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迎华、马军主编的《学生重大疾病防控技术实践与应用》分为5个部分:第1部分和第2部分是项目组提供给示范基地的健康教育课件模板和学校健康教育系列活动资料,第3部分、第4部分和第5部分是从示范基地学校自发创作的教学资料中评选出来的优秀童谣儿歌、优秀体育课教案和优秀大课问方案。在本资料编写过程中,特别注重科学性、教育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紧密结合中小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和教学环境,以健康行为获得为导向,采用参与式教学方式。这些内容为学校教师组织健康教育课、健康教育教学活动、家长健康教育培训以及开展体育课和大课间活动等,提供了简便易行、即学即用的参考资料,为学生重大疾病防控适宜技术的应用推广奠定良好的基础。
《传染病防控与事件应急处置试题集》由专家编写。全书分两部分:部分包括应急管理基础知识,应急预案和(或)技术方案,应急法律法规与工作规范,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传染病基础知识,呼吸道、肠道、虫媒与自然疫源性及其他传染病,病原微生物检验,疾病监测与疫情和(或)事件应急处置等;第二部分为传染病案例。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传染病防控与事件应急处置试题集》题量大、范围广、实用性强。《传染病防控与事件应急处置试题集》可供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竞赛、职业医师考试、职称晋升考试时使用,也可供卫生管理人员和临床医师参考。
《实用预防接种手册(第2版)》于2010年6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后,陆续收到许多相关行政和业务管理领导人、行业专家、技术人员、医学院校学生等读者赞誉,有的地区将《实用预防接种手册(第2版)》列为预防接种工作者资质培训教材,许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预防接种点把《实用预防接种手册(第2版)》列为工具书,同时也收到部分读者极有意义的反馈意见。《实用预防接种手册(第2版)》在保持版架构风格的前提下,增加了疫苗与循证医学;疫苗中的添加剂、载体与残留物;疫苗储运不当事件的处置等节次;各论中增加了3种疫苗;修订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置与补偿等内容。
《2011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收录了全国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事业发展情况和目前居民健康水平的统计数据,以及历史重要年份的全国统计数据。《2011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分为15个部分,即卫生机构、卫生人员、卫生设施、卫生经费、医疗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妇幼保健、人民健康水平及营养状况、疾病控制与公共卫生、居民病伤死亡原因、卫生监督、医疗保障制度、人口指标,另附主要社会经济指标、世界各国卫生状况。各篇前设简要说明及主要指标解释,简要说明主要介绍本篇的主要内容、资料来源、统计范围、统计方法以及历史变动情况。
《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集2010》汇总了全国疾病监测系统(DSPs)2010的人口和死亡数据。在进行数据处理和汇总前,我们对每个监测点的数据进行了验收和质量评定,对错误的数据进行合理的修正,剔除个别不符合要求的数据,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本书的主要內容包括七大章及5个附录。章主要概述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数据报告流程、统计分析方法、数据质量评价方法等,目的是方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本书;第二至第七章为大量的数字表格,分别介绍人口资料、总体死亡情况、死亡原因及顺位、主要大类疾病死亡率与死囚顺位及地区别、性别、年龄别人口数、分死因死亡数及死亡率,主要是为了给读者提供详实的基础数据和信息,为政府决策机构、科研机构、卫生专业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科学决策或开展相关研究和工作服务;附录部分包括居民死亡医学
本书以诊断和鉴别诊断为重点,系统介绍了各种皮肤病与性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收录了作者在临床实践中积累的大量临床及病理图片,对于熟悉和掌握这些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本书适于皮肤科及相关科室医师阅读参考。
《流行病学案例分析》以复旦公共卫生学院的《流行病学实践》教程为蓝本,结合流行病学学科的发展,对大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以适应新时期流行病学现场工作的需求。全书共分l3章,~11章分别为疾病频率测量、疾病分布、现况研究方法、疾病暴发调查、病因不明疾病的调查、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流行病学实验、筛检试验、混杂及其控制、疾病因果推断,编排顺序基本与预防医学本科流行病学课程的教学保持同步;2章和3章分别为流行病学数据处理的基本原则和医学文献评价,侧重于流行病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本书主要供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使用,亦可供研究生或其他专业人员参考。
