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的制定和实施,首次从国家战略层面将国民的健康问题提到高度,同时也赋予了我们医药卫生工作者新的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7年9月14日发布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2018年4月1日开始实施),在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规定每个成人每天硒的摄入量为60-400微克( g)。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18年6月21日联合发布了食品营养强化剂 硒蛋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并于2018年12月21日开始实施。硒与健康的关系密切而复杂,目前的流行病学数据还较为缺乏,为了普及科学补硒的知识,宣传科学补硒的重要性,促进硒的健康效应研究更深入地开展,组织业内专家、学者、医务工作者编写了科普读物《硒与健康新视角》一书,以期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贡献绵薄之力。
《饮膳正要》三卷,元忽思慧(又作和斯辉)撰,是我国*部营养学专著。 忽思慧于元仁宗延祐年间(公元1314-1320年)任宫廷饮膳太医,主管宫廷饮食、药物补益事项,兼通蒙汉医学,积累了丰富的营养学知识,乃集诸家本草、名医方术和宫廷日常所用奇珍异馔、汤膏煎造及谷肉果菜中性味补益者,于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编成此书。 此书卷一、卷二以食疗、饮食制作、饮食宜忌为主要内容,列养生避忌、聚珍异馔、诸般汤煎、神仙服食、食疗诸病等15大类;卷三载食物本草约200种,并附插图,一一介绍性味、主治。全书自成体系,图文并茂,有很高的价值。此次译注,以《四部丛刊》影印明景泰本为底本,列入我社《中国古代科技名著译注丛书》。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包括食物血糖生成指数,辅酶Q10,植物多糖,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营养与代谢综合征,膳食、营养与老年性痴呆等6章,并在原植物化学物一章中新增加了多类植物化学物(如类胡萝卜素、叶黄素、番茄红素、花色苷、植物雌激素、植物甾醇等)的相关内容。第二版的内容更加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将营养学理论与相关疾病的预防紧密地结合,尤其是对人群中发病率或死亡率较高的疾病,如肥胖、动脉粥样硬化、代谢综合征、老年性痴呆、癌症等,着重做了较详尽的阐述。
遗传因素、神经因素、环境因素、营养因素是引发多动症的四大因素,其中营养因素是以前的医生 容易忽略的因素。本书的作者格林布拉特博士相信,解决营养失衡的问题能够在极大程度上缓解多动症的症状,使患者的行为举止奇迹般地变好。 格林布拉特博士有着34年的临床经验,治疗过上万名多动症患者,其中90%的患者有明显好转。他把自己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命名为“加减治疗计划”——通过增加缺乏的营养物质、减少多余的营养物质,使脑内的神经物质恢复平衡。该计划共包含11种策略,格林布拉特博实在本书中详细说明了每种策略的作用机制、科学依据、预期效果及注意事项。这11种策略在书中是按顺序排列的, 的策略放在第1章。家长可以逐章阅读,依次判断这些策略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 “加减治疗计划”简便易行,通常执行4周后患者的症状就会
......
饮食营养对于人体健康来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合理的饮食方式不仅可以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还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营养和健康的话题无处不在,从社交媒体到日常生活,人们对如何吃得更健康充满了疑问和好奇。 《营养专家聊健康热点》一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希望通过这本书为读者解答疑问,消除误区,提供全面、实用的营养指导,让人们更好地了解饮食营养和健康膳食的重要性,并根据自身的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饮食方式。本书共有15个章节,包含了多篇营养热点科普文章,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了不同类型的营养知识。
《燕麦营养与技术》回顾了燕麦制品的生产实践过程、用于指导燕麦加工的食品科学以及旨在促进人们对燕麦健康影响以及如何影响营养政策认知的营养科学,指出农业生产和加工活动对燕麦食品系统的重要性。有个别章节总结燕麦育种和加工过程面临的挑战及相应策略,燕麦含有的许多生物活性化合物及其对慢性病、肥胖、肠道健康、代谢综合征和皮肤的健康益处。*后,《燕麦营养与技术》对燕麦相关的食品标签状况进行全面总结。
