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对常见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疑难病例进行管理,包括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和白血病患者。并通过多个病例进行阐述。案例讨论遵循标准格式,包括临床描述,其次是与诊断相关的病理描述和分期,然后详细讨论治疗选择。*后,确定治疗方案,并提供所使用的规划放疗技术/方式的图像。对放射肿瘤医生进行临床决策非常有帮助,对于血液病临床医生也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本书为心脏病学临床指导性用书,主要从体格检查、患者主诉分析、常见心血管疾病分类、辅助检查、介入治疗及药物治疗6部分对临床心血管疾病诊疗进行了系统介绍,各章辅以要点、图表和流程图等形式阐释了心脏病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临床表现,是一本适用于广大心血管内科医生和医学生的案头书。
扩散加权成像(DWI)和扩散张量成像(DTI)广泛应用于中枢神经影像方面的研究,对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肿瘤定性与分级、预后评估及治疗方案的制订等具有重要的意义。该书由神经影像学领域国际权威专家编写,详细介绍了DWI和DTI的基础与临床应用,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适合于影像科医师,尤其是神经影像科医师参考阅读。
该书为《影像学核心复习系列丛书》之一,全书共12章内容,首先论述了胸部基本影像特征、正常解剖结构影像表现,以及常用影像术语和征象,然后介绍了胸部常见病变的影像特征和鉴别诊断,包括胸膜病变、胸壁病变、膈肌病变、纵隔病变、血管病变、肺癌、胸部创伤、胸部先天性病变,以及术后胸部影像表现。
本书自1994年首次出版后,深受读者欢迎,短时间内重印3次。此次修订再版,增加了与疼痛密切相关的“心理障碍”“心理性疼病”“药物依赖”的诊治,及“临终关怀”等内容,而且对各种疼痛疾病的范围及治疗方法等,都有较新的补充,如对内分泌、代谢疾患性痛症、心因性痛症、内脏痛症、痛症等,均做了详细的讨论。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技术》主要内容简介:近20年来,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新的模式、新的技术步人实验医学,特别是血细胞分析仪的自动化,不断提高了血细胞计数的性和准确性,还提供了有价值的检测参数,促进了血液学检验的发展。然而,在全国普及血细胞分析仪应用的同时,由于对仪器检测功能的局限性认识不足,忽视了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误认为仪器分析可以代替显微镜检查;在质量管理上,对血涂片显微镜检查的要求不够严格,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技能培训上不够重视,从事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专业人员匮乏,以致造成漏诊、误诊甚至医疗纠纷。强化检验人员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理念、加强技术人员系统性检验技能的培训已成为学科建设和质量管理的当务之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中医诊治疾病来说,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方法,就是辨证论治的工具和利器。本书以面向临床实用为宗旨,重点介绍了名老中医运用中医独特的望、闻、问、切四种诊察方法诊治疾病的经验和心得体会,论述了望面、望舌、听声音、嗅气味、察脉象等常规诊法,以及面诊法,目诊法、脐诊法、山根诊法、人中诊法、腹诊法等局部诊法。这些诊法有助于疾病的确诊或早期发现,值得我们大力挖掘和整理。全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适合各级中医师、中医院校师生和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神经定位诊断学》共分16章,包括绪论、神经系统疾病病史采集、神经系统检查方法、感觉系统病变的定位诊断、运动系统病变的定位诊断、大脑半球病变的定位诊断、脑血管病变的定位诊断、丘脑病变的定位诊断、神经系统辅助检查等内容。全书最后由孙忠人、王东岩负责统稿。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介绍肠梗阻疾病的理论基础,包括正常肠道和肠系膜的解剖与生理、肠梗阻的病理生理学变化、临床相关的诊断技术、肠梗阻的治疗原则、疾病的护理,以及中医药特色诊疗;下篇内容涵盖了临床较常见的肠梗阻疾病类型,以及可以引起肠梗阻相关的疾病,如先天性疾病致肠梗阻、肿瘤性肠梗阻、腹部疝致肠梗阻、腹膜后疾病致肠梗阻、十二指肠梗阻、肠扭转、肠套叠、粘连性肠梗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血运障碍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特殊人群肠梗阻、假性肠梗阻、炎症性肠疾病致肠梗阻等,并分别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手术方式等进行了多方位较全面地阐述。本书适合广大临床医护人员参考阅读。
潘世扬等编写《临床分子诊断学(精)》由国家临 床检验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 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检验学部主持,来自外 百余位活跃在一线的从事分子诊断、分子医学研究和 临床医学三方而的专家共同组成编写委员会,经反复 讨论,精心编著而成。 《临床分子诊断学(精)》全书内容分三篇,共50 章。基本原理及技术篇,着重介绍分子诊断项目走向 临床应用过程中所需要经历的参考区间的建立、临床 应用的评估和应用后的循证评价。可为学习和从事分 子诊断的医务工作者打下良好基础理论知识,也可为 从事分子诊断转化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指导;在分子 检测技术方面,除了介绍核酸扩增、电泳、生物大分 子标记等经典的分子检测技术外,本书还系统阐述了 纳米、质谱、生物芯片等近年来开始在临床应用的新 技术,为广大医务工作者了
《疼痛医学》全面地介绍了顽固性疼痛的治疗方法。由于这方面的治疗系统或治疗图谱很少,所以疼痛医学生将依靠启蒙导师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将各种治疗方法溶入到治疗计划中。然而,通过仔细倾听、全面检查以及提供帮助和解释,即使经验很少的医师也能为大多数病情复杂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患者不愿意听到一下的话:“我不知道你得了什么病”和“对你我无能为力”。即使对病情没有完全的把握,我们也可以给患者以合乎逻辑的解释,而且总有一些帮助是有效的。
《软组织肉瘤诊疗学》是由美国著名的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外科教授Murray F. Brennan和病理科教授Cristina R. Antonescu ,以及医学西奈山医学院的小儿外科及矫形外科教授Robert G. Maki 三位学术影响力的美国肉瘤诊疗领域的专家编写的著作。全书系统地阐述了软组织肉瘤诊断与治疗的进展,是软组织肉瘤领域不可多得的著作。
本分分5章,共收载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和五官科医案350余例,其中有不少处方为作者自拟,而且均是因人、因时、因地、因病和因证制宜。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重点突出,实用性强,是一本值得中医药人员收藏的好书。