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科学研究成果将催生一系列新的生物技术,带动医药、农业和绿色产业的发展,未来生物经济。蛋白质研究方法正经历着不断地更新,新的技术也不断地涌现,学习和掌握蛋白质研究的相关技术理论和方法,对于了解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对于研究课题的设计、实施和先进研究方法的应用、技能培训都是十分必要的。本书主要供医学、药学、生物技术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学习使用,也可供有志于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临床生物化学实验诊断与病例解析》从诊断思维入手,通过解析百余个不同的临床病例,提示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准确、合理地选择有效的检查项目和方法,力求将生化标志物的测定与疾病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等结合起来,从现代实验诊断的角度拓宽临床医师的诊断思路和视野。本书共分十八章,前三章是基础知识,包括绪论、临床生物化学实验诊断标准化、临床生物化学实验诊断新技术,第四到十七章是各类疾病的实验诊断,包括糖尿病、异常脂蛋白血症、肝胆疾病、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骨代谢疾病、内分泌疾病、神经和精神疾病、肿瘤、先天性代谢疾病、血气和酸碱平衡紊乱,第十八章是自由基检测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本书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几乎包含了临床生物化学实验
本书概述了生物医学光子学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及应用,包括心脏光学标测技术、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光学纳米探针、生物分析中的光捕获技术、光动力疗法,以及基于激光技术的基因转染和基因治疗方法、微水刀激光、光波导光模光谱等的新发展;从分子水平上获取位置、大小、层次和形态等功能信息的生物医学光子学中的光谱分析和成像技术,包括共聚焦荧光成像、双光子荧光成像、荧光寿命成像、光漫射成像、近红外光谱成像、光声成像、声光成像,近场光学显微技术、二次谐波成像和光学层析成像等技术和方法。本书可作为生物医学光子学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也可供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现代细胞周期分子生物学(第2版)》共38章,详细介绍了以细胞周期素、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为核心的细胞周期调节分子的基因结构、表达和调控机制、生物学功能、调控网络、细胞外信号刺激识别、细胞内信号转导,以及上述活动与正常生理过程、疾病状态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内容。
本书以长学制规划为依据,以线条图、流程图、简图或对比表的形式诠释内容,突出重点,简化分解难点帮助读者理解与记忆相应章节的重点和难点,不强调系统性和完整性。每个分册的字数控制在其相应的字数的1/2之内。该书通过对内容的诠释,使得容易学习和记忆,提高初学者的学习效率。
透明质酸作为一种生物医用材料和以透明质酸为基质构建的医用装置,在生物医用材料学、临床医学、组织工程学和药物学中的应用逐步扩大,已引起众多学者浓厚的兴趣并业已创造了许多新医学概念。本书从透明质酸及其衍生物的制备、理化性质、检测方法和标准、临床眼科、骨科、整形与修复方面的应用以及透明质酸复合材料和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和最近开发的新用途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不仅对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而且对人体临床医学都是一本有实用价值的参考书。
本书结合作者多年临床实践经验及开展多年的专题讲座核心内容,针对培养高质量的神经内科医生可能需求的知识储备精心编纂。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共二十二章内容,上篇主要就神经系统结构、功能与症状学分别作了详述;下篇为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按神经系统各部位的结构、功能以及损伤后的临床症状作了详述。
美国斯坦福研究园、北卡罗莱纳研究三角园等科技园的成功,激励世界各国效仿,纷纷建立形式多样的科技园。近年来,世界各地掀起了一股兴建生物医药研究和产业园的热潮,虽然各国的出发点不同,但生物科技园的建立,有利于大学、研究机构、企业以及政府间的合作,加速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从学术到商业应用的转化,促进生物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本报告采用定性分析和专家咨询法,对美国重要生物科技园区经营与发展的环境条件、要素特点、管理与运行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欧洲和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发展高技术产业和生物科技园的政策扶持,以及典型生物科技园区的发展特点和成功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并与我国生物医药园的发展现状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我国生物科技园的发展建设以及科技园区的“二次创业”起到借鉴和启示作用。本书可供决策部门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技术》主要内容简介:近20年来,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新的模式、新的技术步人实验医学,特别是血细胞分析仪的自动化,不断提高了血细胞计数的性和准确性,还提供了有价值的检测参数,促进了血液学检验的发展。然而,在全国普及血细胞分析仪应用的同时,由于对仪器检测功能的局限性认识不足,忽视了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误认为仪器分析可以代替显微镜检查;在质量管理上,对血涂片显微镜检查的要求不够严格,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技能培训上不够重视,从事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专业人员匮乏,以致造成漏诊、误诊甚至医疗纠纷。强化检验人员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理念、加强技术人员系统性检验技能的培训已成为学科建设和质量管理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