本书遵循 食品安全风险-食品-食源性疾病暴发 的天然联系,基于国际比较,通过官方资料、文献分析及数据挖掘等方法,阐述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风险特征。同时,结合中国实际,以食物供应链为切入点,按照 风险因子-作用方式-危害后果 的逻辑关系,系统整理引发食源性疾病的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性风险因子,并重点关注认知缺陷及道德缺失等 人为 风险因子,厘清风险因子发生作用的内在机理。*后,在食源性疾病的防范中,关注到现代社会风险中 人源化 与 制度化 的显著特征,以社会共治为理论基础,融合 政府-市场-社会 三位一体的力量,研究食源性疾病风险防范的现实困境,提出切合实际的政策路径,并服务于政府决策。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的研究和制定,是营养科学理论和实践的核心工作,为指导国人合理营养,预防营养缺乏和过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标准。本书为《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的速查精简版,主要包括各种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具体数值和相关列表。内容涵盖中国居民膳食能量需要量、膳食蛋白质参考摄入量、膳食碳水化合物、脂肪酸参考摄入量、膳食常量元素参考摄入量、膳食微量元素参考摄入量、膳食脂溶性维生素参考摄入量、膳食水溶性维生素参考摄入量,以及相应的速查表格。
《临床基础营养(第4版)》介绍临床营养应用指征、各种应用方法的合理选择及并发症的防治,并着重对各类疾病的合理营养提出了应用原则。原著作者群体为世界的营养学专家,所述内容更新快速、特色鲜明、临床实用,问世以来一直为广大临床医师喜爱和欢迎,并成为学科里程碑式的重要参考书。本版在时间引进翻译,以飨读者。 《临床基础营养(第4版)》译文表达准确、通俗易懂,不但适合临床营养师和医生,也是医学院校学生和科研人员很好的参考书。
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CBT)是目前 上应用广泛、循证依据充分、疗效确切的进食障碍心理治疗方法。本书由 进食障碍领域 专家、进食障碍认知行为治疗的发展者 Christopher G.Fairburn主编,是介绍进食障碍强化认知行为治疗(CBT-E)的 工具书。 进食障碍包括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暴食障碍等在内,是一组疾病的总称,其分类和诊断标准仍在演变。各类进食障碍既有自身独特的精神病理学基础,又表现为相似的思维和行为模式。CBT-E采用跨诊断视角,针对进食障碍共同的精神病理学背景设计,与其他针对诊断的治疗方法相比, 能触及疾病核心。 本书分五部分。 部分概括进食障碍的精神病理学,CBT-E的策略、结构、特点、实施要点及治疗前评估与准备。第二部分系统、全面讲解聚焦版(20次会谈版、40次会谈版)CBT-E实施方案及核心技术细节。第
全书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围绕低碳水化合物-生酮饮食内容分三部分展开,部分为基础,包括概要篇、糖瘾篇、断食篇,介绍了这种饮食为什么是健康的科学饮食及相关的医学知识;第二部分为答疑,包括入门篇、执行篇、不良
本书为面向老年大众的养生知识类读物。通过科学的讲述代谢、饮食已经体内微循环,教会中老年人健康的吃、延缓衰老。尤书从年龄何衰老,以及饮食与衰老,还有行为与衰老、整体衰老与细胞衰老入手。教会老年读者怎么吃碳水、脂肪、纤维素以及对微量元素的合理摄入。合理饮食一般情况下指的是在日常生活中选择适当、多样化以及营养均衡的食物,并控制总热量摄入的一种饮食习惯。合理饮食的重要性一般包括维持机体正常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控制体重、增强免疫力、控制血糖。
我们很难想象,患者的生死有时会掌握在“精神病人”的手里,但根据相关机构的调查研究,不少救人的医生,自己就有精神心理疾病。工作强度大、肩负重任,导致他们 24 小时处于紧张或焦虑状态,久而久之自然容易罹患精神疾病。 本书对当前医护人员的常见心理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旁征博引,立足于大量真实案例的分析和讲述,并提出了实际有效的解决方案,便于医护人员自我诊疗。 如今,医护人员面临的压力来源越来越广,压力程度日趋增长。究其根源,既有重要的外部因素,包括医院工作环境复杂、情境变化剧烈、社会舆论影响等,也有关键的内部因素,如导致负面情绪的驱动因素、对患者痛苦的共情和被迫做出的牺牲等。 为此,需要政策制定者、医院管理者、媒体及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在各方支持下,营造健康良好的医院环境,帮助
此书是由《菽园杂记》《升庵外集》的饮食部分合编而成。《菽园杂记》为明代陆容所撰,共十五卷。这里选的是散见于全书各卷中有关饮食烹饪的部分,其中包括食品名称的考订、食物制备的方法、历 有关饮食的传说、饮食具的考证、食疗偏方的介绍、各地特有的出产以及当时的饮食风尚等内容,许多都是作者亲身经历和亲眼所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个注本系由《墨海金壶(嘉庆本)》本选出。《升庵外集》系明代杨慎著,曹兹编。这里注释的仅是《饮食部》一卷。此卷中收录了饮食品目76条,述及茶、酒、粮、肉、蔬菜、水产、调味品、奇特食品,以及饮食掌故轶事等诸方面,时限上溯商周,下迄明代;地域东至沿海,西极巴蜀,南达交趾(今越南境地),北抵大宛(今中亚费尔干纳盆 地),同时,对各种食品的产地品名、生产加工、烹制食用过程都作
