨了新兴技术带来的人-机器关系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