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报告结局的测量:原理、方法与应用》由刘保延主编。患者报告结局的测量是从患者角度评价疾病干预后疗效的一种新方法。《患者报告结局的测量:原理、方法与应用》首先介绍了患者报告结局测量的原理和方法。从理论层次阐释了患者自我感受在疗效评价中的重要性及其基本内容,论述了与生存质量和满意度的关系;其次从方法学角度。结合美国PROMIS团队的研究模式和内容,详细讲述了患者报告临床结局量表的研制方法,包括域体系构建、指标确定、条目筛选、量表的信度效度评价方法;,以具体疾病的患者报告临床结局量表为例,介绍了量表的研制、作为疗效评价的指标和工具的应用方法,为临床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生命真相》主要列举了很多常见的生命现象用以描述生命的真相,综合整理出一个完全客观的、符合现代科学思维的生命概念。其中有些与信息技术、遗传及自组织理论等有关的讨论,只涉及现代高中程度的物理学和生物学基本常识。《生命真相》是课余补充读物,不讨论宗教信仰;没有高深的科学和哲学理论,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些有助于了解生命的数据,从科学的观点描述现代人对生命现象应有的认识。
19世纪是西方临床医学发生根本性转变的时期,医学被称之为“科学医学”以别于传统的经验医学。各种诊疗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使医生可以更“科学”地诊断疾病,病人则因而更加信赖“科学”的奇迹。诊疗技术的进展根本性地改变了医学,塑造了医生的科学家形象,确立了医院的中心地位,并重构了医患关系。近代西方医学传入中国时,凭借英吉利的“种痘奇法”、眼科与外科手术治疗等所表现出的显著疗效而赢得了国人的信赖。此后,随着各种诊疗技术的传入,西医的科学形象在国人心目中逐步树立起来。在某种程度上,一般民众对于现代医学的认知主要来自于西医的诊疗技术。在以往的西医传入著述中,较少关注诊疗技术是如何引入的,民众如何看待这些技术,技术又如何影响并改变人们的诊疗观、疾病观,本书试图对上述问题做些初步的探讨。本书选取
刘永民、徐洲主编的这本《医用有机化学学习与测试》根据医学、生命科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进行编写,选题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应试题目,注重基础化学与医学、药学的结合。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学习指南,并列练习题和习题参考答案;下篇是15份模拟试卷及解答。目的在于强化知识,提高能力、提高成绩。 本书可供高等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急救医学、临床药学、药学、麻醉学、影像学、检验、预防、口腔、全科医学、生物科学、护理等专业作为基础化学的配套教材,亦可作为教师教学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