《自然灾害与相关疾病防范》以问答方式,分为总论和各论。总论部分涉及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灾害脆弱性、卫生需求、评估、应对、减灾救灾、监测、风险沟通、医疗救援、心理干预、疾病防控、免疫接种、尸体处理、环境卫生、卫生处理等;各论部分包括常见的台风、洪灾、泥石流、地震、海啸、森林火灾、冰冻灾害、旱灾、高温等9种自然灾害和天气,《自然灾害与相关疾病防范》在编写过程中力求突出现场感,内容简明实用,可操作性强。
曾繁典、郑荣远、詹思延、杜晓曦主编的这本《药物流行病学(第2版)》共十九章。全书大致分为四部分。靠前部分包括药物流行病学概述,药物上市前与上市后研究,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药物流行病学资料的收集、利用、整理与分析和药物流行病学研究中因果关系的评估等。第二部分涉及药物流行病学在不同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包括药品登记研究、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药物利用研究、药物有利作用研究、药物经济学研究、药物相关问题与合理用药以及药物流行病学研究中的法律和伦理问题。第三部分包括药物流行病学的具体应用与成果,涉及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药源性疾病、药害事件的病因探索与药物警戒研究实例、药物流行病学与制药企业以及药物流行病学与药品监督管理等。第四部分讨论药物流行病学的现状及未来发展。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性及性欲是具体又是抽象的,是熟悉的又是生疏的,有时是温驯的,有时是难以驾驭的。对于那些真正了解和善于驾驭性及性欲的人们来说,它是幸福的源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性及性欲是儿童求知欲望的催化剂,使青少年充满生机,使中年人的生活和工作动力倍增,使老年人青春焕发,为个人的魅力和家庭的美满增光添彩;更使艺术家的作品耀眼夺目,使工艺设计师的产品极具吸引力。总之,性及性欲是谱吟人类繁衍、创造人类美好生活的最强烈、最丰富和好的音符。 但是,对于那些闪避它、曲解它、放纵它和诅咒它的人来说,性及性欲好似“怪兽”它可能会击垮这类人的肉体,更可能“吞噬”这类人的灵魂,使这类人的家庭破碎。如果对性及性欲不加以引导,它甚至可能会拖累文明社会步伐和动摇人类文明大厦的基石。
《卫生资源配置论》以我国"转型期"卫生改革为背景,构建二类卫生资源配置理论框架,着重研究外生性与内生性二类卫生资源的投入产出规律以及配置特征,探讨以系统效率与公平性为核心的卫生资源优化配置评价体系。其中,外生性卫生资源配置包括卫生人力、床位、经费、机构、设备五类卫生资源配置;内生性卫生资源配置包括医学科技、临床学科、竞争力三类卫生资源配置。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卫生资源可再生性理论的深入分析。《卫生资源配置论》是一部比较成熟的卫生管理应用实践与探索性研究相结合的参考书。可供卫生事业管理及其相关专业的本科生使用,可作为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参考用书,也可供在职卫生事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学习使用。
本书突出了理论的科学性和技术方法的规范性。编入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均经过查证或验证,力求科学依据充分,使用方法规范。对于科学依据不足的技术和方法、对环境污染比较大、消毒剂和细菌抗性较高的消毒剂,则不推荐使用。对于目前使用普遍,但安全性和环保性较差的消毒剂,则尽量减少其在传染病消毒中的使用量。在纳入经典的成熟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同时,吸收了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的消毒技术,例如高压脉冲电场消毒技术、等离体技术、低温蒸汽一甲醛技术、戊二醛气体消毒技术、高强度紫外线消毒技术,微波消毒技术、消毒式中央空调、新消毒剂二溴海因消毒剂、单过流酸氢钾复合盐、聚六亚甲基胍消毒剂、酸性氧化电位水、溶菌酶生物消毒剂等。
《2011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收录了全国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事业发展情况和目前居民健康水平的统计数据,以及历史重要年份的全国统计数据。《2011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分为15个部分,即卫生机构、卫生人员、卫生设施、卫生经费、医疗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妇幼保健、人民健康水平及营养状况、疾病控制与公共卫生、居民病伤死亡原因、卫生监督、医疗保障制度、人口指标,另附主要社会经济指标、世界各国卫生状况。各篇前设简要说明及主要指标解释,简要说明主要介绍本篇的主要内容、资料来源、统计范围、统计方法以及历史变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