围绕膳食营养和烹饪营养相关问题,侧重于营养师在烹饪营养方面应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技能,是用于备考注册营养师或注册营养技师的考生的参考书。全书共八章, 章:概论,主要详述全书内容、基本概念发展、学习和研究方法;第二章:食物营养,侧重食物的化学和营养成分;第三章:食物的特征,介绍食物的色泽、气味、味道和质构及其在烹饪中的变化;第四章:烹饪营养,主要从营养素的角度详述存储和烹饪中的食物变化;第五章:食物前处理和烹饪技术,主要介绍食物前处理和加工、预制和调配工艺、菜肴组配工艺、膳食色香味调配和烹调方法;第六章:营养配餐和食谱编制,主要介绍食谱编制理论和方法、个人和团体食谱设计编制、特殊人群膳食以及膳食的评价程序和方法;第七章:食品污染和安全,主要介绍食物污染、中毒和过敏及预防;
我们如何讲述自己的疼痛?如何应对疼痛?沃尔夫森历史奖与弗兰克尔奖得主重磅著作,一部跨越三百年的疼痛文化史。 在逃避痛苦的时代,让我们看到疼痛自有其意义。 从牙痛、头痛、痛经、肌肉痛,到精神痛苦,每个人都为疼痛所扰,都试图用各种形象的隐喻来描述它。从“积极的情感体验”到需要战胜的“邪恶”,人们对于疼痛的认知和讲述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有些人借此展现英雄气概,有些人则无权喊疼;有些人被认为对疼痛天生敏感,有些人则似乎特别耐疼……是什么造成了这些差异?人们在痛苦时如何自处?本书讲述了18世纪以来关于疼痛的故事,横跨医学、文学、 、生物等各领域,考察人们对疼痛的讲述发生了哪些变化,信仰、性别、种族、阶级等意识形态因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展现了身体、意识、文化、语言之间的动态联系,为我们理解
现代人崇尚健康,保健食品虽不是药品,却可以通过补充营养、调节机体功能,发挥其特定的保健功效,帮助人体保持健康活力。保健食品成为健康养生的新趋势,为了吃出健康,在购买前对保健食品的认识和了解显得越发重要。李宁、陈伟主编的《保健食品安全知识读本/全民健康安全知识丛书》主要从保健食品基本知识、各类人群的保健食品清单、如何选用保健食品、常见的保健营养物质,以及保健功能食品等方面介绍了消费者关心的保健食品的相关问题,帮助读者认清保健食品,理性地进行保健食品选购,安全地选用保健食品。
《中国食物成分表2004》(第二册)是对《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册)的重要补充,是对我国食物成分数据资料的又一次丰富和发展。该书是在对过去4年中相关课题研究成果进行综合的基础上,经过认真核对、比较、编辑而成的,共包括757条食物的一般营养成分数据,239条食物的氨基酸数据,323条食物的脂肪酸数据,另外还收录入了部分食物的胆碱、生物素、泛酸、维生素K、维生素D的数据。 《中国食物成分表2004》在食物分类、编码和营养素数据表达方面基本与《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一致,在编排上也采用中英文对照的方式,并给出部分食物的图片,以供读者借鉴和参考。 本书的特点: 1.补充了新的食物 包装食品在我国居民日常生活的消费中已占到很大的比例。因此,本书除部分原料性食物包,所包含的食物主要以包装食品为主,这是本书补充食物的主要
疲劳的真正罪魁祸首并不在于肾上腺疲劳的先入为主的观念,补充能量也不在于以耗时和不切实际的方式来改变我们的生活。相反,核心的根本原因在于细胞,特别是线粒体缺乏,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直接的营养策略来解决这个生物学问题。 本书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人体的细胞能量中心,探索影响线粒体和身体系统整体工作的 压力源。然后,用明确的营养方法和特定的食物、营养补充剂来使你:获得 好的睡眠;降低血压;帮助稳定血糖水平;减轻超重;提高记忆力和注意力;提高心理健康;终将使身体脱离防御模式,进入 状态,通过 限度地发挥生理机能的潜力,在能量、大脑功能、情绪和健康方面达到 。
《没有垃圾食品,只有垃圾吃法》是要通过对食品的烹饪方式、加工方式、食用方式、健康食用方式、健康烹调方式等多个方面,介绍健康食材变成垃圾食品的过程,并向读者介绍真正正确健康的烹调方法和吃法,帮助人们把好饮食关,从而使人体更健康。
近代卫生机制的引建和发展是近代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卫生的现代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诸多嘉惠,也造成不少“现代性”问题。本书立足于中国社会近代的演变,展开对卫生现代性的探究和省思。从“卫生”概念入手,以从概念、观念到制度,再到相关实践的思路,逐步对清代与防疫、城市环境卫生相关的诸多问题及其历史变迁展开探讨,在中国近世社会自身的发展脉络中考察近代医疗卫生机制的转型,揭示中国社会变迁中自有的“现代性”。通过钩沉现代化过程中被掩盖的面向,呈现近代变迁过程中的复杂图景,从而反思中国社会现代化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